第六十一章

bookmark

其實不單單百里無忌和柴榮的日子不好過,遼國上京的耶律璟日子也不好過。

遊牧民族本來就不善於耕作,糧食積蓄向來是他們的弱點。

老天爺很公平,給了北方遊牧民族強壯的體魄,卻限制了他們的繁衍。

在統一遼國北方的斡朗改、轄戛斯大片的疆土之後,耶律璟及其大臣們發現,這對於遼國來說,並非就完全是好事。因爲遼國不但不能從它們那得到糧食,甚至還需要輸出糧食。唯一的好處是有了大量的牧馬地和可以徵召到數量不菲的騎兵,而這徵召甚至不需要遼國出一匹馬、一把刀。

可惜,徵召之後的軍糧卻入不敷出,遼國一年多以來與明、周的戰爭,已經將遼國的國庫消耗殆盡,如果再不立即結束戰爭,遼國很可能被這場戰爭拖垮。

而徵召的斡朗改、轄戛斯十二萬騎兵,更令遼國的後勤補給陷入崩潰。

可想而知,當蕭思溫的關於邠州明、周兩軍火拼的情報傳到上京時,遼國朝廷會是何等地振奮。

明、周同盟一旦破棄,遼國就不用兩面作戰,甚至可以與阻卜軍對周國進行夾擊,收拾完周國,再去收拾明國,各個擊破。再不濟,也強過如今的兩面作戰。

甚至,可以與明國言和,割捨幾州周國的土地給明國,以換其作壁上觀。如此,戰爭必將在年底前結束。

但當蕭思溫的關於明、周兩國皇帝將於八月十五在燕州會晤的情報傳來時,耶律璟及其大臣們隨即改變了原定的策略。

讓戰爭能迅速結束的方法不僅僅是明、周兩國同盟破裂。更簡單的方法是,將兩國皇帝生擒,以此爲質。挾迫兩國朝廷投降就範。

遼國朝廷一致通過了改變原先計劃的決定,顯示了從未有過的高效和統一。這個情報竟象是專門爲解決遼國的困局而出現的,不趁機抓住這個機會,想來任何人都會後悔。

正擔心新徵召的斡朗改、轄戛斯十二萬騎兵的後勤補給,而如今,只要明、周兩國皇帝出現在燕雲,那麼遼國傾全力一擊。就算生擒不了兩個皇帝,也能將燕雲十六州收於囊中,有了燕雲十六州。那麼通往中原之路就會大開,遼軍就可以挾新勝之威,大舉南下了。

於是,耶律璟一面下密旨。令蕭思溫證實百里無忌和柴榮的行程。一面開始調動、集結上京的皮室軍、部族軍和斡朗改、轄戛斯十二萬騎兵。

並對大定府的駐軍開始整合,而大定府遼軍的統率則是剛從絕境中逃生的惕隱耶律朔古。

耶律朔古從金陵悄悄北上太原之後,將一萬多部族軍進行“整頓”,所謂整頓就是將其中一些雜音和不合心意之人剔除。

由此,一千多遼軍士兵死於這場清洗,耶律朔古雖然不捨,但與這一千多士兵相比,自己和一萬多部族軍更爲重要。兩害相權取其輕,能登上惕隱高位的耶律朔古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數天後。耶律朔古在丁思覲所部的配合下,率大軍先行北上,出長城轉西,進入吐蕃疆界,然後再北上,過黑水,進入阻卜。

至此,耶律朔古名正言順地派遣信使向上京傳訊,自己已經順利突出明軍的包圍,請求耶律璟同意其迴歸大定府整肅、休整軍隊。

耶律璟得到這意外之喜,自然興奮不已,這些天來自朝野的詰難聲令耶律璟這個“睡王”無法安睡。因爲歸屬耶律朔古麾下的二萬皮室軍,碩果僅存的八千人,返回大定府,就將當日的戰況情報上奏給了遼國朝廷。

而耶律璟由此遭到了朝臣們的詰難。

耶律璟雖然對耶律朔古能突出重圍,帶兵返回遼國之事興奮不已,但不代表着他能寬恕耶律朔古的失敗。也就是說,耶律璟希望這一萬多部族軍返回遼國,以緩解他此時所受的壓力,但卻深深希望耶律朔古死在戰場上,如此,方能泄他心中對皮室軍損失慘重的憤怒。

而耶律朔古所控制的部族,更是耶律璟希望耶律朔古死在國外的真正原因。

耶律璟於是下旨,令耶律朔古將軍隊囤兵於大定府灤河以北,然後進京述職。

耶律朔古自然知道耶律璟的用意,隻身進京,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所以,耶律朔古便以突圍時受了傷,行動不便爲由,賴在了大定府不動了。

以耶律朔古惕隱身份和出戰前的主帥職務,足以將大定府自己的五萬部族軍和三萬八千皮室軍囊括在自己的麾下,加上“突圍”時帶來的一萬五千部族軍,除非耶律璟翻臉,不然,任何人休想動他分毫。

耶律璟得知耶律朔古爲養傷爲由,賴在大定府不動,勃然大怒,可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好方法,畢竟耶律朔古控制着三河烏古部,而大定府又有他的六萬五千部族軍,除非與耶律朔古撕破顏面,以剿滅叛亂的名義動武,可如此一來,勢必引起大定府六萬五千部族軍和三萬八千皮室軍的火拼,這完全不符合耶律璟的利益,更不會得到朝臣的贊同。

於是,耶律朔古在大定府養傷,這一養就是數月,哪怕是再重的傷,也應該養好了吧,可如何讓其回到上京,耶律璟還是想不到好方法。

此時,耶律璟的心腹北院林牙、監修國史耶律魯樸古給耶律璟出了個主意,讓耶律璟以賞賜、撫卹將士的名義前往大定府,如此,耶律朔古只要不是想撕破臉,孤注一擲,就無法拒絕耶律璟前往。

耶律朔古的部族軍修整數月,已經不象剛回到大定府時那麼敏感,只要耶律璟進入大定府,那就可以控制大定府的三萬八千皮室軍,如此,耶律璟如果下旨重賞耶律朔古,再令耶律朔古隨之一同回京城,想來耶律朔古也無法拒絕,而部族軍也不至於因此而發生兵變。

耶律璟覺得言之有理,次日朝會時,耶律璟下旨,決定親自赴中京大定府撫慰遼軍將士,令耶律魯樸古陪同。同時,令耶律撒剌率三萬鐵騎兵跟隨。

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85章 東王妃的危機感第六十九章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32章 以武立威第二百五十八章第二十六章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98章 大同社會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二百二十七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二百六十二章第一百零七章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一百零七章第六十三章第六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五章第51章 元宵之夜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一百十七章第79章 番薯燒第二百四十七章第96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第十七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二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三十三章第五十二章第七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一百十四章第十四章第81章 盧詩韻的眼淚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57章 告別?表白!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九十一章第五十四章第五十一章第92章 滿載而歸第十四章第七十八章第86章 盧詩韻出走第49章 將星隕滅第四十五章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九十五章第83章 石敬塘的辯解第五十三章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二百六十四章第二百五十二章第65章 五馬被殺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八十七章第二百七十三章第四章第二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81章 盧詩韻的眼淚第一百零五章第二百三十一章第55章 何須再守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十二章第七十章第一百九十章第一百零二章第六十一章第七十四章第五十六章第八十四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一百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二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零九章第56章 流淚的屠夫第五章第五章第八十九章第4章 人滿爲患第六章
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85章 東王妃的危機感第六十九章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32章 以武立威第二百五十八章第二十六章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98章 大同社會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二百二十七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二百六十二章第一百零七章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一百零七章第六十三章第六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五章第51章 元宵之夜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一百十七章第79章 番薯燒第二百四十七章第96章 ,第一百六十四章第十七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二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三十三章第五十二章第七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一百十四章第十四章第81章 盧詩韻的眼淚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57章 告別?表白!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九十一章第五十四章第五十一章第92章 滿載而歸第十四章第七十八章第86章 盧詩韻出走第49章 將星隕滅第四十五章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九十五章第83章 石敬塘的辯解第五十三章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二百六十四章第二百五十二章第65章 五馬被殺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八十七章第二百七十三章第四章第二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81章 盧詩韻的眼淚第一百零五章第二百三十一章第55章 何須再守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三十二章第七十章第一百九十章第一百零二章第六十一章第七十四章第五十六章第八十四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一百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二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一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零九章第56章 流淚的屠夫第五章第五章第八十九章第4章 人滿爲患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