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馮道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悄悄地溜回了自己的家。
他知道暴亂髮展下去的後果,但他選擇了坐視。
甚至他寧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敢去阻止此事的發展。
因爲他知道,如果他選擇背棄這個利益集團,他將要承受的代價,甚至比皇帝的降罪更可怕,甚至比死更可怕。
就算他現在站在這個利益集團的最高點,但依然無法能控制這個勢力。
他只能選擇死亡,以此去逃避皇帝這個改革者與利益集團這個被改革者之間無法媾和的矛盾。
至於幫助段佛音進宮,這只是臨時起意,對於馮道來說,他打心底裡想與百里無忌來一場“對決”。
這數十年,經過五朝十一君,馮道覺得他虧大了,一身所學竟無所施之處,前四朝中,縱然位高但權不重,純屬擺設。
幸好選擇了投靠明國,不但位高權也重了,但馮道卻無法真正地進入政治格局的中心,因爲他無法真正地靠近百里無忌,畢竟,他是半路投靠的,而且年歲已高
。
無法從心理接近皇帝的丞相,是無法得到官員們認同的,這種不言自明的事情官員們彼此心照不宣。
爲了不被徐世銘擠壓得太過難堪,馮道只能選擇被明國征服的各國舊臣勢力,併成爲勢力的領導者。
可惜這勢力形散神不散。它有着巨大的自我修復能力,不以領導者的意志爲轉移,而是隻奉行兩個字——利益。
這如同一隻難以馴服的怪獸。就算馮道處於最高的領導位置,一旦背棄了它奉行的“利益”二字,也一樣會被反噬。
馮道心裡很清楚自己的下場,選擇自盡,只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向皇帝、向利益集團的妥協。
當百里無忌得到御林軍控制了中書省的稟報之後,正打算召見徐世銘商議善後措施。
但這時。徐世銘不請自來了。
徐世銘無疑是個聰明人,他在接見段佛音。看到了馮道的信後,就知道馮道布得是什麼樣的棋,也知道馮道,必死無疑。
馮道不死。新舊勢力的對抗終將成爲拖累明國國力的禍端,無論百里無忌如何處置,懷柔也好,痛下殺手也罷,終究不能將所有明國官員體系中的舊臣一併去除。
原因出在明國疆土擴展得太快了,新生代官員委實不夠用,只能對舊官員假以詞色,安撫留用,一則彌補新生代官員的不足。其次則是以此迅速穩定新納入疆土的穩定。
貪多嚼不爛,明國就是處於這促情況之中。
二十年間,所增加的國土是原楚國的七八倍。如此迅速的擴張,自己培養的官員如何夠用?
徐世銘門下的官員其實比馮道多得多,而徐世銘能脫身事外,坐視旁觀的最主要原因,是徐世銘的身份,他與馮道不同。他是從龍之臣,百里無忌的心腹。
新生代的官員就是找茬也不會找到徐世銘的頭上去。那是自找不痛快。
所以,憋着勁地找馮道系官員的麻煩,這直接使得馮道所承受的壓力迅速增加。
徐世銘與馮道心照不宣,選擇國體政體的爭執,終究會在明國一統天下之後暴發。
徐世銘無疑是忠誠於百里無忌的,但這並不代表着徐世銘沒有想法,他有着自己的見解,這與他從小所受的教育有關。
家國天下,皇帝爲尊,自己做到丞相之職,那就是天下老二了,雖然徐世銘不會無知到對人宣稱,但心裡無疑是這麼想的。
二十多年的煎熬,有驚無險的戰爭,連認下個義子也是見少離多,如今天下一統,自然該有自己該有的權力。
如果將皇帝的權力削弱,甚至掏空,這絕對不符合徐世銘這一批官員的利益,就象孫仕旭、百里義、徐守仁等那班子弟兵一樣,他們有着他們的利益,雖然他們被百里無忌以情說通,但這不代表着他們心裡舒服
。
削弱皇權,其實真正削弱的臣權。
打個比方,就象是“跪禮”,做爲臣子向皇帝跪拜,官做到象徐世銘這種高度,他所需要的只是向百里無忌一人跪拜,而除了百里無忌,徐世銘可以接受天下所有的跪拜。
如此,廢除跪拜禮節,遭遇最大反對的不會是皇帝,而是大臣們。
而大臣是國家的棟樑,是百里無忌命令的執行者。
有此可以想到,百里無忌改革所要遭遇的阻攔是何等的巨大。
徐世銘一樣無法想通爲何辛苦打下了江山,百里無忌卻要削弱皇權,依照百里無忌的想法,明軍一分爲三,皇家掌握的只是御林軍,且人數稀少。
經歷過五代的亂局,傻子都明白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命的道理。
徐世銘無法想像,萬一有心之人慾起謀亂,百里無忌該如何以區區數萬御林軍對抗?
要知道,明軍已經普及火器,就算御林軍裝備更好更先進一些,可這又能解決什麼問題?
徐世銘無數次地與百里無忌交流,但效果不佳,百里無忌做爲開國皇帝,竟鐵了心的削弱皇權,如果不是徐世銘一直陪伴着百里無忌一路走來,徐世銘甚至要認爲他就是一個傻子,不折不扣的傻子。
可徐世銘知道,百里無忌絕非傻子,所以,徐世銘選擇中立,不贊成不反對。
徐世銘只是心中內疚,對馮道的內疚。
因爲所有壓力都將由馮道揹負。
政治沒有感情,對馮道的內疚只是在心裡,他該背還得背。
自然,該死還得死。
徐世銘明白,馮道一死,自己能做的,也是該做的就是利用馮道的死,救下這數千人中的舊臣,否則,等馮道系的官員全完了,下一個就該輪到自己了。
脣亡齒寒,這道理徐世銘懂得比誰都清楚。
所以,徐世銘來了,帶着馮道的死訊來見百里無忌。
他所要做的非常簡單,不需要開口拯救這批被抓的官員,他只要按馮道信中所說的,讓百里無忌下旨冊封馮道,予以死後哀榮。
馮道很聰明,不,應該說是奸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