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bookmark

趙匡胤無奈一嘆,向王樸告辭離去。

顯德五年(958年)十二月三十日晨,周國皇宮。

王樸請柴榮屏退左右之後,向柴榮稟道:“臣下面所奏之事甚大,皇上還請先有心裡準備。”

柴榮不是傻子,他心裡早就有了懷疑對象,讓王樸執意去查,目的就是一證實自己猜測;二證據;三逼迫其主動現身。

王者之道,柴榮不缺少。

柴榮輕輕吸了一口氣,淡淡地說道:“講。”

王樸道:“恕臣斗膽直言了。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欲率禁軍出走。”

柴榮輕輕抽了抽嘴角,問道:“真是他?”

王樸低頭應道:“正是。”

柴榮嘿嘿一笑道:“出走?那得問朕答應不答應。”

王樸道:“皇上只能答應。”

柴榮猛一皺眉,喝道:“朕若是不答應呢?”

王樸曲膝下跪道:“皇上息怒。臣已經代皇上答應其出走之事。”

柴榮勃然大怒道:“你好大的膽子。如此荒唐之事,也敢答應?你當朕不敢殺你麼?”

王樸平淡地說道:“皇上授臣全權處置的權力,此事並非擅權。”

柴榮大喝道:“朕授你查辦此事……呃……。”

柴榮醒悟到自己還真授於王樸查和辦的全權。

王樸奏道:“皇上息怒,聽臣將來龍去脈說清楚。皇上再治臣之罪不遲。”

柴榮恨恨地一甩手,道:“說吧。”

王樸道:“其的義社兄弟,皇上想來應該知道吧?”

柴榮沒好氣地說道:“朕知道。石守信、王審琦之流。朕不放在心上。”

王樸道:“但禁軍掌控在這些人手裡。”

柴榮冷哼一聲,道:“朕不信。禁軍乃朕的禁軍,只忠心於朕,豈是石守信、王審琦之流能操控的?”

王樸一嘆,道:“皇上,事實上是至少有一半禁軍在其掌控之中。”

柴榮大驚,問道:“卿這是危言聳聽吧?”

王樸也嘆道:“臣也希望是危言聳聽。但皇上可知道,臣是從何處來覲見皇上的?”

柴榮道:“今日不上朝,卿自然來自府邸。”

王樸道:“臣來自禁軍軍營。”

柴榮驚問道:“你去與他談判?”

王樸搖搖頭奏道:“臣是兩天前被禁軍擄去的。”

柴榮愣了。禁軍竟敢對自己欽命的大臣下黑手,這還了得?

王樸道:“禁軍殿前司除了內殿直、散指揮,鐵騎、控鶴四廂皆已經被其掌控;侍衛司龍捷軍也有一部受其掌控。以其話中流露,人數約有八萬之衆。”

周國禁軍分爲兩大系統:殿前司。侍衛司。

其中。殿前司有兩大主力:鐵騎軍(馬軍),控鶴軍(步軍);以及內殿直,散指揮等兵馬。侍衛司有兩大主力:龍捷軍(馬軍),虎捷軍(步軍);以及其它兵馬。

殿前司人少一些,但更受柴榮信任。

侍衛司,殿前司合計十八萬左右。

聽到王樸說有八萬禁軍在趙匡胤的掌控之下,想到自己竟以爲禁軍只效忠自己一人,想到自己竟罷去張永德。將都點檢之職給他這白眼狼,而王樸竟答應他率軍出走。想到此處,柴榮一時之間竟緩不過氣來。

“噗……”一口鮮血從嘴中噴出了三尺遠。

王樸被嚇得趕緊起身準備喚御醫,不想,噴出鮮血的柴榮這時反而覺得精神好了不少,伸出手輕輕搖動,阻止了王樸喚人。

王樸只好從邊上取過茶碗端給柴榮,讓其嗽口。

柴榮號嗽完口,立即喝道:“朕絕不答應他率軍出走。朕寧願周國從此衰敗,也絕不會任其將朕的禁軍帶走。”

王樸怕柴榮再次激動起來吐血,趕緊道:“皇上先息怒,聽臣細細奏來。”

王樸斟酌着將與趙匡胤的一席對話向柴榮轉述了一遍,但關於柴榮身體的話都略過不說。

“皇上,爲了周國江山社稷,臣斗膽請皇上忍下這口氣,三萬禁軍出走,總比兩邊火拼要好得多。”

柴榮知道只是帶走三萬禁軍,方纔鬆了一口氣,心中雖猶不甘,但至少不會影響到北伐大計。

柴榮點頭對王樸道:“此事不怨你,朕錯怪你了。只是任這廝戲弄,朕不甘心。”

王樸道:“皇上,臣是想,若引起內鬨,那還不如放其離開,如此可以將事態封鎖起來,不至於引起朝野動盪。”

柴榮知道王樸說得在理,此時若真撕破了臉面,不管自己是否能將趙匡胤剿滅,最後損失的還是周國的禁軍和國力,按王樸的設想,放趙匡胤離開,至少能保全自己的臉面,也可使周國的損耗降到最低。

想到此處,柴榮心中一陣酸楚,多年的結義兄弟,竟如此分道揚鑣。

“罷了,罷了。”柴榮仰天長嘆道,“文伯轉告他,好好在定難待着,若禍害朕的子民,朕絕對不放過他,必親率大軍討伐於他。”

王樸黯然道:“皇上保重,臣這就去轉告。”

待王樸離去,柴榮已經力不能支,兄弟的背叛離棄沉重地打擊了柴榮本就飽受挫敗的自信心,自此之後,柴榮的身體狀況開始每況愈下。

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年開始。

柴榮拖着病體接受百官的朝拜,同時,柴榮下旨令王樸結束了這維持數個月的查辦。這使得周國衆官籲出了一口氣,氣氛由此而開始熱烈。

柴榮爲安撫羣臣,勉力堅持攜羣臣觀看了正殿廳堂上設置懸掛的鐘磬,這是天子用來接受朝賀的儀仗禮器。

柴榮見到鐘磬掛設在那裡,卻不敲打的,便詢問樂工,都不能回答。

於是命令竇儼探討研究古今有關制度,考定校正雅樂。

王樸一向通曉音律,柴榮詢問他雅樂之事。

王樸上奏道:“禮儀是用來規範形體的,音樂是用來陶冶心靈的;形體在外表恭順,心靈在內部平和,這樣而天下還不太平的是沒有的。所以禮樂在朝廷上修成實行,天下萬國就會感化歸服,聖人的教化不峻急而成功,聖人的政令不嚴厲而大治,就是由於這個道理。那音樂產生於人的心靈而聲音形成於物體的振動,物體的聲音既已形成,又能反過來感化人的心靈。”

第三十五章第九十九章第三十五章第57章 楚王親征第七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72章 丁思覲的烏龍第53章 民意所向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十八章第八十九章第十九章第十五章第八十五章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五章第14章 有婦之夫第37章 廣囤糧第六十一章第80章 停戰和談第七十章第二百六十章第九章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八十五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一百五十四章第88章 首次殖民第二百零五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33章 滅楚戰爭(十)第二十章第九十一章第53章 民意所向第七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二百六十六章第八十六章第54章 商人逐利第七十五章第八十六章第97章 ,第六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二百零六章第二百五十六章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七十五章第二百一十四章第三十七章第二百三十四章第七十二章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35章 戰爭的起因第二十六章第六十五章第五十四章第六十一章第二百四十五章第二百三十五章第二百四十六章第九十八章第二零八章第七十六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十六章第九十九章第八十七章第二十九章第七十一章第六十一章第一百零六章第四十六章第二百一十章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38章 水車船第78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二百章第六十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三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九章第九十七章第88章 首次殖民第七十六章第八十七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一百七十三章第39章 安州叛亂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三十五章第九十九章第三十五章第57章 楚王親征第七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72章 丁思覲的烏龍第53章 民意所向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一百十八章第八十九章第十九章第十五章第八十五章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五章第14章 有婦之夫第37章 廣囤糧第六十一章第80章 停戰和談第七十章第二百六十章第九章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八十五章第八十八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一百五十四章第88章 首次殖民第二百零五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33章 滅楚戰爭(十)第二十章第九十一章第53章 民意所向第七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二百六十六章第八十六章第54章 商人逐利第七十五章第八十六章第97章 ,第六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二百零六章第二百五十六章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七十五章第二百一十四章第三十七章第二百三十四章第七十二章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35章 戰爭的起因第二十六章第六十五章第五十四章第六十一章第二百四十五章第二百三十五章第二百四十六章第九十八章第二零八章第七十六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十六章第九十九章第八十七章第二十九章第七十一章第六十一章第一百零六章第四十六章第二百一十章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38章 水車船第78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二百章第六十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三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九章第九十七章第88章 首次殖民第七十六章第八十七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一百七十三章第39章 安州叛亂第一百六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