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滿爲患

不管是石敬塘佔據中原所謂正統的晉朝,還是各地藩鎮的僞朝,政權更替基本都是手握兵權的將軍謀反所致。

而此時的軍隊士兵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信仰和道德,連做人最基本的道德都不復存在,唯一驅使他們跟隨將軍拼命的只有糧食和賞賜。

數次出現因兵糧不足以戰者死人肉充飢的事件,更有甚者殺人取肉而食,且將人肉製成肉乾賣一百錢一斤。

官兵搶劫、蠻殺百姓之事時而有之,可以說,除了慶州黑旗軍,再無不擾民之兵。

五代之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廟朝廷,人鬼皆失其序,斯可謂亂世者歟!自古未之有也。

而慶州的存在無異變成了此時各方關注的焦點,因爲慶州相對別的國家實在太與衆不同了。

因爲鼓勵通商,周圍四國的商人,乃至南漢甚至遼國的商人都來慶州做生意,而產生的結果是各地的商人將慶州的所見所聞帶到了各地,然後被百姓所熟悉所期盼。

世間事往往都是這樣,百姓在沒有比較的時候也都安於現狀過活了,可一旦有了比較,心思就會活泛起來。

聞聽商人的傳言,再經過自己的想像,於是在各地百姓的心目中,慶州變成了一片樂土般的存在,那裡的百姓永遠不知道飢餓,那裡的百姓不用交高額的賦稅,那裡的百姓不用被徵徭役、不會被徵兵役,那裡的百姓有冤有處申,那裡的百姓可以自由議論政策甚至可以做官,那裡的商人可以自由貿易甚至被官府保護,那裡的軍隊不會搶劫百姓,那裡的士兵以一當百……。

在聽聞到慶州百姓喜獲今年再次番薯豐收後,各地生活在底層的活不下去的百姓,開始蜂涌着向慶州撲來。各地官道上和長江的航道上,都有絡繹不絕拖兒帶女的百姓,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慶州。

百里無忌和徐世銘明顯是沒有預防到這種人口暴漲的情況,待到情況明朗之時,已經到達不可收拾的地步。

整個慶州各縣的街道已經人滿爲患,甚至是鄉村田野都到處是人。

慶州府趕緊下令各縣積極安排遷徙而來的百姓,但安排的速度遠遠跟不上各地移民前來的速度,官府依舊無法控制局勢。

而一下子暴漲的人口使得社會治安迅速下降,小偷強盜,買賣人口,逼良爲娼……案件頻發。

各個勢力都偷笑着看百里無忌的笑話,雖然人口的流失也讓他們擔心,但只要一想到荊南區區數州之地,心中也就安心了,的確,就算那幾州地全擠滿了人,又能裝進去多少百姓,又如何讓他們吃飽肚子。

百里無忌在和徐世銘、百里仁三人閉門長談了一夜之後。

第二天一早,慶州府連續發佈了七道命令。一、徵召遷徙百姓中精壯者從軍,凡一家中有一人從軍者,全家將優先落籍,並分得田地。二、徵召遷徙百姓有勞動能力者進入慶州新的大港口、官道、城牆的修建,有官府提供食宿,修建完成之後由官府安排優先落籍,並分得田地。三、凡有勞動能力者進入巴東鐵礦區挖礦滿一年者由官府安排優先落籍,並分得田地。四、在城外設置臨時滯留點,凡十二歲以下,六十歲以上無人照顧的老幼全部安置在臨時滯留點,由官府每日供給食物。五、凡在街頭遊手好閒的流浪人員一律拘押驅逐出境。六、凡做奸犯科者一律從重處置。七、凡自薦爲官者,皆去當地衙門登記以待候補。

亂世用重典的道理百里無忌非常明白,在頒佈了七條命令之後,在抓了一批、殺了一批、驅逐了一批之後,百里無忌又命令黑旗軍每日在全州官道街道進行巡邏。

此舉對原來慶州居民的利益並無損害,所以得到了原居民的擁護和配合,於是在十餘天后慶州的治安迅速回復安定。

那些想看百里無忌笑話的各個勢力震驚於慶州官府如此高效的執行能力,和對黑旗軍軍紀的佩服。與黑旗軍比較起來,那自己麾下的隊伍無疑就是一羣土匪。

百里無忌自幼就由父親教導慈不掌兵的道理。所以百里無忌對於黑旗軍的軍紀和將士的忠誠是最爲在意的,任何人一旦違反軍紀,百里無忌便從重處置,當然對於立功者,也是有功必重賞的。

而最爲重要的是將領的忠誠,要徹底改變這種兵屬於將的現狀,那就只有讓兵只屬於自己。

所以黑旗軍只知道自己效忠於百里無忌。

百里無忌知道這不是好事,因爲一旦自己有個三長兩短,那麼黑旗軍就會陷入羣龍無首的境地,但百里無忌目前沒有更好的辦法,不能再讓統軍之將憑藉手中之兵興風做浪,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兵權完全置於自己一個人的掌握之下。

這次的突如其來的流民騷亂,在百里無忌一系列的措施下漸漸平息。也使黑旗軍一下子膨脹到了十個廂三十個都一百二十個營,每營四百五十人,共計五萬四千人。剛剛訓練完成的黑旗軍,再次轉入整訓狀態,那些原黑旗軍老兵,無功勞卻憑空升了一級,所以練兵士氣倒也高漲。

而軍械、糧餉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初步估算一年之後,糧食到還好說,餉錢卻是捉襟見肘,攻下原四州從府庫搜刮來的錢物慢慢見底,用光之後只能用各國購買火器的銀錢先應急了。

農業的稅率已經被無忌調降到了十五收一,商業的稅率也降到了十二收一。

開拓財源已經迫在眉睫。

但百里無忌卻沒有料到,因爲自己招募兵員所訂的軍餉遠高於周邊各個勢力,第二次移民潮近在眼前。

受到妥善安置的這些移民,哪個沒有個親朋好友。

或寄信或傳信,如同一張蜘絲網般,各地的官道上再次出現了移民潮。

而這一次的數量比第一次來得更大更兇猛。

各個勢力這次自然不敢再放任自流,百姓的大量流失對整個統治帶來了各種隱患,土地的荒蕪,城鎮的衰敗,結局無疑是政權的崩潰。

第三十八章第二十六章第一百七十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十四章第88章 七年的等待第二百四十九章第1章 逃婚(一)第53章 民意所向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十七章第85章 巴東父老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十二章第四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九章第二百七十二章第70章 無心插柳第七十五章第97章 ,第二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二十八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九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五章第二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九十四章第二百三十四章第二百二十三章第56章 流淚的屠夫第十一章第三十三章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三十五章第15章 旖旎風情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三十章第一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四十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42章 女人的心事第五十三章第25章 都將於存忠第83章 魏璘彭曉歸來第50章 醫者有恙第三十七章第七十九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六十三章第六十二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一百四十七章第39章 安州叛亂第一百七十一章第37章 天策府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一百二十章第15章 旖旎風情第二百五十四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72章 丁思覲的烏龍第78章 撲朔迷離第65章 五馬被殺第一百十六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八十章第三十七章第五十一章第五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七章第48章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二百零一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九十一章第75章 一戰成名第二百一十章第二百七十二章第55章 何須再守第一百五十章第七十章第三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三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三十五章第一百八十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41章 整治吏治第六十六章第九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第三十八章第二十六章第一百七十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十四章第88章 七年的等待第二百四十九章第1章 逃婚(一)第53章 民意所向第二百七十九章第十七章第85章 巴東父老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十二章第四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九章第二百七十二章第70章 無心插柳第七十五章第97章 ,第二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二十八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九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五章第二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九十四章第二百三十四章第二百二十三章第56章 流淚的屠夫第十一章第三十三章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三十五章第15章 旖旎風情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三十章第一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四十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42章 女人的心事第五十三章第25章 都將於存忠第83章 魏璘彭曉歸來第50章 醫者有恙第三十七章第七十九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六十三章第六十二章第46章 盧詩韻來訪第一百四十七章第39章 安州叛亂第一百七十一章第37章 天策府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一百二十章第15章 旖旎風情第二百五十四章第一百四十四章第72章 丁思覲的烏龍第78章 撲朔迷離第65章 五馬被殺第一百十六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八十章第三十七章第五十一章第五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七章第48章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二百零一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九十一章第75章 一戰成名第二百一十章第二百七十二章第55章 何須再守第一百五十章第七十章第三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三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三十五章第一百八十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41章 整治吏治第六十六章第九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