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bookmark

或許,孫仕旭此去,以及將來自己也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對於康子來說,在這世上,親人也就唯有丈夫和孩子了,能與他們在一起,是她此生最爲期盼的“奢求”了。

四月初八。

承明天皇忽染惡疾,臥榻不起。

東瀛百官齊聚京都爲天皇祈福。

唐招提寺住持迦和和尚特地趕來,爲承明天皇做起了法事。

初九,病榻上的承明天皇下旨,立次子豐臣秀爲太子。

三日後,四月十一日,承明天皇終究藥石無靈,駕崩了。

當天,在蝦夷部統領和駐東瀛軍都督的全力擁戴下,年盡八歲的豐臣秀繼位,並向宗主國明國派遣使者稟報噩耗,並請求冊封。

正當東瀛京都沉浸在一片哀傷的氛圍中時,一艘小船向外海駛去。

遠遠的外海上,明國艦隊正停泊着恭候它的到來。

水師提督彭曉奉百里無忌之命,迎接孫仕旭歸國。

這些年來,從東瀛源源不斷地將金、銀運回明國,再將從明國淘汰下來的銅、鐵製錢運往東瀛,最重要的是明國大量的商品傾銷到東瀛。

以至於東瀛國內,已經很少再有金銀等貴金屬,氾濫的都是銅、鐵錢幣,市面上充塞的大部分是明國製造的商品,如絲綢製品、番薯製品、銅鐵製品還有酒類

這些成就與孫仕旭的極力配合是分不開的,如果要論起孫仕旭對明國的功勞。整個明國中,除了百里無忌,也就彭曉最爲清楚了。

每年有多少物資運回明國。都向東瀛輸入了多少商品,彭曉自然一清二楚。

與彭曉會合的孫仕旭心中興奮地狂呼,他終於可以回到中原了,可以見到他的父親和他的兒子,可以見到子青了。

從東瀛到金陵府港口的路程是漫長的,孫仕旭天天站在艦首向西瞭望,每次遇到迎面而來的明國通商船隊。他都會用力地向對方揮手。

彭曉看着不自禁地笑着,他理解孫仕旭此刻的心情,當年。就是彭曉將孫仕旭和徐守仁二人送上了蝦夷島,如今又是他親自將其迎接回國。

當初孫仕旭二人前往東瀛時,還是楚國,而現在。卻已經是明國。舉世無雙的明國,囊括了整個天下的明國。

這種傲視天下的心情,無論是誰都會心胸激盪,不可抑止。

彭曉的心中也爲孫仕旭高興着。

但誰也不會想到,就在艦隊嚮明國駛去的時候,令人遺憾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人終究不能勝天,歲月的齒輪無情地捻過,無論是貴族還是走卒。都無法逃脫。

四月十八日,金陵府。

孫光憲在早朝時突然昏倒。

百里無忌此時正在訓導十歲的百里靖北。這小子完全不象他的姐姐文靜嫺熟,也許是百里無忌僅他一子,二後二妃個個寵溺於他,由此變得非常任性。

今天,他竟然在百里無忌御書房的硯臺中撒尿,被正好進來的百里無忌逮了個正着。

於是,一頓胖揍就要開始了。

也正在此時,孫光憲昏倒的消息傳來。

自從明國轉入內政休養生息後,百里無忌已經將政事完全交於徐世銘三相,自己當個甩手掌櫃,天天悠然自得地在宮中陪着二後二妃和孩子消磨時光。

所以,現在明國的早朝是沒有皇帝參與的,甚至早朝不在正殿中,而在中書省。

只要不是三相意見無法統一的政令,都可以經三相共同用印而頒佈,這是百里無忌想到唯一能讓自己“偷懶”的方法。

當百里無忌聞聽孫光憲昏倒的消息,拋下百里靖北,趕緊令近侍通知太醫署派人救治,同時擺駕中書省。

百里無忌本以爲孫光憲只是勞累過度,完全沒有預料到人與人的訣別來得這麼突然,來得這麼不可抗拒

經太醫令會同數個太醫診斷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孫光憲年歲已大,到了枯竭的地步。

意思相當明白,那就是藥石無用。

百里無忌心中那個急啊,孫仕旭已經啓程,就在路上,孫光憲此時如果病故,那叫百里無忌如何向孫仕旭交待?

何況自己又親口承諾,讓孫光憲一定能再見着兒子,這眼看着承諾就要兌現,卻一下子功敗垂成。

百里無忌看着暈迷中的孫光憲,那一臉的憔悴和滿頭的白髮,讓百里無忌心中涌起了內疚之意,自己爲了“偷懶”,將所有政事壓在了徐世銘、孫光憲、馮道的身上,也許正因爲如此,孫光憲才因勞累而縮短了他本應更長的壽命。

百里無忌一面令太醫使用最好的藥材,儘量挽留孫光憲的壽命。一面令金陵府港口派出艦船向東傳令彭曉以最好速度返回。

當天晚上,孫光憲醒了。

一直守候在側的百里無忌、徐世銘等人趕緊上前。

不想,孫光憲微微舉手相拒。

孫光憲輕聲說道:“皇上,請屏退左右,臣有話要奏。”

百里無忌連忙讓徐世銘將所有人清退,只留下太醫令等人在室外相候。

當百里無忌走到牀榻前時,孫光憲的精神開始好轉。

孫光憲微微露出一絲笑容,說道:“皇上要失言了。”

百里無忌心中一震,他自然知道孫光憲此話所指的是什麼。

百里無忌趕忙出言安慰道:“孫相寬心,元之正在歸國海上,不日即可回來,還請孫相千萬保重身體。”

孫光憲搖搖頭道:“皇上不必太在意,臣並無責怪的意思。見與不見,全憑天意,臣知道,恐怕是見不到了。”

百里無忌心中一疼,正待勸慰。

孫光憲卻阻止道:“皇上不必再勸,臣的身體臣自己知道。臣還有未盡心願要對皇上稟奏。”

百里無忌心知,也許這就是孫光憲最後向自己陳述的遺言了,百里無忌哽咽道:“孫相請說,朕聽就是了。”

孫光憲將臉迴轉,仰臉向天,思忖道:“臣留皇上想稟奏之事有二,一是公事,皇上出身南平,蟄伏於巴東,崛起於慶州,臣一路看得仔細。如今明國已經威布天下,只要皇上堅持原有的政略,以貧民百姓挾制豪族公卿,再以豪族公卿統治貧民百姓,想來明國傳承數百年不成問題。”

第69章 驅虎吞狼第17章 臨戰第一百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一百八十七章第二零八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59章 神秘來者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五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20章 再見,江陵第二百二十九章第二十章第98章 大同社會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一百八十九章第18章 告別第十七章第54章 荊南軍的無畏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零八章第34章 就醫失敗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二百零一章第三十九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二百零四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二十章第28 徐世銘獻計第二百三十五章第九十二章第十五章第八十三章第3章 逃婚(三)第83章 石敬塘的辯解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96章 ,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八十章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19章 君王之理第九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三十五章第一百六十章第一百一十九章第二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一百八十章第六章第9章 蜀地之行第三十三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十三章第七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77章 那一滴淚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二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二百一十五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四十六章第82章 男人的麻煩第五十章第六十三章第八十二章第21章 二月初五第二百二十一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38章 巴東對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二十九章第24章 滅楚戰爭(一)第一百四十九章第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二十九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二十五章第25章 滅楚戰爭(二)第二十九章第十五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五十九章第一百四十章第二百四十四章
第69章 驅虎吞狼第17章 臨戰第一百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一百八十七章第二零八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59章 神秘來者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五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20章 再見,江陵第二百二十九章第二十章第98章 大同社會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一百八十九章第18章 告別第十七章第54章 荊南軍的無畏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零八章第34章 就醫失敗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二百零一章第三十九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二百零四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二十章第28 徐世銘獻計第二百三十五章第九十二章第十五章第八十三章第3章 逃婚(三)第83章 石敬塘的辯解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96章 ,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八十章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19章 君王之理第九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三十五章第一百六十章第一百一十九章第二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一百八十章第六章第9章 蜀地之行第三十三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十三章第七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77章 那一滴淚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二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二百一十五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四十六章第82章 男人的麻煩第五十章第六十三章第八十二章第21章 二月初五第二百二十一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38章 巴東對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二十九章第24章 滅楚戰爭(一)第一百四十九章第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一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二十九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二十五章第25章 滅楚戰爭(二)第二十九章第十五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五十九章第一百四十章第二百四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