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渡河前耶律沙擔心宋軍有詐,因此派人將行動通知給了後面的耶律斜軫。耶律斜軫便緊隨其後帶了一萬兵馬前來支援。見眼前情景,耶律斜軫立刻組織弓箭一齊朝宋軍射擊,瞬間箭矢像雨一樣襲來,很快宋兵就倒下一片。耶律沙見援兵到了,瀕臨絕望的心又復活,在箭雨的掩護下又向宋軍衝去。不遠處的郭進見忽然冒出這麼多遼軍也很意外,他知道自己已經重創了遼軍主力,且在箭雨的猛烈攻擊下,宋軍開始有些不支。因此爲保留實力,郭進一邊組織反射,一邊退兵,領着宋軍後撤到了山澗的南邊。耶律沙紅着眼睛還想繼續追趕,卻被耶律斜軫攔住。雖然他拼命掙脫,無奈負傷太多,還是被耶律斜軫拉拽着一起退到了山澗的另一側。
耶律沙跳下戰馬,身體的疼痛並不能打垮他,可他看着身邊的兩萬兵馬如今只剩下一千餘人,連兒子也死在了戰場,恨得用拳頭猛捶身旁的岩石,直到一雙手鮮血淋淋。耶律斜軫拼命抱住耶律沙,大吼道:“沙將軍,沙將軍,這纔剛剛開始,對決還在後面呢!”
他們不知道,就在這時,郭進的巡邏兵捉到了劉漢派到大遼求援的細作,因爲此時的太原城已經岌岌可危了。以潘美爲伐漢總統帥的宋軍從汴梁出發後就一路順暢,所到之處皆戰無不勝,只用了十天時間四路主力就兵臨太原城下,十幾萬大軍將太原圍得密密匝匝。與此同時,太原周遭的州郡也不斷被邊路宋軍攻克或圍守,根本無法出城“勤王”,太原成了一座孤城。漢主劉繼元並不知道遼軍在石嶺關遭到郭進的阻撓,因此還在苦苦死撐,期待着大遼的援兵。
在石嶺關一戰後的第四天,耶律賢和蕭燕燕便得知了戰敗的消息。此時正值四月,上京城裡風沙大作,耶律賢的喘疾又犯,聽到兵敗的消息後急火攻心,病狀加重。幸好,蕭燕燕仍保持着鎮靜。有人認爲耶律沙冒進失責導致潰敗,應當以軍法處置,但蕭燕燕卻堅持臨陣換將乃兵家之大忌,且耶律沙剛經歷喪子之痛,爲君者應體恤臣子,因此不僅沒有處罰耶律沙,還特別派耶律賢適到前線加以慰問,令耶律沙將功補過。雖然深知在戰略上劉漢對於大遼意義重大,可是此時遼軍主力遭創,軍心不穩,更要防備宋軍趁機攻打幽雲,因此蕭燕燕命令耶律斜軫和耶律沙在石嶺關原地整頓,靜待時機。
在得知太原城周邊的軍事要塞已經全部被宋軍拔掉後,趙光義也從鎮州移駕到了太原,他將御帳設在太原城和汾水之間,要爲攻城親自督戰。趙光義的到來確實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上到將領下到士兵有誰不想在皇上面前表現。在弓箭手的掩護下,將士們冒着守城的箭矢、滾木、擂石、灰土等,奮勇登上雲梯,一個倒了另一個接着往上爬。素有小尉遲之稱的大將呼延贊第一個登上城牆,卻被漢兵的滾木擊中,從十米高的城牆上摔下來。結果他站起身拍了拍,又一次登上雲梯,就這樣反反覆覆竟然四次從雲梯上摔落。第五次的時候,他的一隻手臂的骨頭已經摔斷,可呼延贊 還要繼續爬,還是趙光義派人將他勸了下來。
面對宋軍這樣晝夜不停的瘋狂進攻,漢軍在楊業的帶領下仗着太原城高池深的優勢,苦苦堅守,毫不鬆懈。沒有
箭矢就回收宋軍射來的箭,沒有滾木了就用開水,士兵死了百姓來替,就這樣竟然又堅持了十多天。他知道,大遼的援軍是不會來了,此時只能靠自己。
然而,乾亨元年五月,漢主劉繼元投降的消息還是傳到了上京。帶來這個消息的人是盧俊,他一直被宋軍圍困在太原城旁邊的林縣,得知劉繼元投降後,他趁夜帶着幾個親信突圍,一路逃到了上京。盧俊的臉上還有逃命時留下的傷痕,面對耶律賢和蕭燕燕的質問,他苦着臉說道:“皇上、皇后,五月初五的時候,宋軍攻陷了羊馬城,那是太原城的最後一道防線。隨後…隨後…城裡就陸續有人投降了。後來宋主下令停止了攻擊,給漢主送去了招降書。第三日,漢主就歸降了…...”
此時耶律賢的身體已經康復,只是人瘦了一圈,顯得有些虛弱。他面色凝重,這並不是一個令人意外的結果,在宋軍成功阻擊了大遼的援軍後,攻陷劉漢就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對於耶律賢來說,劉繼元沒有搭上全城百姓的性命來維護自己已經算是“仁慈”了。想到這,耶律賢忙問道:“那楊業,楊將軍呢?”
盧俊面露悲色,回憶着說:“楊將軍一直帶領着城裡的漢軍百姓頑強抗敵,夫人、兒子一齊上陣,不眠不休,連宋主都很欽佩他。漢主投降後,宋主要召見楊將軍,他卻帶着家人站在城樓上拒不受降,準備以死報國。後來還是已經投降的漢主親自去勸降的楊將軍。楊將軍向漢主叩拜再三,君臣倆抱頭慟哭了一場,然後...然後就歸順趙宋了。”
耶律賢和蕭燕燕都默不作聲,他們能想到當時的情景,也能理解楊業的做法。他在哭劉漢,也在哭漢主,更在哭自己。作爲一個將士,投降應該是他最以爲恥的舉動,但他卻這麼做了。最不想看到的事還是發生了,耶律賢知道,楊業將會是大遼在戰場上最可怕的敵人之一。
殿內的大臣聽到劉漢就這樣被掃平了,難免有脣亡齒寒之憂。如今遼宋之間的協約已破裂,趙主的下一步會是幽州嗎?耶律賢摩挲着脣須,環視羣衆,冷靜說道:“如今看來,宋主的下一個目標一定是燕雲。只是雖然奪取了劉漢,但宋軍此時已是兵疲餉匱之師。而且,石嶺關一戰,宋軍對大遼已經有輕視之意。輕敵,乃兵家大忌,《孫子兵法》裡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至戰’。宋主若見好就收自是明智,若他此時以一己之氣,逞一時之快出兵幽州,朕倒認爲,此戰大遼必勝!”衆人見皇上信心滿滿,目光堅定,都好像吃了定心丸,安心了許多。
趙光義自然不想就這麼算了。平定太原後,他沒有回到汴梁,而是返回了鎮州大本營。因爲此時,他的目光已經投向了燕雲。後周主和太祖都沒有攻下的太原,如今被他攻陷了,自己距離恢復漢唐舊疆,就只有一步之遙,這一步就是契丹控制下的燕雲。遼太宗天顯十一年,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大遼求援。大遼出兵扶植其建立晉國,石敬瑭則把包括燕州、薊州、涿州、雲州等在內的十六個州割讓給了遼國,使大遼不僅得到了物產豐富的燕雲,還將疆域擴展到中原。這件事被歷代中原政權的國主認爲是奇恥大辱,後來的後漢
、後周幾次出兵,卻都沒能完全收復燕雲地區,而他趙光義卻眼看就要成功了。
對於皇上的這個決定,宋軍之中異議頗多。實際上異議從伐漢的時候就有。按照當年宋太祖和軍師趙晉的計劃,應該先南後北,然後收復燕雲,這樣劉漢就自然是囊中之物了。可是趙光義卻選擇先易後難:平定了劉漢,雖然拔除了這個宋遼之間的緩衝地,卻也將宋直接暴露在了契丹人的視線裡。而且如今將士們拼死拿下太原,都期望着領取賞賜,然後榮歸故里,卻聽到宋主說“等收復燕雲後再大行封賞”,失望之情可想而知。但此時趙光義已經沉迷於恢復漢唐舊疆的宏願中,他堅信以宋軍現在的破竹之勢,奪取幽州易如反掌,因此機不可失。於是在劉漢投降後不久,趙光義便下令從京城汴梁向鎮州行營調配糧草和武器裝備,以備作戰。
六月,一切準備就緒,宋師開始北伐。
宋軍的開局很順利。先是在鎮州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直接進入了遼地,然後在距離幽州不足百里的岐溝關,關使劉禹開門投降,宋軍兵不血刃就收復了岐溝關。繼續北上,在靠近涿州的沙河又擊退了戍衛的遼軍,殲敵一千。之後,涿州判官劉原德也不戰而降,宋軍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涿州。僅僅用了五天,夢寐以求的幽州城就出現在了趙光義的眼前。
“勝!勝!勝......”在十幾萬士兵震天響的呼喊中,身披盔甲的趙光義騎着他的黃鬃馬來到了幽州城下。此時正是正午,在刺眼的陽光下,這座曾經遙遠而雄偉的城池,在趙光義的眼中忽然變得渺小。他一刻也不想再等,幽州城近在咫尺,他的偉業也近在咫尺!趙光義抑制着內心的興奮,凝視着眼前這座城,慢慢從牙齒間蹦出兩個字:“攻城!”
統帥潘美舉起燕尾旗,瞬時間,宋軍從四面八方將幽州城包圍起來。攻城的宋軍擡出了他們的秘密武器——炮石。幾百個炮石車被推到城牆前,每個粗達兩人抱的圓木上綁着一個重達十斤的石頭,三個士兵同時發力,拽拉炮索,將圓木飛速吊起,石塊就會沿着預設好的拋物線向城牆飛出。一時間,幽州城上石塊如急雨,瓦礫、磚頭、灰土、城牆上的士兵紛紛掉落,慘烈的叫喊聲響徹天空,幽州城籠罩在塵土中,彷彿隨時都會倒塌。
在這樣的攻勢下,很快幽州城裡的漢人開始投降。
遼建雄節度使劉延素等十四人來降
遼薊州知事劉守思等十七人來降
幽州諸縣知事領鄉民一百五十人來降
…...
此時此刻,南京留守司的議事廳內,一衆將領們正怒視着閉目穩坐的守城大將韓德讓。
“韓大人,幽州城裡有幾萬騎兵,爲什麼不讓我出城和宋軍拼個生死,我們就這樣像縮頭烏龜一樣在這裡躲着嗎!”
也有人小聲嘀咕着:“你們別忘了他是漢人,不知道他是不是想投降再換個宋官當呢。”
韓德讓一言不發,面容如泥像一般沉靜,連臉上的紋路都顯得更深邃。此時他正在想的,是半月前帝后的密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