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帶着朱有孝的期望上路了,李信作爲孫承宗的弟子也跟着去混經驗、混資歷去了,多數人都是認爲李信是混經驗、資歷,但是李信自己卻不這樣認爲,他希望發揮自己的能力,讓不服氣的人服氣,要給他們一個極大的驚喜,自己來證明朱有孝的眼光是很準的。
戚金則帶着三萬神機營人馬邊訓練邊行軍,一路順保定、邯鄲、信陽,直奔武漢。到了十一月初,孫承宗、戚金帶領的三萬大軍已經抵達武漢,訓練的目的已經達到,隨行的三萬後勤人馬也先後抵達。
湖廣巡撫魏光旭帶領總兵官和副將、參將們一起拜見孫承宗,告知部隊所需的船隻、糧食等諸多後勤物資已經準備齊全,隨時可以啓動。
孫承宗決定先取重慶,因爲重慶是奢崇明最早起兵叛亂的據點,其次取得重慶以後既可以南下直搗奢崇明的老巢永寧,還可以西下救援成都,更重要的是穩固重慶之後,可以當做後勤基地。神機營戰力強悍,前提是保證有足夠的物資供應。爲了避免因爲後勤供給不足造成失利,建立一個穩固的後方基地是必須的,作爲軍事大家,孫承宗未慮勝,先思穩是必要的,何況朱有孝是讓他徹底平定四川,建立穩固的朝廷統治。
孫承宗、戚金帶領大軍從長江逆流而上,其艱難可想而知,一個三峽就讓孫承宗費盡了腦汁,好歹損失不太嚴重,但是在時間上可就拖延到了十二月初。抵達重慶以後,孫承宗並沒有讓戚金攻城,而是先派兵秘密佔領了江津城,以確保重慶的奢崇明敗兵不會逆江而上再返回永寧,孫承宗的意思就是打殲滅戰,不是擊潰就算是勝利。佔領江津以後又派兵奪取璧山縣城,目的是堅決不讓奢崇明的部隊向南潰退,免得繞道返回永寧。形成包圍圈以後孫承宗這纔開始奪取重慶的戰役。
其實對於孫承宗所率領的明軍來說,重慶並不太難攻,只是爲了儘量少殺傷無辜百姓,孫承宗採取的是圍三缺一戰術。明軍沿嘉陵江而上,抵達重慶東北部,分兵北門、東門加好迫擊炮,又命令士兵緩緩抵近城牆,接着開始排炮轟擊兩個城門以及城門兩邊一百五十步範圍的城牆。
守衛重慶的是奢崇明的女婿樊籠,樊龍認爲重慶號稱山城,地勢險要,城牆堅固,明軍要想攻下重慶勢必先圍困,然後才能慢慢的一點一點的纔有可能攻下來,沒有半年六個月想攻下重慶根本不可能。但是明軍要是攻上半年,永寧的援兵早就到了,成都城恐怕老丈人也早就奪取了,所以這傢伙佈置完防守,一點也不擔心明軍破城。
孫承宗和戚金二人各自指揮一半人馬,分別攻擊北門和東門。他們採取的戰術是一樣的,根本就不是列好隊伍射箭、架雲梯的傳統攻城方式,而是排炮轟擊城門兩側各一百步範圍,城裡用拋射的方式轟擊。十排炮擊過後,再看城牆上一個叛軍也看不到了,城門已被炸開,以五列三排間隔十步方式進入城門洞內,進入城內以後馬上變成三五七三排前後掩護的突擊隊形,遇到少量叛軍,直接排槍射擊,遇到大量叛軍立刻三個小隊每排十五人,迅速組成排隊槍斃的隊形。後面的‘二踢腳’小火炮每三人一組,共計三組對叛軍的支援部隊,進行隔離打擊。
戰役的結果是雙方指揮者誰也想不到的,孫承宗、戚金想不到的順利。樊龍想不到的潰敗速度。東門、北門幾乎是同時攻破,十輪炮擊過後,城門洞開,明軍進城後排槍射擊,一百步以內,排槍射擊之下幾乎無人能夠倖免,舉着長槍、大刀的叛軍非死即傷,小隊全軍覆沒,大隊死傷慘重。面對明軍全擊發槍的排射,叛軍根本就沒有接觸的機會。兩刻鐘,也就是三十分鐘的時間,叛軍就全線潰敗了,等樊龍反應過來準備組織撤退的時候已經晚了,只好帶着殘兵敗將向南門涌去。
涌向南門的叛軍爲了搶先出城,擠得人仰馬翻,隨後明軍的‘二踢腳’小炮趕到,一陣排射幫他們解決了問題,於是叛軍就整隊整隊的投降了,就連樊龍也沒有能夠逃脫,這傢伙有點太貪了,竟然想帶着一車子銀子逃跑,結果悲劇了。
擁有三萬多叛軍守護的重慶,在孫承宗、戚金的新式軍隊的攻擊下,在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裡全軍覆沒,從南門裡逃出去的叛軍,在江津又受到了攔截,面對排槍射擊,他們乖乖的選擇了投降,至於璧山縣城的明軍根本就沒有使用上。在整個戰役結束後清點戰果,明軍的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三萬叛軍守軍被俘二萬五千多人,傷亡四千多人,俘虜多的原因是叛軍被明軍的新式槍炮嚇得跑不動了,大部分不再反抗,選擇投降。
對待俘虜,孫承宗和戚金有些爭議,要以着戚金把他們全殺了算了,孫承宗則說朝廷軍隊是仁義之師,再者殺俘不詳,打算全放了。這時李信說話了,要求把這些俘虜交給他處理。無論孫承宗還是戚金,都沒有敢小看李信,因爲李信是皇帝親自塞進來的。雖然是孫承宗的學生,對孫承宗也非常尊敬,對戚金也非常尊重,態度也非常謙卑,這二人仍然不敢小視這個年輕人。
接下來李信就把自己的打算給二人說了,二人欣然同意了李信的要求,把二萬五千多俘虜交由李信管理。爲什麼李信要找這麻煩事呢?是因爲來時朱有孝給他說了兩句話,“攻心爲上,攻城爲下”,“收民心,分豪田”。李信在路上琢磨了老長時間,終於明白了朱有孝爲什麼專門把自己叫到一邊交代了這句話,孫承宗官太顯眼,不適合幹這活,戚金是武將,根本就想不通這話。於是,李信在思考了一路之後,終於想出了兩句口號:殺了奢崇明,奴隸不受窮。跟着朝廷走,百姓都富有。
李信讓親兵們把俘虜分成幾波,其中一小波是小頭人、小土司,中間一波是這些人打手,最大的一波是普通的反叛土兵。然後李信就把這些普通的土兵集中起來問話,首先李信問他們爲什麼反叛朝廷,回答是五花八門,有的說朝廷收稅太重,我們都沒有飯吃,於是就造反,有的說朝廷歧視我們彝人,鼓動漢人搶我們的土地,有的說頭領叫我們出來,我們就得出來,不然就會殺死我們。接下來李信問他們,他們打完仗以後是不是就能保證有飯吃,保證頭人們分給他們土地,能不能以後不在隨便殺他們,買賣他們的兒女。他們的回答是一致的——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