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定西南(一)

bookmark

孫承宗帶着朱有孝的期望上路了,李信作爲孫承宗的弟子也跟着去混經驗、混資歷去了,多數人都是認爲李信是混經驗、資歷,但是李信自己卻不這樣認爲,他希望發揮自己的能力,讓不服氣的人服氣,要給他們一個極大的驚喜,自己來證明朱有孝的眼光是很準的。

戚金則帶着三萬神機營人馬邊訓練邊行軍,一路順保定、邯鄲、信陽,直奔武漢。到了十一月初,孫承宗、戚金帶領的三萬大軍已經抵達武漢,訓練的目的已經達到,隨行的三萬後勤人馬也先後抵達。

湖廣巡撫魏光旭帶領總兵官和副將、參將們一起拜見孫承宗,告知部隊所需的船隻、糧食等諸多後勤物資已經準備齊全,隨時可以啓動。

孫承宗決定先取重慶,因爲重慶是奢崇明最早起兵叛亂的據點,其次取得重慶以後既可以南下直搗奢崇明的老巢永寧,還可以西下救援成都,更重要的是穩固重慶之後,可以當做後勤基地。神機營戰力強悍,前提是保證有足夠的物資供應。爲了避免因爲後勤供給不足造成失利,建立一個穩固的後方基地是必須的,作爲軍事大家,孫承宗未慮勝,先思穩是必要的,何況朱有孝是讓他徹底平定四川,建立穩固的朝廷統治。

孫承宗、戚金帶領大軍從長江逆流而上,其艱難可想而知,一個三峽就讓孫承宗費盡了腦汁,好歹損失不太嚴重,但是在時間上可就拖延到了十二月初。抵達重慶以後,孫承宗並沒有讓戚金攻城,而是先派兵秘密佔領了江津城,以確保重慶的奢崇明敗兵不會逆江而上再返回永寧,孫承宗的意思就是打殲滅戰,不是擊潰就算是勝利。佔領江津以後又派兵奪取璧山縣城,目的是堅決不讓奢崇明的部隊向南潰退,免得繞道返回永寧。形成包圍圈以後孫承宗這纔開始奪取重慶的戰役。

其實對於孫承宗所率領的明軍來說,重慶並不太難攻,只是爲了儘量少殺傷無辜百姓,孫承宗採取的是圍三缺一戰術。明軍沿嘉陵江而上,抵達重慶東北部,分兵北門、東門加好迫擊炮,又命令士兵緩緩抵近城牆,接着開始排炮轟擊兩個城門以及城門兩邊一百五十步範圍的城牆。

守衛重慶的是奢崇明的女婿樊籠,樊龍認爲重慶號稱山城,地勢險要,城牆堅固,明軍要想攻下重慶勢必先圍困,然後才能慢慢的一點一點的纔有可能攻下來,沒有半年六個月想攻下重慶根本不可能。但是明軍要是攻上半年,永寧的援兵早就到了,成都城恐怕老丈人也早就奪取了,所以這傢伙佈置完防守,一點也不擔心明軍破城。

孫承宗和戚金二人各自指揮一半人馬,分別攻擊北門和東門。他們採取的戰術是一樣的,根本就不是列好隊伍射箭、架雲梯的傳統攻城方式,而是排炮轟擊城門兩側各一百步範圍,城裡用拋射的方式轟擊。十排炮擊過後,再看城牆上一個叛軍也看不到了,城門已被炸開,以五列三排間隔十步方式進入城門洞內,進入城內以後馬上變成三五七三排前後掩護的突擊隊形,遇到少量叛軍,直接排槍射擊,遇到大量叛軍立刻三個小隊每排十五人,迅速組成排隊槍斃的隊形。後面的‘二踢腳’小火炮每三人一組,共計三組對叛軍的支援部隊,進行隔離打擊。

戰役的結果是雙方指揮者誰也想不到的,孫承宗、戚金想不到的順利。樊龍想不到的潰敗速度。東門、北門幾乎是同時攻破,十輪炮擊過後,城門洞開,明軍進城後排槍射擊,一百步以內,排槍射擊之下幾乎無人能夠倖免,舉着長槍、大刀的叛軍非死即傷,小隊全軍覆沒,大隊死傷慘重。面對明軍全擊發槍的排射,叛軍根本就沒有接觸的機會。兩刻鐘,也就是三十分鐘的時間,叛軍就全線潰敗了,等樊龍反應過來準備組織撤退的時候已經晚了,只好帶着殘兵敗將向南門涌去。

涌向南門的叛軍爲了搶先出城,擠得人仰馬翻,隨後明軍的‘二踢腳’小炮趕到,一陣排射幫他們解決了問題,於是叛軍就整隊整隊的投降了,就連樊龍也沒有能夠逃脫,這傢伙有點太貪了,竟然想帶着一車子銀子逃跑,結果悲劇了。

擁有三萬多叛軍守護的重慶,在孫承宗、戚金的新式軍隊的攻擊下,在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裡全軍覆沒,從南門裡逃出去的叛軍,在江津又受到了攔截,面對排槍射擊,他們乖乖的選擇了投降,至於璧山縣城的明軍根本就沒有使用上。在整個戰役結束後清點戰果,明軍的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三萬叛軍守軍被俘二萬五千多人,傷亡四千多人,俘虜多的原因是叛軍被明軍的新式槍炮嚇得跑不動了,大部分不再反抗,選擇投降。

對待俘虜,孫承宗和戚金有些爭議,要以着戚金把他們全殺了算了,孫承宗則說朝廷軍隊是仁義之師,再者殺俘不詳,打算全放了。這時李信說話了,要求把這些俘虜交給他處理。無論孫承宗還是戚金,都沒有敢小看李信,因爲李信是皇帝親自塞進來的。雖然是孫承宗的學生,對孫承宗也非常尊敬,對戚金也非常尊重,態度也非常謙卑,這二人仍然不敢小視這個年輕人。

接下來李信就把自己的打算給二人說了,二人欣然同意了李信的要求,把二萬五千多俘虜交由李信管理。爲什麼李信要找這麻煩事呢?是因爲來時朱有孝給他說了兩句話,“攻心爲上,攻城爲下”,“收民心,分豪田”。李信在路上琢磨了老長時間,終於明白了朱有孝爲什麼專門把自己叫到一邊交代了這句話,孫承宗官太顯眼,不適合幹這活,戚金是武將,根本就想不通這話。於是,李信在思考了一路之後,終於想出了兩句口號:殺了奢崇明,奴隸不受窮。跟着朝廷走,百姓都富有。

李信讓親兵們把俘虜分成幾波,其中一小波是小頭人、小土司,中間一波是這些人打手,最大的一波是普通的反叛土兵。然後李信就把這些普通的土兵集中起來問話,首先李信問他們爲什麼反叛朝廷,回答是五花八門,有的說朝廷收稅太重,我們都沒有飯吃,於是就造反,有的說朝廷歧視我們彝人,鼓動漢人搶我們的土地,有的說頭領叫我們出來,我們就得出來,不然就會殺死我們。接下來李信問他們,他們打完仗以後是不是就能保證有飯吃,保證頭人們分給他們土地,能不能以後不在隨便殺他們,買賣他們的兒女。他們的回答是一致的——不可能。

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西域風雲(二)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八十五章 東北驅逐戰(三)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九十八章 進軍大西北(六)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十三章 收網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六十一章 廷議的變革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八十八章 中醫和中藥(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烏髮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第六十九章 大明海軍(一)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一百零七章 瘋狂的小陳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八章大明的新起點(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里約熱內盧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十二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丹汗的掙扎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洲勢力範圍(三)第六十六章 朱有孝的移民規劃第三百零四章 大順侯國(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鑽石戰爭(六)第七十六章 澎湖列島之戰(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海洋的誘惑(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西伯利亞(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攻佔宿務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二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二十一章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
第二百二十二章 玉石之爭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洛陽的規模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西域風雲(二)第七章大明的新起點(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一)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八十九章 中醫和中藥(二)第八十五章 東北驅逐戰(三)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六十八章 家宴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百五十七章 西非混戰(一)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九十八章 進軍大西北(六)第一百四十五章 根治黃河規劃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土謝圖汗的覆滅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十三章 收網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二) 錢謙益的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鴻基冒險記(九)第六十一章 廷議的變革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八十八章 中醫和中藥(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烏髮第三百零五章 歐洲遊記(一)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三百一十一章 朱常潤的崛起(一)第六十九章 大明海軍(一)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一百零七章 瘋狂的小陳第三百三十三章 鑽石戰爭(二)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一百零五章 牛金星闖南洋第二百九十五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第八章大明的新起點(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里約熱內盧第二十六章 亂局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路(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十九章人才和發展(三)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十二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合縱連橫新篇(一)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林丹汗的掙扎第五十四章 科爾沁蒙古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洲勢力範圍(三)第六十六章 朱有孝的移民規劃第三百零四章 大順侯國(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鑽石戰爭(六)第七十六章 澎湖列島之戰(四)第二百九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朱由檢的未來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海洋的誘惑(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西伯利亞(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攻佔宿務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一百四十章 天工開物(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二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二十一章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