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

bookmark

朱有孝把福王和蜀王忽悠得暈頭轉向的,兩人決定花上一筆銀子買上幾臺回去用用。不過朱有孝說了,這第一批二十臺‘鐵牛’就自己掏錢買下,每位皇叔送十臺回家秋耕使用,順便派上幾名技師幫助家裡的青壯僱工學會駕駛和維修。

朱有孝的做法讓福王、蜀王非常感激,二話不說每人就跪地下大呼:“謝陛下賞賜。”

其實朱有孝並沒有打算一開始就用鍋駝機賺上多少錢,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有一個人們對它的適應過程。如果朱有孝不管不顧的就把這批鍋駝機賣給兩位皇叔,讓他們自己去操作,估計用不過三天就會把它供起來看着,爲什麼呢?壞了。現在朱有孝不但白送鍋駝機,而且還送上駕駛員,配上易損的零部件,一旦出現問題,馬上就可以現場解決,只要能夠在這兩位王爺家裡順利的使用一個秋耕季節,順便培養出一批駕駛、維修人員,就不愁沒有別的地主們來購買,到了冬閒的時候,再賒銷出去一批,培訓出一大批駕駛、維修人員,到明年春耕的時候就會形成搶購鍋駝機的局面。

朱有孝的銷售手段屬於現代的引導式消費,通過向人們展示鍋駝機的強大能力,引起一部分人的購買慾望,加上良好的售後服務,這就不愁這種鍋駝機銷售不出去,進而引發一場工業革命。從鍋駝機廠抽調二十人,再配備一些易損的部件,福王、蜀王就帶着他們返回了各自的封地。

福王的封地比較近,用了不到十天就趕到了封地,現在正好剛上秋莊稼收完,按照原來的計劃準備把地撩閒一季,到春天再耕種,至於冬小麥,福王一般種的不多,因爲他的土地太多了,就是僱傭了大量的長工也耕不出所有的土地。現在好了,利用鍋駝機帶着特製的耕犁,一進入現場就把那些長工嚇了一跳,本來就沒有見過這些東西,再看這鍋駝機還會耕地,而且這鍋駝機耕地要比使用老黃牛耕地快多了。

一般來說,使用老黃牛一天可以耕二到三畝地,使用馬每天可以耕二十畝地,但是就算是福王也不能飼養大量的騾馬來耕地。因爲中原地帶本來騾馬就少,更何況國家需要騎兵,也不允許老百姓自己飼養更多的騾馬。對於各地的王爺,大明朝自從燕王奪嫡以後控制的非常嚴謹,就是有足夠的能力,也不敢養馬,以但養馬多了,給你來個謀逆,那就徹底完蛋了。所以在這個時代,真正用馬耕地的地方很少。

現在福王把鍋駝機領進了地裡,駕駛員們在來之前就經過朱有孝的叮囑,以中等速度駕駛,千萬別在第一天就把鍋駝機用壞了,但就這樣,也讓長工們吃驚不已,一天下來平均每臺鍋駝機竟然耕出了四十畝地,比用騾馬還要快一倍,從算下來十臺鍋駝機一天耕了四百畝地。

福王算了一下,只要十天功夫就可以把自己的地耕下來四千畝,這可都是額外的啊,這都種成小麥該收多少啊?本來福王的地更多,但是他像蜀王學習,他的二萬頃土地賣出去一半,錢都投入到騰龍銀行了,心疼的他沒辦法,可是他是最近的嫡系王爺,心疼也得做榜樣啊!第二天,福王發現鍋駝機竟然耕出了五千畝,原來這些駕駛員都開得熟練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不少。

總之吧,一個耕種季節過去,福王、蜀王的土地都有近三分之一種上了小麥,剩下的土地他們聽朱有孝的安排,在冬天也全部耕了一邊,曬好土地,準備來年春天一半種蓖麻,一半種大豆。種蓖麻的原因自然是需要蓖麻油,想想看,以後要是有無盡的鍋駝機滿地跑,沒有了潤滑油還跑個屁呀!這就叫超前意識,當然福王是不懂的,擋不住朱有孝知道啊。種大豆更好理解,耕種了幾千年的黃土地,早就有些貧瘠了,大豆的根瘤菌可以吸附空氣中的氮,這樣就能把黃土地慢慢的養的肥起來,更何況大豆本身就是非常好的糧食,只是產量不太高罷了。

鍋駝機的問題解決了以後,朱有孝還考慮了蒸汽機的其他用途,比方說繅絲機、織布機、製造傢俱的木工半機械化機器等等都需要慢慢的研製推廣,當蒸汽機作爲動力源的時候,大明國家纔算初步進入了低級的工業化道路。

朱有孝的打算是今年現在河南福王的地盤上試驗性的推廣一下鍋駝機,到明年在山東的廣大地區發展一下。畢竟山東是自己試驗新政的地方,尤其是山東的縣級一下的建設和教育問題做的比較充分,低級官員們都有和老百姓打交道的經驗,再加上識字率比較高,這種鍋駝機比較簡單的農業機械應該不會出現太多的問題,即便出現一些問題,他離北京也比較近,問題會很快反映上來,對於提高鍋駝機的性能改進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爲此,朱有孝還打算在山東實行另一種使用方式,那就是組織一支鍋駝機耕地隊,主要是幫助土地多的地主耕地,順便讓大明技術學校的在校學生都親自去實地瞭解一些山東各地的現實情況,反映回來以後自己在做出一定的規劃。

至於這麼做的原因,朱有孝是這樣考慮的,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溫飽問題。歐洲地區爲什麼會出現滿世界的殖民,其實最關鍵的可能就是吃不飽飯了,必須尋找可以生產最夠的糧食,來滿足國內人口的不斷增長。在化學肥料出現以前世界上能夠滿足糧食需要的國家並不多,糧食的畝產量低的可憐。據資料考證,在清朝年間南方種植水稻的主產區,每年一畝地總產量在350--420斤之間,北方旱地作物不超過106斤,這就意味着要想吃飽穿暖,南方水稻主產區每人最少要平均一畝水地,北方旱地則需要五畝,更貧瘠的地方需要種植的土地就更多了。對於此時代的歐洲,估計情況也差不多,尤其是北歐更加寒冷的地方,情況可能更勝。

朱有孝的目標是讓大明的人每天可以吃上三頓飯,每頓都可以吃飽,隔三差五的還要吃上些肉類食物,這就必須有足夠的土地去養活這些人,要做到這些,就得有人去開疆拓土,歐洲人可以這樣做,我們大明朝爲什麼不能這樣做呢?英國的“羊吃人”圈地,造成了大批流民涌入城市,然後在政府的引導下全世界殖民,朱有孝就想在農村通過幫助地主耕地,把勞動力空閒出來,空閒出來農民,除了組織在國內移民以外,還要組織向外殖民,拓展華夏民族的生存空間。美國爲什麼強大,就是生存的空間大,控制的資源多。

第一百四十九章 毛堡爭奪戰(三)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鴻基探險記(六)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拓展生存空間第一百九十三章 到處是機會(二)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冰川時代的威脅第二百二十八章 傅冠城的金礦第十七章 人才和發展(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十章 局勢第三百三十六章 鑽石戰爭(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第二百四十章 鐵路(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三百四十三章 糧食(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三百四十三章 糧食(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五十章 河套戰役(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九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三百一十章 歐洲遊記(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太平洋東岸(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三十九章 東林黨內訌第二百四十五章 飛速發展的大明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二百零一章 方以智(二)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二百零七章 大西洋海戰(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三百零二章 大順侯國(三)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三章 登基(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三百一十六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四十三章 年關第四十章 欽差被潑糞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暴亂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四十章 欽差被潑糞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三百零三章 大順侯國(四)第七十八章 鍋駝機 (一)
第一百四十九章 毛堡爭奪戰(三)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鴻基探險記(六)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拓展生存空間第一百九十三章 到處是機會(二)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三百三十九章 小冰川時代的威脅第二百二十八章 傅冠城的金礦第十七章 人才和發展(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導權第一百八十一章 融合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橫掃涇河兩岸(四)第四十二章 大明朝的新式官員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組江浙銀行(一)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西伯利亞(八) 一千第二百二十六章 雷霆一擊第二百七十章 西西伯利亞(七)第十章 局勢第三百三十六章 鑽石戰爭(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平洋東岸(一)第二百四十章 鐵路(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二百六十二章 西非混戰(六)第三百四十三章 糧食(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納沃伊小鎮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三百四十三章 糧食(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十八章人才和發展(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五十章 河套戰役(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信仰(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重組江浙銀行(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牛金星的南洋策略(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西西伯利亞(十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服徹辰汗第一百三十一章 雲南(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九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三百一十章 歐洲遊記(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太平洋東岸(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林丹汗的謀略第三十九章 東林黨內訌第二百四十五章 飛速發展的大明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二百零一章 方以智(二)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二百二十四章 謀劃洞吾第二百一十一章 葡萄牙要離開第三百章 大順侯國(一)第二百零七章 大西洋海戰(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三百零二章 大順侯國(三)第一百七十章 新長安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三章 登基(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薄珏(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穆拉德四世第三百一十六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四十三章 年關第四十章 欽差被潑糞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暴亂第一百三十二章 雲南(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基礎建設(二)第四十章 欽差被潑糞第二百八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四)第三百零三章 大順侯國(四)第七十八章 鍋駝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