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家宴

bookmark

天啓三年的第一天終於到來,和往年一樣,朱有孝帶領羣功臣祭拜天地以後回到自己的乾清宮,又帶領張皇后和二位妃子、弟弟妹妹們去拜見皇太后。皇太后看到這麼多人心裡自然高興,這人歲數一大就有了喜歡人多的想法,看看這幾個雖不是親生的,但是還是挺孝順的孩子,皇太后自然就話多了些,朱有孝也樂得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情景。

正在朱有孝和家人團聚高興的時候,王安進來回話,說是在京尚未就藩的三位王爺來給太后拜年。依着皇太后的意思就不再見這幾位了,讓王安給他們一些封賞就行了,每年也是這樣做的。朱有孝卻建議太后最好讓他們進來,反正都是一家人,並且還都是最親近的直系親人,大家都坐到一起說說話更好。

不久端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潤、桂端王朱常瀛三人魚貫而入,先是給皇太后磕頭,然後再拜見朱有孝。朱有孝也按着輩分的習慣帶着弟弟妹妹們向三位皇叔行了晚輩之禮,這讓三位皇叔受寵若驚,只覺得今天是來對了,不像往年那樣大年初一就吃閉門羹。

朱有孝熱情的邀請三位皇叔坐下,和他們一起談天說地,讓他們放開心情,不要感到拘束,畢竟都是一家人。正說着話,王安又進來請示,福王嫡長子朱由菘給太后拜年來了,朱有孝想了想就說讓他進來吧。不久朱由菘也進來給太后和朱有孝行了禮,因爲朱由菘和朱有孝是一輩人,所以朱有孝讓他坐到了朱由檢的下手。

朱有孝借給太后倒茶的機會悄悄和太后商議,既然朱由菘也來拜年,那麼是不是讓他見見鄭太妃,順便也把其他的皇太妃接出來,讓這些人也樂呵樂呵,這樣也顯得太后寬宏大量。鄭太妃和別的太妃不一樣,她還是還是現在皇太后的婆婆,那是不能隨便接出來的,但是可以讓她見見朱由菘,也顯得皇太后的心地善良,順便也送一些好飯好菜,讓其他的老太妃們樂呵樂呵。皇太后也是從妃子裡面熬出來的,深知這些老妃子的不易,就答應了朱有孝的請求,發了一道懿旨,說是當今皇上至孝,恩准太妃們過年和太后共餐,希望大家都不要辜負了皇帝的好意,平平安安、和和氣氣過一個好年。

朱有孝就命令王安安排一些好吃的事物送到萬曆皇帝的老太妃們那裡,而太妃們則被朱有孝安排與太后、皇后、二妃、皇妹們一起共餐。朱有孝自己則和三位皇叔、朱由菘、朱由檢一起吃飯,席間朱有孝想和這些近支的皇親們說一些親近的話題,加深這些皇親們和自己的關係,獲得他們對自己執政理念的認同。

自從上次藩王會議開過之後,朱有孝和這三位皇叔也見過幾次,現在他們還沒有就藩,朱有孝也不打算讓他們就藩了,而是根據舊例把需要建造王府的錢該撥付的依舊撥付,不過現在是摺合成銀子,朱有孝又從內帑裡面支付出三倍的銀子加在一起,因爲不再分封土地,朱有孝也要向後世那樣補償他們的土地使用費,並且經過和三位皇叔商量把這些錢的四分之三投入騰龍銀行,實際上就是朱有孝負責白給了他們股份,爲了表示一視同仁,被封爲信王的朱由檢也是享受同樣的待遇,這就讓三位皇叔心裡非常的感動,更加親近了不少。

現在這三位皇叔和朱由菘也都同朱由檢一樣在大明官吏學校學習,朱有孝的意思是讓他們以後都能夠成爲有能力的人才,免得自己真的像歷史上那樣早煬以後,整個朱氏皇族近乎崩潰,僅靠朱由檢一人獨撐大局,最後也只落了一個聖旨出不了皇宮,雖然鞠躬盡瘁,也只能死而後已。朱有孝已經通過騰龍銀行把整個皇族拉到了同一架馬車上,還必須讓他們明白只有同心協力才能讓大家都能永享富貴。但是同心協力的強前提必須是有力,如果無力的話也只是一個車上的累贅,這就是朱有孝把他們都送入大明官吏學校學校的目的。不過從目前老師們的反應來看,這三位皇叔和朱由菘學習還是比較努力的,他們已經放下了高高在上的習慣,能夠平等的和其他學生一樣遵守學校的一切紀律。在這其中,朱由檢的存在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這位小正太幾乎是一個學習狂,學校的每一門科目他都有涉獵,並且每一個科目的成績都是相當優秀,現在學校的老師們都覺得他已經可以畢業充當老師了,這就成爲了三位皇叔和朱由菘學習的榜樣,讓他們不得不努力的去追趕這位小正太,免得丟人現眼,讓朱有孝瞧不上自己。

朱有孝在吃飯的過程中,不斷向他們講述歷史上的一些同心協力的兄弟如何獲得成功的故事,也講述一些兄弟倪於牆,而遭到外人欺辱的典故,讓三位皇叔和朱由菘明白只有團結在以朱有孝爲核心的皇帝周圍,他們纔有可能世世代代享受富貴,不然的話只可能被清除皇室的圈子,成爲普通的老百姓,這在歷史上也有先例。

在歡快的氣氛中,朱氏皇族家宴就結束了,太后非常滿意的送別大家回去休息,只是留下了張皇后和兩位皇妃在那裡閒話。三位皇叔和朱由菘也都高高興興的回到自己的府邸,心裡對朱有孝的大度都非常的佩服。這就讓朱有孝覺得這次的家宴比較成功,作爲一家之主心裡頭也是樂滋滋的,和太后道別以後就帶着朱由檢回到了自己的乾清宮。

看着一臉嚴肅的小正太朱由檢,朱有孝心裡很是不平靜,自己是莫明其妙的穿越到了這個時代,會不會像歷史上那個朱由校一樣早煬,自己也拿不準。爲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自己必須要做出一些必要的預備手段,否則即便女真人滅亡不了明朝,後代們不努力,仍然也會在其他的人手中失去江山,也照樣會讓華夏大地烽煙四起,人民遭殃。

朱有孝心裡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國家統治制度,讓朱氏家族脫離國家管理的頂端,只是國家的精神象徵,不再是國家的直接管理者,以後的政府機關纔是國家的真正權利機構,要是老百姓造反,也只是造政府的反,朱氏家族將永遠站在老百姓一邊,錯誤都是政府的,不是皇室的。當然這些必須是在社會教育程度相當高的時候,也許需要兩三代人的努力。

到了晚上,張皇后一臉羞澀的走進了朱有孝的寢室,含蓄的向朱有孝說道自己現在已經足夠十八歲了,朱有孝明白皇后的意思。肯定是太后今天又抱怨了,想想也是,成婚一年多了,沒有孩子的皇后壓力一定會很大,於是順水行舟的就和張皇后同牀了,這也是朱有孝來到這個時代以後正式擺脫了處男的身份,在隨後的日子裡,王良妃、段純妃也先後和朱有孝同房,朱有孝也盡力的播種,但決不過度。

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十四章 戰遼東(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烏髮第七十三章 澎湖列島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鴻基冒險記(八)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常潤的崛起(三)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十三章 收網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太平洋東岸(二)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工開物(八) 其實掌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十章 局勢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非洲勢力範圍(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鑽石戰爭(六)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謀劃北方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八十章 鍋駝機(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到處是機會(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維也納城 (一)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章 登基(一)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西域風雲(二)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八十六章 高句麗亂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常潤的崛起(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十六章 戰遼東(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好望角之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四章 登基(三)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鐵血朱由崧(三)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二百五十一章 非洲勢力範圍(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西伯利亞(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八十三章 東北驅逐戰(一)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二十三章 擊發槍、火炮和科技進步第八十章 鍋駝機(三)第九十八章 進軍大西北(六)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三百一十六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五十九章 遼東新形勢(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海洋的誘惑(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薄珏(三) 現在的科第二章 登基(一)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非洲勢力範圍(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六十六章 朱有孝的移民規劃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
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好人常在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八十一章 鍋駝機(四)第十四章 戰遼東(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烏髮第七十三章 澎湖列島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五十五章 藩王會議(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踏上征途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二百九十三章 李鴻基冒險記(八)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商標法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銀行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常潤的崛起(三)第二百零四章 歐洲形勢第十三章 收網第四十七章河套戰役(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太平洋東岸(二)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工開物(八) 其實掌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二十八章 西南邊陲(一)第九十六章 進軍大西北(四)第十章 局勢第七十一章 大明海軍(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非洲勢力範圍(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三百三十七章 鑽石戰爭(六)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謀劃北方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八十章 鍋駝機(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到處是機會(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維也納城 (一)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章 登基(一)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李鴻基探險記(一)第一百六十章 海洋的誘惑(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西域風雲(二)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朱常潤的崛起(五)第二百一十章 瓜分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八十六章 高句麗亂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常潤的崛起(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鳳陽王國(七)第十六章 戰遼東(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好望角之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西伯利亞(十)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四章 登基(三)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鐵血朱由崧(三)第一百零三章 在西南的李信(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毛堡爭奪戰(六)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險第二百五十一章 非洲勢力範圍(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奧斯曼帝國西線戰事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二百六十章 西非混戰(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二百六十一章 西非混戰(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蘭探險隊第二百二十章 布哈拉第一百五十五章 庫茲涅茨克(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西伯利亞(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橫掃涇河兩岸(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庫茲涅茨克(三)第八十三章 東北驅逐戰(一)第九十七章 進軍大西北(五)第二十三章 擊發槍、火炮和科技進步第八十章 鍋駝機(三)第九十八章 進軍大西北(六)第二百八十章 大餐第三百一十六章 朱常潤的崛起(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朱常潤的崛起(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三十六章 蒸汽機第五十九章 遼東新形勢(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西西伯利亞(十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海洋的誘惑(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薄珏(三) 現在的科第二章 登基(一)第五十六章 藩王會議(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非洲勢力範圍(五)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工開物(六)第六十六章 朱有孝的移民規劃第三百四十一章 糧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