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不說宋應星正在腦子裡思考工程控制論的事情,朱有孝還在拉着他在附屬工廠裡轉悠呢,能夠解決兩個問題,朱有孝心裡很高興,是不是還有問題等待着自己去點撥呢?心情大好的朱有孝還沒有玩夠,需要再轉悠一會。
現在已經進入深秋季節,學校的建設還是不錯,到處都是小花園,無數的知名不知名的花草,把學校映襯的別是一番滋味,黃葉開始下落,紅色的楓葉還堅強的掛在枝上,來來往往的學生們都是滿臉的幸福,就算是在學校做衛生服務的工人都是充滿着自豪感,由衷的享受着舒適的生活。
路過一個工人住着的小院,只見一個老漢正在拓制煤塊,一堆的煤粉正被老漢用小孔的木格子製作成一塊一塊的煤餅。也不知道在地上費勁的孩子是他的小兒子還是大孫子,正在用一個小木棍在煤餅上查處了一個個整齊的排空,正幹得非常起勁。
朱有孝看到這煤餅就是靈機一動,走進門去,向那位老者問道:“老人家您拓這些煤餅乾什麼用啊?做成這樣好燒麼?”
這位老者笑着說道:“那些大的煤塊都準備好冬天燒爐子用,這些用於煉焦洗下來的煤面用處不大,也不太好燒,這些東西沒人要,去年大兒子從洗煤廠拉回來一車子,我就想着怎麼把它們弄到一個大塊,可是這些煤面不吸水,這不這個小兒子玩的時候向裡面混了一些膠泥,結果反倒粘在了一起,我就把這些煤面拓成煤塊,這小兒子淘氣,在上面用木棍紮了好些窟窿,冬天取暖的時候把這些小窟窿都對上,燒起來可好用了。”
朱有孝說:“老人家,您家的生活條件不好嗎?爲什麼不買些大煤塊呢?”
這位老者說道:“現在生活得還不錯,只不過俺那大兒子在戰場上受過傷,這不安排在這裡幹些零活,吃喝倒是不愁,不過老伴身體不太好,小兒子還小,俺還想多攢些錢,回頭給俺這小兒子娶媳婦呢?現在可不能浪費東西,多省一點就是多掙了些錢呢。”
朱有孝想了想,就對老者說道:“老人家,您兒子爲國出力負了傷,看起來朝廷還是照顧的不夠好,這樣吧,我給您老人家制造一個工具,幫您老人家把這些煤面拓成煤球,您就讓您兒子去註冊一個專利,或者是製造這種工具,或者是僱人拓煤球賣,這都是一項好營生,我再給您設計一種專門燒這種煤球的爐子,如果再加上一些鐵管子,那就可以取暖了。”
其實在後世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種冬天取暖方式,只不過現在還沒有人使用,現在朱有孝正好拿來資助這位退役傷兵。
讓老者的小兒子把那位退役的傷兵找回來,朱有孝就親自用筆畫了一個簡單的拓煤球工具,然後再畫上一個蜂窩煤爐子的圖形,再把如何使用這種爐子的方法交給他,就叫他去專利局註冊託煤球的模子,這樣一來,他就可以輕鬆的生活下去了。
宋應星感到朱有孝這木匠皇帝今天非常的奇怪,每碰到一件麻煩,都能夠想出簡單的解決辦法,並且這種方法甚至都可以形成一種產業,不由得對朱有孝有些崇拜起來。看起來當今皇上不僅是太祖轉世,那簡直是神仙下凡。
不知不覺中,宋應星就想到了北方那極爲苦寒的地方,要是能把這些取暖的方法用到那裡,那樣的話生活在那裡的地方的人就應該能夠更加多了,生活條件就會更便利了。
於是,宋應星就和朱有孝說道:“陛下,您剛纔給那位老者出的主意是不是可以用到遼東一帶,在遼東的四平、撫順可是有不少煤礦,你也在哪裡建了一座不小的鐵廠,如果能夠這樣推廣製造這種煤爐子,那裡的人冬天就好過多了。”
朱有孝說道:“我這法子就是爲東北的老百姓準備的,剛纔畫的是最簡單原始的煤模子,回頭你讓工廠想法設計一種可以大量生產煤球的機器,可以用蒸汽機帶動的煤球機,然後在遼東地區大力推廣,還要生產一些管子,用來製作暖氣管道,要想讓東北地區大力發展起來,就得讓那裡的生活條件好起來,否則就會發生人口流失。”
朱有孝和宋應星在學院裡轉了半天,天色已經慢慢的到了傍晚時分,二人隨便在學校的食堂裡吃了一些飯食,就準備看看學校的夜景,然後再回去休息,路過教室的時候,只見還有不少學生在挑燈夜讀,只不過用的還是小小的豆油燈,光線有些昏暗,這讓朱有孝不由得懷念起前世的電燈來,那時的夜晚燈火通明,幾乎有和白天一樣的亮堂。
“老宋啊,”朱有孝隨口問宋應星:“您見過延州的猛火油嗎?那可是好東西啊!”
宋應星答道:“見過,猛火油也可以當做點燈用的油,不過那東西的煙氣太大,使用的人不多,並且需要經過提煉才能使用。前宋時代,沈括先生曾經在《夢溪筆談》裡講到過這個東西,根據這種油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而命名的,還把它叫做石油。具體這種東西如何提煉,我現在還沒有仔細的研究過。不過在大街上也有出售利用石油製成的蠟燭,他們應該知道怎麼提煉。”
看起來宋應星對於石油的認知還不是太多,朱有孝也不好過分再問,二人就向皇宮的方向慢慢的走回去。天色也逐漸的開始黑了下來,路旁的店鋪多數開始關門準備休息,只有少部分店鋪還在營業。
朱有孝和宋應星走在回去的路上,還在不斷的閒談,說一些有關《天工開物》上記載的一些有趣的東西,打算讓宋應星還像歷史上那樣,帶着一幫學生編制出一套有關此類自然常識的百科全書,將它作爲啓蒙少年兒童心智的有趣玩具,開發少年學習的發明智慧,培養出大批思維開放的人才。
在路過一家亮着燈的店鋪時,朱有孝無意中聞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什麼味道呢?汽油的味道。於是朱有孝就拉着宋應星進到了店鋪裡面,只見店鋪裡面點着一支與其他店鋪裡都不一樣的蠟燭,這隻蠟燭點燃起來不但煙氣很大,而且還散發出一股濃濃的汽油味道,但是它要比其他的蠟燭顯得亮一些。
宋應星開口說小聲道:“陛下,這家店鋪銷售的就是用石油煉製後製成的蠟燭,它賣的要比別的蠟燭便宜一些,因爲好多人聞到這種蠟燭的味道會有強烈的不適,所以銷售量不是太大。”
朱有孝看了看這家不大的店鋪,不知道這蠟燭是他們自己製造的還是從別處運來的。
店鋪的掌櫃看到有人進來,就熱情的招呼:“二位客官好,您想看看什麼東西?有要的您就說活,我給二位去拿,有如意的東西嗎?”
朱有孝便問道:“掌櫃的,您這蠟燭是自己製造的還是從別處買來的?我對這個挺感興趣,想多買一點,您這兒這種蠟燭多嗎?”
掌櫃的一聽這話,感覺是個主顧,就趕緊回道:“客官,這蠟燭不是我自己造的,是從延州那裡批發來的,那裡有不少這些東西,不過在這京城裡這東西不太好賣,我這裡還有一些,如果您要的比較多,我可以在其他的店鋪裡調過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