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徐鴻儒

bookmark

陳書太讓薛猛去徐家莊暗中調查徐仁的行賄動機,不料卻立下了一件奇功。因爲徐仁拒不執行減租和爲本村建設小學校出資,另陳書太非常憤怒,陳書太就動員他的佃戶離開他,前去遼東另謀生路,結果佃戶們陸續離開了幾家,但是走的家後來又莫名其妙的回來了。薛猛發現回來的幾家裡都是見人不敢說話,尤其是見到縣裡的秀才、童生,更是躲躲閃閃,這就是一個極度不平常的事情,因爲現在一般老百姓都是非常願意和他們打交道,請他們協助解決一些問題。終於有一天薛猛撞見一個小孩子單獨下地割草,薛猛裝扮成小商販和他聊了起來,從而知道了秘密。

這徐仁家中來來往往的有不少神秘的人物,這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講是不可思議的,因爲也看不到徐仁做什麼大買賣。這小孩子一家本來被陳書太勸走遼東,不料走到半路受到威脅,還有的不願返回的竟然全家被殺,因爲他們看見了徐家的許多秘密,至於是什麼這孩子也說不清。

薛猛感到事情蹊蹺,就趕回鄆城縣和陳書太商量,決定帶領差人前來搜查。就在他們準備行動的時候,衙門裡來了一個奇怪的客人,這位客人進來就指名道姓要見陳書太,陳書太也沒有在意,就見那人從腰裡拿出了腰牌,原來是錦衣衛駱思恭屬下的百戶。這百戶自從接受了駱思恭要他暗中尋找徐鴻儒的任務以後,在整個鄆城縣整整呆了半年,但是就是沒有發現任何徐鴻儒的蛛絲馬跡,無奈之中他發現現在的衙門下到鄉村的比較多,就決定碰碰運氣,看看在這裡能不能找到一些線索。

陳書太和薛猛聽了這百戶的話以後,就把徐家莊徐仁的異常事情說了一遍,百戶大喜,這百戶告訴他們不要輕舉妄動,他自己要親自暗訪一番,等他回來再做決定。

原來這徐仁就是徐鴻儒,他本名徐育,居住在鉅野縣城的徐家街,這傢伙自年輕時就不太本分,因爲和人發生糾紛,打傷了對方而逃走,流浪到直隸所屬的灤州,在哪裡混飯吃,一個偶然的機會裡見到了一個名叫王森的人,在王森的忽悠下加入了聞香教,這王森自稱聞香教主,是著名的白蓮教的一個分支,這聞香教的組織非常嚴密,有大大小小的傳頭和會首,製造竹籤飛籌,傳報機要大事,一半天的功夫就能傳出幾百裡遠,因爲明末的政治陰暗,再加上天災不斷,許多地方民不聊生,聞香教就成了許多人的思想寄託,在直隸、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甚至遠之四川都有教徒傳教。徐鴻儒加入聞香教以後非常賣力,很快就成了王森的親信弟子,成爲了骨幹分子,王森就把他派到山東西南部去傳教,同時還把收斂的一部分資金交給他用於傳教費用。

徐鴻儒爲了傳教方便,並且不引起官府方面的注意,便從鉅野縣城搬到了現在的徐家莊,買下了一處莊園和附近的土地,在這裡開始悄悄的傳教,因爲他們採取的是晚上聚會,黎明就散的方式,所以長時間以來並沒有引起官府的注意,只是附近的普通百姓感到神秘而已。

但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王森還有一個徒弟叫李國用,這傢伙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王森斂了大批銀子交付於他運回修塔,他卻把這筆銀子自己貪墨了,王森找他要銀子,這傢伙就自立門戶另幹了,由此引起了教內的大糾紛,其結果就是大分裂,由於兩方械鬥不斷,最終引起官府注意,王森就被逮捕入獄了,好歹這王森還有大批財產,家裡人就把他贖了出來,這王森出來以後就開始改變思路,該走高層路線,甚至還未其第三子王好賢買了一個官做,但最終還是死在獄中。王森死後其子王好賢繼承了其衣鉢,成爲教主,而徐鴻儒這個弟子就成了山東一帶的會首,這樣兩派人馬互相呼應。

王森死在獄中,徐鴻儒領導的山東聞香教就開始對朝廷不滿,隨着小冰期的到來,天災不斷,再加上遼東女真人的搗亂,徐鴻儒就和王好賢商議發動暴亂,趁機奪取江山,過一把當皇帝的癮,二人約定要在天啓二年八月舉事,南北互相呼應,讓朝廷無暇四顧。

王好賢、徐鴻儒二人計劃的是不錯,意外的是朱有孝的莫名其妙的到來。朱有孝先是推行新型農作物的種植,雖然天啓元年的年景不是太好,但是還是基本上老百姓還算是能吃個半飽,尤其是到了秋天的時候,高產的紅薯和土豆極大的滿足了老百姓吃飽飯的意願,再加上減租,老百姓願意冒着殺頭風險來造反的人就更少了。尤其是今年以來,朱有孝在山東派出了新式的年輕官員更是親民,無論是新型農作物的推廣還是鄉村小學的建設,這些都極大的促進了老百姓對朝廷的認可。徐鴻儒再想憑藉老百姓對朝廷的不滿聚衆造反的計劃徹底失敗,爲了破壞朱有孝的新式統治方式,徐鴻儒就拿錢賄賂濟寧知府,讓他去騷擾鄆城的陳書太。其目的一是想借此形成官員行賄受賄的鏈條,二是讓新官員也學會行賄受賄,然後再去騷擾老百姓,以便他自己收攏民心。

徐鴻儒的做法最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暴露了自己,引起了陳書太的警惕,薛猛的調查是陳書太的疑心更重,錦衣衛的到來更使徐鴻儒的行蹤被查的清清楚楚,畢竟錦衣衛就是非常專業的偵探。

陳書太和錦衣衛偵探將得到的信息迅速傳給了山東巡撫趙彥,並且錦衣衛也將消息用八百里快遞傳給了坐鎮京城的駱思恭。駱思恭不敢怠慢,馬上進宮將聞香教的消息告知了朱有孝,所以當趙彥和布政使、文震孟商量如何圍捕徐鴻儒的時候,朱有孝的秘密聖旨就到了。

朱有孝命令趙彥用牛刀殺雞的力量,迅速秘密派兵圍捕徐鴻儒,不得放一人漏網,尤其是會首徐鴻儒,必須抓到送京城受審,凡是抓獲的傳頭,必須將他們遷徙到遼東,將這些骨幹分子送入遼東的軍屯裡,讓他們進行勞動改造,並且全部是無期徒刑,直至死亡而不得歸回原籍。

趙彥接到聖旨不敢有任何疏忽,接連不斷秘密派出暗探和官軍行動,徹底掌握了徐鴻儒召集教衆骨幹傳教的規律。在天啓二年四月初一的晚上,五千多官兵在趙彥的率領下,悄悄的包圍了徐家莊,隨後官兵迅速衝進莊內,將沒有任何準備的徐鴻儒和聞香教骨幹一網打盡,人贓俱獲。接下來順藤摸瓜,將整個山東的聞香教勢力連根拔起,徹底摧毀了聞香教的根基。

第六十章 遼東新形勢(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由檢的意圖(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組江浙銀行(五)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六十五章 察哈爾汗的前途第三百二十八章 維也納城 (一)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域風雲(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三百零四章 大順侯國(五)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里約熱內盧第十二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西伯利亞(六)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一百五十章 毛堡爭奪戰(四)第五十章 河套戰役(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十四章 戰遼東(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糧食(四)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域風雲(四)第三百零六章 歐洲遊記(二)第一百零二章 進軍大西北(十)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二百四十章 鐵路(一)第四十四章 過年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二十一章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二百零七章 大西洋海戰(一)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九十三章 進軍大西北(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二百三十章 新洛陽的模式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七十七章 澎湖列島之戰(五) 戚金接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傅冠城的金礦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四十四章 過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域風雲(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暴亂第十章 局勢第二百九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九十三章 進軍大西北(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毛堡爭奪戰(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
第六十章 遼東新形勢(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三十八章 朱有孝的計謀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由檢的意圖(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風雲(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第三百一十九章 鳳陽王國(一)第三百三十章 戰爭贖金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組江浙銀行(五)第六十三章 收服河套(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鑽石戰爭(七)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抗演習第一百九十四章 鐵血朱由崧(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五十一章 山東的新變化(一)第二百零九章 大西洋海戰(三)第六十五章 察哈爾汗的前途第三百二十八章 維也納城 (一)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域風雲(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逛街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名王國第一百二十章 西域風雲(一)第三百零四章 大順侯國(五)第三百零七章 歐洲遊記(三)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里約熱內盧第十二章 和天才們的談話(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西西伯利亞(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西伯利亞(六)第九十章 中醫和中藥(三)第一百五十章 毛堡爭奪戰(四)第五十章 河套戰役(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印度沿岸的炮聲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葡萄牙第十四章 戰遼東(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糧食(四)第二百零八章 大西洋海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域風雲(四)第三百零六章 歐洲遊記(二)第一百零二章 進軍大西北(十)第一百八十章 紮根第二百四十章 鐵路(一)第四十四章 過年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勢力範圍(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鳳陽王國(六)第二十一章 大明皇家貿易商行第四十八章 河套戰役(二)第一百一十章 朱由檢歸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西域風雲(五)第二百零五章 勢力範圍的規劃第二十九章 西南邊陲(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文化和美食第一百七十九章 擴張第二百零七章 大西洋海戰(一)第一百三十章 雲南(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歸途(二)第五十七章 藩王會議(三)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五十二章 山東的新變化(二)第二十章人才和發展(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常潤的崛起(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西西伯利亞(十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出海第九十三章 進軍大西北(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債轉股第七十章 大明海軍(二)第二百三十章 新洛陽的模式第三百三十五章 鑽石戰爭(四)第二百章 方以智(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皇莊會議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殲侵高句麗的倭國人(三第二百零三章 來自歐洲的書籍第二百三十三章 橫掃涇河兩岸(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毛堡爭奪戰(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七十七章 澎湖列島之戰(五) 戚金接第三百四十五章 酒局第一百九十七章 薄珏(一)第三百二十章 鳳陽王國(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平洋東岸(四)第三十三章 定西南(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傅冠城的金礦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血朱由崧(二)第四十四章 過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域風雲(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暴亂第十章 局勢第二百九十七章 李鴻基探險記(十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謀劃第九十三章 進軍大西北(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毛堡爭奪戰(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鐵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