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

莊妃和福臨回到瀋陽,居然有滿人權貴感覺到高興和興奮,認爲這是新成立的大晉朝廷,爲了能夠穩定內部做出來的妥協,在這些滿人權貴看來,蘇天成畢竟是以前大明朝廷的臣子,無端的造反,肯定要遭遇到漢人之中那些文人士大夫的反對,儘管說暫時統一了中原,內部肯定是不穩定的,甚至可能是盜賊橫行的,處於這等的情況之下,蘇天成當然想着與大清國交好,穩住遼東的局面。

甚至連主持情報工作的譚泰,都有這類的看法,他與賈基涵分析了諸多的情況,結合了歷史上很多的經驗,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皇太極一度也有這樣的看法,認爲蘇天成肯定是遇到了很大的問題,至少在進入到京城之後,局面會出現很大的波動。

皇太極的認識,得益於這段時間大清國休養生息、強力發展的背景,自從臣服大明朝廷之後,大清國沒有付出任何實際的東西,無非就是莊妃和福臨到大明京城當做人質了,身爲皇家的人員,承擔這樣的責任本來就是應該的。

相反,大清國得到了很多的實惠,特別是在廣寧的互市放開之後,大清國利用從大明關內劫掠而來的金銀財寶,大量的購買糧草,包括很多的鐵器等以前難以交易到的物資,而且大清國的商賈,通過廣寧深入到內地,不斷爲大清國購買必須的物資,通過這些購買來的物資,皇太極想辦法穩住了大清谷的局勢,開始致力於發展,當然,先軍的政策是不會改變的。以前遭遇到江寧營重創的滿八旗和漢八旗,都開始慢慢的恢復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滿八旗和漢八旗都難以進入到關內劫掠了。

這次多爾袞進入到關內,雖然也劫掠到了很多的財富,但大軍損失還是有些大的,足足損失了一萬多的將士。這些都是滿人之中的勇士,再多的財富都難以換取的。

大清國如今最爲缺乏的,不是物資了,而是人口。

每次進入到關內劫掠,所有將士都不會忘記一個職責,那就是儘量多的劫掠中原的人口,主要就是青壯的男女,這些人到了大清國之後,能夠耕種土地。從事農業生產,身強體壯的男人,還可以經過訓練之後,編入到漢八旗軍隊之中去,大清國所處的地域有些特殊,天寒地凍,生育總是受到了氣候的影響,不要說漢人。就是滿人之中,小孩子夭折的情況都是比較多的。皇太極自身就遭遇過這等的痛苦。

可這個最大的問題,迄今也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了。

皇太極和滿人權貴都很清楚,只要江寧營盤踞在中原,大清國就沒有這樣的機會,想要徹底擊敗江寧營,若干年之內不要有這等的考慮。只能夠寄希望於中原自身大亂,若是中原地區一直都是繁榮昌盛,那大清國也就沒有生存的機會了。

所以蘇天成造反,在很多滿人權貴看來是好事情。

可惜衆人沒有想到,大明朝廷的軍隊。竟然不堪一擊,這麼快的時間就被江寧營剿滅了,就連進入關內去增援的多爾袞,也遭受到慘重的損失。

對於江寧營的看法,諸多的滿人權貴認識早就改變了,最開始是輕視,之後是不相信,到現在只剩下恐懼了,任何的一支滿八旗和漢八旗軍隊,恐怕都不願意和江寧營直接交手的,多爾袞是大清國最爲厲害的驍勇將領了,可惜也是敗在江寧營的麾下了,還有誰能夠去直接抵抗江寧營。

壓抑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總是需要有爆發途徑,這次莊妃和福臨回到瀋陽,這種衙役總算是找到了宣泄的途徑了。恐怕也是在這種大趨勢之下,滿人權貴的認識普遍出現樂觀的情形,認爲中原大地已經陷入到內亂之中了,蘇天成需要花費極大的精力,纔有可能穩定中原的局面,這種情況之下,大清國的機會出現了,趁機佔據遼東,與大晉朝廷形成對峙的局面,爲今後入主中原打下堅實的基礎。

要說產生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很可笑的事情,皇太極與蘇天成之間的交鋒,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很清楚蘇天成的厲害,那他就應該要想到,如此厲害的蘇天成,怎麼可能不想到穩定中原,怎麼可能讓中原大地處於風雨飄渺之中。

可惜的是,皇太極的認識,包括諸多滿人權貴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要求很高了,降不下來了,他們想到的是入主中原,統領中原,他們的要求是做中原的霸主,滿人來統領天下,在這種思想的不斷激勵之下,任何的困難險阻,他們都能夠克服,他們能夠團結起來,爆發出來巨大的力量,大清國的建立,就是最好的證明,也正是因爲成功的次數太多了,他們幾乎難以接受失敗,每一次的失敗,都是巨大的痛苦,都會在滿人之中產生難以癒合的傷痕。

何況江寧營給大清國造成的傷害太多了。

其實皇太極不是沒有機會,若是他分析準確,應該知道在短時間之內,大晉朝廷是不會在遼東展開進攻的,這是因爲黑死病消耗了大晉朝廷大量的白銀,朝廷府庫的銀子明顯不足了,打戰若是沒有足夠的銀子支撐,那是不可能進行下去的,這個時候大晉朝廷的皇帝蘇天成,滿腦子想到的都是掙錢,都是讓府庫充盈起來的。

退一步說,女真族是非常驍勇的,就算是失去了遼東,同樣可以回到白山黑水之中去拼搏,去繼續集聚力量,不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嗎,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充分說明了女真族的驍勇,可能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蘇天成想到的就是全殲後金韃子,徹底消滅後金韃子的軍事力量,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必須有雄厚的財力支撐。

可惜皇太極分析不到這樣的局面,他做出來的選擇,是最爲不明智的,也就是將所有的主力,都集中在瀋陽和遼東,誓死要保衛瀋陽,誓死捍衛大清國的尊嚴,殊不知命都保不住了,還能夠保住什麼尊嚴。

崇政殿,諸多的滿人權貴聚集在這裡,莊妃回來之後,將蘇天成所有的話語,都帶回來了,蘇天成的這些話語,被當做了最大的侮辱,激起了滿人權貴的怒火,就算是江寧營無比的驍勇,滿八旗的尊嚴也是不能夠被褻瀆的。

羣情激憤之中,睿親王多爾袞顯得很是冷靜。

這次進入到關內,直接與江寧營交手之後,多爾袞多了很多的冷靜和分析,從內心裡面的感悟來看,多爾袞認爲大清國尚且不具備與大晉朝廷決戰的能力。

這種改變是從血的教訓之中得來的,是從蘇天成的博大胸懷之中得到的,可惜多爾袞的這些感悟,不能夠在崇政殿裡面說出來,因爲以前他就是最爲強硬的主戰派,突然的改變主張和看法,難免遭遇到譏諷,個人的聲望會大大的降低。

但諸多滿人權貴,令多爾袞着急,他很清楚,這個時候在遼東發動決戰,必敗無疑,帶來的後果,很有可能是大清國一蹶不振,甚至是直接走向毀滅。

皇太極當然注意到了多爾袞的表現,除開多爾袞,濟爾哈朗的情緒也稍顯平靜,這兩人的態度不堅決,令皇太極難以下定決心。

皇太極豪格的態度是很堅決的,認爲機會難得,若是能夠佔據遼東大半的土地,甚至拿下大淩河城,就能夠很好的拱衛瀋陽,否則來日江寧營從大淩河黑山等地發動進攻,憑着義州、廣寧和西平堡的地形,是難以防禦的,遼河以南同樣要失去。

絕大部分的滿人權貴,都是支持豪格的意見的。

但皇太極沒有立即拍板。

衆人散去之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留下來了,皇太極沒有要求豪格留在崇政殿,他清楚豪格與多爾袞之間的恩怨,這個時候,豪格若是留在這裡,多爾袞照樣不會開口的。

稍微的沉默之後,多爾袞主動開口了。

“皇上,臣弟認爲,如今進攻遼東,不是很合適,若是強行進攻,恐怕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請皇上深思。”

多爾袞沒有說理由,其實他也不好說理由,若是直接說明了蘇天成的博大和睿智,說江寧營的無敵,無疑是貶低自身了。

多爾袞說完之後,濟爾哈朗也開口了。

“臣同意睿親王的見解,是否稍等,看看中原的局勢究竟如何。。。”

皇太極突然感覺到了焦慮,倒不是主要考慮是不是在遼東展開進攻的事宜,他想到的更加深遠,多爾袞與豪格的意見完全相左,在豪格那樣慷慨陳詞的時候,多爾袞都沒有開口表態,這在皇太極的預料之中,但濟爾哈朗突然轉而支持多爾袞的看法,而且是在多爾袞未能夠說明清楚理由的情況之下,若是這樣的局面長期維持下去,一旦自己昇天了,大清國將擁有什麼樣的局面。

皇太極不敢想象,這個時候,他真切感受到了,大清國內部並非是那麼的穩定,自己當年遇見的問題,今後恐怕會長時間的存在的,這是大清國面臨的最大危險。(未完待續。。)

第54章 遇險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115章 在路上(2)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51章 遊歷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321章 聖旨下第279章 借銀子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186章 行動(3)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192章 稱帝(4)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791章 偶遇(2)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790章 偶遇1第492章 宿命論(1)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1012章 誤判?(1)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509章 刺激(1)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273章 驚奇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448章 誓師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616章 理還亂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584章 情報戰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775章 海戰(5)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87章 禮部第1105章 自作孽(1)第682章 屠城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1189章 稱帝(1)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1258章 花絮第100章 殿試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167章 血戰(1)
第54章 遇險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115章 在路上(2)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51章 遊歷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321章 聖旨下第279章 借銀子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186章 行動(3)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192章 稱帝(4)第399章 炮兵營誕生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791章 偶遇(2)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790章 偶遇1第492章 宿命論(1)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1012章 誤判?(1)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509章 刺激(1)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1273章 驚奇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448章 誓師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334章 推遲的婚禮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616章 理還亂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584章 情報戰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775章 海戰(5)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87章 禮部第1105章 自作孽(1)第682章 屠城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1189章 稱帝(1)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1258章 花絮第100章 殿試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167章 血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