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明確要求(2)

聖旨宣讀完畢,所有人都站起來了。

蒲開強等人,最爲注意的還是朱審烜和朱由菘,這兩位可是正經的藩王和藩王世子,人家的身份不同了,按照大明朝的規矩,朝廷的官員見到藩王和藩王世子之後,還是要主動行禮的,雖說這些藩王沒有什麼政治上的權力,但人家畢竟是皇家的人,身份尊貴。

其餘人也是注意着朱審烜和朱由菘,看上去想着和他們打招呼,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辦,禮節不是很好把握。

這樣的情況,蘇天成早就預料到了,朱審烜和朱由菘到陝西來了,兩人都是知府的身份,官職不是很大,但身份過於的尊貴,所以說,有些要求,蘇天成是必須要明確的。

“好了,聖旨宣讀完畢,諸位同僚也接到了聖旨,馬上就要上任了,這上任之前,我有一些話,或者說是一些要求,提前說出來。”

衆人很快安靜下來了。

“晉王殿下和福王世子到陝西來了,出任了知府,這是我們陝西的榮幸啊,這樣窮苦之地,二位恐怕要吃苦了,可不管怎麼說,晉王殿下和福王世子都是首批進入到朝廷的皇家人了,身份是尊貴的。”

“我首先就要說到這禮節的事情,按照朝廷的規定,就算是我見到了晉王殿下和福王世子,也是要行禮的,可那是以前的情況,二位如今是朝廷命官,那就需要將朝廷裡面的規矩,與皇家的規矩結合起來了。”

“諸位今後都要在一起做事情,儘管在各自不同的地方,但平日裡可能有着諸多的接觸,若是禮節方面不到位。恐怕有些不妥,晉王殿下和福王世子是清楚裡面的厲害關係的,說得不客氣一些,朝廷裡面,有着不少的大人,都在盯着此類的情況。禮節方面稍微不注意,肯定引來大批量的彈劾奏摺,一次兩次我可以頂回去,但次數多了,我也不能夠完全置之不理。”

“沒有禮節不行,禮節太多了也不行,那我們該如何做呢,前面是沒有先例的,今日我們就定下規矩。便於今後的操作,處理政務的時候,晉王殿下和福王世子按照朝廷的規矩來,你們是知府,見到了蒲大人、左大人和譚大人,還是要主動行禮,平日裡的接觸,諸位按照以前的規矩來。”

大堂裡很是安靜。很多人沒有想到,蘇天成居然會說到這樣的小事情。

其實這不是小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離開京城之前,蘇天成和孫承宗等人,就專門說到了這件事情,皇上和朝廷都是注重禮節的,儒家的教育,禮義仁智信。禮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亂了禮節,或者在平時沒有多注意,被朝廷裡面的御史或者是給事中發現了,那就是他們做文章的大好機會了。

藩王和藩王世子進入朝廷做官。舉步維艱,絕大多數的官員都是反對的,可以想象,在執行的過程中,還會遇見諸多的問題,這就要求進入朝廷爲官的皇家子弟,自身要注意,但上面的官員更是要多多提醒。

這一次進入朝廷爲官的皇家子弟不多,一共也就是十二人,沒有人留在京城,官職最小的是知縣,但都是擔任主官,沒有佐官,除開朱審烜和朱由菘,其餘人全部都到南直隸去了,南直隸的條件相對好一些,而且南直隸的規矩,和京城的規矩差不多,能夠很好的注意禮節,不至於在這方面鬧出來什麼笑話。

蘇天成說到的平衡術,也體現在這件事情上面了,這一次的十二人,是孫承宗等人彷彿挑選的,確保素質都不錯的,內閣給出來的意見,是用一年時間,看看這十二位藩王或者是藩王世子的表現,若是表現好,這項政策就繼續推行下去,若是表現不好,甚至是壞事,那這項政策,就有可能夭折。

清楚裡面內幕的蘇天成,當然是格外小心,他需要朱審烜和朱由菘,在陝西省做出來實實在在的成績。

“署理政務的事情,我不想做過多的強調,陝西省的情況,諸位也是知曉的,這裡窮的不僅是百姓,包括官府,百姓窮苦,無法上繳賦稅,士紳富戶大量的離開陝西,更是雪上加霜,官府不能夠收取到賦稅,總不能憑空生出來銀子,所以說,貧窮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所以說,諸位上任的時候,首先就要做好吃苦的準備,享樂肯定是不行的,若是有人抱着這樣的想法,那就不要到陝西來了,或者說你認爲自己吃不消,現在就可以提出來,時間還來得及。”

沒有人會說自己吃不消,但蘇天成還是要強調。

“說來說去,其實就是六個字,爲老百姓辦事。”

“可不要小看這六個字,要做到是很不簡單的,因爲流寇的肆掠,在陝西這個地方,官府與百姓之間的關係,基本是對立的,官府和官吏視百姓爲洪水猛獸,是流寇潛在的發展對象,百姓視官府爲殺人惡魔,極度的不信任,甚至是處處做對,這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情況。”

“形成目前這樣的情況,有着特定的原因,我們也不要怪以前的同僚,要用平常心去對待這樣的局勢,你們上任之後,首要的事情,就是打開這個結。”

“必須要要改善官府與百姓之間的關係,否則,一切的事情,都無從談起,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巡撫衙門、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不干涉你們具體的政務,任務是明確的,你們必須在今年之內,讓這種對立的局勢大幅度的鬆動。”

“做好這件事情的同時,要關心農事,老百姓若是沒有糧食吃,總是餓肚子,就算我們巧言如簧,也沒有作用,人家要活下去,總是要吃飯,可我們面對的是什麼情況,陝西省境內的老百姓,六成以上,吃不飽穿不暖,絕大部分淪落爲流民,最終的結果,就是加入到流寇隊伍裡面去。”

“大家都擔心,陝西境內還有二十萬流寇,這些流寇可能要壞大事,就算是官府不斷的救濟和關心百姓,流寇從中作梗,一樣會破壞這層關係,我覺得,大家完全不必擔心。”

“不管怎麼說,老百姓內心,還是認可官府的,認可朝廷的,流寇造反,名不正言不順,不可能長久,況且江寧營剛剛到陝西,剿滅了十萬流寇,短時間之內,流寇不敢猖獗,諸位要抓住這段時間,努力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宜。”

“已經是播種冬小麥的時間了,諸位上任之後,必須要督促農戶種植冬小麥,這一季的冬小麥,不能夠種下去,明年我們的麻煩會更大。”

“我不喜歡聽大話,你說的天花亂墜也沒有作用,我需要的是結果,諸位到陝西來了,不僅僅是吃苦,還要做事情。”

“至於說知府衙門面臨的具體困難,巡撫衙門會考慮的,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我不是不講道理的人,大家若是沒有起火本,不好做事情。就在這兩天的時間,巡撫衙門會拿出來具體的方案。”

“好了,該說的我都說了,要求很高,這沒有辦法,諸位和我一樣,如今都在被架在火上烤,稍不注意,我們就被烤熟了,掙扎的機會都沒有,接下來有兩天的時間,諸位做好準備,到時候,江寧營派出將士,護送大家去上任。”

接風酒宴自然是要安排的,這是規矩。

這次的酒宴,安排在巡撫衙門的寅賓館裡面,巡撫衙門一樣很窮,沒有什麼多餘的銀子,就是在酒樓裡面去吃飯,也是要掂量掂量的。

蘇天成的心情並不是很好,上任之前,他找到了戶部,想着能否特殊照顧一下陝西省,但吃了閉門羹,他明白,這不過是開始,今後一段時間,陝西省不要想着有什麼特殊的政策,朝廷的銀子,也不會到陝西省來,他提出來藩王和藩王世子、子弟進入官場的奏摺,已經和大部分的朝廷官員對立起來了。

孫承宗雖然是內閣次輔,但分管的事情特殊,暫時無法撼動內閣首輔溫體仁。

和溫體仁之間的關係,是蘇天成最爲揪心的事情,翁同章來拜訪,說出來的那些話,其實就是溫體仁的意思,只不過溫體仁不好出面,自己表明了態度,實際上就是拒絕了溫體仁提出來的所有要求,可以想象,溫體仁是很惱怒的。

蘇天成可不會小看內閣的力量,有些時候,皇上都無可奈何的。

面臨這樣的實際情況,蘇天成唯有拼命,依靠着自己提拔起來的這幫人,苦幹實幹,真正的改變陝西貧困的面貌。

或許是蘇天成說的很是嚴肅,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是比較拘謹的,畢竟這次上任的大部分官員,都是蘇天成的心腹,他們是嚴格按照蘇天成的要求做事情的,他們更是知道,前面的道路很艱難,結果究竟如何,還是未知數,至少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銀子。(未完待續。。)

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866章 兩重天第22章 青樓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493章 宿命論(2)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168章 血戰(2)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783章 財富不嫌多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551章 辯解第81章 未雨綢繆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184章 行動(1)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704章 隱患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1155章 識趣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37章 安排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29章 從容應對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23章 些須情況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728章 江湖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268章 敵情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1030章 妥協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446章 不容置疑
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866章 兩重天第22章 青樓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493章 宿命論(2)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168章 血戰(2)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783章 財富不嫌多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551章 辯解第81章 未雨綢繆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184章 行動(1)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704章 隱患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810章 陳新甲的選擇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1155章 識趣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37章 安排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29章 從容應對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23章 些須情況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728章 江湖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268章 敵情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1030章 妥協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446章 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