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平定流寇(2)

進入松潘衛,沒有走多遠,景象完全改變了。

能夠看到的綠色越來越少了,沙漠磨合草地開始出現,這裡的風景,與河套地區有着很大的相似之處,要不是有嚮導的帶路,大軍行動還真的不方便。

江寧營的將士能夠適應這樣的環境,他們曾經多次深入到河套地區,對於在沙漠之中和草原上作戰,有着基本的經驗,雖然不能夠算是完全適應和完全熟練。有了嚮導的帶路,他們的行軍速度很快。

賀人龍已經開始思考了,這一次帶領五千將士徹底剿滅流寇,大軍沒有其他的依靠,必須根據情報做出來準確的判斷,不能夠出現失誤,否則在茫茫大漠和草原裡面,沒有援軍,對於戰術的安排,賀人龍一直都牢記蘇天成的囑託。

攻心爲上,這是蘇天成特別強調的四個字,殘餘的流寇已經成爲驚弓之鳥,時時刻刻處於崩潰的邊緣了,遇見朝廷大軍的攻擊,特別是江寧營將士的攻擊,肯定是不能夠承受的,但如何最大限度的減少江寧營將士的傷亡,這裡面是有學問的,政治攻勢已經基本到位了,李自成敗亡的消息,傳遍了四川每個角落,羅汝才一定也是知道的,包括留在巴州的流寇,也向朝廷投降了,這樣的情況之下,最好是首先瓦解流寇,接着予以毀滅性的打擊。

賀人龍最大的任務,是生擒或者是斬殺羅汝才,不能夠完成這個任務,哪怕是剿滅了流寇的隊伍,也不能夠算是完成了任務。

松潘衛境內,關口很多,譬如說什麼歸化關、葉黨關等等,每一個關口,都意味着有軍士駐紮,這些軍士。並非是朝廷的軍隊,而是土司的軍隊,松潘是歷史上著名的邊陲重鎮,被稱作川西門戶,朝廷歷來都非常重視的,明初的時候,朝廷曾經派出大軍駐紮在這裡。可萬曆年間之後,由於蒙古部落的興起,加之後金慢慢統一蒙古部落,松潘遭遇多次的進攻,朝廷大軍慢慢的衰敗下去,統治這裡的軍隊。慢慢以土司軍隊爲主了。

蒙古部落一直都垂涎松潘這個地方,只是因爲能力有限,無法對松潘展開全面的攻擊。

駐紮在松潘的朝廷軍隊,境況很不好,甚至可以說是很慘,松潘多數地方,都是草原和沙漠。軍屯的收益是不大的,朝廷困難,無法足額撥付軍餉,所以說,駐守的軍隊,生存都成爲了問題,加之朝廷的注意,主要集中到遼東。其次關注陝西等地方,對於松潘這個軍事重點,反而不管不顧了。

松潘境內的土匪也是不少的,不少土匪是從內地進入的,這裡是他們的避風港,有些土匪甚至和軍隊勾結起來,劫掠老百姓。朝廷大軍自顧不暇,鞭長莫及。

松潘衛這個地方,還有一點,那就是消息非常鼻塞。駐守各個關口的土司軍隊,夜郎自大,不知道外界的情況,總是認爲自己的軍隊就最厲害的。

最爲重要的一點,松潘以藏族人居多,藏族推行的依舊是奴隸制度,土司都是最大的奴隸主之一,包括軍隊、牛羊、糧食等物資,都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他們我有生殺大權,他們的命令,比皇上的命令管用。

在這樣的地方作戰,不同於在內地作戰。

離開黃陽關,進入松潘境內的時候,賀人龍就專門給將士做出來瞭解釋,他有些不理解蘇天成提出來的最後一個要求,那就是要尊重當地的百姓,尊重當地的習俗,不要做出來惹怒當地老百姓的事情,譬如說不要用手去摸當地人的頭頂,哪怕是小孩子也不行,大軍征伐,哪裡會關注到這些細節,不過蘇天成提出來了要求,賀人龍還是必須做到的。

一路上,隨時可以發現流寇食宿的蹤跡,在距離舌骨不遠的地方,甚至發現了流寇大軍駐紮的跡象,這令賀人龍非常的高興。

進入松潘五天時間之後,負責偵查的斥候,終於發現了情況。

蘇天成和洪承疇商議之後,專門派出了一百名最爲老練的斥候,加入到五千大軍之中,松潘的情況,蘇天成是知曉一些的,那裡大都是藏民,地廣人稀,自然條件惡劣,斥候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將軍,距離紅原一百餘里的地方,發現了流寇活動的蹤跡。”

“哦,詳細情況如何。”

“下屬偵查過了,紅原屬於芒兒者安撫司管轄,流寇在這些地方,有着很大的活動軌跡,似乎沒有受到什麼干擾,若是流寇經過了紅原,前進五十餘里,就可以進入朵甘都司。”

“繼續偵查,隨時稟報情況。”

依靠着手裡的金銀財寶和糧食,羅汝才總算是和芒兒者安撫司的軍官形成了默契,雙方互不干涉,義軍在紅原附近休整,進行整頓之後,正式進入朵甘都司,羅汝才還花費了大價錢,購買了部分的戰馬,進入朵甘都司之後,這些戰馬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

在這裡,羅汝才的消息來源幾乎沒有,他也不知道,賀人龍率領的五千江寧營將士,已經慢慢的靠近了,雙方很快就要開始交戰了。

崇禎十一年九月二十日。

紅原一帶的氣溫降下來了,白天的溫度都在十攝氏度以下,夜晚的溫度可能降到零度以下,這也的溫度,對大軍的影響是很大的,義軍出發的時候,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爲了解決軍士禦寒的問題,羅汝纔不得不再次花費金銀,在當地高價購買衣服被褥。

江寧營將士的準備就充足很多了,早就準備了棉衣。

兩軍相遇非常突然。

羅汝才駐紮在一個小鎮之上,這裡的人很少,房屋也很少,小鎮之外,大部分的地方都是草原,看不見什麼樹木,快要離開紅原,進入到朵甘都司了,羅汝才愈發的不關心外面的情況了,他思考的是進入朵甘都司之後,如何能夠立足。

羅汝才甚至沒有設置必要的警戒,和芒兒者安撫司的軍官達成協議之後,他已經不需要關心警戒的事情了,至於說江寧營和朝廷的大軍,估計還在京城慶賀。

賀人龍率領的大軍,突然出現在小鎮外面的時候,羅汝才的臉上沒有了血色。

兩軍的主帥終於面對面了。

賀人龍和羅汝才兩人都沒有見過面,但帥旗說明了一切。

其實兩軍基本不用交戰了。

得知被江寧營將士包圍,流寇軍士的鬥志完全消失了,他們沒有想到抵抗,他們也認爲,不可能迎戰江寧營,闖王李自成率領的九萬大軍,都敗在了江寧營的手下,這裡不足萬人,恐怕不需要交戰,首先就崩潰了。

賀人龍虎視眈眈,羅汝才全無鬥志,這場戰鬥的結局,已經確定下來了。

賀人龍想到了蘇天成的囑託,對着不遠處的羅汝才大聲開口了。

“想必你就是羅汝才吧,綽號曹操,本官是左僉都御使、江寧營步兵營衛指揮使賀人龍,綽號賀瘋子,本官率領江寧營大軍,特來圍剿你們,流寇大勢已去,李自成被押解到京城斬首了,本官不想生靈塗炭,若是你們放下武器,本官可以考慮,饒過軍士的性命。”

賀人龍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儘管是蘇天成特意囑託的,他說起來還是有些拗口。

羅汝才沉默了一會,抵抗沒有意義,看看身後的軍士,鬥志全無,一旦交戰,等同於被宰殺的羔羊。

“賀大人,我羅汝才自打崇禎元年造反,十餘年過去了,也足夠了,闖王李自成戰敗之後,我就就知道大勢已去了,我可以投降,不過爲也是有條件的。”

憋足了一股勁,準備發動進攻命令的賀人龍,聽見羅汝才這樣說,有些猝不及防了,差一點破口大罵了,辛辛苦苦跑這麼遠,目的就是要大幹一場的,看眼前的局勢,可能動不了手了,這樣的滋味是很難受的。

想到了蘇天成的囑託,黑着臉的賀人龍點點頭。

“賀大人,這些軍士,跟隨我多年,他們沒有多大的罪過,只是按照我等的要求造反的,還請大人饒過他們,至於說我,隨便大人的處置。”

賀人龍差點以爲自己聽錯了,就這樣不抵抗就投降了。

其實這也是賀人龍沒有想到的,江寧營將士突然出現在這裡,羅汝才和流寇沒有絲毫的準備,士氣本來就低落了,不可能和江寧營抗衡,與其做無謂的抵抗,不如投降。

羅汝才很快下馬,要求身邊的親兵將自己綁起來了。

身後的軍士都放下了手裡的武器,表示投降了。

賀人龍也沒有辦法了,這種情況,他沒有預料到,但人家已經放下武器了,總不可能繼續大開殺戒了,這是江寧營不允許的,自己也不能夠違背。

身上還有一個信函,那是蘇天成留下的,告訴他在戰鬥結束之後,打開信函。

這個時候,還沒有開始的戰鬥已經結束,賀人龍打開了信函。

看完之後,賀人龍馬上發佈命令了。

斥候營一百人,加上一千將士,押解羅汝才以及其他重要軍官,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成都,將這些人交給秦良玉,其餘俘虜,押解到龍安府,交給當地官府。

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885章 對決(7)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33章 精心策劃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88章 拜訪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1117章 硬骨頭(2)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811章 詫異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7章 窮則思變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118章 秦淮河(2)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1281章 變化(2)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240章 故人來(2)第122章 眉姑娘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644章 松山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92章 會試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551章 辯解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616章 理還亂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476章 啓動第675章 計中計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82章 家信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313章 流年不利(1)
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885章 對決(7)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33章 精心策劃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88章 拜訪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1117章 硬骨頭(2)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811章 詫異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7章 窮則思變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118章 秦淮河(2)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1281章 變化(2)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240章 故人來(2)第122章 眉姑娘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1287章 尊嚴之戰(4)第644章 松山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92章 會試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551章 辯解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616章 理還亂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476章 啓動第675章 計中計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82章 家信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313章 流年不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