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

蘇天成在登州、萊州和青州忙碌,皇太極也沒有閒着。多年來,投奔大清的漢軍,地位一直都是有些低下的,這也是因爲漢軍的戰鬥力一般,同時漢軍的將領,也普遍受到歧視,特別是在滿人權貴看來,這些漢軍的將領,不想着報效自家的主子,卻選擇了投降,品質肯定是不好的,這樣的人,不值得重用。

內心深處,皇太極也有這樣的看法,他對來投降的漢軍,歡迎的儀式是非常隆重的,規格也是非常高的,甚至在大清國成立的時候,敕封孔有德爲恭順王,耿仲明爲懷順王,尚可喜爲智順王,這個舉措,震驚了滿人權貴,在很多公開的場合,皇太極一再強調,必須要重視漢軍,包括漢軍的軍官。

皇太極之所以這麼做,是認識到了漢人的重要性,漢人文武大臣,比滿人官員更加熟悉官場裡面的潛規則,在治理國家方面,能夠提出來很好的建議,他很清楚,漢人來投靠,自己必須要做出來足夠的姿態,要不然是留不住漢人的。

不過皇太極的苦心,也有遭遇挫折的時候,不少已經投降的漢軍軍官,有些再次叛逃,離開了後金,甚至願意放棄軍隊,回到大明去過普通人的日子,這裡面的原因,還是因爲政策沒有真正的落實,皇太極明確了不少優待漢軍的政策,可惜這些政策,需要滿人官員來執行,這樣的情況下,政策根本不可能完全落實到位的,投降的漢人和軍官,包括朝中的大臣,遭遇滿人的歧視和凌辱,對大清國慢慢的失望。寧願放棄一切,離開大清國。

皇太極的認識畢竟是不一樣的,他內心裡面,不會百分之百的信任漢軍,但他做出來的姿態,是完全的信任。他很清楚,自己必須這樣做,滿人不多,想要征服大明,就必須要團結漢人,集聚到他身邊的漢人越多,對於大明王朝的打擊就越大。

爲了讓投降的漢軍放心,皇太極甚至制定了一條政策,漢官漢軍投降與否。大清國不得勉強,願意投降的,大清國歡迎,予以重任,不願意投降的,可以自行離去,就算是投降之後又離開的,也不與追求。甚至再次來到大清國,也是歡迎的。

這一條措施。皇太極用高壓手段落實了。

而且,爲了改善漢軍的地位,皇太極甚至懲戒了歧視漢軍的多爾袞和多鐸等人,因爲這樣的手段,大清國對漢軍的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

這就是皇太極英明和偉大的地方。不管自己是不是心願,也不管自己是怎麼想的,只要對大清國有利的事情,就必須要去做,因爲他是皇帝。他必須爲了大清國的未來考慮。如果他僅僅是爲了滿族權貴,那麼大清國就不可能有未來。

關寧錦防線穩固了,蒙古那邊的局勢,也不是很好,旅順的水師,正在建設的過程中,眼前的局勢表明,大清國暫時沒有進攻大明的機會,這樣的時候,皇太極是不會閒着的,大清國必須要發展,不能夠停滯不前。

這個時候,皇太極想到了建立漢八旗。

滿八旗和蒙古八旗都建立起來了,而且滿八旗的驍勇,誰都是知道的,八旗制度,是父皇努爾哈赤創建起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軍事建制,極大的整合了大清國的軍隊,增強了戰鬥力。甚至可以說,八旗制度是後金能夠立國、大清能夠建國的根本之所在。

八旗制度,不僅僅是軍事制度,更是軍民合一、軍政合一的社會組織形式,最爲關鍵的是,大清國朝廷裡面的文官,絕大部分都是出自於八旗軍的,譬如說代善、多爾袞等人,既是八旗旗主,也是朝廷裡面的高官。

漢軍隸屬於滿八旗,這種制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對漢軍的一種蔑視。

孔有德率領的漢軍,總人數是最多的,高峰時期,達到了五萬人,可惜在大淩河城之戰中,損失大半,剩下的漢軍,留在瀋陽,皇太極將其編入了鑲黃旗旗下,耿仲明率領的漢軍,總人數接近三萬人,尚可喜率領的漢軍,總人數兩萬六千餘人,這還沒有計算編入到水師之中的漢軍,也就是說,爲大清國效力的漢軍,總人數達到了七萬人,這麼龐大的隊伍,設立漢八旗,是完全可行的。

如何的設立漢八旗,皇太極早就有所考慮,耿仲明和尚可喜兩人,被敕封爲王了,不可能擔任漢八旗的固山額真,皇太極不可能將漢八旗的固山額真,悉數都敕封爲王,若是耿仲明和尚可喜擔任固山額真了,餘下漢八旗的固山額真,不可能與兩人平起平坐,這裡面肯定是會出現麻煩的。

如何有效的建立漢八旗,關乎到大清國的命運,皇太極是絕不會小視的。

如何平衡這裡面的關係,皇太極所依靠的,還是范文程的建議,范文程幾乎成爲了皇太極最爲信任的大臣了,在出謀劃策方面,甚至超過了代善和多爾袞等人。

皇太極考慮也是有道理的,他不管怎麼信任范文程,都不會對自身的地位造成威脅,也不會對自己的後代造成威脅,范文程是忠心耿耿的,一心爲大清國的繁榮富強努力,不管范文程是不是有私心,在爲自己效力方面,無可挑剔。

范文程提出來的一些建議,效果確實很好,特別是皇太極將代善和多爾袞調離瀋陽之後,局勢迅速穩定下來了,諸多的滿族權貴,很快就老實了,如今進入了暫時和平的時期,皇太極對范文程,就更加的倚重了。

大殿之上,衆人都散去之後,皇太極留下了范文程。

“文程,朕這些天,一直都在思索建立漢八旗的事情,不知道你是如何考慮的。”

范文程知道這件事情,皇太極已經要求他思考了。

范文程內心,也有一個掙扎的過程,他很希望漢軍能夠強大起來,在大清國有着一席之地,但這種強大,必須限定在某種範圍之內,若是過於強大了,肯定是損害到大清國的利益了,滿族權貴是不可能讓漢軍強大起來的,更不會讓漢人的勢力佔據上風,若是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是漢軍的滅頂之災,哪怕是皇太極都無法維護的。

當然,這種情況,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出現的,依照漢軍的實力,遠不是滿八旗的對手,甚至不是蒙八旗的對手,可不管是滿八旗還是蒙八旗,都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人員不足,滿人和蒙古人,與漢人比較起來,微不足道,隨着時間的推移,漢軍佔據上風,只是早晚的問題。

換做應對其他人,范文程根本是不會考慮的,直接贊成就可以了,未來如何發展,那是未來的事情,不需要現在考慮。

但范文程不能夠這麼做,他面對的是一代明君,皇太極文武雙全,睿智過人,恐怕早就考慮好成立漢八旗的相關事宜了。

代善和多爾袞離開瀋陽之後,范文程的地位強了很多,一些滿族權貴看見他了,也是笑着打招呼的,上朝的時候,大家見面更是客氣,這背後的原因很是清楚,因爲皇太極對他是越來越信任,甚至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了,一些滿族權貴上了奏摺,提出了建議,皇太極會直接詢問,是不是問過文程了,若是他范文程表過態的,皇太極都會贊成的。

這種無以復加的信任,是巨大的壓力,令范文程更加的小心謹慎,一心爲了大清國的發展,一心爲了皇太極,就是想着提升漢人在大清國的地位,也是爲了增強皇太極的實力,增強皇太極在漢人中間的統治威力。

在成立漢八旗的事情上面,范文程想到的,主要還是皇太極如何能夠控制漢八旗。

“皇上,奴才以爲,成立漢八旗是完全有必要的,如此漢人能夠直接進入到朝廷裡面做事情,直接爲皇上效力,奴才以爲,從我大清國的長遠出發,漢八旗的建立,還是仿照大明朝的比較好一些。”

“哦,文程爲什麼有這樣的認識啊,說說看。”

“奴才以爲,漢八旗成立之後,八旗軍中間的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等軍官,都是不能夠直接進入朝廷的,軍官與文官需要區別對待,軍官重點在於軍隊的建設方面,文官重點是在朝廷裡面出謀劃策,治理民生,漢八旗的這方面,與滿八旗和蒙八旗有些根本的不同,奴才以爲這是最爲根本的東西。”

皇太極滿意的點頭,他也是這樣考慮的,滿八旗的軍官,不可能不進入朝廷,大清國就是以滿人掌控國家爲主的,大清國首先是滿人的大清國,其次纔是蒙古的大清國、漢人的大清國,何況滿人人數不多,驍勇之士,悉數都在八旗軍裡面。

蒙八旗的情況,也不一樣,雖說蒙八旗的軍官,同樣是出身尊貴的,但蒙八旗所處的地方不一樣,茫茫的大草原之上,環境惡劣,人口同樣不多,而且部落之間,時常發生衝突,難以在短時間之內強大起來。

但漢八旗就不一樣了,只要機會合適了,他們會以最快的速度發展,乃至於形成威脅。(未完待續。。。)

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417章 訓斥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210章 廷議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497章 內訌(2)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35章 蠢笨如豬第55章 真相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481章 準備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1281章 變化(2)第791章 偶遇(2)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114章 在路上(1)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084章 廷辯(2)第498章 內訌(3)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1章 殺良冒功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160章 剿匪(2)第1157章 算計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819章 怒氣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23章 些須情況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22章 青樓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405章 募捐(1)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169章 昏頭了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21章 周密安排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494章 宿命論(3)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1082章 暗戰(3)第115章 在路上(2)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1029章 救贖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645章 部署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239章 故人來(1)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1138章 滅你九族
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1020章 致命的疏忽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417章 訓斥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210章 廷議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497章 內訌(2)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35章 蠢笨如豬第55章 真相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481章 準備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1281章 變化(2)第791章 偶遇(2)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114章 在路上(1)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125章 女人心 海底針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084章 廷辯(2)第498章 內訌(3)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1章 殺良冒功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160章 剿匪(2)第1157章 算計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819章 怒氣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23章 些須情況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22章 青樓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405章 募捐(1)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169章 昏頭了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21章 周密安排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494章 宿命論(3)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1082章 暗戰(3)第115章 在路上(2)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1029章 救贖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645章 部署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239章 故人來(1)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1138章 滅你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