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傷情

張獻忠突然離開陝西,進入山西的平陽府,這樣的消息是瞞不住的,很快令山西各級官吏緊張起來了。

其實山西一直都是重災區,時常遭遇到流寇的騷擾,自崇禎三年開始,基本沒有安生過,要說從流寇造反開始,損失最大的可能就是山西了。

流寇首領基本都是陝西人,在本地造反的時候,雖說也攻打城池,也四處劫掠,可他們還懂得不能夠在家鄉做的過分的道理,兔子不吃窩邊草,要是將自己的家鄉打的稀爛了,臉上實在沒有光彩。

可流寇進入山西,就不會管那麼多了,極盡破壞的本能,凡是被抓住的士紳富戶、被攻破的城池,無一例外的遭受了蝗蟲式的劫掠,所到之處幾乎是寸草不生,能夠抓住的官吏,一律斬首示衆,這也促使山西境內的士紳富戶和官僚,極其痛恨流寇。

平陽府更是首當其衝,這裡緊鄰陝西延安府和西安府,是流寇最佳的選擇地點。

往平陽府城集中是一個辦法,建設好城池是另外一個辦法,這些年過去,府州縣爲了抵禦流寇,一方面加大地方民團的建設,另外就是構築堅固的城池了,平陽府內的州縣,城牆普遍要高大一些的,這也是迫不得已的。

因爲流寇的騷擾,老百姓的負擔也是很重的,苛捐雜稅普遍多一些,官府要加強對流寇的預防,要建設地方民團,要加高城牆,這些都需要銀子,負擔自然是老百姓承擔了。

增加賦稅,防備流寇。成爲平陽府官吏加重百姓負擔的堂而皇之的理由。

這些年來,平陽府的百姓,日子越過越窮,他們的財富,被各級的官吏盤剝了。理由是那麼的充足,以至於無人敢亂說,你就是安分守己,都可能被誣陷爲流寇,更何況發泄不滿了,殺良冒功的事情。比比皆是,吃虧的總是老百姓。

蘇天然這些天覺得很是鬱悶。

身爲應天府兵房典吏,他最爲重要的職責,就是協助朝廷大軍剿滅流寇,同時也跟隨巡檢司剿滅零星的流寇。

張獻忠大軍進入平陽府,這是各級官吏都害怕的事情。人家好幾萬大軍,地方民團要是遇見了,哪裡能夠抵抗,不管怎麼說,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緊。

蘇天然已經熟悉了這樣的一套程序,流寇大軍真正來了,官吏都是堅守在城池裡面的。絕不會出去找事情,一旦流寇離開之後,官吏就可以出去了,到村鎮去,或者是城附近,仔細檢查,是不是有遺留下來的流寇,萬一不能夠遇見流寇,那就對流民開刀,甚至是對農戶開刀。殺一些人,劫掠一些財富,然後上奏,說是經過了艱苦卓絕的拼搏,殺死流寇多少人。自身無一傷亡云云。

可這一次的情況有些不同了。

朝廷負責剿滅流寇的大人是孫承宗,下到府州縣的命令不同了,不要求地方民團協助剿滅流寇,而是要提供情報,流寇經過哪條線路,具體到什麼地方了。

這是硬功夫,若是謊報了軍情,那是殺頭的罪過。

試想一下,朝廷的幾萬甚至是十幾萬大軍,因爲情報的錯誤,不能夠圍剿流寇,甚至是遭遇流寇的伏擊,造成損失了,這樣的責任,誰能夠承擔。

府衙接到了孫承宗大人的命令之後,不敢怠慢,知府大人親自召集諸多官吏,早堂的時候商議,這次那些愛出頭的人,全部都做了縮頭烏龜,面對這樣的艱鉅任務,沒有人開口。

任務落到了兵房,最後直接落到了蘇天然的頭上。

蘇天成不想接受這樣的任務,但他無法推辭,這些年,自己升遷的速度太快,一直爲衆人所詬病,而且取得的那些所謂戰績,已經是沉重的負擔,通過殺良冒功得到的成績,大家心知肚明,雖然不點破,但危險任務來臨的時候,自己都被賦予英勇善戰的名聲,硬着頭皮頂上去,還不能夠隨意的抱怨。

回到家裡之後,蘇化文和王氏得知蘇天然要出城去偵查流寇的動向,都是很詫異的,王氏的情緒很是激烈,認爲這種掉腦袋的事情,不應該是自己的兒子去的,她敦促蘇化文到府衙去,直接找到知府大人說說。

蘇化文很是爲難,雖說蘇天成在鄰近的河南府擔任知府,可蘇天成與王氏的關係不好,基本沒有怎麼回家,而且王氏對蘇天成的確不怎麼樣,這件事情,平陽府衙不少人是清楚的,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瞞不過衆人的。現在,蘇天然承擔危險的任務了,自己就要到府衙去找知府大人,人家會怎麼想。

蘇化文硬着頭皮去找知府大人了,人家熱情接待,可說到蘇天然的工作事宜,沒有絲毫的退路,知府大人還特意說明了一番,蘇天然年輕有爲,好好幹,說不定很快能夠晉升爲兵房司吏的。

離開府衙的時候,蘇化文的頭上冒汗,他隱隱感覺到不妙,可問題在什麼地方,他一時間說不清楚,這個時候,他想起了蘇天浩曾經說過的話語。

這些年來,蘇天浩對母親王氏的某些做法,也有意見了,主要還是王氏過於溺愛和偏袒蘇天然,蘇天然殺良冒功得到升遷的事情,蘇天浩是知道的,回家之後,曾經以大哥的身份,訓斥過蘇天然,誰知道蘇天然根本不在乎,而且王氏也是支持蘇天然的,認爲蘇天然這樣做,沒有什麼錯誤,大家都是這麼做的。

因爲蘇天然的事情,蘇天浩第一次與王氏發生了爭執,認爲蘇天然繼續這樣下去,很有可能遭遇大禍,而且很有可能牽連到家族。

王氏根本不相信,雖然說蘇天成不怎麼管家裡的事情,但畢竟是朝廷命官,年紀輕輕就成爲了河南府知府,再說了,蘇天成的原配夫人是晉王朱審烜的親妹妹,家裡真的要出事情了,蘇天成必須要出面解決的。

蘇天浩在王府長史司做事情,見識畢竟要廣一些,接觸的人也不同了。

看見母親王氏的態度,蘇天浩專門找到了父親蘇化文,說是一定要嚴格管教蘇天然,否則鬧出來大事情,大禍臨頭就晚了。 WWW•TTKдN•c o

蘇天然接受了任務,做是必須要去做的,哪怕就是擺擺樣子也要做。

巡檢司調撥了二十名軍士,跟隨蘇天然出城去,這些軍士,本身也是不情願的,這樣危險的任務,誰願意去做的。

張獻忠究竟到了什麼地方,目前的狀況如何,蘇天然不是很清楚,府衙得到的情報,模棱兩可,各州縣上奏的情況,根本沒有準信,這可以理解,誰願意冒着生命危險去偵查啊,再說了,張獻忠進入平陽府之後,沒有直接攻打城池,各級官吏已經感覺到萬幸了。

迫不得已,蘇天然拿出來一些銀子,分給了二十名軍士,不管怎麼說,他自身的安全,還是需要這些人保護的。跟隨的幾個下人,肯定沒有殺敵的本事。

如何的偵查敵情,如何的獲取情報,蘇天然摸頭不知腦。

他進入府衙,本來就是混日子,沒有真正學到什麼本事,戰場上殺敵的能力,根本就不具備,也不可能具備,王氏不會允許他去冒險,家裡的妻妾也不會同意,以前立下的所謂戰功,都是在朝廷大軍抵達平陽府,流寇絕不會進攻府城的情況下,與衆人一道出去偵查,斬殺了一些流民,獲得了戰功。

這一次,二十名軍士跟着他,需要他來發號施令,佈置任務。

離開府城的時候,蘇天然頭腦裡面一片空白,這次出城去幹什麼,需要做什麼事,需要如何的佈置,他根本不知道。

官道上,來來往往的人很多,絕大部分都是進入平陽府城的,流寇到平陽府的消息,早就傳開了,條件稍微好一些的人戶,都是想方設法進入到府城。

看着這些馬車,還有路人揹着的大大小小的包裹,蘇天然眼睛裡面,透露出來貪婪的神情,要是能夠幹掉這些人,說他們是流寇,財物就是自己的了。

不過距離府城太近,官道上的人很多,蘇化文還不敢動手。

滋生了貪婪的念頭,想要控制是很難的。

跟隨蘇天然的二十名軍士,也發現了“商機”。

有人給蘇天然提出來建議了,在距離府城稍遠一些的地方,設立關卡,詢問到府城的行人,究竟是什麼身份,準備到府城去幹什麼,對於那些膽小的,回答不上來的,要嚴肅處置,這些人很有可能是流寇的眼線,到府城去搜集情報的。

再說了,能夠從這些人嘴裡得到情報,上奏給知府大人,偵查的任務也完成了,下面的州縣,也要負責蒐集情報的,蘇天然負責蒐集的情報,不一定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蘇天然聽得眼睛裡面放光。

這的確是好主意,能夠搜刮到錢財,還可以完成任務,一舉兩得。

可惜蘇天然忘記了一件事情,這次出去偵查敵情,他是直接的負責人,所有的責任都是他來承擔,這與以前不同了,以前他只是跟隨別人,出事情之後,上面還有人來承擔一部分責任。

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584章 情報戰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809章 前兆第424章 屠殺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201章 軍心第1083章 廷辯(1)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231章 大婚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510章 刺激(2)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418章 造勢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884章 對決(6)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424章 屠殺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771章 海戰(1)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467章 敗退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492章 宿命論(1)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821章 廷議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772章 海戰(2)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1282章 後宮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165章 劉鐵漢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139章 官田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50章 面聖第202章 商議第1273章 驚奇第49章 春耕時節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78章 重要情報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054章 遼東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510章 刺激(2)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846章 慘敗(4)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248章 協調會(2)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813章 絕密佈置
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584章 情報戰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809章 前兆第424章 屠殺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201章 軍心第1083章 廷辯(1)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231章 大婚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510章 刺激(2)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418章 造勢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884章 對決(6)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424章 屠殺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771章 海戰(1)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467章 敗退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492章 宿命論(1)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821章 廷議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772章 海戰(2)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1282章 後宮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165章 劉鐵漢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139章 官田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50章 面聖第202章 商議第1273章 驚奇第49章 春耕時節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78章 重要情報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054章 遼東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510章 刺激(2)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846章 慘敗(4)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248章 協調會(2)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813章 絕密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