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

江寧營的事情,最終還是引發了朝廷的注意,當然,這裡面,有諸多人的鼓吹,也有一些人,懷有其他的心思,如此強悍的軍隊,當然需要收歸朝廷,當然需要有人來統一指揮。能夠指揮如此強悍的軍隊,想必打勝戰,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嘉靖至萬曆年間的戚家軍,威名震動華夏,不也有人想着,能夠直接指揮這支軍隊,排開創始人戚繼光嗎。

蘇天成推薦了孫傳庭和盧天明,正是因爲這樣的奏摺,引發了朝廷裡面的爭議。

孫傳庭以前是吏部主事,正六品的品秩,辭官歸家好幾年了,盧天明是江寧縣縣丞,正七品的品秩,蘇天成在舉薦的奏摺裡面,僅僅是建議,盧天明出任都察院的御史,雖然也是正七品品秩,但性質截然不同了,屬於典型的重用了,至於說孫傳庭,他沒有提出來職務,這是符合規矩的,孫傳庭的品秩,不低於蘇天成,蘇天成不好提出來具體的意見。

但大家都知道,蘇天成既然舉薦了孫傳庭,肯定是有傾向性的建議,只是這個建議,在奏摺裡面,不會明確的說出來。

朱由檢首先召集了內閣的幾位大臣,商議意見,這樣的事情,不適合拿到朝會上面去討論,否則只是爭論一番,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商議之前,他有些擔心,啓用孫傳庭和重用盧天明,是小事情。弄得不好,會引發出來其他的爭論。尤其是有關江寧營的事情。

他的擔心,果然變成了現實。

商議剛剛開始,新上任的內閣首輔溫體仁就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江寧營的事情,需要首先解決,這是最大的事情,江寧營的前身。不過是江寧縣巡檢司,其指揮將領孫元坤、劉實亮、羅昌、馬華彪、劉鐵漢等人,要麼是江寧縣巡檢司巡檢和副巡檢,要麼是江寧縣兵房典吏,這是不符合規矩的。”

朱由檢臉上沒有什麼表情,他看了看徐光啓,這段時間。徐光啓的身體不是很好,幾次都提出來,辭去所有職務,他是堅決不同意的。

“溫愛卿,你是什麼建議?”

“臣建議,設立江寧衛。朝廷可以派遣指揮使,原江寧營指揮官孫元坤等人,可以擔任下級軍官,同時,派遣監軍。前往江寧營,讓江寧營置於朝廷的直接指揮之下。”

朱由檢皺着眉頭。沒有說話,他再次看向了徐光啓,在內閣輔臣中間,唯一能夠提出來不同意見的,目前也就是徐光啓了。

按說朱由檢是非常信任溫體仁的,否則也不會讓溫體仁擔任內閣首輔了,不過,他的信任,還是有着一定的限度的,以前過於的信任袁崇煥,包括周延儒,換來的是什麼,教訓太深刻了,所以說,這種信任,必須要大打折扣了。

徐光啓慢慢開口了。

“溫大人的建議,還是不錯的,明確江寧營的品秩,納入朝廷的直接管轄之下,江寧營威風凜凜,也該有如此的待遇了,只不過設立江寧衛的事情,臣有些不同的建議,皇上已經御賜江寧營之稱號了,若是再次設置江寧衛,不是很妥當,依照臣的意見,不如就稱作江寧營,其待遇級別,按照千戶的設置,予以確認。”

溫體仁的臉色,有了微妙的變化。

“至於說朝廷派遣指揮使之事,臣以爲,暫時不要派遣的好。”

徐光啓沒有解釋原因,爲什麼不派遣,他沒有明說,其實這裡面的意思,是很明確的,相信皇上是明白的,有邪,不需要說的那麼的明確,否則,大家的臉面,都不是很好看,其實,這裡面的鬥爭,誰都是清楚的。

朝廷裡面的討論,還在繼續的時候,蘇天成已經是高度的緊張了。

有關江寧營的未來事宜,他早就考慮過了,如果這方面不能夠明確,很多的事情,都不好辦的,甚至是無法進行的,這樣的一支軍隊,肯定會引發他人的眼紅,以前就有過這樣的矛頭,在剿殺了老回回之後,這裡面的矛盾,已經捂不住了。

明朝軍隊的設置是很清楚的,朝廷的軍隊,和地方上的武裝力量,是兩個不同的層次,江寧營的根本,還是屬於地方民團的性質,可想着長期這樣,不可能的,當初自己懇請皇上賜予江寧營的稱號,就是在預防後面的事情。

江寧營必須在自己的控制之下,這是底線,任何時候,都不能夠觸碰的底線,如果這樣的一支軍隊,被他人指揮了,那將是最大的悲劇了。畢竟組建起來一支強有力的軍隊,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的。

江寧營的弟兄,那是不用擔心的,絕對是忠於自己的,可朝廷裡面,某些人心裡是怎麼想的,那就說不清楚了。

有關這方面的擔心,蘇天成和渠清澤詳細說過,所說的出發點不同,主要是從江寧營未來的發展考慮的,渠清澤的認識,和蘇天成是一致的,如果江寧營歸於其他人指揮了,貿然的拉出去,恐怕結局不會很好的。

所以說,在上奏摺的同時,通過渠清澤這條線,蘇天成上了一個密摺,這裡面,詳細說到了有關江寧營的諸多事情。

他的建議,孫傳庭可以出任兵部主事,哪怕是掛銜都可以,實際指揮江寧營,這樣,江寧營的正式待遇,可以明確爲一個千戶所,直接歸兵部指揮的千戶所,而真正能夠指揮江寧營的,朝廷裡面,也就是皇上本人了。

這樣一來,孫元坤等人的品秩,也就明確下來了。

但這僅僅是蘇天成的一廂情願,要達到這個目的,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蘇天成重點依靠了三個人,分別是南京兵部尚書範景文、鎮守太監秦三德、守備勳臣張泰寧,有了這三人的幫助,要達到目的,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範景文重點找尋的支持,是內閣輔臣徐光啓。

秦三德重點找尋的支持,是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

張泰寧重點找尋的支持,是兵部尚書張鳳翼。

當然了,還有一條線,那就是渠清澤這條線,也是蘇天成自身所擁有的,那就是錦衣衛都督籤事董昌。

如果能夠活動好這幾方面,自己的想法,是一定能夠實現的,這幾個人的建議,都可以直接到皇上朱由檢的手裡。

江寧縣距離廄接近兩千裡地了,對廄發生的一切事宜,蘇天成都是不清楚的,這是他的劣勢,畢竟自己只是六品的知縣,不可能有着那麼大的活動能力。

有所得必有所失,想要處處都滿意,那是不大可能的。

得知朝廷開始議論江寧營的事情之後,蘇天成幾乎睡不着覺了,這樣的關鍵時刻,他也不可能去找範景文等人了,該說的早就說了,如今就是等着最終的判決了。

退一萬步說,朝廷就是派來了新的指揮,包括監軍等等,蘇天成也是有辦法的,至少江寧營的供給,需要江寧縣負責,朝廷無法維持如此龐大的開支,錢袋子捏在自己的手裡,一切皆有可能。但到了那樣的地步,就是下策了。

秋收季節,馬上就要到了,江寧縣縣衙也開始忙碌了,今年的事情特別多。

就在這個時候,朝廷的聖旨到了。

聖旨直接到了南京的兵部,因爲牽涉到江寧營的時候,所以,蘇天成也去接旨了。

到了兵部,蘇天成看見,兵部尚書範景文陪着宮裡來的太監,臉上帶着微笑。

這樣的情形,令他放心了。

聖旨很長,這一次,蘇天成沒有覺得時間長,聽完了聖旨之後,他感覺到震驚。

江南營設衛指揮使一人,副指揮使兩人,千戶六人。

衛指揮使由南京兵部尚書範景文兼任,指揮同知暫設一人,由兵部主事孫傳庭兼任,孫元坤、劉實亮、羅昌、劉鐵漢、馬華彪等五人出任千戶,蘇天成出任江寧營監軍。

這是最好的安排了,比起自己當初的設想還要好,當初只是想着,江南營能夠設立爲千戶所,就很不錯了,儘管從兵力上來說,已經超過衛所的人數了,當江寧營的情況,畢竟是特殊的,有些與衆不同,不能夠按照兵力人數來明確品秩。

想不到江南營享受了衛所的待遇。

最有意思的是孫傳庭了,兵部主事,不過是六品的品秩,指揮同知卻是正三品的品秩,而孫傳庭主要的職務,還是兵部主事。

至於說孫元坤等人,品秩已經達到了正五品了。

自己這個監軍,沒有明確品秩。

但這裡面,有一點最爲關鍵的東西是明確的,那就是朝廷不會撥付軍餉,江寧營所有的開銷,依舊是江寧縣直接負責,這裡面的區別就很大了。

歸根結底,江寧營依舊是屬於江寧縣掌控的,聖旨只是明確了品秩,沒有說到其他的東西,換湯不換藥。

至於說到指揮使範景文大人,不可能過問江寧營的事情,他老人家每天的事情多着,管着南直隸和浙江的所有衛所軍隊,哪裡有時間關心江寧營的事情。

再說了,自己是江寧營的監軍,實際上的一把手。(未完待續。

第371章 探究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675章 計中計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148章 辯解第129章 忠告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256章 悲愴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188章 行動(5)第60章 震動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480章 內耗第995章 整合(3)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551章 辯解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397章 開花彈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1101章 帝心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384章 說情團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698章 大遷移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116章 硬骨頭(1)第134章 證據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1238章 變故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23章 些須情況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1078章 補償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675章 計中計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108章 恩榮宴第883章 對決(5)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809章 前兆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64章 太原府城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791章 偶遇(2)第504章 平衡術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100章 殿試第108章 恩榮宴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
第371章 探究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675章 計中計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148章 辯解第129章 忠告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256章 悲愴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1188章 行動(5)第60章 震動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480章 內耗第995章 整合(3)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551章 辯解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986章 濟爾哈朗的遠見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397章 開花彈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1101章 帝心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586章 真真假假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384章 說情團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698章 大遷移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116章 硬骨頭(1)第134章 證據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1238章 變故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23章 些須情況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1078章 補償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675章 計中計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108章 恩榮宴第883章 對決(5)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809章 前兆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64章 太原府城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791章 偶遇(2)第504章 平衡術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100章 殿試第108章 恩榮宴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