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內閣調整

溫體仁一面寫着辭呈,一面老淚縱橫。

他的年紀也不小了,六十六歲了,在內閣首輔的位置上面,六年時間,按說在權力巔峰上面,也足夠了,可惜權力這個東西,一旦掌握之後,想要放手,可不是那個容易的事情,溫體仁也是凡夫俗子,想着能夠做到不能夠動爲止。

家鄉以溫體仁爲榮,這些年以來,因爲他身居內閣首輔,家族子弟佔盡風光,紛紛進入朝廷爲官,溫家儼然成爲浙江烏程最大的家族了。

可一旦辭去內閣首輔的職位,誰知道今後會如何。

按說就是不擔任內閣首輔了,以前的光環還在,沒有誰會刻意爲難的,可惜溫體仁走錯了一步棋,爲了保住內閣首輔的職位,無情的攻擊了孫承宗,要知道,孫承宗可是準備繼任內閣首輔職位的。

溫體仁想到了很多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什麼好的結局,內閣首輔的權勢,那是不用說的,稍微動動心思,就可以令人家破人亡,若是孫承宗繼任了內閣首輔,想着對自己報復,那自己是無力應付的。

這些年以來,溫體仁雖然網羅了不少的門生,但有兩件事情,他是沒有做的,一是沒有結交太監,而且對太監的態度,是很不客氣的,二是沒有結交中興學社、東林黨以及復社的人,對這些人是敬而遠之。

樹倒猢猻散,一旦下臺了,難說會有誰拼命幫助自己的。

就算是孫承宗不計較這些事情。可那些太監會怎麼看,會怎麼行動。太監時時刻刻在皇上的身邊,冷不丁的說自己的壞話,令皇上震怒了,自己就要大禍臨頭了。

想到這些事情,溫體仁感覺到寒心,可現實擺在面前,他這個內閣首輔,肯定是保不住了。就連朝廷中的文武大臣,也察覺到了。

“老爺,孫大人來拜訪了。”

溫體仁的手抖動了一下,差點在辭呈上面落下墨點了。

孫承宗來拜訪了,這是他怎麼都沒有想到的。

“快請,快請孫大人到書房去,我馬上就過去。”

溫體仁進入書房的時候。孫承宗正在做着喝茶。

“老大人前來拜訪,長卿不勝惶恐啊。”

溫體仁字長卿,在孫承宗面前這樣稱呼自己,已經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了,不過這也是在家裡,以字來稱呼。顯得親熱很多的。

“溫大人客氣了,下官就是來看看的,和大人聊聊。”

“老大人萬萬不要如此的客氣,這是在家裡,老大人是先皇的恩師。長卿可不敢在老大人的面前無禮的。”

孫承宗笑了笑,溫體仁這樣的態度。在他的預料之中。

“今日老大人來了,長卿求之不得啊,若不是這幾天事情很多,長卿就要到老大人的府邸拜訪了,長卿在文華殿詆譭老大人,下來之後,深感羞愧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還請老大人不要放在心上啊。”

“大人不要這樣說,若是我還記着文華殿的事情,也就不會到府上來了,我今日來,還真的是有些事情,想着和大人詳細說說的,朝廷裡面的事情不少啊,遠未到安寧的時候,大人乃是內閣首輔,掌握了諸多的情況,我回到朝廷的時間不長,諸多的情況,也不是很熟悉,想着找到大人,專門請教一番的。”

溫體仁臉上的笑容很苦,孫承宗這番話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確了,那就是自己馬上就要離開內閣首輔這個位置了,繼任者就是孫承宗。

“不敢不敢,這幾年在內閣,沒有做好什麼事情,盡是一些雜事纏身,長卿也想着,能夠做出來一番成績,可惜天不遂人願,不過我大明這些年,總算是安安穩穩的過來了,每每想到這些,長卿聊以自慰。”

“大人可不要這麼說,這樣的心情,我是理解的,我曾經在遼東四年時間,沒有什麼大的戰事,後金幾乎沒有發動什麼進攻,朝廷中有人認爲,我也不過如此,當時的兵部尚書王永光曾經說過一句話,兵家有云,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啊,大人主政朝局這麼多年,一直都沒有出現什麼大的波動,這就是了不起的功勞了,若是朝廷諸位同僚不能夠看到,那豈不是笑話了。”

“長卿可不敢與老大人比較啊,長卿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是按照皇上的要求,盡心竭力做事情罷了,至於說做的好壞如何,自己都感覺到羞愧啊。”

溫體仁如此的謙虛,還是第一次,雖說溫體仁一直都是比較低調的,但也不至於如此的自責,況且能夠做到大明朝內閣首輔的,絕非常人。

有了這樣的開頭,兩人的對話融洽了很多。

溫體仁有着自身的認識,孫承宗到府邸來拜訪,是有着很深的意味的,皇上一定與孫承宗有過交談了,內閣首輔的職位,非孫承宗莫屬了,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孫承宗到自己的府邸來,肯定是皇上同意的,也就是說,皇上對自己還是有着一些正面看法的。

此外,孫承宗到府邸來了,其實也是表態,那就是自己不用擔心,遭受到諸多的暗算了,依照孫承宗的資歷和威望,想來不至於做這等無聊的事情。

一個多時辰之後,孫承宗準備告辭了。

溫體仁一直送到了府門口。

臨走的時候,孫承宗突然說出來幾句話。

“大人,你我都有着一種想法,那就是能夠安度晚年,我是多次體驗到了,數次離開朝廷,回到家鄉了,想着能夠安度晚年了,可惜身不由己,若是大人能夠有這等的福氣,我是羨慕不已啊,我已經七十五歲了,早就該歇息了啊。”

送走了孫承宗,溫體仁的情緒很快好了。

再次提筆寫辭呈的時候,也順暢很多了,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就寫好了辭呈,他的內心安穩下來了,自己回到家鄉之後,完全能夠安度晚年,不用有多少擔心了,至於說着權勢,挽留不住了,索性看開一些。

崇禎十年六月,朝廷再次傳出來令人震動的消息。

內閣首輔溫體仁,因爲身體的原因,辭去職務,皇上幾次挽留,考慮到溫體仁過於操勞政務,身體確有不適,准予辭去內閣首輔職位。

溫體仁辭去內閣首輔職位,內閣次輔孫承宗,自熱而然成爲了內閣首輔。

這還不算是最爲轟動的事情。

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賀逢聖,內閣宰輔、文淵閣大學士黃仕俊,兩人同時辭去所擔任的職務,劉宗周官拜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參贊機務,唐世濟以左都御使敕封文淵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參贊機務。

黃道周敕封左都御史。

這也就是說,孫承宗出任內閣首輔,唐世濟和劉宗周悉數進入了內閣,黃道周成爲了都察院的最高領導,成爲與六部尚書齊名的官員了。

這個任命,釋放出來的信號,非同一般。

孫承宗出任內閣首輔,這在大家的預料之中,沒有什麼奇怪的,依照孫承宗的威望,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朝廷不會有多大的波動,但唐世濟和劉宗周兩人進入內閣,就令人琢磨了,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劉宗周和黃道周兩人,出自於中興學社,孫承宗曾經是中興學社的直接負責人,要說孫承宗在內閣裡面,也是需要得到支持的,所以說,劉宗周進入到內閣,這可以解釋,也能夠理解,劉宗周是明朝大儒,威名遠揚,完全有資格出任內閣宰輔。

唐世濟進入內閣,而且排名在劉宗周的前面,這就令人有些看不懂了。

這裡面有一個最爲令人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唐世濟也是浙江烏程人,和原內閣首輔溫體仁是老鄉,兩人是一個地方的人,平日裡關係也還不錯的,難道說唐世濟進入內閣,得益於溫體仁的推薦嗎。

這樣說來,溫體仁雖然退下來了,可依舊是受到皇上信賴的。

傳聞開始在朝廷裡面出現,也沒有誰出面反駁。

如此一來,溫體仁雖然退下來了,可依舊還是受到尊重的,就算是那些對溫體仁恨得咬牙切齒的人,也不敢輕舉妄動,這裡面就包括了曹化淳。

大明朝內閣的變動,也引發了後金的注意。

皇太極極爲關注這件事情,得知孫承宗出任內閣首輔之後,好長時間悶悶不樂,孫承宗的本事,他是知道的,主政遼東的時候,佈置了關寧錦防線,成爲了後金騎兵無法逾越的一道巨大障礙,這麼多年的努力,父皇和他拼命攻打,也莫可奈何,這道防線固若金湯,無法攻破。而且孫承宗還建議了,大明軍隊必須要堅守關外,決不能丟掉寧遠,這也是對後金形成巨大牽制的一招。

這樣的人出任了內閣首輔,肯定會關注遼東局勢的,若是加緊了對遼東的建設,不知道剛剛成立不久的大清國,會遭遇到什麼樣的命運。

皇太極覺得自己太倒黴了,苦心經營這麼多年,眼看着大清國開始慢慢的崛起了,誰知道遇到了蘇天成和孫承宗這樣的強敵,難道說老天都對大清國不滿意嗎。

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791章 偶遇(2)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248章 協調會(2)第703章 遠見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630章 山海關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490章 近憂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248章 協調會(2)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3章 痛下殺手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1082章 暗戰(3)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108章 恩榮宴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579 天降神兵(1)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728章 江湖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879章 對決(1)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165章 劉鐵漢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17章 窮則思變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56章 出發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100章 殿試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644章 松山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167章 血戰(1)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428章 甕中捉鱉
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791章 偶遇(2)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248章 協調會(2)第703章 遠見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630章 山海關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490章 近憂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248章 協調會(2)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3章 痛下殺手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1082章 暗戰(3)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108章 恩榮宴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579 天降神兵(1)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728章 江湖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879章 對決(1)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165章 劉鐵漢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17章 窮則思變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56章 出發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100章 殿試第363章 不平凡的離開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644章 松山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167章 血戰(1)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428章 甕中捉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