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廷辯(1)

朱由檢得到了後金韃子俯首稱臣的消息,是非常高興的,這一次的情況不同了,後金的皇太極願意去帝號,願意恢復建州衛的建制,甚至願意派出皇子爲質,這些條件,與上一次的談判,有着天地之別了,當然,爲什麼會出現此等的情況,他也是清楚的,後金在蓋州和遼東遭遇到了沉重的打擊,瀋陽、遼陽、海州和耀州等地,遭遇巨大的威脅,難以支撐了,皇太極害怕朝廷再次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所以想着保全目前的實力。

後金皇太極的要求,換做以前的條件下,朱由檢根本就不會理睬的,人不能夠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那就不僅僅是失誤的說法了,簡直就是愚蠢了,堂堂大明帝國的皇帝,豈能出現此等的錯誤,但如今的情況不同了,在朱由檢的內心,蘇天成已經成爲了最大的威脅,朝廷必須要首先解決蘇天成的問題。

朱由檢想法還是成立的,他記得蘇天成曾經說過,攘外必先安內,內部不能夠穩定,是最大的問題,就算是對外征伐取得看勝利,也難以徹底鞏固,所以當年蘇天成首先花費氣力,剿滅了流寇,接着纔開始對後金韃子動手,朱由檢是贊成此等看法的,如今的情況是一樣的,他必須首先解決內部的問題。

當然,後金韃子言而無信,曾經令朱由檢蒙羞,所以說這次後金韃子前來求和,付出巨大的代價懇請俯首稱臣,朱由檢也是需要仔細思量的,不能夠輕易做出來決定,若是這件事情遭遇到朝中文武大臣的反對,後果一定嚴重。

不得不說皇太極睿智。通過隻言片語的情報,分析到了大明朝廷的情況,所以做出來這樣的決定,也不得不說朱由檢內心的無奈,明明這次的談判,有可能是後金韃子想着休養生息。卻還是要支持這樣的做法,這一切歸根到底,都是牽涉到權力和利益。

內閣所有的大臣都來到了養心殿。

朱由檢決定,還是首先在內閣統一意見,這樣後面的事情纔好進行,否則朝廷裡面的大臣,冒死進諫,就是不同意後金韃子俯首稱臣,他也不能夠強行推進和談的。

當然了。朱由檢對周延儒的看法是有着很大改變的,認爲周延儒不愧是前任的內閣首輔,明白朝廷裡面什麼事情是最爲重要的,能夠抓住時機,促成機會的形成。

內閣的組成,也是有些意思的,陳新甲是不用說了,絕對忠於皇權。錢謙益說不定,內心肯定是有小九九的。因爲以前的一些事情,錢謙益與周延儒和溫體仁之間,早就存在矛盾,如今也不可能完全緩和關係,楊嗣昌與周延儒更是不可能親密無間,劉宇亮歷來都是獨來獨往。蘇天成就不用說了,僅僅是掛名,這就令內閣不可能齊心協力,誰也不要想着獨大,如此的局面。保證了大權握在朱由檢的手裡,對於這樣的內閣,朱由檢是完全放心的。

皇太極的親筆信,所有的內閣大臣都看過了。

朱由檢終於開口了。

“諸位愛卿,你們是內閣大學士,決定朝廷大事,朕今日召集你們,就是想着商議一下後金求和的事宜,朕不想做過多的解釋,以前的事情,不要提及了,你們就本着信函裡面說到的事情,商議一下,拿出來意見。”

朱由檢的意思,很是明確了,其實就是贊成後金的求和,不要提上一次的求和,不要根據上一次求和的後果來否定這一次的求和。

朱由檢的話剛剛說完,周延儒就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這次可以應允後金韃子的求和,皇太極在信函裡面明確了誠意,願意恢復建州衛的設置,願意去掉帝號,願意讓兒子到京城來爲質,這說明後金韃子的確是俯首稱臣了,有了具體的動作了,臣還有建議,恢復建州衛的建制,朝廷要派出大臣,到建州衛去管轄事宜,這樣纔是真正的控制建州。臣也知道,後金韃子野心不死,不過他們既然俯首稱臣,朝廷就可以利用一切的有利條件,打壓後金韃子的實力,後金韃子若是不服氣,朝廷就再次進剿,令後金韃子不敢隨意動彈。”

周延儒說話的聲音本來就很大,聲音也是很洪亮的,此番話語說出來,冠冕堂皇,不過他還沒有說完,想要讓諸多的內閣大臣服氣,僅僅是這樣一些理由,那是不行的。

“臣也是爲我大明子民考慮的,加徵遼餉,增加了百姓的很多負擔,這些年的征伐,更是另老百姓苦不堪言,臣多次見到皇上擔憂,焦慮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如今後金韃子臣服了,朝廷的消耗自然減少了,皇上也可以更加的關注百姓的生活,讓我大明百姓真正過上好日子啊,臣是不贊成征伐的,故而臣堅決支持議和。”

朱由檢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周延儒說的很好,簡直是無懈可擊,看來這次的和談,應該沒有多大的問題了,可惜朱由檢沒有注意到楊嗣昌的神情。

楊嗣昌很清楚,皇上是想着和談的,那樣就能夠轉移注意力,全力對付蘇天成了,可楊嗣昌更加的明白,這其實就是後金韃子願意達到的目標,這隻能夠說明皇太極的老謀深算,說明蘇天成看清楚了一切,說明皇上的迫不及待和不成熟。

身爲內閣首輔,有些話楊嗣昌必須要說出來,否則一旦和談的事情開始了,形成了嚴重後果了,他就是千古罪人,責任還是由他主要承擔的。而且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自己揹負了罪名,灰溜溜離開,甚至是關進了大牢裡面,周延儒很有可能摘桃子,成爲內閣首輔。

哪怕是不做這個內閣首輔了,楊嗣昌也要說出來自身的認識。

就在皇上準備開口說話的時候,楊嗣昌開口了。

“皇上,臣不同意周大人的觀點,臣認爲這次的和談,同樣是皇太極的陰謀。”

朱由檢皺着眉頭,硬生生的將準備說的話壓回去了,但內心是很不爽的,臉色也變了。

楊嗣昌沒有顧及到皇上臉色的變化,他對着周延儒開口了。

“既然周大人認爲這次的和談是可行的,後金韃子是真正臣服的,就算是皇太極有什麼陰謀,朝廷也是能夠想辦法破解的,那本官有幾個問題,想着請周大人回答,若是周大人有了令本官心服口服的回答,本官也就贊成與後金韃子的和談。”

周延儒點點頭,臉上充滿了自信,甚至沒有開口回答,在辯論方面,雖然楊嗣昌是內閣首輔,但和他這個經驗豐富的前任內閣首輔比較起來,還是有差距的。

“第一個問題,後金韃子當初騎兵造反的時候,有多少的軍士,如今有多少的軍士。”

“後金韃子造反是在萬曆四十六年,當初的努爾哈赤騎兵造反,後金韃子不過萬餘人,至於說如今,估計在三十萬人左右吧。”

“周大人說的不錯,努爾哈赤萬曆四十六年造反,當時兵力總數不足兩萬人,至於說如今的兵力,周大人說的恐怕有一些偏差,蓋州之戰和遼東之戰,後金韃子損失十餘萬人,兵力不足三十萬人了,但周大人忽略了蒙八旗,算是蒙八旗,後金的總兵力,應該在四十萬左右,這不是小數目。”

“就算是如此吧,不知道楊大人想着說明什麼問題。”

“本官的第二個問題,從萬曆四十六年至今,不過二十餘年的時間,後金韃子佔據了我大明的多少地方,兵力的發展速度是如何的。”

周延儒的臉色有些變化了,楊嗣昌的意思很明確了,後金韃子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得到了蒙古部落的支持,若是相信後金韃子的議和,不要多長的時間,休養生息的後金韃子,會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周大人不說,那本官就說了,努爾哈赤原來在建州衛所屬的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距離瀋陽有千里之遙,不過二十餘年的時間,後金韃子佔據了我大明所屬的千里沃土,至於說後金韃子的兵力,若不是這次遼東與蓋州的慘敗,二十餘年的時間,兵力發展近三十倍,這是什麼樣的概念,也就是說後金韃子每年增加的兵力,都是在以萬計的增加,擴充的地方以百里計算,由此可見後金韃子發展的速度,說到這裡,本官就要問周大人了,後金韃子臣服我大明朝廷,說出來了交出軍隊嗎,說出來了從此不組建自身的軍隊嗎,既然臣服我大明朝廷了,皇太極爲什麼不能夠到朝廷來,皇上聖明,可以讓皇太極在朝廷裡面爲官啊,包括那個所謂的皇太子豪格,同樣可以在朝廷裡面爲官,甚至朝廷可以考慮到部分的滿人權貴啊,皇上,臣以爲,皇太極若是答應了這些條件,臣完全同意和談。”

周延儒的臉色終於變化了,楊嗣昌說到的這些事情,他也詢問過賈基涵,但賈基涵含糊過去了,這也令周延儒明白了,皇太極所謂的臣服,是有條件的,絕不是完全的臣服,一定程度上說,皇太極還是要完全保留自身實力的,只不過因爲考慮皇上的憂慮,周延儒才贊成和談的,至少在解決了蘇天成的問題之後,再來對後金韃子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未完待續)

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1014章 誤判?(3)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497章 內訌(2)第581章 尊嚴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68章 落地第845章 慘敗(3)第58章 後續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75章 小王爺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823章 準備(2)第211章 江寧營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823章 準備(2)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644章 松山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318章 大比武(3)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7章 馬市驚魂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117章 秦淮河(1)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25章 原來如此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420章 頭疼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405章 募捐(1)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424章 屠殺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843章 慘敗(1)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28章 上任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1013章 誤判?(2)第629章 巡視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493章 宿命論(2)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995章 整合(3)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793章 都不笨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1030章 妥協第1163章 展現強勢
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1014章 誤判?(3)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497章 內訌(2)第581章 尊嚴第1159章 慘烈的內訌(2)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68章 落地第845章 慘敗(3)第58章 後續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1201章 御駕親征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75章 小王爺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823章 準備(2)第211章 江寧營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823章 準備(2)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644章 松山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318章 大比武(3)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7章 馬市驚魂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117章 秦淮河(1)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25章 原來如此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420章 頭疼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405章 募捐(1)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424章 屠殺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843章 慘敗(1)第816章 需要堅持的原則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28章 上任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1013章 誤判?(2)第629章 巡視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493章 宿命論(2)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995章 整合(3)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793章 都不笨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1030章 妥協第1163章 展現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