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

一輪的風波,總算是完美解決了,孫承宗成爲了內閣首輔,劉宗周進入了內閣,唐世濟也是熟悉的,蘇天成感覺到,自己的運氣真的是來了。

時光進入了七月,秋收的季節馬上就要到了,陝西各地的情況都不錯,雖然說也有地方遭遇了旱災,但官府發動了衆人的力量,打井找水,基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最爲重要的是,陝西裁撤衛所軍隊之後,空餘出來了不少的勞動力,那些進入到巡檢司的軍士,也是可以參加生產的,陝西經歷多年戰亂,缺乏人口的情況,得到了一定幅度的緩解。

甘薯和玉蜀黍的推廣種植,也取得巨大的成效。

特別是甘薯,產量遠遠高於小麥和玉蜀黍,成爲了不少農戶的首選,農戶對甘薯不是太陌生,鄰近的山西,很多的農戶都種植這個東西,可以飽肚子的,只不過陝西一直都沒有流傳開來,大概是因爲長時間處於戰亂之中,沒有多少人考慮到農業生產的。

甘薯的巨大作用,跟隨蘇天成的蘇平陽、渠清澤等人,是非常清楚的,就是朱審烜和朱由菘,也知道這個東西,唯有陝西的一些官吏,不是很瞭解,各地知府中間,也就是陳於泰不是很熟悉甘薯,但也是按照巡撫衙門的要求,在本地大力推廣了甘薯的種植。

眼看着收穫的季節到了,蘇天成知道,只要陝西的甘薯能夠大獲豐收,完全可以解決老百姓吃飯的問題了。而且還有不少的糧食能夠交易,互市可以取得更多的收益。

牛二等人。還發明瞭一種栽培的方法,就是在田地裡插種玉蜀黍,相當於幾百年之後的重岔栽培,也叫做套種栽培,高杆作物和地面長出來的作用,混合栽培,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糧食產量,這種辦法。在河南府已經取得成功,從目前的情況看,在陝西也能夠獲得成功了。

套種栽培最早出現的時間,應該是在二十世紀初,因爲蘇天成的穿越,崇禎年間,就出現了套種栽培。要知道,這種栽培的辦法,一旦能夠大規模的推開,提升了糧食產量,在糧食畝產低的可憐的明朝,可以救活無數的老百姓。

七月中旬。收穫季節到來了。

省、府、州、縣衙門的所有官吏,幾乎都深入到田間地頭去了,一方面指導和督促農民搞好收割,一方面也是爲了改善官民之間的關係。

七月是流火的季節,整個的陝西境內。到處都是歡聲笑語,辛苦了幾個月。眼看着就要豐收了,誰都是高興的。

好多年過去了,陝西的農民,從來沒有想到過,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因爲好些年的災荒,陝西出現了不少的流寇,也有好多的人活活餓死了,糧食奇缺的時候,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的,餓怕了的農民,對於田地裡面長出來的糧食,有着一種近乎膜拜的心理。

農民確實是淳樸的,去年冬小麥獲得了收成,好多的人家,勉強能夠過日子了,雖然說吃不飽,但不至於餓死人了,也不至於出門去做流民了,這一次,小麥、玉蜀黍和甘薯,都獲得了豐收,可以說,從這一刻開始,絕大部分的農民,都能夠吃飽肚子了。

這一切,與官府有着莫大的關係,若不是官府穩定了陝西的局面,鼓勵農民種植土地,還拿出來了種子,絕不會有眼前的局面。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需要諸多的教誨,各村的里長和甲首,自然有了權威,農民有什麼事情,找到他們評理,也聽從他們的安排,里長和甲首,服從官府的安排,這樣一級一級的落實下來,陝西各地,漸漸恢復了多年前的情景,老百姓開始崇敬官府,排斥流寇。

蘇天成親自到咸陽城郊,參加秋收。

雖然氣候炎熱,不過蘇天成還是親自下地了,搬包穀看似簡單其實很不舒服,酷熱的天氣之下,還要穿着厚厚的衣服,若是想着涼快,赤膊上陣,玉米葉子會令你的身上傷痕累累。

滿頭大汗的蘇天成,不以爲意。

他這樣做,帶有作秀的性質,但更加主要的是帶頭,是傳遞給各級官吏一個信號,身爲百姓的父母官,就要體驗到老百姓的辛苦,就要有深切的感受,這樣才能夠在署理政務的時候,真正的想到老百姓。

不過蘇天成下地,引發的安全保衛措施,還是太嚴格了一些。

儘管說幾個月時間過去了,流寇都逃到了四川,但誰也不敢保證,陝西還有沒有流寇的殘餘,何況江寧營剿滅了十萬流寇,活捉了流寇首領高迎祥,高迎祥的那些親兵,會不會隱藏在人羣中,對蘇天成不利。

江寧營派出了一千將士,專門負責蘇天成的安全,渠清澤也是緊緊跟隨,至於說王大治,幾乎成爲了蘇天成的影子。

在田地裡忙活了一個時辰之後,蘇天成終於停下來了。

或許是心情很好,蘇天成沒有感覺到勞累,他提出來了,還要到其他的村鎮去看看,這種豐收的景象,確實是很難得的。

不過這種視察,很快結束了,無他,蘇天成下去看人家收割的時候,陣勢太大了,農民連知縣都難得見到,更不要說見到巡撫大人了,所經過的地方,就是在田地裡忙活的農民,都要趕快走到路上,行跪拜禮,蘇天成本不想擾民的,就是想着看看田地裡豐收的情況,可惜這樣的目的是達不到的。

七月下旬,喜訊不斷傳來。

西安府、漢中府、延安府、鳳翔府、慶陽府和平涼府,糧食都獲得了豐收,臨洮府因爲地理位置的原因,稍微差一些,糧食的產量稍微低一些,但也是不錯的,唯一不行的就是鞏昌府了。

鞏昌府的知府是陳於泰,當初牛二一行到鞏昌府去推行甘薯和玉蜀黍種植技術的時候,陳於泰就是不大接受的,認爲陝西這個地方,歷來都是種植小麥的,突然決定要種植甘薯和玉蜀黍,要是不能夠成功怎麼辦,所以說,在推行種植技術的時候,沒有大力支持,牛二等人當然能夠看得出來,那個時候,他們到各地都是受到歡迎的,看見鞏昌府是這樣的情況,也就沒有多停留。

如今結果出來了,鞏昌府所轄的地域遼闊,糧食不能夠豐收,官府得到的收入,自然就少了很多了,巡撫衙門和蘇天成可不會實行包乾制的,地域性的差異肯定是存在的,若是因爲官府的原因,導致了收入的減少,這是需要自行承擔責任的。

按說糧食收成不是很好,陳於泰應該主動到巡撫衙門,至少要表明自身的態度,表示自己當初的決定是錯誤的,可惜蘇天成沒有看見,陳於泰一直都沒有到咸陽來,來稟報鞏昌府情況的,是知府的副手同知。

蘇天成再次感覺到了不舒服。

作爲一名穿越人士,他很清楚,想着天下大同,那是不可能的,陝西境內,存在一定的反對力量,這能夠令自己清醒,也可以讓皇上和朝廷放心,所以他不會要求鐵板一塊,但有一個方面,那是必須堅持的,就是巡撫衙門發出去的命令,府州縣必須要執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情,絕對不能夠出現。

考慮到陳於泰是殿試狀元,和自己是同窗,蘇天成寫了一封信,帶到了鞏昌府,這封信寫得很是簡單,告訴了陳於泰,今後巡撫衙門做出來的決定,府州縣必須執行,就算是有什麼反對意見,沒有得到朝廷的敕令和皇上的旨意之前,依舊要按照要求做事情。

這件事情,也令蘇天成開始清醒了,很多的讀書人,士大夫,士紳富戶,他們的認識是固定的,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他們不大可能將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而且這個階層,有着一套固定的東西,說這些規矩是迂腐的也好,陳舊的也好,人家就是按照這些規矩來做事情的。

若是想着慢慢改變大明朝的現狀,完全依靠讀書人,可能是行不通的。

難怪古往今來的成大事者,身邊都有一幫忠心耿耿的人,都是跟隨多年的,這樣才能夠保證令行禁止,才能夠保證大家都是一條心。

糧食豐收,帶給蘇天成的不僅僅是喜悅,還有很多的思考,大明朝的現狀就是這樣,完全推翻這樣的現狀,可能性是不大的,若是想着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只能夠從最上面做文章,盯住朱由檢的可能性不大,那就只有盯住太子朱慈烺了。

朱慈烺是崇禎二年出生的,崇禎三年二月,剛滿一歲的時候,被冊立爲太子的,如今也不過九歲,正在接受教育的階段,如果能夠給朱慈烺灌輸諸多的理念,更多的依靠制度來治理國家,纔有可能保證大明朝真正的繁榮富強。

不過這也就是蘇天成的一些想法,萬萬年的打算,他是沒有的,只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着大明朝興旺起來,就算是很不錯了。

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994章 整合(2)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77章 郡主來了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1165章 苦嶺關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139章 官田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7章 馬市驚魂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33章 準備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078章 補償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754章 造船廠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65章 現實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492章 宿命論(1)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843章 慘敗(1)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792章 偶遇(3)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87章 禮部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23章 些須情況第881章 對決(3)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
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994章 整合(2)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77章 郡主來了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1165章 苦嶺關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139章 官田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7章 馬市驚魂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33章 準備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078章 補償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754章 造船廠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65章 現實第34章 恨鐵不成鋼第492章 宿命論(1)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843章 慘敗(1)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792章 偶遇(3)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87章 禮部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23章 些須情況第881章 對決(3)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