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來勢洶洶

朱由檢不得不詔令孫承宗到文華殿接受質詢。

儘管說他內心也充滿了疑惑,但朝廷內外,反響很大,彈劾的奏摺越來越多,言辭越來越激烈,很多年前的那一幕,似乎又在重演了。

經過了認真的思考之後,朱由檢做出來了決定,讓孫承宗直接和衆人進行辯論,有事情擺出來道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說清楚就可以了。

他一直都認爲,防人之口,甚於防川,如果強行壓制衆多的大臣說話,到了最終反彈的時候,自己不一定能夠承受,再說了,奏摺裡面說到的有些事情,也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東西,有些甚至是不敢想的東西。

卯時三刻,六部和都察院的四品以上官員,六科都給事中、給事中以及一百多監察御史,齊聚在文華殿,不少人議論紛紛,說到的都是彈劾奏摺的事情,大體的口徑是比較統一的,對這次的彈劾,有着一些看法,但也有明確的反對意見,認爲這些彈劾,乃是無稽之談,荒唐至極,想不到居然需要孫承宗大人前來接受質詢。

孫承宗進入到文華殿的時候,衆人都安靜下來了。

按照大家的理解,孫承宗應該是怒氣衝衝的,這麼大的年紀了,遭受如此嚴重的彈劾,而且關乎到個人的聲譽,包括家族的興衰了,不過令所有人吃驚的是,孫承宗的臉上帶着微笑,走進來的時候。甚至和衆人抱拳打招呼。

這等的氣勢,令那些準備發起洶涌攻勢的給事中和御史。氣焰頓時消散了不少,不管怎麼說,在德高望重的孫承宗面前,這些年輕的御史和給事中,還是有些氣短的。

孫承宗是早有準備的,剛剛得知這件事情的事情,他也是氣的險些出問題的,好在有劉宗周和黃道周的勸慰。遭受排擠不是第一次了,孫承宗遭受的委屈不少,但這一次的來勢很不一般,大有置他於死地的架勢。

平靜下來的孫承宗,迅速與蘇天成等人取得了聯繫,而且也想方設法打聽到了一切情況,做好了相關的準備之後。他主動給皇上上摺子了,請求接受質詢,雖說謠言止於智者,但依靠皇上壓下來這些彈劾,總是存在隱患的,還不如擺出來說清楚。

再說了。帝王心術,孫承宗比朝中大臣更加明白,有些話語,不說清楚,不能夠讓皇上放心。這種憂心集結在皇上的內心,就好比是一顆定時炸彈。總有爆發的時候,防患於未然,現在將這些事情說清楚,也是一次很好的機會了。

辰時,朱由檢來到了文華殿。

記得崇禎五年之前,這裡經常出現質詢的情況,很多的場面,鬧得很不愉快,諸多的大臣,如同小孩子一樣,爭來吵去的,在這樣的爭論之中,有不少人結束了仕途生涯,甚至有人一蹶不振,被直接投入到大牢裡面了。

孫承宗主動上摺子,請求進行質詢,這令朱由檢感覺欣慰。

要說孫承宗以七十五的高齡,謀求造反,那是天大的笑話,這麼大年紀的人了,還能夠活多長的時間,不知道看透了多少的事情,怎麼可能謀求造反,不過這一次的彈劾,來勢確實兇猛,不僅僅是朝廷裡面的有些大臣附和,就連宮裡的太監,也在私下裡議論了,到了如此的程度,很有必要辯論一番了。

質詢正式開始。

兵科給事中首先站出來了,他是彈劾奏摺的主要起草人,當然需要首先發言。

“臣彈劾少師、文華殿大學士、內閣次輔孫承宗大人。”

大家都知道今天的事情,沒有誰感覺到奇怪,主要是看看這位兵科給事中怎麼說。

“孫大人身爲內閣次輔,深受皇上信任,本應該遵照祖制,盡心竭力,爲朝中文武大臣做出來榜樣,可如今的情況恰恰相反,孫大人支持皇室宗親進入朝廷爲官,這已經是很不合適了,而且在管理兵部之事的時刻,在陝西裁撤衛所軍隊,組建所謂的新軍,令陝西的兵士大幅度減少,而且孫大人進入朝廷之後,依舊關心中興學社的情況,此舉有招納衆多人才之嫌疑,須知天下人才,皆歸於皇上,必須效忠於皇上。。。”

文華殿漸漸安靜下來了,兵科給事中很是聰明,將問題牽涉到黨爭之中去了。

須知朱由檢身爲信王的時候,曾經親眼目睹了魏忠賢廣植黨羽、殘害忠良的罪惡行爲,對朝廷內部的黨爭和植黨深惡痛絕,兵科給事中這個時候,將孫承宗的問題,引向黨爭的範疇,無疑會點燃導火索,說不定真的引發大爆炸。

說到最後,兵科給事中終於爆出來最爲核心的材料,那就是蘇天成時常給孫承宗寫信,而且這些信函的內容,一定都是有關朝廷大事情的。

這個爆料,令所有人吃驚。

朝廷大臣之間,有信函往來,本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不過蘇天成和孫承宗之間的關係不一樣了,兩人之間若是頻繁來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結黨,況且中興學社,也是在蘇天成的建議之下,才成立起來的。

文華殿裡面,議論紛紛。

很快,個別的監察御史也開始發言了,內容沒有什麼新奇的,都是差不多的內容。

最後彈劾的建議,是免去孫承宗一切的職務,投入大牢,

在這個過程中,孫承宗的神色一直都是很平靜的。

兵科給事中和監察御史發言結束之後,第一個站出來反駁的,是兵部侍郎徐爾一,之後反駁的是兵部尚書楊嗣昌,兩人都是從裁撤衛所軍隊的事情出發,痛斥兵科給事中的迂腐認識,陝西裁撤衛所軍隊、組建新軍之後,去的了明顯的效果,一方面爲朝廷節約了開支,另外一個方面,打敗了入侵的蒙古部落軍隊,試想這樣的事情,以前怎麼可能發生。

陸續有些大臣站出來,有支持彈劾的,也有反駁彈劾的。

絕大部分的大臣,都沒有發言。

朱由檢的眼神看向了內閣首輔溫體仁。

衆人爭論有一會的時間了,作爲內閣首輔,溫體仁必須要表態,不管私下裡是什麼態度,在文華殿,在正式質詢的場合,他沒有明確的態度,那是不合適的。

溫體仁清了清喉嚨,終於發言了。

“皇上,臣說幾句,臣一直都是尊敬孫大人的,孫大人德高望重,爲了朝廷兢兢業業,過去和現在,都立下了很多的功勞,今日有給事中和御史彈劾孫大人,臣是感覺到心痛的。”

短短几句開場白,大殿裡面安靜下來了。

“臣以爲,孫大人的所作所爲,不足以說明有着造反的嫌疑,這過於牽強了,若是爲我大明的發展,做出來的貢獻,都有着造反的嫌疑,朝中就無人敢做事情了。”

“陝西裁撤衛所軍隊,取得很好的效果,這是事實,與蒙古錫伯族和達烏爾族部落開展互市,爲朝廷增加收入,這是衆所周知的,中興學社爲朝廷輸送了諸多的人才,更是有着不小的功勞。。。”

孫承宗看着溫體仁,開始警惕了,這一場的鬧劇,背後的主謀是誰,他是隱隱知道的,事情做多了,有功勞了,威脅到某些人的位置了,總是會遭遇到麻煩的,這沒有什麼稀奇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好好應付就是了,不需要驚慌失措。

可溫體仁前面的發言,似乎都是在表揚和讚譽,似乎這些彈劾,就是無中生有,就是亂彈琴,這肯定是不正常的,先揚後抑的做法,在朝廷裡面,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這樣的做法,有着很大的殺傷力,表述了你諸多的功勞,似乎皇上和朝廷不能夠離開你了,緊接着點出來關鍵的地方,彰顯出來你居心不良,辯論都很是困難了。

果然,溫體仁的話語開始轉移了。

“臣只是覺得,做出來了這麼多的事情,總是需要有目的的,爲了我大明的發展,是其中的一個目的,可是不是還有其他的目的,或者是自己沒有能夠預見到,但事情可能朝着那個方向發展的,是不能夠以自身意志爲轉移的。”

“皇上勵精圖治,求賢若渴,就是想着我大明能夠發展,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四海歸心,億兆子民感激皇上的苦心,不過這種感受,若干年之後,是不是會發生一些轉移,臣不能夠完全肯定。”

“朝中文武大臣,都是爲皇上效力的,臣等做出來的一切成績,都是皇上支持的結果,我等食君祿、忠君事,萬萬不可忘記了根本啊。。。”

文華殿裡面,死一般的寂靜。

如果說前面的彈劾,有些牽強附會,甚至是不着調,溫體仁的這番話語,就顯得尤其的陰險歹毒了,沒有說到目前的情況,現在的一切都是很好的,這樣發展下去,大明也是能夠富裕起來的,可若干年之後怎麼辦,下面的大臣,功高震主了,該怎麼應付,天下不可能有兩個太陽,皇上的威信和地位都收到了威脅,如今出現了這樣的苗頭,所以說有人站出來彈劾了,這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第629章 巡視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368章 碰撞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015章 誤判?(4)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647章 夜襲(2)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1106章 自作孽(2)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156章 出發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139章 官田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754章 造船廠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225章 贖身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1012章 誤判?(1)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118章 秦淮河(2)第59章 收穫季節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005章 平凡的開始第59章 收穫季節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122章 眉姑娘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113章 離去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139章 官田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822章 準備(1)第7章 馬市驚魂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845章 慘敗(3)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176章 升堂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1165章 苦嶺關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879章 對決(1)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1256章 悲愴第700章 提醒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225章 贖身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700章 提醒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653章 預判第792章 偶遇(3)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20章 雪中送炭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413章 羣英會第62章 神秘隊伍(1)
第629章 巡視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368章 碰撞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015章 誤判?(4)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647章 夜襲(2)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1106章 自作孽(2)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156章 出發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139章 官田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754章 造船廠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225章 贖身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930章 果斷決策第1012章 誤判?(1)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118章 秦淮河(2)第59章 收穫季節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005章 平凡的開始第59章 收穫季節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122章 眉姑娘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113章 離去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139章 官田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1298章 尊嚴之戰(17)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822章 準備(1)第7章 馬市驚魂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845章 慘敗(3)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176章 升堂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1165章 苦嶺關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879章 對決(1)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1256章 悲愴第700章 提醒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225章 贖身第1182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2)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700章 提醒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653章 預判第792章 偶遇(3)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20章 雪中送炭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413章 羣英會第62章 神秘隊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