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

從地理位置來說,大明最爲富庶的地方,還是南直隸,南直隸所屬的蘇州、揚州等地,都是商貿非常發達的地方,這些地方歷來被認爲是燈紅酒綠之地,其經濟上的實力,甚至超過了南京,可惜因爲朝廷裡面南方人太多了,而且祖籍在南直隸的相對集中,這也導致了地方上的利益被無限制的保護,富庶的南直隸,在朝廷遭遇到困難的時候,並不會出手相助。

南直隸也是士紳富戶最爲集中的地方,不過蘇天成主政登州萊州等地之後,因爲商貿的空前發展,很多有實力的商賈,暗地裡搬遷到山東去了,這倒不是這些商賈在南直隸賺不到銀子,關鍵是他們的身份地位難以得到確認,朝廷的等級制度還是森嚴的,士農工商,商賈的政治地位永遠排在最後面,但山東就不是這樣的情況了。

當然,作爲大明最有錢的人,並非是那些純粹的商賈,而是官商結合的士紳,特別是南方一些士紳家族,有人在朝廷和地方上爲官,背後有了支持,就能夠利用特殊的身份賺取銀子了,所以說真正的有錢人,不一定到山東去。

蘇天成很清楚這一點,他可不會小看這些士大夫的力量,只要能夠佔領南直隸,朱家的江山就等於垮塌了一大半,朝廷失去了經濟上的來源,動亂很快就會出現,沒有銀子維持運轉了,不管是朝廷裡面的官吏,還是各地的軍隊,都會開始造反了。

蘇天成接下來的行動,必須要認真的策劃,大明各地不能夠出現大規模的搗亂,否則元氣大傷。將來治理起來,也有着很大的難度,這其實是給自己找麻煩。

四月三十日,杭州府城巡撫衙門。

隨着朱審烜等人來到杭州,蘇天成手下的精英,幾乎都集中到杭州來了。衆人來到杭州,主要還是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規劃。

這是蘇天成提議召開的一次會議,經過了仔細的思考,他認爲有必要統一衆人的思想了,讓衆人在統一的要求之下做事情,不少的事情也需要解釋一下,征伐的日子還要持續一段時間,需要做的事情,絕對不能夠耽誤了。絕不能夠因爲征伐的事宜,導致建設上的遲滯。

巡撫衙門的大堂。

朱審烜、楊嗣昌、範景文、洪承疇、盧象升、鹿善繼、徐爾一、張溥、畢懋康、渠清澤、孫傳庭、李覺斯、宋一鶴等人,包括江寧營衛指揮使以上的軍官,山東各地的知府,以及吳偉業、蘇平陽、蘇俊、蘇二童等等,齊聚一堂,這些人就是蘇天成所能夠依靠的最爲核心的力量了,這些人中間。很多都是最近一段時間,才真正做出來了決定。跟隨蘇天成的,也正是因爲有了不少人的加入,所以說朱審烜纔會給蘇天成寫信,要求蘇天成登基稱帝。

會議的形式有些特殊,衆人全部都是坐着的,大堂裡面做的滿滿當當的。唯獨蘇天成一個人站着。

看着有些不習慣或者是有些詫異的衆人,蘇天成笑着開口了。

“崇禎四年的時候,我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後來有幸成爲了殿試榜眼,一晃十多年過去了。那個時候是沒有想到今日這一幕的,我非常清楚,能夠走到今日這一步,是在座的諸位的幫助,沒有諸位的努力,我不可能有如今的成就,所以今日諸位都坐着,我站着說話,這也是對諸位的尊重和感謝。”

“需要給諸位解釋的第一個問題,也是諸位最爲關心的事宜,那就是我稱帝的事宜,晉王專門給我寫信了,渠大人專門來督促了,相信我做出來的解釋,諸位都知道了,不過在這裡我還是需要特別強調一下,和渠大人的交談,有一件事情,我是沒有明說的,那就是跟隨我的有功之臣,待到事成之後的封賞問題,我這人歷來就是直來直去的,不喜歡拐彎抹角,封賞是肯定的,諸位辛辛苦苦,俗話說的好啊,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付出了必定需要有收穫,若是這一點都做不到,諸位也沒有必要跟着我蘇某人混了,但諸位要切記一件事情,就是我們是依照規矩來辦事情,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不管是誰,都不能夠亂了規矩,否則不管你有多大的功勞,都是要嚴懲的。”

“稱帝的事宜,暫時不提了,可我們面臨的事情,還是很多的,山東的基礎條件好一些,農業和商貿的發展都是很快的,老百姓的生活條件也好很多,可浙江和福建就差一些了,特別是浙江,去歲遭遇了重大的蝗災,老百姓顛沛流離,如今是需要快速恢復了。”

“這裡面就牽涉到一個執政問題了,那就是各級的官吏,究竟應該如何的做事情,說多了沒有用,牢記四個字,以民爲本,只要各級官吏都以這四個字來要求自身,那我們就能夠克服一切的困難,做好所有的事情。”

“我們已經拿下了浙江和福建,接下來是南直隸、湖廣、四川、江西等地,之後我們還要跨過長江去,統一北方,當然我們不能夠忘記了,遼東還有後金韃子,他們早就覬覦我中原大地了,我們與後金韃子的決戰,是不可能避免的。”

“拿下浙江和福建,最令我欣慰的,還是沒有過多的損害老百姓的利益,我們在福建清剿了那些爲非作歹的富豪,在浙江剿滅了劉澤清率領的大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獲取了大量的銀子和土地,我一直都強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各級的官府,用這些銀子,在救濟百姓的事情上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也令我們能夠迅速穩定局面。”

“這些日子,我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土地的問題,諸位都是非常清楚的,因爲土地兼併的現實,大量的百姓手裡沒有耕地,這就導致了最大的不穩定,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失去了土地他們就失去了一切,可我也很清楚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解決土地的問題,絕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徹底解決的。”

“我曾經將這個問題,交給了學堂去討論,諸位都提出來了非常多的建議,於是我將這些建議都歸納起來了,再次進行了認真的思索,想了很久,我終於明白了,想要解決土地的問題,還是需要從我們這些人身上着手,也就是我們這些掌握權力的人身上着手。”

“之所以出現了土地兼併的情況,核心還是出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歷朝歷代,朝廷獎勵有功之人,無外乎賞賜土地,這等的做法,變相的加劇了土地兼併的事宜,故而我想到了一個規定,從現在開始,凡是在官府做事情的官吏,個人一律不允許擁有土地。”

蘇天成說出來這句話之後,大堂裡面瞬間變得異常安靜了。

土地就是財富,這是衆人一致的認識,不能夠擁有土地,在衆人看來,是難以接受的,是足以動搖人心的,說不定這個決定宣佈之後,蘇天成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基業,一朝之內就有可能土崩瓦解的。

蘇天成早就想過這個問題了。

“我知道諸位的感受,官吏不能夠擁有土地,這看起來匪夷所思,如此做了,誰還會支持我們啊,若是我們這些官吏都是窮光蛋了,還怎麼能夠安心做事情啊。”

“所以說,我考慮到了俸祿的問題,凡是爲官者,就是依靠俸祿來養活自己,養活家人,只要成爲了官吏,就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

“大明朝廷給予官吏的俸祿,在我看來,是無法養活家人的,就算是七品的知縣,每年的俸祿,不到一百兩銀子,這些銀子,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需要從俸祿上面着手,大幅度的提高官吏的俸祿。”

“這一點,我已經與很多人商議過了,官府的官吏必須要大規模的精簡,俸祿要大幅度的提高,以七品的知縣爲例,每月的俸祿不少於一百兩銀子,這樣下來,知縣就足以養活家人了。有了這樣的俸祿,也就不需要去擁有多少的土地了。”

“富貴是人人都要追求的,或許七品的知縣,拿到了這些俸祿,還是覺得不夠,但我必須要強調一點了,以民爲本的核心,就是官吏的自我約束,你既然是百姓的父母官,就要想着自身的職責,就要想着爲老百姓辦事情,你若是滿腦子想到的都是自身的富貴,都是要發財了,那你就做不好這個父母官。”

“南宋的岳父曾經說出一句話,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相信這句話,諸位都是知道的,跟着我做事情,就是需要做到這一點,我不會強求每一個人接受這樣的觀點,你若是不願意,大可去做商賈發財,但你既然踏進來了,成爲了官吏,那你就必須要按照這樣的要求來做。”

“山東的情形,諸位都是清楚的,其實就是按照這個要求去做的,也正是因爲做到了這一點,所以登州、萊州和青州等地,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迅速的發展起來。”(未完待續。。)

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106章 自作孽(2)第153章 吳三桂第490章 近憂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492章 宿命論(1)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881章 對決(3)第476章 啓動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128章 上任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994章 整合(2)第247章 協調會(1)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29章 從容應對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417章 訓斥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551章 辯解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912章 失意人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282章 後宮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39章 廟會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151章 大大的眼藥水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136章 大調整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1029章 救贖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405章 募捐(1)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81章 未雨綢繆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1186章 行動(3)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82章 家信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1079章 明志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417章 訓斥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136章 大調整
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106章 自作孽(2)第153章 吳三桂第490章 近憂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492章 宿命論(1)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881章 對決(3)第476章 啓動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128章 上任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994章 整合(2)第247章 協調會(1)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29章 從容應對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417章 訓斥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696章 維護大局第551章 辯解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912章 失意人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282章 後宮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39章 廟會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151章 大大的眼藥水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136章 大調整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1029章 救贖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405章 募捐(1)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81章 未雨綢繆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1186章 行動(3)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82章 家信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1079章 明志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417章 訓斥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136章 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