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升堂

崇禎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蘇天成升堂審理案件了,五月十日到江寧縣上任,過去四個多月時間了,第二次的升堂審理案件,這也算是奇葩了,當然了,他上任的時候,也是農忙的時候,縣衙停止了放告,等到農忙時節過去,他又奉旨到河南賑災了。

卯時,早堂時間已過,王大治到了大堂,帶着生疏的語氣開口了。

“大人傳話,立刻升堂,受印辦事。”

蘇天成穿着六品的官服,進入了大堂,早已經等候在大堂的縣丞盧天明、典史劉仲基,刑房司吏蘇俊等人,一起站起來行禮了,至於說衙役、牢頭等人,則是跪拜了。

一番禮節之後,蘇天成升公位坐下了。

盧天明坐在公位左側的下首,劉仲基坐在公位右側的下首,兩人面前,都有一個小的公案,至於說蘇俊,是沒有資格坐的,知縣審案,官員纔有資格坐下,吏員只能夠站着。

八名皁役分別站在堂前兩側,他們的背後,有着肅靜和威武兩塊牌子。

蘇天成吩咐衙役,將放告牌擡出去,立在縣衙大門外,表示知縣升堂開始審理案件了,想要告狀的百姓,這個時候,可以在衙役的帶領下,進入大堂,呈送訴狀。

蘇天成不知道,縣衙的外面,已經圍了不少人了,大家議論紛紛,知縣到江寧縣來了,確實做了幾件大事情,查抄匡思明的府邸。匡思明因爲謀逆畏罪自殺,家人被流放。引發了極大的反響,最爲轟動的,還是第一次升堂的時候,整頓縣衙的衙役,九月初,縣丞盧天明大人,已經代知縣大人監斬,在南門外砍掉了十幾人的人頭。這些都是以前江寧縣的惡霸,或者是以前縣衙衙役中間,作惡多端的人,此舉極大的震撼了官吏。

江寧縣的治安情況,好了很多,巡檢司的軍士,確實不錯。大凡有打架鬥毆的事件,或者是欺行霸市的行爲,巡檢司處理起來,毫不手軟,該關的關,該訓誡的訓誡。江寧縣清明的景象,慢慢的出現了。

圍觀的人羣中,有四個人,顯得有些特殊,這就是東林四公子。

他們來關心蘇天成審案。心思是有所不同的,四公子之首的劉雲清。慢慢在改變自身的看法了,和蘇天成接觸幾次之後,他仔細的思索,發現自己以前的一些觀點,好像是存在一些問題,至於說黃廷平、易禮高和鄒平章,這麼長時間過去,依舊在爲自己的老師錢謙益遭受到“羞辱”不平,他們想着來看看,蘇天成第二次升堂審理案件,是不是能夠繼續有什麼驚豔的表現,否則,他們的嘴也不會閒着的。

蘇天成選擇審理的第一起的案件,就是很敏感的案件。

縣裡的某富戶,因爲沒有兒子,招贅女婿,意欲讓女婿繼承家產的,誰知道富戶老年迎娶了一房小妾,生下了一個兒子,富戶的想法改變了,準備讓兒子繼承家產。

這本來不是什麼複雜的事情,明朝入贅的女婿,地位極其的低下,不僅僅在家裡被看不起,在社會上也沒有地位,按說兒子繼承遺產,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可事情有些複雜,富戶溺愛兒子,致使其長大之後,特別的紈絝,富戶發現情況不對,沒有立即要兒子繼承家產,而是要女婿繼續支撐家裡的生意,繼續的做牛做馬,繼承家產的事情,就這樣的拖延下來了。

也是天有不測風雲,富戶突然患病,來不及立下遺囑,就一命嗚呼了。

喪事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富戶的兒子就準備攆走姐夫了。

里長、甲首有寫不過去,認爲入贅的女婿,爲富戶家裡做牛做馬多年,按說是要繼承一些家長的,可社會的風俗不允許,所以,富戶的兒子請到他們,要求攆走姐夫、繼承家產的時候,他們紛紛推脫,言下之意,這件事情,他們是無法決斷的。

富戶的兒子,本來準備動強的,要求姐夫離開,可縣裡的訟師動了心思,專門找到了他,告訴他還是到縣衙去告狀,要求姐夫離開,這樣名正言順,否則引發了社會輿論,影響是不好的,當然,打贏這場官司,訟師也是能夠得到不少銀子的。

因此,富戶的兒子,委託了訟師,專門處理這件事情。

訟師寫下了訴狀,在放告日的時候,遞到了縣衙。

這樣的案子,按照常理,蘇天成是可以不受理的,直接退回去,要求里長、甲首或者是宗族按照要求協調辦理就可以了,可思考之後,他還是決定,公開審理這個案子。

民風民俗需要尊重,但不能夠用這些東西,來綁架法律,女婿爲家裡做出來了貢獻,就一定要得到部分的財產。

審理這樣的案子,有着一定的風險。

蘇天成交給劉仲基去調查的四件案子,這是其中之一,經過一天時間的走訪,劉仲基和蘇俊掌握了不少的材料,完全可以證明,這個家是入贅的女婿支撐起來的,鄰里左右都是知道這件事情的,加之這個入贅的女婿,爲人實在,是個非常本分的人,博得了大家的同情,反觀富戶的兒子,依仗有錢,飛揚跋扈,大家都看不慣。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情況,里長、甲首以及宗族都不願意出面,處理這樣一樁看起來很是簡單的案件。

蘇天成和盧天明、劉仲基、蘇俊等人討論的時候,大家都認爲,這樣的狀紙,應該打回去,要求里長負責處理,或者是宗族出面,縣衙不需要審理。

劉仲基甚至認爲,這樣的案件,不管有什麼特殊的原因,按照要求辦理就可以了,言下之意,財產是應該由兒子繼承的,入贅的女婿,畢竟是外人。

劉仲基的意見,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的看法,可能大家覺得內心有些不舒服,但還是要按照規矩來,財產不能夠被外人得到。

富戶的兒子和女婿上堂的時候,蘇天成注意看了一下,兒子白白胖胖,臉上帶着輕浮的表情,看上去就有些紈絝,女婿就不同了,顯得有些木訥,可能是第一次到官府來,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搓着雙手跪下了。

訟師自然是要跟着上堂的。

江寧縣的訟師,絕大部分都是童生的身份,極少數是生員的身份,恰巧這個訟師,是生員,到了大堂之後,是不用下跪的。

一般例行的詢問之後,開始正式審理了。

訟師侃侃而談,認爲財產就是兒子的,這既是民俗習慣,也是符合大明律的要求的,富戶的兒子是明事理的人,不願意強迫姐夫搬走,故而上告,懇請縣衙予以支持,將家中的財產,全部判給兒子,要求姐夫離開。

入贅的女婿,沒有請訟師,大概也是覺得,這樣的案件,沒有多大的希望,早先他還想着,是不是能夠給自己一些適當的報酬,到了縣衙來了,看見這種氣勢,根本就開不了口了。

基本情況,已經掌握了,強行的判決,有些不合適,蘇天成等到訟師和苦主都說完了之後,慢悠悠的開始詢問訟師了,前面幾個簡單的問題說過之後,他的話語一轉。

“訟師是否給本官解釋一下,什麼是入贅的女婿啊。”

入贅就是倒插門,這是最爲簡單的道理了,訟師不知道知縣大人是什麼意思。

“大人,在下以爲,入贅就是男方到女方家去落戶生活。”

“哦,那你繼續解釋一下,什麼叫做落戶啊。”

訟師不知道打過多少的官司了,馬上明白了意思。

“大人,在下以爲,入贅是因爲女方家裡無兒子,贅婿養老,可如今的情況不同了,家中已經有了子嗣,按照大明律,自然是子嗣繼承家產的。”

“說的有道理啊,那本官再問你兩個問題。”

“第一,你身爲訟師,可否瞭解其家中實情,如今的情況下,到底是兒子在幹活掙錢,還是入贅的女婿支撐家裡。”

訟師看着蘇天成,張口結舌,沒有說話。

“本官再問你一個問題,入贅女婿,多年支撐家庭,待到分割財產的時候,就認爲人家是累贅了,多餘之人,這過河拆橋的做法,是哪一條大明律規定的。”

訟師已經發現情況有些不對了。

“本官已經事先做過調查,街坊鄰里都證明,富戶的家裡,實際上是入贅女婿支撐的,到現在依舊是這樣,你身爲訟師,明知里長、甲首以及宗族,都不願意出面協調此事,此中必有蹊蹺,卻不去了解實際情況,死板硬套,攛掇富戶兒子到縣衙上告,意欲藉助官府的力量,堂堂正正的攆走入贅女婿,達到獨霸家產的目的,是何居心,若是縣裡的訟師,都是你這等的想法,豈不是讓老實人吃虧,豈不是巧言令色之人,都能夠得到好處。”

“不尊重事實,不做調查,不辨是非,你這等的訟師,有何作用,本官今日之所以審理這樣的一起案子,就是警告你這等的訟師。”

一番話語下來,訟師低下頭,不敢繼續辯論了,這位知縣大人不簡單,要是自己繼續搬出來大明律,說不定討到更多的訓斥。

“這件案子,本官判決如下,入贅女婿,繼承三分之一家產,兒子繼承三分之二家產,詳細分家事宜,着令里長、甲首負責落實,訟師自我反省,今後不可如此糊塗了。”(未完待續。

第1183章 定局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398章 燧發槍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754章 造船廠第1166章 迅雷(1)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201章 軍心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1122章 熱鍋(2)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1273章 驚奇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1173章 歹毒第133章 準備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225章 贖身第1079章 明志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882章 對決(4)第819章 怒氣第883章 對決(5)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99章 聖眷難測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764章 開埠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764章 開埠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56章 下狠手(1)第118章 秦淮河(2)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406章 募捐(2)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45章 租子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1084章 廷辯(2)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846章 慘敗(4)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123章 唐海泰第27章 聲譽和反響
第1183章 定局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398章 燧發槍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754章 造船廠第1166章 迅雷(1)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201章 軍心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1122章 熱鍋(2)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1273章 驚奇第299章 秦三德的暗示(2)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1173章 歹毒第133章 準備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225章 贖身第1079章 明志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272章 遼東的整合第882章 對決(4)第819章 怒氣第883章 對決(5)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99章 聖眷難測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764章 開埠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764章 開埠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56章 下狠手(1)第118章 秦淮河(2)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406章 募捐(2)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45章 租子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1084章 廷辯(2)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第846章 慘敗(4)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123章 唐海泰第27章 聲譽和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