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松山

蘇天成調集十五萬大軍集聚在錦州城,令皇太極寢食難安。

後金八旗軍,多次繞過山海關,借道蒙古,從喜峰口入關,劫掠大明,但每一次劫掠之後,都是匆匆離開的,不敢在關內久留,最爲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關寧錦防線,皇太極非常清楚,繞過了山海關,進入到關內,危險是巨大的,一方面害怕山海關的明軍截斷其退路,八旗軍陷入到重重包圍之中,面臨覆滅的危險,另外一個方面,更加害怕山海關的明軍直搗黃龍,入侵瀋陽,這樣就會動搖大清國的根基。

關寧錦防線,成爲了皇太極揮之不去的夢寐,如果能夠奪取錦州,一切的問題迎刃而解。

八旗軍攻佔了大淩河城之後,與錦州直接面對。

八旗軍的長處是野戰,不善於攻堅,和明軍恰恰是相反的,駐守關寧錦防線的明軍,以火器和步兵見長,野戰絕非八旗軍的對手,遺憾的是,關寧錦防線,明軍就是依靠堅固的城池,抵擋住了八旗軍前進的步伐。

當年的大淩河之戰,皇太極就是利用了這一點,採取圍城打援的方式,死死圍困大淩河城,一步步的殲滅救援大淩河城的明軍,令駐守大淩河城的祖大壽陷入到絕境,城內駐守的三萬多人,最終僅僅剩下一萬餘人。

皇太極做夢都想拿下錦州。

錦州扼住了遼東與中原道路的咽喉,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皇太極很清楚,想要入主中原,必須要拿下山海關,山海關是明朝京城的門戶,而拿下山海關,首先就要拿下錦州。

這個計劃,在皇太極的內心。醞釀很久了,眼看着大明朝遭遇流寇的騷擾,連年的災荒,國力越來越孱弱了,想不到關鍵時刻,竟然橫空出世了一個蘇天成,組建了江寧營。迅速成爲了聞名大明乃至於大清的驍勇軍隊,這支軍隊,火器、野戰都是擅長的,敢於和八旗軍面對面的廝殺,絲毫不落下風,假以時日。誰知道會是什麼樣的後果。

得知蘇天成調集了大軍進駐錦州,皇太極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大淩河城一帶,他甚至準備派出更爲驍勇善戰的多爾袞進駐大淩河城,不過嶽託打戰還是可以的,考慮到臨陣換將會帶來負面作用,最終作罷了。

皇太極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松山這個地方。

爲了能夠攻下錦州。全面摧毀關寧錦防線,皇太極是煞費苦心的,大淩河城距離瀋陽四百餘里地,但這些地方,被後金牢牢控制了,沿途都有百姓耕種土地,形成了一個個的村鎮,處於後金的全面部署之下。要知道,後金的老百姓,亦兵亦民,至於說從大淩河城,到錦州,距離四十餘里地,皇太極甚至想着在這些地方。也派遣人進行耕種,無奈這些地方,沒有完全在後金的控制之下,所以屯田有些不現實。

松山這個地方。可謂是雙方都要關注的地方。

松山所處的位置,恰好在錦州和大淩河城的中間,如果說完全控制了松山,就能夠佔據有利的位置,以前明軍習慣固守城池,皇太極還不是特別關注松山,但蘇天成出任薊遼督師之後,皇太極開始關注松山了。

嶽托出發之前,皇太極專門強調了松山的重要性,但松山距離大淩河城,有二十餘里地,如果在松山駐軍,萬一遭遇到了危險,不好救援,實地踏勘之後,嶽託放棄了在松山駐軍的打算,在距離大淩河城一里地左右的河牀邊沿駐軍,形成防線。皇太極歷來強調指揮作戰將領的獨立性,不過過多的干涉部署,所以也就沒有過多的強調。

但蘇天成調集了十五萬大軍,這個態勢就不一般了,若是蘇天成佔據了松山,令松山和錦州城相互呼應,就算是明軍征伐不利,退守松山,八旗軍乘勝追擊的時候,也要提防明軍的火器。

大淩河城一帶的地形,包括錦州城的地形,皇太極太熟悉了,閉着眼睛都能夠想起來,所以說,他破例給嶽託寫信了,要求嶽託注意松山這個地方。

嶽託接到了皇上的來信之後,思考了整整一天。

他的思想不得不出現改變,蘇天成在錦州佈下重兵,不可能沒有動作,唯一的目的,就是衝着大淩河城來的,一旦大淩河城失守,產生的後果是嚴重的,大清在大淩河城北面的村鎮將直接遭遇威脅,老百姓不可能安心種地,大清對於這一代的控制,將明顯削弱,這是有損大清國力的。

孔有德進入屋裡之後,嶽託開門見山。

“孔有德,皇上來信了,要求我們要特別注重松山這個地方,松山距離大淩河城二十里地,如今守衛大淩河城的,絕大部分都是漢軍,這些軍士不是很擅長野戰,和明軍對峙,沒有絕對的優勢,若是派駐一萬漢軍去駐守松山這個地方,你能夠保證擊退明軍的攻擊嗎。”

孔有德楞了一下,看着眼前的沙盤,思索了好一會。

“大帥,末將沒有十足的把握,蘇天成在錦州集結了十五萬人,若是傾巢來攻擊,一萬人駐守松山,不可能阻擊明軍。”

嶽託有些不耐煩了。

“孔有德,你的意思,我們還是要駐守大淩河城,依靠大淩河城的有禮地形,阻止明軍的攻擊,同時,你認爲明軍一定會攻擊大淩河城,如果是這樣的意思,就直接說出來。”

“末將是這個意思。”

“那好,我們就決定了,松山距離大淩河城有些遠,但皇上要求我們注意這個地方,肯定是有道理的,我看還是派出兩千軍士,駐守松山,若是發現什麼異常,及時報信也是好的,你看這樣如何。”

孔有德沒有說話,雙眼緊緊盯着沙盤。

派駐兩千軍士,能夠有什麼作用,若是明軍決心要攻打大淩河城了,肯定是要佔據松山的,這兩千軍士,顯得過於單薄了,說不定會全軍覆沒。

看見孔有德沒有開口,嶽託冷冷一笑。

“孔有德,我還有一個計劃,若是駐守錦州城的明軍,傾巢出動了,那錦州豈不是就是空城了,我們可以抽調一部分的奇兵,直接繞道攻打錦州,要是能夠拿下錦州,前後夾擊明軍,這就將創造歷史的,當然了,這個計劃,暫時保密,我還要上奏皇上的,我的考慮,明軍若是攻打大淩河城,我們在此據守,前來增援的軍隊,不需要到大淩河城,直接前往錦州城,效果會更好的。”

孔有德點頭了,這的確是好計劃,不管怎麼說,直接攻打錦州,必然令明軍大亂陣腳,如果明軍出現了崩潰的局面,八旗軍和漢軍聯手攻擊,創造出來一次巨大的勝利,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到時候,蘇天成一敗塗地,失去了錦州,恐怕也難以向朝廷覆命了。

再說了,能夠拿下錦州,攻打寧遠,就方便很多了。

“大帥,末將這就去安排,調集兩千人,去駐防松山。”

“好的,你馬上去佈置,記住,這些軍士的主要職責,是及時稟報情況,若是錦州的大軍出動,我需要第一時間得到消息。”

瀋陽,皇太極看着嶽託的來信,神色陰晴不定。

代善、阿濟格、多爾袞、濟爾哈朗、范文程等人,都在殿下坐着。

“嶽託來信了,這個計劃很是大膽,朕有些擔心啊,若是蘇天成傾巢出動,攻打大淩河城,錦州的防衛空虛,增援部隊不去增援大淩河城,直接攻打錦州,這是一個很好的計劃,至少能夠大亂明軍的部署,朕看,大淩河城固守半個月以上的時間,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只要大淩河城的駐軍,能夠牽制住明軍的主力,攻打錦州城的計劃,就能夠實現,就算是不能夠拿下錦州城,明軍回援,駐守大淩河城的軍隊和增援的軍隊,可以前後夾擊,大敗明軍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衆人都沒有說話,皇上如此說話,說明還在思考。

果然,皇太極的語氣轉變了。

“如此安排,表面看是不錯的,但明軍有十五萬人啊,這可不是小數目,駐守大淩河城的軍士,只有三萬人,而且抽調兩千人駐守松山,抽調一萬人在外圍佈防,若是明軍的動作迅速,瞬間能夠令駐守大淩河城的軍士被動,不知道嶽託想過沒有,駐守大淩河城的,主要還是漢軍啊,如果漢軍不能夠有效的阻擊明軍,令明軍在短時間之內,拿下了大淩河城,這對於我大清來說,是重大的損失啊,到時候,馳援攻打錦州的部隊,也要快速回撤,否則就有危險了。”

老謀深算的代善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嶽託的建議還是可行的,大淩河城地勢險要,就算是江寧營驍勇,但拿下大淩河城,至少需要半個月以上的時間,若是在此期間,我大清出動精兵,攻打錦州,一定能夠大亂蘇天成的部署,不管是不是能夠拿下錦州,至少明軍不可能一心一意的攻打大淩河城了。”

代善開口之後,其餘幾個人也都說話了,意思基本一致,嶽託的建議是可行的。

皇太極終於下定了決心,批准了嶽託的建議。

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248章 協調會(2)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792章 偶遇(3)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444章 想不到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41章 收服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879章 對決(1)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1105章 自作孽(1)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495章 宿命論(4)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494章 宿命論(3)第159章 剿匪(1)第1187章 行動(4)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1191章 稱帝(3)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53章 目不忍睹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510章 刺激(2)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915章 朝貢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165章 劉鐵漢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391章 慘敗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92章 會試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34章 證據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820章 面對面第1256章 悲愴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75章 小王爺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181章 幕僚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
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248章 協調會(2)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792章 偶遇(3)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444章 想不到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41章 收服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879章 對決(1)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1105章 自作孽(1)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495章 宿命論(4)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494章 宿命論(3)第159章 剿匪(1)第1187章 行動(4)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1191章 稱帝(3)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450章 首戰必勝(1)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53章 目不忍睹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510章 刺激(2)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915章 朝貢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165章 劉鐵漢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391章 慘敗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92章 會試第591章 決心不能夠動搖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34章 證據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820章 面對面第1256章 悲愴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75章 小王爺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181章 幕僚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