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

翌日一大早,蘇天成和孫承宗等人出發了,隊伍再次壯大了。

孫承宗性子有些急,早就要求家人,做好了準備,到定興縣找到鹿善繼之後,直接出發,前往南廄。留在高陽縣的,是孫承宗的大兒子一家。

臨行之前,孫承宗一再叮囑大兒子,要安分守己,要好好守着這個家,要好好的培養孫家的子弟,大概他也知道,自己的年紀大了,這一次離開了家鄉,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回來,或許這一生,再也不能夠回到高陽縣了。

高陽縣距離定興縣不到兩百里地,兩個縣都屬於保定府管轄,所以說,孫承宗陪着蘇天成,到定興縣區,也不需要多長的時間。

隊伍裡面有家眷,是不可能走得很快的,按照要求,蘇天成和孫承宗還要到廄去,拜見皇上之後,出發到江寧縣,孫承宗接到了聖旨,是必須到廄去謝恩的。

不到兩百里的距離,計劃是三天的時間。

孫承宗年紀大了,騎馬是不合適的,隊伍裡面,有着好幾輛的馬車。

可孫承宗不服老,堅持要騎馬。

一天時間下來,蘇天成發現,孫承宗的身體的確很好,雖然已經是七十一歲的高齡,可做事情雷厲風行,關鍵是飲食很好,還能夠陪着喝酒。

騎馬更是不在話下,雖然說不用縱馬馳騁,但馬背上的顛簸,還是非常消耗體力的。看看孫承宗的表現,根本不在乎。

保定府緊靠着山西。這裡的生活習慣,與南方是有所不同的,表現在飲食習慣上面,區別很是明顯,這裡的主食是麪食,包括煎餅、饅頭等,麪條不是很多,一般的百姓家裡。吃不起麪條。

一天多的時間下來,蘇天成有些皺眉頭,想不到這種飲食的習慣,幾百年前就是這樣了,當初在山西平陽府城,他堅持吃大米,因爲穿越之前。自己是南方人,這樣的飲食習慣,已經成爲了條件反射,早餐吃麪食是可以的,但中午晚上,頓頓都是麪食。還是不適應。

對於保定府一帶,包括山西的情況,蘇天成都不是很熟悉。

當初穿越之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思考未來的道路。雖然也關心了一些地方上的情況,更多的時候。是從大的發展方向考慮的,沒有過於的注重細節,所以說,對於北方的民風民俗,他並非瞭如指掌。

一路上,孫承宗不斷的介紹情況,雖然是沿着官道前行的,但能夠看到不少的情況。

沿路看見的情況,令蘇天成的心情越來越沉重。

陝西、山西、山東、河南一帶的災荒,舉國皆知,概因爲這些地方的流民,走投無路之下,投靠了流寇造反,以求能夠活命,山東一地,明軍譁變,攻克登州,在朝廷中,造成了極大的震撼,令朱由檢不得不注重兵餉的問題。

這些情況,都是公開的,不過,在大家的印象裡面,北直隸的情況還是不錯的,畢竟是靠近廄的,至少是能夠得到朝廷的特殊關照的。

但情況遠不是這樣。

保定府距離廄,不過三百里地左右,這點的距離,不算什麼了,但一天多時間下來,蘇天成看見的情況,可以用滿目瘡痍來形容了。

這不過是十月,秋收過去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按說家家戶戶都還有糧食的,青黃不接的時間,應該是在開年之後的春季,可是從高陽縣到定興縣,沿途居然出現了流民。

不少的村莊,都能夠看見斷垣殘壁,好像是遭受過劫掠,爆發過戰爭一樣。

村裡的情況也不好,很少能夠看見所謂的士紳富戶,大多是衣不蔽體的農民。

已經到了十月下旬,天氣開始冷了,在北方的表現,更加的明顯,蘇天成一行,已經開始穿着棉衣了,但沿途看見的老百姓和膿,基本都還是破舊的單衣。

孫承宗介紹這些情況的時候,語氣裡面,顯露出來了憤怒和無奈。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與後金的侵襲,有着直接的關係。

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後,大明在遼東完全失去主動權,這一次的戰爭,也是後金千里奔襲的經典戰役,自此以後,後金的騷擾,變得愈發的頻繁,就是廄的附近,他們也是大搖大擺過來的。

後金騎兵的戰鬥力,是很聞名的,也就是後來著名的八旗軍,每一旗軍隊,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鋒,第二部分是驍騎,第三部分是護軍,每一部分將士的任務也是不同的,搏殺開始的時候,前鋒軍士身穿牢固的皮甲,裹得嚴嚴實實的,衝鋒在最前面,擾亂對方的陣型,打開突破口,驍騎軍士身穿輕甲,在先鋒營打開缺口的基礎上面,緊隨其後,以快速靈活的方式,衝入對方的陣營,展開廝殺,予以對手強有力的打擊,再一次擊垮對手的信心,護軍是八旗軍隊中,最爲厲害的兵種了,他們是精銳,從全旗將士中間挑選出來,他們的任務,就是徹底擊垮對手,他們最後發起衝鋒,軍士的手裡,都是手持橫刀,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給予對手毀滅性的的打擊。

毫不誇張的說,在野外的征戰,大明軍隊,無法和後金的軍士較量。

後金的軍隊,也有自身的弱點,那就是攻城不在行,後金的軍隊,以騎兵爲主,騎兵本來就是用來衝鋒的,不是攻城的,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漢人加入了後金的軍隊中,令後金軍隊的攻城拔寨能力,大大的增強了。

保定府一帶,深受後金騎兵侵襲之苦,這裡的不少百姓,財物被搶奪,人被後金的軍士掠走,後金騎兵經過之處,到處都是廢墟。

可氣的是,大明朝的軍隊,只能夠眼睜睜的看着這些後金騎兵的囂張,無可奈何。野外作戰,他們遇見後金的騎兵,基本都是有去無回的。

蘇天成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火路墩,或者稱之爲邊墩。

這種火路墩,是邊兵特殊的存在,一般都建設在村鎮之間,每個火路墩的距離,並不是很遠,火路墩裡面,駐紮着邊兵。

火路墩的直接領導,是設在府州的衛所。

因爲後金的侵襲,北直隸、山西大同一帶,都成爲了前線,明軍在與後金軍士的交鋒之中,屢遭敗績,已經到了談虎色變的程度。

邊軍的很大收入來源,依靠的是軍屯,若是不能夠屯田,邊兵就無法支持了,朝廷欠餉的事情,已經不算是什麼新聞,時時刻刻都發生着,如今,就是這屯田,也無法養活諸多的邊兵,軍士逃亡和譁變的事情,時時刻刻的發生着。

邊軍的土地,大都分佈在村鎮,所以說,修建火路墩,很大的程度上面,是爲了邊兵能夠很好的種田,能夠很好的養活自己。

但想象畢竟不是現實。

火路墩建的很是牢固,城牆一般都有十米以上的高度,可惜火路墩裡面,只能夠住人,土地還是在外面,需要出去耕種,有些時候,到了收穫的季節,後金騎兵的小股部隊,前來騷擾,軍士只能夠躲在火路墩裡面,眼睜睜的看着囂張的後金騎兵,搶走糧食,肆意的屠殺百姓,當然,他們不忘記點燃烽火,提醒其餘的地方,後金騎兵來騷擾了。

火路墩建到了保定府一帶來了,這的確出乎了蘇天成的想象。

“大人,難道保定府一帶,也有火路墩嗎,這裡距離京師如此之近,若是後金能夠隨意到這裡來騷擾了,豈不是遼東一帶,我大明朝的軍隊,已經完全失去了優勢了。”

“蘇大人,情況比你說的還要糟糕啊,也難怪,你一直都是在南方,就算是以前,也是在山西的平陽府城,那裡也是靠近南方的,你若是在大同呆上一陣子,就會知道,這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

說到這裡,孫承宗的臉色沉下來了。

“大淩河兵敗,老夫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啊,若是我大明朝的軍隊能夠固守大淩河一帶,關寧錦防線就能夠更加的穩固,因爲大淩河兵敗,遼東千里沃土,盡數丟失了,北直隸的屏障,也不是那麼的牢固了,這些年,老夫一直都在自責,當初要是更加的重視一些,也不至於遭遇那麼大的慘敗啊。”

“大人,已過之事,不提也罷。”

“不能這樣說啊,保定府一帶的百姓膿,終日提心吊膽,朝不保夕,看見這些情況,老夫的心裡就不好受,恨不能上陣殺敵啊。”

蘇天成內心嘀咕,要不是我蘇天成穿越了,你孫承宗老大人就真的要捐軀了,而且是在後金攻打高陽縣的時候捐軀的,當然,那是崇禎十一年的事情了。

保定府周圍的情況,令蘇天成有了緊迫感,他想不到,這裡的情況,居然到了如此的地步,京師附近,都沒有安全保障了,難怪朱由檢時常要調兵勤王的。

這樣的情況,必須要快速做出來改變。

這種改變,不是嘴上說的那麼簡單,必須要有銀子的支撐,就說自己看見的幾個“農民”,穿的破破爛爛的,一臉憔悴,要不是孫承宗介紹,根本不相信,這幾個人,居然是大明朝的邊兵,就這樣的軍隊,能夠抵抗強悍的後金騎兵了,那纔是天大的笑話了。(未完待續。

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53章 目不忍睹第684章 都會算第1251章 崩潰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57章 遇匪第41章 收服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993章 整合(1)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119章 秦淮河(3)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485章 計劃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494章 宿命論(3)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912章 失意人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1117章 硬骨頭(2)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279章 借銀子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225章 贖身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195章 問責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1185章 行動(2)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66章 鄉試第774章 海戰(4)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884章 對決(6)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029章 救贖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70章 發榜(2)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1167章 迅雷(2)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819章 怒氣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186章 行動(3)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976章 收復臺灣(1)
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53章 目不忍睹第684章 都會算第1251章 崩潰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57章 遇匪第41章 收服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993章 整合(1)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119章 秦淮河(3)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485章 計劃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763章 開埠的時間(3)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494章 宿命論(3)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912章 失意人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1117章 硬骨頭(2)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279章 借銀子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225章 贖身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195章 問責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960章 草原之殤6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1185章 行動(2)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66章 鄉試第774章 海戰(4)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884章 對決(6)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029章 救贖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70章 發榜(2)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1167章 迅雷(2)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819章 怒氣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186章 行動(3)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976章 收復臺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