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蘇天成沒有時間休沐了,雖然說衆多的官吏,依舊在歡度春節,而且今年的元宵節,縣衙已經計劃,要大慶一下的,諸多的準備工作,都是盧天明和劉仲基在忙碌着。

看着盧天明忙碌的樣子,蘇天成甚至有些懷疑了,盧天明是不是調整了,按說要調整的官員,不會如此勤奮的做事情的,等着聖旨就可以了。

大明朝官員的調整,也沒有那麼的保密,有關江寧縣官員調整的消息,已經有風聲了,爲此,孫承宗等人,專門問過了蘇天成,他們主要擔心,朝廷是不是調整了江寧縣知縣,若是蘇天成忽然變動了,調到京城去了,很多的事情,就不要運作了。

蘇天成清楚,自己暫時不會動的,畢竟江寧縣還有不少的事情,離不開自己,比如說着中興學社的事情,剛剛成立,內部的運行機制,還沒有完全固定下來,加入學社的讀書人和士子,越來越多,包括江寧縣的諸多士紳戶,以及上元的一些士紳,都進來了,而且江寧學社的影響也出去了,儘管是正月,儘管是春節,但每天都有人前來拜訪。

秦三德的暗示,蘇天成牢牢記住了,這實際上是提醒他,很多的事情,想着按部就班做,那是不大可能的,必須要有突破性的的發展了,特別是江寧營的擴充,銀子的籌集方面,必須要打破常規了。

流寇的侵襲照舊,這是蘇天成沒有預料到的。按說江寧營已經剿滅了紫金樑、老回回,很大程度上面。打擊了流寇的囂張氣焰,但流寇依舊活動頻繁,而且還深入了湖廣一帶了,也就是說,以前陝西、山西、山東以及河南一帶,是流寇主要活動的地方,現在,流寇開始往外發展了。如果不出意外,流寇將深入四川。

崇禎七年,是一個比較悲慘的年份,發生了很多的大事情,其中最爲主要的,就是流寇的猖獗和後金的侵襲,加之北方一帶的乾旱。無數的老百姓,因爲沒有飯吃,相繼加入了流寇的隊伍,致使大明朝各地,不斷髮生事情,朝廷疲於奔命。

巨大的考驗。很快就要到來了。

正月初六,蘇天成專門找到了盧天明。

盧天明的家眷沒有在江寧縣,所以說,春節期間,幾乎都是在忙於籌備元宵節的事情。這一次的元宵節,縣衙專門撥付出來一萬兩白銀。好好的準備,而且諸多的商賈,也是出銀子,想着好好的慶賀一下。

縣衙的三堂。

看見臉上依舊冒汗的盧天明,蘇天成一時間說不出來話了。

盧天明確實是很不錯的,若不是因爲性格方面的問題,蘇天成會建議他留在江寧縣,等到自己離開之後,接任江寧縣知縣的,可惜盧天明的性格方面,軟弱的成分居多,若是在江寧縣這樣一個關鍵的地方,不一定能夠承受那麼多的壓力。

“盧大人,這些日子辛苦了。”

“大人,下官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今年的元宵節,一定能夠吸引到衆多的人前來的,下官已經安排部分的衙役,到應天府所轄的各縣去宣傳了,元宵節準備從正月十四開始,延續到正月二十四的。”

“嗯,如此能夠吸引衆多的人到江寧縣來,正是春節期間,這些人到江寧縣來了,必然會花費大量的銀子,想必那些商賈,是非常高興的。”

“是啊,萬成貴組織了不少的商賈,拿出來了兩萬兩的白銀,說是將元宵節的氣勢,弄得更大一些,下官以爲是可以的。”

“盧大人,具體的事情,叫劉典史多多操心,既然是春節期間,你還是多休息一下。”

盧天明看着蘇天成,笑了笑,出人預料的說出來了一句話。

“大人可能是想到,下官已經要離開江寧縣,爲何還如此的賣力。”

蘇天成點點頭,沒有說話,這件事情,不需要隱瞞的。

“下官確實知道要離開江寧縣了,若是放在以往,到京城去了,進入了都察院,成爲了監察御史,那是夢寐以求的事情,可到了現在,下官倒有些捨不得離開了,下官知道,這是大人的擡愛,依照下官的資歷,能夠到其他的縣擔任知縣,就算是很不錯了,萬萬不要想着,能夠進入京城的,大人的知遇之恩,下官一輩子銘記在心。”

“盧大人可不要這樣說,這一切都是你自己爭取來的。”

“下官不是這麼看的,下官在江寧縣,前後六年時間了,這兩年,江寧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以往任何的知縣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大人的心思深遠,下官無法揣測,可下官是相信事實的,下官跟着大人,學到了太多的東西了。”

“盧大人這樣說,我也不客氣了,既然你在江寧縣這麼長時間了,那你說說,江寧縣還存在有哪些問題啊,日後要注意一些什麼啊。”

“下官在官場上多年了,經歷也不少了,感覺到大人做事情干脆果斷,每一件事情,結果都是很好的,大人想的深遠,下官的思維,有些跟不上,下官只能是按照自身的認識,開誠佈公的說認識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盧大人儘管說。”

“其他的方面,下官說不上來,有兩件事情,下官是有些擔憂的,第一是士紳富戶的事情,大人的目的,下官只能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官紳一體納糧,這是流寇提出來的口號,其實下官也是贊成的,百姓本來就貧窮了,無法納糧了,若是富裕的官紳,因爲朝廷的恩惠,不納糧,不承擔賦稅,朝廷真的難以維繫了,可大人的所作所爲,很容易令朝廷裡面的官員嫉恨的,這必然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啊,下官以爲,這件事情,大人還是要擔心的。”

“第二是江寧營的事情,江寧營的驍勇,下官不需要說了,不過江寧營的待遇,確實令人眼紅,遠的不說,就說兩大營,不少的軍士,都是議論紛紛的,他們不服氣,但又沒有地方發泄,下官擔心,若是有什麼風吹草動,他們會鬧事的,下官曾經聽大人說過了,正月以後,江寧營準備再次招募一萬軍士,招募的消息,已經傳出去了,據下官的瞭解,不少兩大營的軍士,都是摩拳擦掌的,想着進入江寧營。”

“若是兩大營的有些軍士,真的進入江寧營了,肯定是有着不小的麻煩的,朝廷裡面,必然有着不小的波動,估計會有不少的大人,彈劾江寧縣的,甚至是直接彈劾範景文大人,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必然對江寧營產生波動的。”

“下官認真算過了,江寧營普通的軍士,每月的軍餉就是五兩銀子,三萬人每月就是十五萬兩銀子,加上軍官的開銷,每月接近十七萬兩銀子了,一年下來,需要兩百多萬兩的銀子,加上江寧營日常的開銷,每年至少需要二百五十萬兩白銀,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要維繫下來,不簡單的。”

“大人掌控江寧營,下官相信,一定能夠籌集到這麼多的銀兩,可若是其他人掌控,不一定能夠做到,依靠朝廷是不可能的,若是那樣做,可能真的引發大事情了。”

“下官以爲,大人還是要將重點,放在江寧營,維繫江寧營,流寇騷擾,後金侵襲,朝廷不會長時間放着這樣一支勁旅的,江寧營的責任很是重大的,大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他人也難以真正的掌控江寧營。”

盧天明說完之後,蘇天成站起身來,對着盧天明稽首了。

“感謝盧大人的肺腑之言,這些事情,正是我擔心的,千萬別出現什麼波折,否則後果會很麻煩的。”

盧天明也站起來還禮了。

“大人無需這樣的客氣,下官雖說要離開江寧縣了,可還是一直都記掛江寧縣的事情的,下官最爲佩服的,是中興學社的成立,下官總算是明白了,中興學社作用太重要了,若是按照目前的趨勢,不要多長的時間,中興學社就可以統一南方士子了,到了那個時候,大人的諸多事情,都好辦很多了,畢竟士紳富戶,不可能與天下的讀書人對着幹的。”

蘇天成非常吃驚,一直以來,他以爲盧天明就是在踏踏實實的做事情,沒有注意到身邊的事情,也不會去分析諸多的事情,想不到自己想錯了,盧天明一直都在關注着江寧縣所有的事情。

到了這個時候,蘇天成感覺到,自己是不是出現了錯誤了,放走盧天明,可能就是一個錯誤,不過,自己也不能夠爲了江寧縣的發展,耽誤了盧天明的前途,再說了,盧天明到京城去了,自己也多了一個全力的支持者。

“好,盧大人能夠這樣的看中興學社,我就放心了,實話實說,江寧縣今年主要的兩件事情,第一是江寧營的事情,第二就是中興學社的事情,只要做好了這兩件事情,後面的事情,就好辦很多了,我還是有些遺憾啊,若是盧大人留在江寧縣,你我繼續合作,一定能夠讓江寧縣發展的更好啊。”

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113章 離去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201章 軍心第1283章 太子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669章 心結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1239章 鉅變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66章 鄉試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818章 挑撥第240章 故人來(2)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879章 對決(1)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113章 離去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191章 稱帝(3)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493章 宿命論(2)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1101章 帝心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703章 遠見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188章 行動(5)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1081章 暗戰(2)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1101章 帝心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1173章 歹毒第1084章 廷辯(2)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22章 青樓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239章 故人來(1)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735章 青州
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113章 離去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201章 軍心第1283章 太子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669章 心結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1239章 鉅變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66章 鄉試第175章 忠心最重要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818章 挑撥第240章 故人來(2)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879章 對決(1)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113章 離去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191章 稱帝(3)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493章 宿命論(2)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1101章 帝心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703章 遠見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188章 行動(5)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1081章 暗戰(2)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1101章 帝心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808章 洪承疇的糾結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910章 索尼的權限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1173章 歹毒第1084章 廷辯(2)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22章 青樓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968章 非凡一戰(2)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239章 故人來(1)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735章 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