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

鏗然一聲。

洪承疇的衣袖不小心帶翻了剛沏好的熱茶,熱茶順着茶几流下,茶杯也翻滾在了地攤上,發出脆亮的聲響。

安神的夢甜香依舊飄忽着一絲一縷的煙氣。

然而,洪承疇卻也有些神色急切起來,目光如鷹隼般盯着眼前這名武官,仿若暴風前的雨夜,黑暗深沉地可怕。

“大批明軍出現在祥符城外。約莫八萬左右?”

洪承疇問了一句,就起身走到案前來,拿起大狼毫,鋪開宣紙想寫些什麼卻也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但誰知突然大狼毫就摔落在地:“不可能!”

“下官不敢欺瞞中堂,我家主子確實祥符城外看見大批明軍,光騎兵就不下一萬!”

這名軍官跪了下來。

而此時,外面也傳來了一陣喧囂聲,卻見有人來報:“中堂,孟部堂求見。”

“孟喬芳?他不在宣武衛,來這裡幹嘛?”

洪承疇說完就忽然意識到了什麼,忙道:“快讓他進來!”

沒多久,孟喬芳也來到了洪承疇面前:“就是這麼回事,下官估計攻打宣武衛的明軍不下十萬,其火炮密集的片刻間就摧毀了宣武衛大半城牆,這非四五百門火炮不可能形成如此規模,中堂,看來局勢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啊!”

洪承疇還沒回過神來,就聽見外面又傳來一陣喧囂聲。

“這又是誰!快出去看看!”

洪承疇忙擡起頭大聲喝問了一聲,彼時,都統金礪也跑了進來:“貝勒爺,中堂大人,杏山營於前日突然遭到夜襲,下官爲謹慎起見,只得先帶着三萬人馬撤了回來,請貝勒爺和中堂見諒!”

洪承疇現在也沒心思處置金礪,也知道金礪敢直接不戰而退是因爲仗着自己是勒克德渾的人。

洪承疇沒有說什麼,而是靜靜地坐着。

這時候,勒克德渾發話了:“這擺明了是近衛軍的主力出現了,我就不明白了,這些傳遞消息的人是幹什麼吃的,不是說近衛軍主力去湖廣和山東了嗎,連帶着攝政王也被騙過去了,如今也連累了中堂,洪中堂,你說說吧,接下來如何是好?”

“還請貝勒爺見諒,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下官一時也還有些糊塗可否請貝勒爺和其他人都退下,讓下官先靜一靜。”

洪承疇苦笑起來,他知道勒克德渾還是不滿攝政王多爾袞將實際統帥之權給他這個漢人,因而此時也不會忘了諷刺自己預先篤定近衛軍主力在山東和湖廣之言。

勒克德渾冷冷一笑,他的確存有了看洪承疇笑話的心思,不過他也知道現在這種情況下也還是隻能讓洪承疇拿主意才行,一是洪承疇的確也有指揮才能二是如果真的吃了敗仗他也好甩鍋。

……

約莫過了半晌,獨出一室的洪承疇叫來了自己的老僕要更衣沐浴。

洪承疇的老僕一走進來便看見自家老爺已是冠帶掉落在地,頭髮凌亂,白髮叢生,而地上還堆滿了被蹂躪了紙張和灑在地毯上的墨汁,紙張上寫的都是“朱由檢”三個字。

而椅子與桌几都也被歪倒在地上,茶杯碎了一地,一本書被撕的粉碎。

整個洪承疇的房間就如遭賊了一般。

洪承疇的老僕不敢多問,洪承疇也沒說什麼,等到一個時辰後,洪承疇已經換了一身常服,依舊氣定若閒地走了出來。

勒克德渾、吳三桂、孟喬芳、金礪、周則都沒想到洪承疇還能保持如此淡定,似乎依舊智珠在握一般。

周則也更爲擔憂起來,他不知道洪承疇還要耍什麼心思,也很想盡快找機會把洪承疇不準備打開封的消息傳遞出去,但他又覺着現在遇到這樣的變故,洪承疇應該會繼續改變戰略纔是。

“孫家渡口可有消息傳來?”

洪承疇突然問了一句。

“沒有”,吳三桂回了一句。

洪承疇暗暗鬆了一口氣:“平西王,着你部增派十萬兵馬立即趕赴孫家渡口,加強孫家渡口防禦,無論如何我們糧道和退路不能斷。”

“是!”吳三桂應了一聲,但也不禁問道:“中堂,李額真與劉額真等人尚且還在祥符,你看我們是否派人去援救?”

“不必,眼下既然各處皆有近衛軍出力出現,便說明人家是有備而來,只怕也做好了我們援救的準備,如今又是嚴冬,孤軍去援反而容易中了埋伏。”

洪承疇這次不願意再說出自己的安排,只起身來到周則面前:“河南提督周則,本官限你在五日之內奪佔杏山營!”

周則心裡一喜,他知道洪承疇讓自己在五日奪佔杏山營是想讓自己去杏山營阻擊住近衛軍主力,等於是犧牲自己好爲他主力突圍爭取時間。

但洪承疇不知道的是,他周則現在想要的就是一個出兵的機會,只要他能出兵便能找到機會目前洪承疇的一舉一動告訴給大明朝廷。

不過,周則表面上還是表現出有些不願的樣子,畢竟按照正常人來講,是不願意去送死的,他不由得看了勒克德渾一眼。

“中堂,周則所部多是新入伍的綠營,戰力孱弱,你讓他奪佔杏山營,你覺得他能在五日內奪下杏山營嗎,我這個奴才到底有幾分本事,你又不是不知道。”

勒克德渾忙出來幫周則,而洪承疇也猜到勒克德渾會提意見,便笑道:

“貝勒爺請聽下官解釋,現在按照孟部堂和在金都統以及李國翰那邊傳來的消息,如果近衛軍主力在河南,應該是集中在宣武衛和祥符兩個方向;

而杏山營方向當是敵人最爲薄弱之處,正因爲此,下官纔會讓周則領兵五萬進佔此地,貝勒爺,下官是奉的萬歲爺旨意攝政王的意思掛帥,想必貝勒爺也會支持下官的吧。”

勒克德渾見洪承疇拿順治帝和攝政王多爾袞來壓,他也不好再說什麼。

“下官聽令”,周則做出一副頗爲憤恨的樣子接受了洪承疇的軍令,然後帶着自己的人馬開始朝杏山營而來。

不過,就在這時候,又有一名文官跑了來:

“中堂,不好了,孫家渡口和陶家店俱被明軍佔據,我們的船隻被銷燬,駐河守軍全軍覆沒,連陽武縣城也已失落,三萬運糧兵也全部被殺,五十萬大軍的糧食也都被燒了!”

洪承疇認得這名文官,乃是兵部郎中屈家偉,如今一聽他這麼說,他頓時就一拍桌子:

“快,快,立即召集大軍,除周則部繼續攻打杏山營外,其餘大軍全部朝孫家渡口出發,搶佔渡河點,這個必須奪回來!”

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十一章 南撤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八十八章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請個假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
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十一章 南撤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八十八章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請個假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