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

戶部尚書劉萬春這下沒話說了,如今隨着紙質媒體的在大明的興起,更有了《自然》這樣的科普雜誌,他也知道崇禎帝朱由檢所指的地方如今都是蠻荒之地,除了一些土著外還沒有任何的國家政權。

因而在戶部尚書劉萬春不由得認爲如果把這些藩王的封地封到這些地方,這哪裡是封地,這明明就是流放了!

“就這麼說好了,封地兌換規格是親王十倍,郡王八倍,郡王以下的封爵五倍;

話雖這麼說,但朕也不能太大方了,推恩之制要實行下去;

另外,這些藩王的俸祿也得減半,其中一半得拿出來作爲軍費資助,畢竟他們的這些封地是要我大明近衛軍幫着打下來的,他們總要給些錢吧;

因爲他們是皇室貴族,朕沒有替近衛軍的將士狠要,只收取一半的俸祿已經是夠大方的了,畢竟他們以後得到的是比他們現在的土地多五倍乃至八倍十倍的土地。”

朱由檢說着就讓戶部尚書劉萬春着手對這些藩王的俸祿發放重新擬定,同時又讓兵部、戶部、禮部三個部門聯合起來,由內閣首輔高弘圖統一負責先對這些藩王的封地進行重新劃分。

在對待藩王的問題上,文官們和崇禎帝朱由檢的立場是一致的,因而對於朱由檢要動藩王集團的利益,他們是沒有意見的。

若是文官也不是完全沒用,譬如內閣首輔高弘圖如今在朱由檢眼裡那就是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滿意,這高弘圖第一次賣了張慎言和東林黨不說,守南京時果斷穩住人心也不說,單是這次對藩王集團動手就讓朱由檢很是稱許。

內閣首輔高弘圖頗有手段,很是善於玩弄文官擅長的忽悠之法,在給朱由檢擬的旨意中只說召集各地鎮國將軍以上的皇室後裔於五月端午佳節前齊聚京城,同皇帝和內閣朝議藩王加賜祿田一事,對於用美洲或大洋洲等土地換封地之事卻絲毫不提及。

“高愛卿真是惜字如金啊”,朱由檢不由得讚歎了一句:“司禮監批紅,即刻發放各地藩王吧。”

司禮監秉筆太監盧九德便從高弘圖手裡拿過聖旨蓋了大印。

朱由檢見此也很得意地笑了起來,這道聖旨一經內閣發出便標誌着他在崇禎二十一年後的第一項改革事務便正式開始,拿藩王集團開刀倒也不會讓整個士紳集團反感,但卻可以斬掉文官集團未來可能造自己反的一個政治助力。

現如今才二月,聖旨發往各地藩王也得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再等各地藩王進京也得一個多月,再加上其他時間的耽擱,等到各地藩王全部進京且正式開始改換藩王封地時怎麼也得到五月中旬以後才行。

因而,朱由檢決定趁着這段時間也得好好做一些如何把各藩王留在京城的準備。

雖然他嘴上說這些藩王都是被百姓當豬一樣養着,但這些藩王到底也是人,依附在他們背後的家眷奴僕護衛等也是上萬人,不能白養着,得安排工作,得讓他們自己養活自己,另外即便朝廷目前還要花錢也得把成本降到最少。

在安排工作之前,首先是這些藩王們搬回京城後,怎麼安排住的問題。

朱由檢爲此專門召集內閣首輔和戶部官員、工部官員以及順天府官員商議如何安排的問題。

“陛下,江南人多地狹,南京城就更加嚴重了,而藩王們尤其是親王們怎麼也得要有一座王宮才行,按照規制,還得有王城,如今搬到南京來,建王宮王城只怕沒這麼多的地,所以,微臣覺得不妨就在皇城邊的一些閒置下來的犯事勳貴官員的房子騰挪出來分成一些三四進的房子給藩王們住,您看如何?”

內閣首輔高弘圖如此提議道。

而朱由檢聽了後這才明白過來什麼叫做摳,如今這些文官們如果不叫摳還真沒人敢叫摳了。

他們這些人在城內城外都有自己的莊園,動輒就是堪比拙政園的私家園林拔地而起,如今藩王們進京卻只給安排一些三四進的房子。

關鍵是,戶部尚書劉萬春還提了個朱由檢無法反駁的理由:“陛下,南京城城內城外的商鋪田地皆是積極納稅百姓們的產業,當初說服百姓們繳稅便是因爲官府保證保護百姓私產,如今也不能藩王們去動這些百姓們的產業啊。”

“好,朕知道了,依朕看,索性也不必將犯事官員的房子賜給藩王們,朕有更好的辦法”。

朱由檢說着便命人把南京城地圖拿了過來:

“棲霞山這一帶挨近長江的山地這一片不能種莊稼也沒集市的山地劃出來給藩王們住,不多,每個親王居住面積限定在三畝,郡王兩畝,郡王以下一畝。”

朱由檢這麼一說,內閣首輔高弘圖幾乎不敢相信這是自己陛下說的話,他覺得自己內閣爲省錢不給這些藩王們建造王宮只讓他們住犯事勳戚官員的老房子已經是很過分了,卻沒想到自家陛下對自家親戚更過分,直接只給兩三畝棲霞山下的山地住!

要知道文官們雖然給藩王們住住犯事勳戚官員的老房子,但到底地段很好啊,畢竟是在皇城邊上,而且是內城,無論是進宮朝賀還是去秦淮河尋歡作樂都很方便。

而棲霞山在南京城北邊,全是山地,沒多少人,離棲霞山最近的是鐘山孝陵和孝陵衛還有一些開國功臣的墳墓,關鍵是離皇城的距離比鐘山離皇城的距離還要遠一倍。

“陛下,這樣是不是不太好,藩王們到底是皇室貴胄,而棲霞山一帶地理位置實在不好,過於冷清且又在外城根,這樣有損皇家威嚴。”

內閣首輔高弘圖實在忍不住便問了一句。

“這位置有什麼不好,依山傍水,背靠美麗的棲霞山,面對碧波浩蕩的長江,風景秀麗,冬暖夏涼,且也安靜,離孝陵又近,逢年過節祭祖也方便,而且在外城,也不用擔心生亂子影響皇城安全,就這麼定了,關鍵這一帶肯定地價便宜,朝廷能省不少錢,不要以爲現在國庫充盈了就能大手大腳的花,尤其是你們戶部!”

朱由檢自然捨不得把犯事官員的房子給藩王,因爲這些都是東廠抄沒的,是他的私產,關鍵是地段極好的私產,就好比全是北京三環以內的房子一樣,他怎麼可能捨得賜給藩王們。

當然如果藩王們要想住城牆根也行,可以拿錢從他手裡買這些有價無市的老房子。

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八十七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
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八十七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