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

奏疏猶如雪片一般飛進了乾清宮,有彈劾松江知府兼市舶司提舉吳佳胤借上海開埠之機侵佔士紳百姓良田的,也有彈劾地方官員爲完成禮部指標強制要求孩童上學,甚至讓女童上學以致禮教崩壞,民議沸騰的,更有彈劾皇莊皇商與官商欺行霸市的。

朱由檢不太想看這些奏疏,其實早從崇禎十七年開始,自朱由檢開始徵收商稅時開始,便有無數官員上奏疏阻止新政。

但因爲錢謙益案與張慎言案,讓朱由檢幾乎全面壓制了江南士紳階層,使得商稅得以順利推行,儘管如此,朱由檢還是來了一次先定稅額再實徵的緩衝,可在崇禎十八年實徵商稅時,又是以數十顆官員的腦袋讓商稅強行推行了下去。

雖說大明從來不缺願意做官的人,但現在朱由檢與江南士紳階層的關係的確是越走越遠,而彈劾爲朱由檢辦事的官員甚至明言阻止朱由檢新政的奏疏依舊有,自請辭官甚至退避山林的官員也越來越多。

如果說在崇禎十七年和崇禎十八年裡,朱由檢和江南士紳階層的矛盾還不算足夠尖銳的話,那麼等到了崇禎十九年則徹底尖銳了起來。

崇禎朱由檢在崇禎十九年全面開展的新政沒有一件不觸及江南士紳階層的利益。

松江府的開埠說起來也並非一帆風順,雖說朱由檢只任命了一位不畏懼強權的官員吳佳胤去松江府主持此事,但朱由檢能肯定的是個阻礙肯定很多,只是作爲皇帝的朱由檢並不能從奏疏中看到箇中曲折而已。

只東廠的上報更詳細些,言及松江府的官吏一開始都是不聽吳佳胤的話,反倒是聽從當地大戶徐家與陸家的話。

按照吳佳胤的設想是要先收回在上海縣附近的官田與收購民田以開商埠的,但吳佳胤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在當地幾乎大片官田與民田都已被當地大戶徐家與陸家兼併。

而這裡面的徐家據說還出過一任首輔。

也就是說,吳佳胤要想成功在松江府開商埠,只能先釐清田畝,收回被豪族大戶吞掉的田地。

還好朱由檢現在將一批近衛軍系統與衛所兵中的忠厚且有行政能力的武官調撥給了吳佳胤,由吳佳胤向吏部推薦,罷免了一干不聽話的底層官吏,而讓這些武官與部分士子充任松江府地方官吏。

而且吳佳胤還密奏請求調動了高傑的軍隊,才使得清丈田畝的政令得以推行,使得松江府上海縣的開埠在崇禎十九年得以完成。

除此之外,即便是工部興修水利與任免轉業武官擔任地方基層官吏也引起江南士紳的不滿。

工部興修水利雖說是造福於民,但卻是在與江南士紳爭奪民心,這讓地方宗族勢力感到很是惶恐,不少官員開始彈劾工部官員與地方官府藉着工程建設貪污,甚至秘密派人決堤或者直接暗中使絆子也有之。

而轉業武官大多是聽從朱由檢的近衛軍官兵,這些人對朱由檢是有盲目崇拜之心,他們擔任地方縣丞、主簿等官無疑是讓皇權下了鄉,讓地方鄉紳控制的基礎行政權大幅度削減。

因此彈劾轉移武官在地方上違法亂紀的奏疏也是越來越多。

甚至還發生過當地民衆打砸縣衙與轉業武官被暗殺的事情發生,而一些地方官員也反感這些武夫充任他們的下屬官吏,開始上奏疏彈劾。

除此之外,按理說,擴建社學與鼓勵平民子弟就學,甚至不惜以官位功名吸引底層士子積極投身教育事業,應該是全民皆稱道的善政,但也有官員上奏疏彈劾此舉會耽誤農時,令大批士子無心學業等等。

事實上據東廠奏報,地方的社學一擴建,三年免費教育與以官位與功名吸引底層士子到社學教學的政策實施後,便導致許多底層百姓不願意再租佃地主土地,這樣導致地主剝削底層百姓的收入減少,底層許多才華卓越的士子爲個人功名利祿開始拒絕做豪門大戶的私塾先生,願意去社學教學,這樣導致地方大戶控制的優秀教育資源開始轉移到平民手裡。

朱由檢此舉在無意間觸及了地方鄉紳對教育的壟斷,甚至也觸及到了地方鄉紳通過教育形成的師生與同鄉關係而對朝政的控制。

大量平民子弟進入學堂對於地方鄉紳而言不是什麼好事,畢竟人讀的書越多就越反動,一些常年稱霸鄉里的豪門大戶要想再控制當地百姓自然也就越發的困難。

朱由檢感到很頭疼,看着堆積如山的奏疏,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奏疏裡把自己的一系列新政批的狗血淋頭,吳佳胤、陳子壯、唐祥泰等地方官員被說成了無惡不作的官員。

而東廠的奏報卻又是那麼的可怕,一些民衆開始包圍打砸官府,甚至暗殺官吏。

所以崇禎十九年雖說平靜倒也不是那麼真正的平靜,甚至有些暗流涌動,波詭雲譎,雖然朝廷的收入與朱由檢自己的收入是大幅度增長,地方官府也上報自己財庫收入也與日俱增,糧食產量也開始穩步上升。

而朱由檢又未再徵收農稅,甚至再次下令各地稅賦都減免到崇禎二十年,卻爲何依舊使得民間如此多的動亂髮生。

“陛下,據報,松江知府兼市舶司提舉吳佳胤在午後吃了一塊西洋糕後突然暴斃,待會地方的邸報會呈遞上來,這是東廠的快報,據查,這西洋糕摻雜了一種與吳佳胤所犯病症相剋的藥物!”

東廠提督王承恩走了進來,當他把這一消息告知給朱由檢後,朱由檢突然站了起來,他沒想到連松江知府吳佳胤這樣的高階官員也會被暗殺,這些地方大戶到底是有多麼大膽!

朱由檢一腳踹向了王承恩:“你們東廠是如何辦的差,堂堂朝廷三品命官居然會在自己府裡被下毒暗殺!”

由不得朱由檢不生氣,崇禎十九年眼看就要結束,新政眼看就要見到效果,卻突然發現這樣的事,這無疑會讓一些還在堅持着爲自己這個皇帝辦事的地方官員感到恐懼,而且這也無疑是對朱由檢這個皇帝最大的挑釁。

“陛下恕罪!微臣已命當地東廠的人立即拘押府衙所有人,包括提供西洋糕的商鋪也要查封,一定會還吳知府一個公道,但陛下當務之急,是要再派一名新的知府去。”

王承恩稟道。

請個假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
請個假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