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

就在朱由檢在遵義召見各地土司,以達到在北伐前穩定西南後方的目的時。

周則這邊也已經從錦衣衛李永行這裡得到了朱由檢的指示。

“陛下諭旨,儘快發動入川之戰,對張獻忠部展開攻勢,確定進攻日期,到時候滅虜軍會予以配合。”

錦衣校尉李永行將一小紙條遞給了周則,周則當即接過去看了一眼旋即便丟進了香爐之中焚燼。

“微臣明白,煩請轉告陛下,微臣定不負所托。”

周則說完便開始仔細盤算了起來,他自從秉承多爾袞的授意來漢中屯糧養兵後便已募兵十萬,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中下層軍官皆是錦衣衛暗探。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眼前這支清軍綠營新軍基本上已經是大明的軍隊,不過暫時披着清軍的皮而已。

甚至近衛軍還以馬士英的名義暗中資助了周則所部五千支崇禎十九式燧發槍和步兵輕型三斤野戰炮和步兵重型十六斤野戰炮各一百門。

多爾袞對於周則基本上是放養的狀態,他有經略川陝的心思卻已無幫助周則經略川陝的能力。

他的正黃正白鑲黃旗在數次大戰中已經損傷殆盡。

因而,他只能希望周則在川陝能自己打出一片天地,若能打下四川自然好,若不能佔據四川死得也不過是漢軍綠營,他也不心疼。

不過,多爾袞還是儘量的給周則給予幫助,爲了能讓周則在西南牽制明軍。

多爾袞甚至還親自登門拜訪濟爾哈朗,懇請濟爾哈朗給周則在川陝的經營予以幫助既是爲將來阻止明軍由漢中北上也是爲將來明軍北伐牽制明軍做準備,甚至他還幻想若時局有變也可以趁此不必回關外而割據四川。

“南軍北伐素來有這幾條路,走蜀道入漢中出潼關是一道,北渡黃河由襄陽北上潼關是一道,出虎牢關北渡黃河走大名府是一道,還有走漕運過德州進佔保定是一道,另外便是海路由天津衛直抵京畿。”

“予西我們可以派重兵守住潼關即可,予南我們需守住大名府與保定,予東我們需守住天津衛,從豐潤到山海關以及瀋陽一帶也需要佈置重兵,另外則是薊州與古北口,若北京不保還能從容撤出關外,若明軍利用海軍優勢先佔關外,則或可以從四川入烏斯藏,或者由陝西出漠北。”

多爾袞沒有抱大明能同意和議的希望,因而一見到輔政王濟爾哈朗便直接開始談及如何防禦北方諸省。

輔政王濟爾哈朗雖說與多爾袞不和睦,但也不得不承認多爾袞所說的防禦策略很是恰當。

如今大明拒絕議和還直接殺了使臣,使得濟爾哈朗也沒有了和談的盼望,他現在也不得不支持多爾袞與周則。

“攝政王前日說希望派一支兵馬支援一下週則經略四川,我想了想,你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雖說如今我大清兵馬越來越少,但也還是能抽出一支精兵的,再則說即便是經略四川哪有讓一個戲子出身的漢人掛帥的理,以我看,何不讓豪格掛帥,他是先帝之子,皇室貴胄,他的正藍旗也還未遭遇太大的損失,以他經略四川說不定還能事半功倍!”

濟爾哈朗是一個標準的保皇黨。

如今多爾袞的實力大損,能與濟爾哈朗抗衡且對順治帝形成威脅的便是隻有一直覬覦皇帝之位的肅親王豪格。

因而,濟爾哈朗便想着藉着多爾袞這個支援周則的提議調出豪格,讓其遠離京城,即便以後京城失守退回關內也能少個威脅。

雖說濟爾哈朗以前與豪格關係不錯,但時過境遷,如今多爾袞不再是他的對手,還有實力的豪格自然就從盟友變成了他的對手。

多爾袞承認濟爾哈朗打得一手好算盤,現在正紅鑲紅兩旗由濟爾哈朗的人控制着,而若將豪格的正藍旗調走,等於整個順治身邊便都是他正紅旗和鑲紅旗的人,也就意味着濟爾哈朗的權力更爲集中。

但多爾袞現在也已無意阻止濟爾哈朗,且他和豪格也素來關係不和,自然也不希望豪格做大,如今也願意借安濟爾哈朗的刀整治豪格的勢力。

“輔政王說得有理,肅親王素來驍勇善戰,如今我大清正是危機四起時,也須得他這樣的皇親貴胄才能力挽狂瀾,何不如我們這就聯合上奏,請萬歲爺封肅親王爲徵西大將軍與川陝總督周則聯合討伐四川。”

多爾袞這麼一說,濟爾哈朗也頷首笑了起來:“攝政王所言極是!”

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

豪格現在心情很煩躁,他本以爲多爾袞實力大損後他就可以趁機崛起執掌大清國政,但他沒想到許多八旗貴族竟選擇支持濟爾哈朗,連范文程等漢人官僚也以鄭親王濟爾哈朗馬首是瞻。

因而豪格現在是恨不得找機會直接把濟爾哈朗殺掉。

但他不會想到的是,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已經聯合把他賣了。

等到豪格接到清廷任命他爲徵西大將軍領正藍旗主力征伐四川時,豪格當場氣得是雷霆大怒,但朝廷的旨意他也不能違背,也只能無可奈何地帶着大軍離開北京,西征四川。

豪格一離開京城,濟爾哈朗便立即在潼關、虎牢關、以及山海關和天津衛派駐了自己的重兵。

同時,濟爾哈朗又開始下令將各類珍貴文物與黃金白銀運往關外瀋陽,糧食也大量囤積於燕郊,甚至連茶鹽也大量徵收,至於資助豪格的後勤,他沒有安排,只讓川陝總督周則負責,明顯是把豪格等當成了棄子。

周則再沒多久也得知了豪格被任命爲徵西大將軍的消息。

如今的他在北京城也有自己的眼線,而且涵染現在已經是清廷的二品誥命利用重金巴結清廷達官貴人之夫人,硬是在婦女圈內打聽不少關於清廷內部的秘辛,並通過錦衣衛傳遞到了周則這裡。

“肅親王豪格對於西征四川沒有意向,他爲保存實力已就屯兵於西安,且命你爲先鋒先南下攻下保寧與夔州,擺明了是要犧牲你的部隊去完成朝廷讓他攻伐四川的旨意,而他自己則躲在西安不出,甚至還讓你解五萬石糧草給他。”

錦衣校尉李永行說後,周則笑了起來:“這肅親王倒也不傻,也罷,我還是答應他,給他十萬石糧,讓他在西安吃好喝好,我們這邊於中秋節過後當立即對進攻保寧!你着人去告訴陛下,讓滅虜軍配合攻打夔州與重慶兩府。”

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十章 帝后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四百章 疑陣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八十七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
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十章 帝后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四百章 疑陣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八十七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