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

對於侵略者,沒有任何感恩的必要,至於被殖民纔會獲得新生的謬論自不必多言,被強暴後還說強暴的好的觀點只能說明觀點很畸形。

無論是之前的兩宋還是現在的大明,在這個時代都是蛻變進入新的生產方式的混亂時代。

宋是因爲元蒙這個落後的政權取代了他,而且元比清還糟糕,硬是還把人也三六九等起來,連步入小農經濟巔峰時代的積極性都沒那麼高。

使得朱元璋這樣一個農民娃有了能重建小農經濟政治秩序的機會,農民建立的王朝最初自然還是一個維護小農經濟社會穩定爲主要目的的王朝,但農民的兒子就不再是農民,他們的繼承者會無可奈何地看着這個帝國下的漢人用他們的智慧再次把新的生產方式簇生出來。

而作爲帝國的統治者要麼順應時代的發展修正政體,要麼就被新生力量推翻。

但最不應該的方式是被外來勢力干擾,在他破繭成蝶的前夜被阻遏或在被強行變成一隻受傷的蝶。

更糟糕的是,這股外來勢力還是更落後的文明,那麼在這股勢力被同化之前,必然使數百年的發展毀於一旦。

朱由檢知道,如今的大明與滿清之爭其實就是南北集團之爭,再進一步說,就是守舊的小農經濟維護者提倡者與希冀改變的新生力量之間的鬥爭。

多爾袞等滿清軍事貴族最大的見識也不過是一統天下建一個屬於他們的盛世王朝,吳三桂等投靠滿清軍事貴族的漢族大官僚大地主們無非是想繼續做他們的大地主,併爲新王朝的穩定做出自己的貢獻。

而朱由檢所依靠的江南財閥和底層士紳以及庶民所想的則是能繼續安安穩穩的做生意,平平靜靜地做學問,老老實實地種地謀生。

他們自然也沒有要讓華夏進入工業文明的覺悟和見識,朱由檢也沒有要求他們在這個時代的人有超越這個時代的見識,那樣畢竟也太難了些。

但他們至少都希望現有的和平狀態不被打破,不希望成爲新王朝建立時的犧牲者,畢竟在未來,即便滿清真的成了一統天下的清王朝,他們這樣的人很難分到足夠的利益,而他們現在所掌握的利益反而會被新的大地主大官僚所剝奪。

他們只是在自救,而不是在求變。

混亂的時代總要歸於穩定,舊的平衡被打破總要建立新的平衡,重建也好,自救也好,總有一方要被淘汰。

朱由檢現在和他背後的南方集團要做的就是自救,但作爲後世者的他希望通過自救的目的讓自己身後的南方集團能爲自救而改變,外界的壓力不應該成爲一個集團墮落的緣由,而是使更新的速度加快。

朱由檢前世作爲一個受某主體思想教育而根深蒂固的學子,自然最基本的習慣就是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步,正所謂摸着石頭過河,他現在做的便是務實地讓自己背後的南方集團能最終戰勝整個北方集團。

以務實的觀點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帝國統治的民心支持率,還是民族意識方面,自己所代表的南方集團都是可以戰勝北方集團的,只不過是南方集團的官僚體系因爲數百年積累而有些臃腫腐化不及北方集團新政權充滿生機而已。

但也至少可以和北方集團打個平局,再出現一個南宋王朝就是。

只要出現一個南宋一樣的南明,大明依舊還有機會在南方發生蛻變。

歷史上的南宋是因爲在金之後又遇到了個元,其命運不可謂不悲催,而今如果大明再以南明之方式存續百年的話,朱由檢就不相信還會出現繼清王朝之後的又一個遊牧政權。

即便出現,爲漢人政權再爭百年契機也是很划算的,若歷史再讓清代明,他那時已經作古,自然也沒有辦法。

但至少只要朱由檢還活着,就不會讓大明停止一日的改變。

朱由檢一拉繮繩,麾下的戰馬停在了近衛軍第二軍的校場上。

眼下正是風雲變幻之時,他作爲帝王雖無暇去前線運籌帷幄,但在後方自然也不能一直待在深宮,他作爲皇帝也要開始練習弓馬,操練火器,既是強健身體也是爲將來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做準備。

近衛軍第二軍校場乃原南京京營校場,面積自然不小,如今朱由檢不是待在乾清宮便是待在這裡,與近衛軍的軍官近距離接觸。

大明的近衛軍第一二三軍是以庶民與士子組成的軍事集團,符合朱由檢由知識分子領導由底層民衆爲主要力量的觀念,以近衛寓意天子親軍,以此糾正好男不當兵的錯誤觀念,增強軍人榮譽感,漢兵之強大是因爲從兵者必爲良家子,而如今清軍強,也因滿清八旗的軍官和主要騎兵大都爲貴族,朱由檢讓大量士子充實軍隊的深意便在於此。

儘管因照顧北方士子南遷可能時間上有所不夠的緣故,崇禎十八年的恩科一再推遲了日期,但到現在,會試還是已宣告結束。

朱由檢爲鼓勵天下士子投筆從戎,之前已發佈諭旨,從軍之士子仍舊可以參加恩科會試。

因而,除近衛軍第一兵團因作戰與部分士子已經不以功名外念外,近衛軍中還是有不少士子參加了會試,特別是現駐於南京京畿的近衛軍第二軍。

崇禎帝朱由檢甚至還親自給近衛軍第二軍的應試舉子舉行了壯行宴,以此表示自己對他們的重視。

新任的禮部左侍郎黃道周自然也知道朱由檢的深意,知道在恩科會試中不得輕易罷黜近衛軍體系的士子,只能一切從嚴,不然一旦有錯判之卷且出自近衛軍的士子之手,沒人不相信陛下不會藉此重懲主考官員。

朱由檢剛從校場回來,便從禮部左侍郎黃道周手裡得到了會試錄取名單,赫然看見夏完淳的名字排在第七,不由得笑道:“此子不過十五,在此之前,也是舉人?”

“回稟陛下,夏完淳乃原吏部主事夏允彝之子,傳言五歲知經文,七歲知詩文,師從陳子龍,九歲進學,且是案首,十一週歲時便已高中鄉試解元!乃天下少有之神童,沖齡高中,當然我朝自定鼎以來,如此聰穎者倒也不少,如蜀人楊公,楚人張公……”

朱由檢見黃道周害怕自己懷疑他主持科考舞弊而拼命辯解,便打斷了他:“不必再說了,黃侍郎,朕問你,大明多久沒有出現連中三元之才子了?”

“微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微臣這就去改了名次,重新發榜!”黃道周忙從朱由檢手裡接過名冊跑出了乾清宮。

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
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