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

按照計劃。【本章節首發、愛、有、聲、,請記住網址(.aiyousheng)】

離開揚州後,下一站便是鎮江。

一旦到了鎮江,便可棄船上岸由陸路直抵應天府南京城。

朱由檢坐了好幾日的船也有些乏累。

浩淼的江水也看得膩了,就只躺在藤椅上納涼。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

每當這時,朱由檢便會讓陳圓圓唱幾句崑曲。

梨園出身的陳圓圓字正腔圓,尤善旦角,因而唱牡丹亭別有一番風味。

更何況,在聽她那婉轉清脆的聲音時看她那傾世的容顏也是一種享受。

袁貴妃總是會在這個時候將剝好的荔枝送入朱由檢口中。

而周皇后依舊是端莊地坐在船軒旁。

只有長平公主出現在她面前時,她才笑一笑。

或許對於周皇后而言。

她做不到像其他妃嬪一樣安然地享受着江南帶給她們的靜謐。

在她心裡一直牽掛的還是昔日的京城和曾經的歲月。

這時候,御馬監何新走了進來:“陛下,南京那邊傳來消息,太子殿下已於十日前到達上海縣,現已經提前到達南京;靖南伯黃得功也傳回消息,越王和寧王也已抵達南昌。”

朱由檢聽了後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畢竟現在他這個皇帝已經平安進入江南,也就意味着整個南遷行動已經成功。

太子朱慈烺和另外兩位皇子即便也到達了南方,但已經沒有多大的政治意義。

所以,朱由檢沒什麼太大的反應。

倒是周皇后作爲人母,卻比朱由檢要激動些,一聽見自己的皇兒平安到達南京,高興地站了起來。

“太子殿下他們現在如何,可有沒有受傷,江南的勳戚官僚們可有輕慢於他們?”

周皇后這麼一問。

御馬監何新忙回道:“回娘娘,三位殿下都未受傷,東宮舊臣南京禮部尚書王鐸和南京戶部尚書張慎言等帶着江南大小官員親自去青浦縣接的太子殿下,鳳陽總督馬士英、湖廣巡撫何騰蛟等官員則親自在亳州城接到了越王和寧王兩位殿下。”

“那就好”,周皇后聽聞有重臣相護,心裡自然是寬慰不少。

而朱由檢則敏銳地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有時候細微的差距能讓人察覺到一絲不對。

“現在我們到哪裡了?”

朱由檢問了一句後就打開扇扇個不停,覺得這六月的天是越發的燥熱,似乎只要一點火星,整個世界都要燃燒了一般。

何新忙回道:“現已經到鎮江丹徒。”

“朕且問你,從南京到青浦是多遠,從南京到鎮江又是多遠?”

朱由檢突然很嚴肅地看向何新。、

“回陛下,從南京到青浦需要三天路程,從南京到鎮江丹徒只需一天”。

何新剛回答完朱由檢的話,也察覺到這裡面的不對勁,忙道:“不對勁啊,爲何南京的官員們能去近千里外的青浦迎駕太子殿下,而一直沒有來只有幾十里路之近的鎮江接駕?”

朱由檢此時也感覺到了南京文武官員們似乎不歡迎自己這個皇帝。

雖然,朱由檢不知道這些南京的文武官員爲何不歡迎自己,但他知道自己肯定是因爲不符合他們的利益訴求而不歡迎自己。

這和當初在京城很多官員阻止自己南遷是一樣的道理,他們不願意自己這個皇帝來管控他們的花花世界。

“現在太子到南京了,而太子素來是性格溫和可欺,而朕素來剛硬,他們是覺得不需要自己這個皇帝了。”

朱由檢說着就不由得哼了一聲:“好嘛,還真是朕的好臣子,連朕這個帝王的顏面都絲毫不給。”

“陛下!微臣擔心他們甚至還會有更大逆不道的舉動,陛下不要忘了,迄今爲止都死的不清不楚的武宗皇帝和光宗皇帝以及先帝爺。”

何新突然說起的話讓朱由檢不由得更加感到事情的嚴重性。

猶如御馬監何新所言。

素來喜愛武藝,體格健壯的明武宗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落水後不久就直接死去,而光宗皇帝即泰昌皇帝則更是登基不過一月就驟然離世,說是縱慾所致;自己皇兄也就是天啓朱由校也因文官霍維華的藥丸而喪命。

再一想到李明睿等文官對孔府的報復,朱由檢如今越想越覺得自己來到江南後似乎並未意味着就可以進入短暫的風平浪靜。

這平靜地水面下似乎已經在暗流洶涌。

那些不願意自己這個喜歡大權獨攬的皇帝到江南的官員們只怕早已經在謀劃如何讓自己永遠消失於這個世界,然後好扶年幼的太子登基,從而他們南方官員尤其是東林黨好獨秉朝綱。

“如果這些人真敢這麼喪心病狂,他日也別怪朕太過於殘忍!”

朱由檢狠狠地說了一句。

而這時候,陳圓圓見陛下朱由檢面帶慍怒之色,也不敢再唱,乖乖地站在一邊。

袁貴妃也停下了剝荔枝的動作。

周皇后倒是淡定地很:“這一切或許只是陛下您的臆測,但也不可不防,還請陛下速速離開這裡,不必管臣妾和諸位妃嬪宮娥。”

“陛下,下旨吧,爲以防萬一,微臣這就去把這艘御舟上的船伕全部抓起來嚴審!”

何新剛這麼一說,朱由檢就擺了擺手:“先不急,以免打草驚蛇。”

“我們現在只是懷疑而已,但如果真的有大逆不道之徒要對朕動手,肯定不會冒然行事,畢竟朕身邊有八萬大軍,如今最關鍵的是,敵人在暗處,我們在明處,我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動手,不過,他們肯定也在等待時機,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打亂他們的部署,不給他們實施的機會。”

朱由檢說後便吩咐何新速去準備幾艘小舟,並以加強戒備爲由增添幾名會游泳的近衛官兵。

然後,朱由檢和周皇后等在御舟上的十幾人則假扮爲官兵在深夜悄悄地離開了御舟。

按照朱由檢的看法,在自己身邊最不可靠且可能對自己造成威脅的就是這些臨時招募的船工。

因爲誰也不知道他們當中有沒有混雜着歹徒。

朱由檢決定將計就計,通過假扮成輪班的近衛官兵離開御舟,然後再悄悄在御舟內埋伏下許多善於泅水的近衛軍官兵,以此抓獲很有可能出現的歹徒。

當然,這也許僅僅是朱由檢的一次誤會,而使得到御舟至始至終都沒有發生任何事。

不過,那樣的話,也沒什麼,畢竟朱由檢也總算是安全且悄悄的上了岸,讓南京的別有用心之徒根本就猜不到大明皇帝朱由檢會突然離開南撤隊伍,秘密地趕去南京城。

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八十八章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四百章 疑陣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
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八十八章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四百章 疑陣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