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

寇白門沒想到朱由檢會突然帶着人進來,本能地就躲在了李香君背後,從香腮到耳根都紅若春桃起來,手指撥弄着,有些侷促地走上前來想給朱由檢行禮,想着順便來一句:“陛下,你也來了呀。”

不過,話到嘴邊,寇白門就只顧着笑了,貝齒啓開後就不知再合攏,硬是沒吐出半個字來。

“寇醫官也在?”

朱由檢只略微點頭笑問了一句,就走到正堂掛着松煙圖的首位上坐下。

“在,這個,微臣只是來看看”。

寇白門結結巴巴地說着時卻見朱由檢已經沒在自己眼前這才反應過來人家皇帝陛下早已從自己身邊走過去了。

見李香君此時只顧着給朱由檢沏茶也沒注意到她剛纔的失態,也就鬆了一口氣,不過此時的她也不知道該如何辦纔好,走也不是坐也不是。

朱由檢沒有注意到兩眼直盯着自己的寇白門,把二郎腿一翹,就讓李香君着人把柳敬亭、陳洪綬、柳如是、卞玉京等都叫來。

彼時,東廠中統指揮使馬吉翔來了。

而柳敬亭、陳洪綬、柳如是、卞玉京等也都來了。

朱由檢這才放下了二郎腿,略微前傾着身子,十指交叉着就把雙手肘部放在椅扶上:

“你們都是朕這些年安排在報刊這方面的重要棋子,你們通文墨,曉事理,學問見識不比那些舉人秀才差,但好在都是江湖人,無宗族之累,同錦衣衛、東廠一樣也是朕的自己人,是朕的喉舌。”

崇禎帝朱由檢這裡的所謂江湖人自然不是武俠小說裡的武林人士而是取自另一種江湖人的含義。

即所謂沒有宗族管束超脫在士農工商這四類以外的人羣,這些人中有優伶、倡0妓、畫師陰陽師等非社會主流人羣,算是三教九流之人,因而被稱作江湖人。

而這個時代大多數良人即所謂的良家皆是有自己的宗族,受自己宗族管束,無論是士還是農亦或是工匠商人。

但江湖人自然是相對自由一些也沒有所謂的宗族利益階層利益瓜葛的。

江湖人一般而言社會地位低,但都是文化水平比較高的,畢竟大多數是要靠供統治者娛樂爲生的,而大明統治者主要是文人,因而這些江湖人自然也就有很高的文化造詣。

這也是朱由檢爲何要用這些人充當自己喉舌的原因,在這個時代,知識分子很多是被宗族士紳給管束的,只有這些江湖上的文化人沒有宗族背景可以爲自己所用。

李香君等因朱由檢如此看重他們,而不是把他們當做取樂之玩物,自然很是高興。

“你們現在都經營着好幾家報社,打探消息的靈敏性不亞於錦衣衛和東廠,如今朕也不廢話了,你們應該也都清楚,如今朝中很多大臣們很懶散啊,懶散得沒有了進取心,沒有了鬥志,想着滿清都被打得求和了,就以爲天下太平了,想忙着升官發財過好日子了。”

朱由檢說着就突然嚴肅起來:“朕改革錢法,發展生產,冒着得罪江南士紳利益加徵商稅,甚至不惜與鄭氏海盜集團媾和,還封他鄭芝龍勳爵,可不是爲了讓這些朝中大臣安安穩穩過好日子的!”

“你們是朕的喉舌,也是百姓們的喉舌,所以現在需要你們代替朕代替百姓們督促這幫官員!”

朱由檢說着便豎起了三個手指:“我提出三個指示:

一是全城貼大字報,打橫幅,要整個南京城的士民都知道收復北都,一統天下之號召;

二是再次組織露天演講,着北方百姓訴說滿清暴行,可以去各地工廠找被滿清強行徵召的俘虜,告訴他們訴苦訴得越悲慘,把滿清罵的越狠,只要感動了百姓們,就可以恕罪;

三是發動學校學生、工廠工人以及百姓們遊行示威,重點去戶部、禮部、兵部這幾個地方,還有朕的皇極門;

要讓全天下的文官們看看,當他們在想着苟且偷安的時候,大明的所有百姓們在想什麼!”

朱由檢說後便向這些大明傳媒戰線的江湖人詳細講述起了如何調動底層庶民情緒,如何發動百姓,如何組織遊行等事。

接下來,李香君和柳敬亭等人便開始積極行動了起來,因爲有皇帝朱由檢的支持,一個個也沒有什麼顧忌。

寇白門也參與了其中,積極地給李香君等幫忙。

……

在此時,內閣的最終決議也通過東廠備朱由檢所知。

“果然如朕所料,南北官員不均衡啊,不然何至於這樣。”

朱由檢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一天還是讓朝堂出現了南方籍官員爲主的文官集團。

這裡面既跟大量可靠的文官充任戰區擔任實權督撫有關也跟南方官員的確是帝國文官集團的主要羣體有關。

之所以南方官員佔據文官集團主要羣體是和大明兩百餘年取士多爲南方人特別是江南人有關。

朱由檢本來想避免,但也沒想到最終也沒有改變這種官場上的南北不均。

現在的崇禎帝朱由檢最擔心的就是希冀苟且偷安的南方文官們再次綁架民意來企圖勸服自己這個皇帝同意議和,所以他便想到先利用自己對於大明新崛起的傳媒行業先引導民意甚至調動真正的民意對這些文官們直接發難,來一個先發制人。

朱由檢在李香君這裡待了一晚,連帶着卞玉京也相陪了一次,於次日才離開了光明日報報社,往大明軍械所來。

此時的南京城開始出現了大字報和橫幅,南京城所有的城門處和牌坊上都掛着什麼“未驅除韃虜於北漠,談和便是國賊之流”、“禮部尚書王思任寡廉鮮恥,竟枉顧國仇家恨,招待胡人走狗”、“軟骨四閣老,無膽三尚書”等橫幅和大字報。

可謂是筆鋒犀利,矛頭直指內閣重臣高弘圖、劉萬春、華允誠、王思任等人。

而光華日報也開始直接披露內閣決議細節,且一字一句解釋這些內閣閣臣如何賣國如何苟合,使得整個南京城輿論大譁。

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十章 帝后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十一章 南撤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
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十章 帝后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十一章 南撤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