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

朱由檢儘量用借古喻今的方式的讓自己身邊的中樞重臣們去看清楚大明帝國的現狀。【.aiyousheng】

人雖然有階級屬性,但也有實現社會大同,人生幸福的理想。

因而,在朱由檢看來,自己和在場的帝國重臣們既然要想重振大明,恢復昔日穩定而又富饒的社會秩序,就得明白這些道理,並擁有甘願犧牲自己所在階級的利益去換取社會生產利益分配平衡的局面。

南遷不僅僅是他這個皇帝到南京做皇帝,大明繼續在南方延續國祚那麼簡單。

而事實上,朱由檢的南遷就是要在這個南遷的過程中給自己倚重的帝國官員們植入真正的治國理念和政治理想。

如果只是自己這個單純的崇禎皇帝南遷到南京,而不加以改變整個帝國的執政模式,那自己依舊不能挽救即將滅亡的大明,華夏文明也依舊無法避免被異族統治的厄運。

而這些大部分只讀四書五經的官員素來習慣了儒家治國方法。

對於皇帝陛下朱由檢突然提出這一套縝密的階級分析除了驚訝以外也有些似懂非懂。

作爲能夠在危急之際還願意跟着朱由檢這個落寞皇帝逃難的官員們至少還算得上是理想主義者,自然也是有憂國憂民之心的,再加上都是兩榜進士出身,並非愚笨之徒,所以對於皇帝朱由檢的說法也能明白個大概,並也有所啓發。

兵部尚書李邦華就覺得當今陛下似乎已經與之前大不同,在他看來,自從李自成大兵壓境之後,陛下便似乎換了一個人一般。

在此之前,當今陛下是沒什麼主見的,幾乎容易被羣臣所誤導,且很多時候是羣臣在教他怎麼做皇帝,甚至利用他這個皇帝來完成自己的目的。

而現在的情況則是陛下再教自己這些官員如何做好帝國中樞的高級官員,如何爲百姓謀福祉,如何統治大明江山,甚至還利用自己這些官員們完成自己的目的。

不知不覺間,整個朝堂的風格就變了樣,以往是百官告訴皇帝該怎麼做纔算一個好皇帝,而現在是朱由檢教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要如何做纔算一個好臣子。

左中允李明睿則把這一切變化看在了眼裡,在他看來,南遷不僅僅是從北撤到南那麼簡單,南遷的時候也讓皇帝陛下藉着李自成這個外力矛盾將一干掣肘自己的勢力直接剷除,並進而順利地奪回財政和軍事大權。

現在的錢糧都由朱由檢的心腹內官監王之心把控着,而朱由檢又與周遇吉之妻結爲兄妹,把控住了軍權,再加上近衛二軍也由他的心腹御馬監何新把控着。

所以,使得朱由檢這個皇帝陛下在南撤隊伍中能具備發號施令的權力,百官們也只能服從,並儘量去理解當今陛下的意志。

否則的話。李建泰的下場就是最好的例證。

朱由檢此時在保定城開的臨時朝會讓百官們開始清楚地認識到南遷即將面對的最大矛盾和問題,也開始意識到大明走到今天這一步的真正原因。

爲全面遵循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檢的意思,南撤的文官已經開始與武官主動打招呼,內臣也少了些傲慢,但誰也不會想到的是,在未來,各級官員即便再親熱,也不得不面對因爲政策意見不同而分道揚鑣和反目成仇的局面。

在保定城臨時朝會結束後,朱由檢便也得開始準備動身繼續南下。

而下一站則是河間府的滄州城。

滄州城也是朱由檢將停留在北直隸的最後一站。

到滄州歇腳後,就可以直接進入山東德州府境內,到時候他就進入了山東總兵劉澤清的地界。

朱由檢讓左中允李明睿和御馬監的何新先去了滄州城,爲自己離開保定駕臨此地做準備。

而他自己則和李邦華、周遇吉等重臣繼續留在保定城。

接下來,不但要面對北邊的闖軍還要面對軍閥劉澤清的軍隊,所以朱由檢便讓周遇吉先抓緊將自己麾下的八萬官兵進行短時間內的整編與訓練。

雖說不一定能讓八萬官兵脫胎換骨成爲百戰精銳,但至少要立即明確指揮等級,具備基本能做到令行禁止的素質。

這樣,才能讓自己這八萬軍隊有一定戰力,且在接下來的南遷途中應戰各路軍隊。

朱由檢親自參與了此次短時間的集訓,他要利用自己的帝王身份增強官兵訓練的積極性。

同時,他也想借此,讓這八萬官兵時刻意識到自己是誰的兵,時刻記住自己這位皇帝纔是他們的主人。

周遇吉素來擅長練兵,且曾經先後在戚家軍和盧象升的天雄軍幹過,對訓練士兵有一整套經驗。

再加上,如今大明皇帝朱由檢又將一套源自現代步兵訓練操典的資料給了他,周遇吉不敢問作爲皇帝的朱由檢是如何有這套資料的,但他作爲一位帶兵老將,一眼就看出了這套步兵操典的優勢之處。

雖說朱由檢是至高無上的大明皇帝,但眼下他也不是擺架子的時候,爲儘快完成對自己麾下八萬官兵的基本訓練,他親自和周遇吉一起連夜制定了最新的《大明步騎兵簡易訓練操典》和《火器訓練操典》兩套訓練方案。

其中,《大明步騎兵簡易訓練操典》裡的步兵訓練多是朱由檢根據軍訓經驗和周遇吉的多年帶兵經驗制定,而騎兵訓練則多是由周遇吉完成。

《火器訓練操典》則是根據兵器局的工匠和工部官員建議制定,基本上只是教會士兵如何操控火器如何練習三輪射擊。

朱由檢計劃在保定停留十日,且是隻停留十日,所以,也就不可能指望訓練出多大效果來,能應對劉澤清麾下如土匪一樣的官兵便已足矣。

負責守保定城的倪元璐與朱昭明、王承恩三人都在加緊備戰。

而朱由檢和周遇吉則帶着八萬官兵在城內校場上加緊訓練。

整個保定城顯得非常的熱鬧,但也非常的有秩序,也非常的平靜。

不過,這樣的平靜很短暫,就在朱由檢待在保定城第八日的時候,便有哨騎來報。

闖軍劉芳亮部已經攻陷真定府全境,現已進佔定興、容城、新城三縣,雄縣知縣已經逃離,不日便會抵達保定!

多謝書友六禍蒼龍100書幣打賞

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四百章 疑陣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
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四百章 疑陣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