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

路振飛的舉止讓在場的高官們都驚呆了眼。

誰都沒想到,路振飛居然在陛下面前直接揭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張慎言和保國公朱國弼的短。

朱由檢也很驚訝,當然內心對這個不是很熟悉的前漕運總督淮揚巡撫路振飛也陡生了不少好感。

畢竟張慎言和保國公朱國弼都是東林大佬,在江南官紳勳戚中地位不小。

而這種不過官場尋常事的徇私舞弊事,竟被路振飛直接拿到自己和各部堂官面前來。

不得不說,這路振飛膽子不小,也頗有膽量。

“下官今日當着陛下的面,將涉及張閣老和保國公的這兩件不雅事拿出來,並非是要參劾張閣老和保國公,而是想問問張閣老,如果朝廷優待官紳,不徵稅於官紳,那麼一旦官紳之買賣被強買強賣,被搶掠乃至走水沉海,朝廷是否可以不必理會?”

“同樣,官紳能否保證不倚勢仗貴與庶民非法爭利,天下乃大明億兆子民之天下,非官紳之天下,緣何官紳就不能繳稅,至於官紳以權謀私事非讓利可止之,唯有朝廷綱紀與律法管束之!”

路振飛的話讓戶部尚書張慎言直接噎住了嘴,默然地垂下了頭,但心裡自然是把路振飛恨的咬牙切齒。

朱由檢則只是淡淡一笑,將信件內容看了看,並看了張慎言一眼。

“朕說過,今日朝會,不究任何人罪過,只論大明如今朝政之利弊,諸位愛卿所說皆是肺腑之詞,也頗多可取之處,朕很欣慰,也很高興,這至少說明,大家還是在爲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由檢沒有責問張慎言的徇私舞弊事,也沒誇讚路振飛廉潔奉公。

作爲帝王,朱由檢深知現在讓帝國明確一個基本的新政方針纔是最重要的,至於個別官員的違法之事,自然不是在這個時候需要追究的。

不過,張慎言的臉依舊難免有些火辣辣的,路振飛這個不講究官場規則的攻擊讓他徹底沒了底氣。

朱由檢見此便拍了拍張慎言的肩膀,並繼續說道:“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庶民是朕的子民,士紳也是朕的子民,而任何一個大明子民也都希望朕能給他們好日子過,讓他們有利可得,如此才得以國泰民安。”

“幾位閣老所言,大致可歸爲賦稅徵收、士紳的對待、朝廷如何牟利以及農商之事;誠然如是,大明國窮民富到今日的境地,皆因這些地方出了問題,那新政便就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實施改革:

“首先是賦稅與徭役,依照首輔範景文所言,再加上朕這些日子所想,徭役和人頭稅永久免除,如此可使庶民解脫出來,將更多的精力從事於農耕或其他勞作,爾等以爲如何?”

朱由檢這話一出,倒是令在場的內閣大學士和聽政的各部堂官大爲驚訝。

因爲他們都沒有想到陛下居然要將存在了上千年的徭役和人頭稅取締!

“陛下此舉實乃千古未見之善政,但朝廷之負擔勢必會加重”,範景文起身說道。

其他大臣也看着朱由檢,他們都可以接受取締徭役和人頭稅,畢竟作爲官紳本身是沒有這些稅賦的,如今一併取締了,自然也影響不到官紳利益。

但也都知道,這樣一來,朝代的國庫稅收自然是會銳減的。

“朕也考慮到了這裡,即便不取締人頭稅,朝廷也不過多個百萬兩收入而已,朕隨便抄沒一個貪官都能抵上這筆損失,又何必盤剝億兆黎庶”。

朱由檢這麼一說,內閣閣臣們自然不好再說什麼,因爲他也得承認陛下朱由檢說的是事實。

“如此一來,現在只剩下土地之稅和買賣之稅,首先是土地之稅,就按照範愛卿的提議,北方百姓免徵三年,南方百姓免徵一年,鼓勵流民開墾荒田野地,新開墾之田地歸墾者本戶所有,朝廷免徵其兩年賦稅。”

朱由檢說後,李邦華站了出來:“陛下,如此雖好,但一兩年內,朝廷幾乎無稅可進,如何養軍?”

“現今朝廷還有存銀八百萬之巨,錢謙益謀反一案所抄沒的銀子雖還未統計但也不會少於千萬,如此即便沒有土地賦稅,朝廷依然還能支撐幾年,更何況還有商稅可徵。”

說着,朱由檢又道:“所謂商稅自然是買賣一事,百姓種地,朕可以不必免徵,但做買賣乃副業,乃意外所得,這不可不徵,官紳也是一樣,本職本是做官求學問,但既然做了買賣,也得繳稅,但具體如何徵收,還不好隨便決斷,馬士英你回去擬個明細的奏疏,細算算如何徵收爲好,既不能因此讓做買賣的小民活不下去也不能讓商賈無利可圖,朝廷也不能收的比土地所得還少。”

“微臣遵旨!”馬士英注意到了羣臣看向自己的目光,心裡不由得一笑,這些東林黨背景的官員們平時把自己恨之入骨,如今陛下把如何徵收商稅的定策之權交給自己,自己定要讓這些腦滿肥腸的東林黨們好好出出血,至於升斗小民自然是能減則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新稅種得開始徵收,這是朕根據路閣老所言想到的,便是個人所得稅,既然朝廷有保護子民之財產安全之義務,那子民也當有爲這份安全買單的義務;當然,爲不使得底層庶民因此而有負擔,朕會設定一個起徵點,其收入低者,徵收比例就低,農耕所得在個人所得之外,農業乃百業之本,朕希望這樣可以使天下耕田不至於荒蕪。”

朱由檢突然拋出的個人所得稅概念讓在場的官員都很驚訝,但當朱由檢說完後,他們也旋即明白陛下這是變相地照顧底層百姓而向收入高的官紳和商人以及倡優風塵之人徵稅。

“陛下此舉對於清正廉潔的官員而言自然毫無影響,畢竟他們不經商,而本身俸祿也不高,而對於貪利而愛財的人而言,雖然要拿出少部分利益於朝廷,但朝廷也更有餘力來給他們創造一個穩定的治世,如此倒也是兩全其美。”

路振飛果然先站出來,對陛下朱由檢的個人所得稅表示支持,而其他官員也因路振飛的話不好說自己不是清正廉潔的官員,自然也不好再反駁。

“諸位不必拿毒蛇般的眼睛盯着路閣老,也不必暗自埋怨,朕知道你們是千里爲官只爲財,朕也沒有不讓你們發財的意思,朕可以先把話說在前面,以後爾等若有犯了事,爾等家族合法所得,朕不會籍沒,這個合法包括你們做買賣寫文教學乃至做官的俸祿所得,收受的賄賂除外。”

朱由檢此言讓在場官員總算鬆了一口氣,他們最怕的就是一不小心犯了事,辛辛苦苦積攢下數年乃至數十年的家財就全部被籍沒。

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十章 帝后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八十七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
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十章 帝后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八十七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