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

就在左良玉部被全殲之際,清軍兵臨江南前夕。

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結果在遲延一天後正式公佈。

南直隸松江府人夏完淳高中會元,年僅十五(男子記虛歲)已連中兩元的科舉神話頓時引起了江南士民莫大的關注。

接下來的殿試,內閣會意,將夏完淳的名次放在了前三,由朱由檢欽點一甲三名。

朱由檢自然是欽點了夏完淳爲頭名狀元。

如此,在崇禎十八年,戰火即將燃遍長江流域時,大明第三位連中三元的少年英才誕生!

光華日報更是增刊發文,頭版頭條寫明:連中三元少進士,投筆從戎真狀元,這樣的文章。

科舉文化在大明早已是深入人心,是士紳百姓都已接受的制度,關注度素來最高,尤其是在江南這種文風盛華的區域。

朱由檢讓夏完淳連中三元,便是通過科舉的深入人心,讓江南士紳百姓把對三元狀元的關注轉移到近衛軍上。

讓天下讀書人都明白,連新科狀元,甚至是連中三元這樣的大才子都加入了近衛軍,都投筆從戎,爲大明之江山社稷,拋頭顱灑熱血,

作爲一名懷有抱負的年輕人,有什麼理由不加入近衛軍。

這種號召作用自然比朱由檢自己苦口婆心地勸要好得多,而且也能很有效地引導大明風氣。

除此之外。

連中三元這樣的事在科舉被過度推崇的當今時代,已經是一種祥瑞的象徵。

朱由檢有意製造這樣的祥瑞,也是爲了安定江南之民心。

開恩科,利用恩科安定天下士子心,並吸引北方士子南遷,同時藉此再做一波正能量的輿論攻勢,是朱由檢在準備抗擊清軍前的一個小插曲。

就在朱由檢與在京文武重臣親自出席爲新科進士籌辦的瓊林宴時。

黃得功與袁繼鹹以及劉肇基三人全殲左軍的捷報的消息剛巧遞送進京。

“諸位皆是飽讀詩書,胸懷天下的有志之士,皆當今人傑,有的已在軍中擔當一份家國重任!”

朱由檢親自舉杯站在鎏金寶座前,對眼前的三百餘名新科進士說到這句時,有還未在軍中履職的士子不由得紅了臉,似乎有一種未能做天下先的羞恥感。

而已在軍中履職的士子們則將腰桿挺得更直了些,頭戴冠服的他們似乎已經把自己當成了文天祥。

“有的則已入科學院與工程院,爲朝廷做學問,與百姓做學問,有的則已進入新式學堂學經世致用的本事,爲將來大明之富強做着當先鋒的準備!”

朱由檢這話一落,又有一部分的士子挺直了腰。

“也有的剛出書齋,或剛洞房花燭,或還未娶妻生子”,朱由檢突然話鋒一轉,便也讓有些情緒變化的新科進士們又輕鬆了下來,不由得笑了笑。

“但無論你們現在是什麼,既然被朕和朝廷點爲進士,就不應再爲個人之榮辱,家族的興衰謀福利,當心憂天下社稷,敢爲天下先!你們當中有將來爲官一方的,有領軍一方的,也有治學一一方的,殊途同歸,大明能否重振全靠你們,不是靠朕,能否誅滅逆賊,興利除弊,抵擋胡人南下,也是靠你們,不是靠朕!”

朱由檢說着便一飲而盡,一時諸位新科進士皆是心潮澎湃,天下即將更加紛亂的衰敗之象不見,增添的卻是一種壯志酬籌的生機勃勃之感。

接下來,朱由檢便又讓新科進士們發言或詢問時政。

在此之前,是皇帝問策於新科進士,而今朱由檢則改變了這種政治溝通方式,新科進士大多是政治新秀,問策於新科進士得到的無非就是各種從聖賢書上得來的空談,這明顯是顛倒了師生關係。

朱由檢現在要讓新科進士問自己和朝臣,則是有意用這種方式教育新科進士,傳遞朝廷執政思想。

三百餘名進士中,最新站出來的便是新科狀元夏完淳,年輕而又有些稚氣的夏完淳朝朱由檢作揖後,便問道:“陛下,微臣想問,建奴與左逆何時可滅?”

“新科狀元倒真是一針見血,不愧爲朕欽點,小小年紀心懷社稷,朕心甚慰,清軍也好,左逆也罷,皆是不義之師,有諸位兒郎在,旦夕可滅之!”

朱由檢這麼一說,在場的進士覺得自己肩上責任又重了一層,而這時候,一名叫王詡的新科進士則起身問道:“陛下,聽聞左軍有數十萬之衆,兵威正盛,三月便可下江南,不知陛下可有遷都巡狩杭州之備?”

朱由檢不由得微微一笑,這新科進士王詡明顯是坐書齋已久,不知時事,或許也和當今時代交通不利,消息新聞流通難比後世有關,以至於不知道左良玉大軍已被困安已久。

朱由檢心想只怕在場的新科進士,很多都還不知道當今天下的最近局勢。

這時候,兵部尚書馬士英突然起身匆忙來到朱由檢面前,將手中剛剛收到的急遞捧着給了朱由檢,臉上洋溢着喜悅:“恭賀陛下,黃得功與袁繼鹹奏報,截止於三月十八日子時,左逆數十萬大軍被全殲,左良玉已被楊廷麟等刺死,左夢庚、道興乘等被押解進京,金聲桓部歸附朝廷,近衛軍第七軍江西戰區總督袁繼鹹、靖南侯近衛軍第七軍江西戰區總兵官黃得功已奉命進京獻捷!”

朱由檢一聽完便迅速起身奪過了奏報,連說了三聲“很好!”

並親自對眼前的新科進士們喊道:“爾等都聽到了吧,就在剛纔,傳來了左逆被我大明近衛軍全殲之消息,左良玉這個奸賊之人頭不日將懸於南京城牆之上!未來,有膽敢謀逆者,便是這樣的下場!”

朱由檢這麼一喊,在場的新科進士們皆是面露驚喜之色。

不僅僅是新科進士,在場的朝臣們也是如此。

盡皆起身朝朱由檢躬身行禮:“臣等恭賀陛下!”

“免禮!”

朱由檢長袖一揮便笑道:“眼下國賊左良玉雖已除,但外患未靖,當此之時,爾等當與朕一起共謀大業,驅除韃虜,重振大明!”

“臣等領旨!”

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八十七章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
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八十七章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