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

李定國在盼望着朱由檢成爲他捕獲的獵物。

而朱由檢也在盼望着李定國成爲他捕獲的獵物。

不過,李定國忽略了閻應元。

而朱由檢也不會想到他想在銅仁城下活捉李定國也只是他的一廂情願。

李定國不同於閻應元。

再怎麼說,他也是張獻忠義子,大西政權的頭面人物,親自領軍來偷襲銅仁乃是近衛軍的風格,非是他李定國的風格。

閻應元此時帶着兩個步兵營的精幹兵力已成功進入了大樓山山區。

大樓山雖說險峻,但也是霧靄茫茫,上萬明軍輕裝置身於其間,倒也不易被發現。

即便是遠遠的山澗水流淙淙聲也能被聽得很清楚,因而即便有李定國的斥候,也很好躲避。

不過,也因大樓山太過險峻且多是野生松柏組成的森林,因而地面上鋪滿松針葉,使得山路極滑。

有近衛軍戰士不小心忘記用木棍刨開松針一腳踩空直接滑落下懸崖的。

但閻應元禁止其他戰士吶喊,爲的是避免暴露自己的行蹤,因而也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戰友劃下深淵。

因目標是翻越山頂,然後到達另一邊的播州即現在的遵義軍民府區域,所以近衛軍戰士們不得不攀援懸崖直壁上的鳥道。

所謂鳥道則是如同攀巖一般在懸崖上鑿開一些可供手腳蹬握的坑洞,人如猿猴一般手腳並用地在上面攀爬。

而且必須小心翼翼,略微一踩空便容易掉下萬丈深淵。

西南山區溼氣重,又是在山頂,因而苔蘚茂盛,鳥道溼滑,閻應元不得不命自己麾下戰士皆戴上可增加摩擦力的手套,以及在草鞋上捆綁上稻草根。

而最先上去的敢死隊則會將繩索繫於崖頂巨木上並懸下供其他近衛軍戰士攀援時藉助着用。

在閻應元帶着兩個步兵營冒着被摔死或者失蹤的危險橫穿大樓山時,夏完淳早已率領近衛軍第七軍第二兵團主力由貴陽官道朝烏江關而來。

走貴陽官道必走平越府,平越與遵義以前同屬播州,萬曆時期平定播州之亂後,播州實行改土歸流分成兩府,一爲遵義,一爲平越,前者隸屬於四川,後者隸屬於貴州。

而平越較遵義略貧瘠,也無險可守,因而李定國沒在此駐紮部隊,使得夏完淳能直接抵達到烏江關下。

爲了掩蓋自己近衛軍第七軍第二兵團的真正戰術,夏完淳打烏江關打得很用心,而且是擺開了架勢打,絲毫不惜火力。

近衛軍第二兵團的步兵野戰炮俱被拉了上來對烏江關進行輪番轟炸,同時夏完淳也親自領着各步兵營輪番對烏江關進行猛攻。

但烏江關也十分險隘,臨於烏江之上又夾在兩山之間,組成天然的一道護城河和兩道屏障。

近衛軍第二兵團主力要想佔據烏江關只能先橫渡烏江,步兵野戰炮輕型炮不足以摧毀天然石方堆砌成的烏江關隘,只能用重炮,而重炮難以運送過江。

而烏江也非長江中下游流域的江河那麼溫馴,在狹長的峽谷裡奔騰高低錯落下很難順利平渡過江。

只能靠人利用木板泅渡過江,但要泅渡過江對人的體力消耗肯定會很大,而且李定國的守軍也更容易利用弓箭和火器阻擊近衛軍。

但夏完淳在爲了掩蓋近衛軍第二兵團真正目的,也只能強行命近衛軍泅渡過江,在激流洶涌的烏江急浪裡翻越。

這些近衛軍官兵雖說在湖廣做過集訓,但如今也只算是第一次參與搶渡險灘的戰鬥。

一個個毫不猶豫地跳入了峽谷,在白波翻滾水流急湍的烏江裡揹着近衛軍崇禎二十一式燧發槍泅渡前行,但一不注意就會被激流衝到下游去,然後又不得不逆流而回。

約莫有三千敢戰的近衛軍步兵參與了泅渡。

但等臨近對岸時,烏江關上的大西守軍立即以弓箭與火器進行打擊。

近衛軍戰士在江水中泅渡無法反擊,即便是對岸的火炮也難以打過來,因而不少近衛軍戰士直接犧牲在江水中,鮮血直接暈染開。

但此時也已回不去只能拼命往前遊。

不少近衛軍戰士即便游上岸也會被岸上準備好的守軍給用長矛刺死倒在江水中,屍體漂浮了起來。

夏完淳看得是目眥欲裂,但他此時也只能繼續命令近衛軍步兵強行渡江,同時火炮繼續不要命對岸轟擊,把聲勢鬧得特別大。

對岸的烏江關大西守軍也沒敢掉以輕心,他們也沒想到這些近衛軍如此悍不畏死,炮火密度如此之高。

而在強行衝鋒泅渡幾次後,在付出鮮血的代價後,近衛軍步兵也摸準了烏江關大西守軍的戰力,也找到了些應對的戰術。

近衛軍步兵開始在泅渡一段距離後利用繩索將自己捆在石頭上保證不被湍急的江水沖走同時利用燧發槍進行反擊。

此時的近衛軍步兵中下河的敢死隊皆全部都換成了崇禎二十一式燧發槍,這種燧發槍是後裝式且已火棉代替燧石,照門封閉,可以防水,因而是江中對烏江關大西守軍能形成良好的火力打擊。

雖說在江水中因爲水流的影響,使得近衛軍官兵身體無法保持固定,導致射擊精度下降不少,但在連續射擊與密集火力配備打擊下,烏江關的大西守軍也不敢再輕易冒頭,而也不敢到岸邊來。

近衛軍官兵趁此大量泅渡過江,並立即在江岸組織起防線,同時一波近衛軍官兵衝上來灘頭。

烏江關的守軍只能依託關城頑抗。

而近衛軍官兵因爲火炮一時無法送達,在這個年代有沒有給力的爆破炸藥,只能輪番向烏江關關城蟻附攻擊。

但即便如此,近衛軍官兵的頑強與數萬人抵達烏江關城下也給大西守軍造成了很大壓力。

此時已有大西守軍的將領趕忙來到了李定國面前:

“將軍,大股明軍從昨日一直猛攻烏江關到今日,且一個個都不要命地往上衝,火炮也十分優良,且貌似數目不少,我烏江關雖固若金湯但也難保會被這羣不怕死的明軍給攻破,還請將軍想辦法如何擊退這股明軍爲好。”

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十一章 南撤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八十七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
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十一章 南撤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八十七章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