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

陳圓圓緊咬着薄脣,眨了眨一池秋波,低埋下頭,狠狠地點了一下。

但陳圓圓心裡卻是更加慌張與興奮,作爲被這個社會忽略的人,她從來都沒有過自己要喜歡誰的意識,也更加不可能會去承認自己喜歡誰。

而此刻當朱由檢這麼一問,讓她直面自己的情感時,她彷彿又一次恢復了自我,似乎朱由檢賜給了她可以喜歡一個人的資格,這讓她不由得有些竊喜起來。

陳圓圓不禁暗想,原來喜歡一個人是這種感覺,彷彿在此刻,朱由檢的身影不僅僅能帶給她一絲安穩,還帶給她一絲愉悅。

禮法的限制,讓陳圓圓不敢直接看着朱由檢,但只要偷偷看一眼,陳圓圓似乎就能得到極大的滿足,比賞給她珠羅翠玉還要令她欣喜。

朱由檢相貌自然不是出衆的,但在陳圓圓眼裡,卻成了看不夠的美麗。

朱由檢並沒有這麼多複雜的內心情緒,他沒有陳圓圓想象的那麼好,他也同所有的男子一樣對陳圓圓的喜愛更多的是停留在被她的美色所吸引而已,當然他也習慣了陳圓圓的朝昔相伴,不過在沒有競爭者和可以隨時佔據一個女人的心的情況下,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會對陳圓圓有情感上的牽連。

若是有,他也不會自然地問陳圓圓是不是喜歡自己,這無疑是來自帝王的自信與不在乎。

不過,見陳圓圓那一臉害羞而又緊張的樣子,朱由檢也覺得她比以往時候更添幾分姿色,特別是那炯炯有神的眼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美,彷彿能勾得人心魂盪漾。

再加上朱由檢現在正在病中,體虛則必然心火旺,心火旺則必然陽盛,但朱由檢也知道自己若是因此放縱自己,則必然虧損身體,一想到大業未成,也只好長呼了一口氣:“也罷,等天下大安時,朕再要了你身子,你先下去吧,站在這裡,只會讓朕心煩意亂!”

陳圓圓侷促不安地退了下去,不由得想起陛下朱由檢所說會要了她身子的一句話,這種話在以往肯定是有些難以入耳,令人羞澀甚至是惱怒,但此刻,陳圓圓卻有些期盼,恍然間,她覺得這是一種最好的承諾,能讓她切身體驗到來自陛下的溫存。

大戰在即的時候,對於身處帝國最頂端的人即朱由檢而言,最需要的是一個人獨處,這樣可以讓自己的思維保持在最清晰的狀態。

窗外的宮牆與遠處綠意蔥蘢的鐘山阻礙了朱由檢的視野,這讓他有一種不安全感,無法知曉外界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湖廣的阿濟格有沒有發動進攻,河南的多鐸是否已經攻破虎牢關?

在這個還沒有無線電的時代,即便是八百里加急,對於最新戰報的知曉也總是有所延遲,這就使得朱由檢這個操盤者很難隨時隨地知道前線的局勢,這也是他放權讓各省督撫自己搞的原因,他不能做到高效率統籌全局。

但朱由檢也不想把自己就這麼關在宮牆之內,他不想等着清軍到了南京城下時,他才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確是失敗了,他也想看看傳說中的金錢鼠尾到底是個什麼樣子,與漢人相比,到底要強壯多少,到底有多悍不畏死,有多殘忍粗暴。

只覺眼角有些充血睏乏的朱由檢不由得再次閉上了眼,正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在這個沒有抗生素的年代,即便是常見的風寒,也只能臥牀靜養,但一想到前方的戰事,朱由檢還是下了旨意,要明日啓程去河南。

湖廣有李巖和堵胤錫,且湖廣即便丟了,還有江西。

但河南若是不保,清軍多鐸部便可直入中都鳳陽或是山東地界,而現在守備河南的乃是前兵部右侍郎呂大器,算是一位帶兵的老臣,且也算是比較有氣節的大臣,這也是朱由檢雖然知道他是東林黨也敢讓他做河南總督兼總兵官的原因。

不過,河南並未有強兵猛將駐守,只有呂大器在河南招募的鄉兵與部分歸附大明的官軍,再加上河南作爲四戰之地,也沒有經濟基礎做支撐,因而朱由檢也知道河南遲早都是要丟的。當然,即便要丟也要丟的慢些纔好,最好能讓多鐸在兵進河南的時候遭受到一定損失。

文武百官們與後宮妃嬪們都不希望朱由檢在這種時候還帶病去河南,在他們看來,這是沒有必要而且很危險的事,畢竟誰也不清楚,河南到底什麼時候會落入朱由檢手中。

但現在的朱由檢不是一個閒的住的人,他不喜歡瞻前顧後,在他看來,自己以帝王之尊突降河南,至少可以給河南的官民增加一定的士氣,讓河南的戰事持續得更久一點。

而對於他的生命安全則不是他考慮的事,而是錦衣衛指揮使同知李若璉與近衛軍第二軍總兵官何新考慮的事。

總不能帝王想做什麼事還得先得到底下人的同意,按照正常的規則,則是底下護衛的人則要根據各種複雜的環境確保帝王朱由檢的安全。

這日初晨,正是陽光和煦之時,朱由檢披上裘衣在一雙淚目的注視中上了車輦,看着緩緩後退的南京城,朱由檢不知道自己這會不會是人生之中唯一的一次巡視河南之旅。

夏允彝所帶的近衛軍第二軍第一步兵營(甲種營)與錦衣衛指揮使同知李若璉的五百緹騎組成鑾輿護衛隊,這算是比較高規格的護衛,當然,畢竟是去河南前線,誰也不能確保會不會遇到突發情況。

因新科狀元夏完淳也在夏允彝步兵營中擔任把總,因而朱由檢便將夏完淳叫到了龍輦上,與自己同行。夏完淳雖年僅十五,但對崇禎帝朱由檢已有莫大的忠誠,畢竟他也清楚,能讓他連中三元,成爲大明繼黃觀、商輅之後又一科舉巔峰人物,這種榮耀只有當今陛下才能給。朱由檢自然是給了夏完淳極大的知遇之恩,即便夏完淳沒有和朱由檢太多接觸,但現在一到朱由檢御前,夏完淳便凜然起敬意。

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十一章 南撤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
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十一章 南撤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