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

永王朱慈煥與吏部尚書華允誠此時正在面湖垂釣。

華允誠壓低了帽檐:“你真幫惠王去司禮監對徐昭華行不軌之事?”

“先生不也收買了都察院的人寫奏疏彈劾徐鹹清嗎?”

永王朱慈烺戴着面巾笑回道。

“老夫不過想試試徐昭華而已,若她徐昭華不願意保護自己的父親大可秉公無私,若敢爲自己父親昧下奏疏,她以後就能敢幫朱慈烺欺瞞陛下之事。

“而你這算怎麼回事,豈不是有意逼徐昭華成爲朱慈烺的人,難道就不擔心把徐昭華逼急了來個狗急跳牆,一旦讓陛下知道了此事,小心引火燒身到你身上!”

華允誠說道。

“莫說她徐昭華不敢把此事宣揚出去,只要她敢宣揚出去,我到時候只說是皇兄逼我這樣做的,難道先生真的想扶他朱慈烺做太子不成?”

朱慈煥說着就又問了一句。

“無論怎麼說,這事你還是做的太冒險了些,若今日過後風平浪靜還好,若真出了什麼事,你也難免受到牽連。”

華允誠說後就提起魚籠走了。

……

徐昭華來到了皇后周氏這裡:“母后,兒臣考慮好了,兒臣答應你!”

“甚好,甚好,你放心,你也是母后的孩兒,母后不會害你的,也不會讓你做什麼對不起陛下的事,過些日子就是你的生辰,母后準備給你好好操辦一次,到時候你好好當一回壽星!”

周後笑着把徐昭華攬入了自己懷裡。

“多謝母后”,徐昭華點了點頭。

……

“什麼!徐昭華答應了幫我們!”

永王朱慈煥驚愕地問着朱慈烺,然後又問道:“難道皇兄你和她真做成了好事。”

惠王朱慈烺站起身來,擺了擺手道:“沒有,她太烈了,竟以死相逼,不過她答應了本王,只要本王不打她的主意,她願意看在她父親和我母后的份上幫我們,既然如此,本王也不必急着收了她,等本王將來當了皇帝,不愁沒有機會。”

“大哥說的是”,永王朱慈煥苦笑了笑道,他沒想到徐昭華會突然這麼直接幫朱慈烺,心道:“或許還是華師傅找人寫的那封奏疏起了作用。”

……

徐昭華把自己又關了一整夜。

朱由檢回來後也沒找她,好像他這個皇帝對這一切都不知道一般。

朱由檢依舊只在大元帥府裡處理着來自東北的戰事,同時關切着馬士英的內政改革進程。

而直到有一天,徐昭華照常把重要的奏疏拿到朱由檢面前時,朱由檢還是問了一句:“你和夏完淳的婚事,你到底是如何考慮的,如果你願意,朕可以給賜你足夠的榮華富貴,甚至將你和夏完淳一起封爵。”

“兒臣想在父皇身邊多待些日子!”

徐昭華這麼一回答,朱由檢便沒有再說什麼。

沒多久,夏完淳給徐昭華的回信也到了:“東北之事日益繁雜,故如今才得以回信,見諒,夏某深思熟慮半月,難負卿也難負國,故不願辭官。”

徐昭華苦笑了笑,沒再多言。

……

“民間對於女子放足一事抵制依舊很大,平民還可,畢竟婦孺也要下地勞作,一般就不纏足,但士紳官宦之家素來以三寸金蓮爲良婦之標誌,官府一逼其妻女放足,其家主則休妻取締女兒婚約,如今各地休妻退婚成風,長此下去,大明新增之嬰兒必然減少。”

馬士英向朱由檢表達了新政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朱由檢聽後不由得說道:“就沒有權貴之家帶頭放足的嗎?”

“沒有,皆競相抵制”,馬士英回答道。

“容朕再想想有沒有其他辦法,你也再想想,這種風氣之事還是得有人引導才行,靠強權也無益呀。”

朱由檢的話,一旁的徐昭華也聽在耳裡。

第二日恰逢到了徐昭華的生辰之日,因周後要親自給徐昭華操辦,理由是徐昭華辛苦了這麼久,作爲皇后的她既然作爲人家之養母自然也得有所表示。

爲此,朱由檢也允許徐昭華去坤寧宮住些日子。

“今日是妹妹的生日,皇兄斗膽把這個玉牡丹送給妹妹,還望妹妹收下,妹妹不要誤會,皇兄沒有其他的意思。”

惠王朱慈烺瞅了個沒人的機會向徐昭華說道。

徐昭華只得接過禮物:“如此便多謝皇兄了。”

“宮內不能久待,皇兄先告退了,妹妹多多保重!”惠王朱慈烺如沐春風地笑着轉身便走。

“皇兄慢走!”

而這時候,徐昭華突然叫住了惠王朱慈烺。

惠王朱慈烺內心高興極了,因爲這是徐昭華第一次主動叫住他。

惠王朱慈烺轉過身來:“妹妹,還有何事相訴?”

“皇兄可曾知道近日朝廷關於鼓勵女子放足之新政一事,此事被大多士紳官宦之家所阻撓,一放足便休妻退婚,父皇爲此事頗爲煩心,且言明需要一引導風氣之人,以下官看來,此事由皇兄來做最好,皇兄是嫡長子,被大多數名儒大紳所推重,若您主動以嫡位之需求情,士紳們必不敢違背,陛下也會對您有所改觀,此事還望皇兄不要告訴永王,以免被其他皇子趁了先。”

徐昭華說完就像惠王朱慈烺欠身而去。

惠王朱慈烺心裡大喜,忙道:“多謝妹妹指點。”

於是,惠王朱慈烺便忙急着去執行此事來,一家一家的拜訪請求,甚至還親自發文希望名儒大紳體諒朝廷急缺人口的難處,同時也積極披露女子纏足之慘狀,開始主動命令府內女子放足。

果然,馬士英之新政推行順利了許多,畢竟皇長子表態後,支持皇長子的人也不敢再給馬士英使絆子。

“這孺子也算幹了件正事,沒白浪費他這個嫡長子之名。”

朱由檢也在周後面前第一次誇讚了朱慈烺一次,周後也笑道:“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復了皇兒的太子之位,如今他也成熟穩重了不少,上體諒做父皇的你,下團結兄弟,思想也非保守之態,天下也該需要一個太子了。”

朱由檢點了點頭:“也對。”

朱由檢的“也對”兩個字讓周後和朱慈烺大喜。

第二日,便有翰林院掌院學士熊文舉上疏請旨復立太子,且列舉了朱慈烺堪爲太子的十德十功。

朱由檢批了:“准予翰林院掌院學士熊文舉擬旨復立太子朱慈烺,昭告天下!”

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十章 帝后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十章 帝后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
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十章 帝后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十章 帝后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