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節 馬嵬坡

?叛軍毫無意外的拿下天險潼關,偉大的潼關失守。[燃^文^書庫][www].[774][buy].[com].

在這裡,必須有一句慨嘆:潼關是關中屏障,一旦失守,必然導致關中震動。

治理天下最難的就是治理人心,人心一失,天下必然不穩,要不怎麼說,得人心者的天下呢!在潼關失守的歷史時刻,大唐朝廷風雨飄搖,不,應該說是“忽喇喇大廈將傾”。

我們必須承認一個歷史事實,儘管潼關丟失,長安再也無險可守,但是,大唐朝廷沒有完全絕望,還是有機會的。畢竟,白鹿原還在朝廷手中,關中的唐軍仍有數萬,三輔還有不少丁壯,只要朝廷調配得當,官軍憑藉堅城和叛軍作戰,假以時日,朔方和劍南節度使的軍隊在十幾日內就可以到達。

一旦朔方和劍南節度使的主力到達,形成內外夾擊態勢,叛軍立足未穩,沒有後援,將無路可逃,安史之亂將畫上句號。

這個假設有合理性,在中國古代史上,潼關被無數次攻破,但並不是每次潼關失守,都意味着長安必然陷落。就是長安陷落,這個朝代也未必滅亡,因爲長安的北面還有相當廣泛的戰略縱深。如果一定要認定潼關失守就失掉了一切,在幾十年以後,偉大的桓溫就一定會跟你急。

然而,這只是理論上的,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一個**的王朝沒有向心力,看着強大,實則不堪一擊,叛軍還在潼關,關中就開始了勝利大逃亡。

潼關失守的消息傳來,大唐朝廷的河東、華陰、馮翊、上洛四郡的防禦使,不約而同地選擇棄城逃跑,到了任何人也找不到的地方。將領們無影無蹤,士兵立刻作鳥獸散,在他們身後,留下4座空空蕩蕩的城池。

恐慌情緒迅速蔓延到長安。大明宮一片慌亂。

在那一刻,巨大的恐懼感從唐玄宗李隆基的心底升起,這是他70年人生中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然而這一刻卻真實發生了。

這一刻,唐玄宗李隆基才知道瞎指揮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或許會爲自己輕易殺掉高仙芝和封常清而後悔,會爲自己逼迫哥舒翰而難過。但是,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可買。他已經悔之晚矣!

一切都過去了,現在還是想想以後怎麼辦吧!唐玄宗李隆基在無奈之下,終於發揚了一次民主,召來大臣們開會,希望能得到一個力挽狂瀾的錦囊妙計。

江山破碎如此,除了齊天大聖,誰也沒本事力挽狂瀾,就是姜子牙復生也未必做得到,因此。大臣們一律禁言。

滿朝大臣都在扮演苦瓜,唯有宰相楊國忠的心情陽春白雪。實事求是地說,對於今天的局面,楊國忠早就預見到了,因此,拿出了自己的預案:“請陛下移駕劍南節度使的防地,那裡的唐軍能夠保護朝廷。”

事到如今。沒有別的辦法了,唯有逃了!唐玄宗李隆基沒有過多思考,同意了這個建議。

既然已經確定了行動方針,那麼,一切都變得簡單了。唐玄宗李隆基發出詔令,命令朝廷的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集結禁衛六軍。同時精選900餘匹戰馬,在皇宮內苑集結待命。

雖然一切佈置的還算妥帖,但是,這麼狼狽出逃有失臉面,總得找塊遮羞布纔是,於是,唐玄宗李隆基對外宣佈:“朕將御駕親征。討伐安祿山。”

既然是御駕親征,那麼就要做出姿態,唐玄宗李隆基再一次下達詔令:“京兆尹魏方進爲御史大夫兼置頓使,也就是看家的;京兆少尹崔光遠升任京兆尹、西京留守;宦官邊令誠掌管皇宮所有的鑰匙。”

安排好了一切,會議散去。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唐玄宗李隆基開始了勝利大逃亡,攜楊貴妃姐妹、皇子、嬪妃、公主、皇孫、楊國以及親近宦官、宮女出了延秋門,一路向西開始逃難。

因爲逃得匆忙,有些在外過夜的龍子皇孫們都不知道消息,第二天回宮一看都傻了,趕緊找地兒跑吧。

唐玄宗李隆基走錯了一步棋,其實,他實在沒有必要如此倉促,時間有的是,這一點歷史記錄在案。因爲叛軍奪取潼關以後,接到了安祿山的一個奇怪命令,就是原地休整,在10天以後再對長安發動攻擊。

安祿山是馬賊出身,又在北方的戰場出生入死多年,難道不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嗎?

顯然不是,這就是歷史的一個謎,至今沒人破解。有人猜測,或許是安祿山念及唐玄宗李隆基得諸般好處,因此給他逃生的時間。實事求是地說,這個猜測有一定的合理性,符合安祿山的性格。但是,這只是猜測,就像在諾曼底海灘時,希特勒下令停止德軍攻擊一樣,給了英法聯軍逃脫的機會。

如果哪位一定要刨根問底,好吧,自己去問唐玄宗李隆基吧。他要是拒絕回答,這可不關我的事,實話實說,我和唐玄宗李隆基沒交情。

紙裡包不住火,第二天早朝以後,上殿朝拜的大臣們撲了一個空,唐玄宗李隆基跑路的消息迅速傳播,長安城的王公貴族紛紛四散逃命。對他們來說,去哪兒都沒關係,就是不能留在都城了。

混亂之中,總有渾水摸魚的,盜賊蜂起,紛紛涌到長安城,到處殺人放火,搶劫公私財物。在這樣的情況下,長安的混亂達到了頂點。

朝廷無人主事,西京留守崔光遠和宦官邊令誠商量了一陣,安排人撲滅了大火,剁了10多個趁火打劫的流氓,總算把長安穩定下來。

不過,穩定的長安已不再屬於大唐朝廷,而是已經屬於叛匪安祿山了。

西京留守崔光遠很清楚長安的狀況,知道留在此地就是等死,而一旦逃跑,大唐朝廷肯定不會饒了自己。索性另找出路,好在他的腦子活泛,很快找出了立功的辦法,派自己的兒子前往洛陽拜見安祿山。

邊令誠聽到了西京留守崔光遠私通安祿山的消息,自然不甘落後,馬上派人迎接叛軍。將皇宮的鑰匙交了出去。

在城內的大臣們爭先恐後的向安祿山獻媚的時候,唐玄宗李隆基正在逃亡的路上。

還沒有進入子午谷,唐玄宗李隆基就體會到了什麼是喪家之犬的真正含義。

實事求是地說,唐玄宗李隆基對逃亡是有安排的,逃難之前,特意安排太監出城,通知沿途郡縣招待。

但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車隊到了咸陽縣,該吃飯了。然而,整個縣城空無一人,負責傳旨的太監和縣令都不見了蹤影。

沒關係,唐玄宗李隆基有的是錢,花錢買吃的總可以吧?

都說沒錢不能,但有時候,錢真不是萬能的,這句話千真萬確,起碼現在正確。這時候。唐玄宗李隆基的錢再多也沒地兒花去。

找不到吃的,唐玄宗李隆基只好餓着癟肚子繼續趕路,還真不錯,附近百姓得知了唐玄宗李隆基駕到的消息,想一想大唐朝廷的恩義,眼睛發酸,不忍心了。於是將家裡能吃的都搬出來,招待餓得眼睛發綠的龍子皇孫們。

就是這麼飢一頓飽一頓的,3天以後,唐玄宗李隆基一行來到了馬嵬坡(陝西興平市西馬尾鎮)

到了這裡,將士們不幹了,要求吃飽飯再走。這怪不得將士們。飢餓是酷刑,唐玄宗李隆基都吃不飽飯,跟隨的軍馬就更餓了。

將士們食不果腹,一想其中的原因,馬上就將仇恨集中到宰相楊國忠的身上。可惜的是,楊國忠並沒有發現自己已經成了衆矢之的,還在爲能重回蜀地而沾沾自喜。

此時。一場針對楊國忠的陰謀正在醞釀。主角就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

陳玄禮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忠誠部下,在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宣武門之變時,以除韋后有功,任禁軍龍武大將軍。

從史書上我們可以知道,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爲人忠厚、勤勉,潔身自好,不搞小團體,是一個很少見的正人君子。在銅臭味濃厚的官場,具有這些品質的人是很少見的,堪稱鳳毛麟角,因此,在唐玄宗李隆基時代頗受寵信。

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很痛恨宰相楊國忠的專權誤國,很想除掉這個禍國殃民的傢伙。然而,發動兵變不是小事,陳玄禮需要支持。

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馬上找機會聯絡了太子李亨。

陳玄禮如果要舉行兵變,離不開太子李亨的支持。因爲,扈從唐玄宗李隆基的軍隊有3000餘人,殿後的太子李亨的後隊人馬就有2000人,其中包括禁軍中的精銳部隊——飛龍禁軍。

因此,如果太子李亨反對兵變,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絕對成不了氣候。

陳玄禮是好好先生,這樣的人都怒了,楊國忠真火到頭了!李亨恨不得舉起腳丫子支持,但是,李亨畢竟在政治漩渦中混得太久,都成老油條了,仔細一琢磨,還覺得沒有把握,讓宦官李輔國聯絡了高力士。

高力士對楊國忠恨到了極點,因此,馬上同意支持採取行動。

這一年的六月十四日的早晨,將士們以餓肚子不能走路爲名,拒絕繼續前進,到了中午,馬嵬之變爆發了。

變亂爆發的時候,一羣吐蕃使者正在圍着楊國忠訴苦,要求吃飽肚子。

正在此時,一羣士兵開始吶喊:“楊國忠與胡人一起謀反!

將士們羣起響應,一名士兵張弓搭箭,可惜沒吃飽飯,手上沒有力氣,準頭不好,一箭射在了楊國忠的馬鞍上。

楊國忠嚇壞了,撥馬就跑,一溜煙的跑到了驛站的西門內。

楊國忠剛想喘口氣,一回頭,一羣士兵揮衝了上來,當即亂刀齊下,楊國忠就成了一堆肉醬。楊國忠死了以後,他的苦難也沒有結束,腦袋被割了下來,插在槍頭上示衆。

楊國忠死了,楊家的故舊門生也遭了秧,他的兒子,戶部侍郎楊喧以及楊貴妃的姐姐韓國夫人也沒有跑的了,都被剁成了肉泥。

將楊家幾乎斬盡殺絕,但兵變並沒有結束。既然已經上了賊船,將士們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幹到底,將唐玄宗李隆基入住的馬嵬坡驛站包圍的水泄不通。

聽到了將士們憤怒的吶喊。唐玄宗李隆基明白了,自己遇到了傳說中的兵變。

唐玄宗李隆基經歷過大場面,相信沒有比玄武門之變的場面更大了,那樣的場面都應付裕如,現在也是小意思。他在一瞬間打定了主意,既然楊國己然被殺了,那就先順水推舟。把將士們哄好了再說。

唐玄宗李隆基拄着柺杖出了驛站門口,親自向將士們表示慰問。感謝他們爲國家除掉了禍根。然後,話鋒一轉,命令將士們回到部隊聽候命令。

然而,唐玄宗李隆基震驚了,將士們居然對皇帝的命令置之不理,都聚在那裡一動不動。

唐玄宗李隆基非常的吃驚,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他們到底想幹什麼?

唐玄宗李隆基沒有了主意,用目光尋找着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希望他能壓服心存不滿的將士們,暫時渡過難關。

這時,陳玄禮代表將士們情願道:“楊國忠謀反,禍根猶在,楊玉環不應該再陪侍陛下。願陛下不要因小失大,壞了國家法度。”

唐玄宗李隆基被驚愕包圍了,這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如果說丟掉長安刻骨銘心,那麼,這一刻,就是要他的命了。

看到唐玄宗李隆基愣在那裡,高力士無奈,勸說道:“將士安則陛下安。望陛下順應軍心!”

唐玄宗李隆基寧願失去帝國也不願意失去楊玉環,這個女人是他的開心果。然而,現在已經不是他說了算的時候了,李隆基別無選擇,他只能讓楊玉環死。

唐玄宗李隆基點頭同意,楊玉環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在馬嵬驛的佛堂上,高力士親手縊死了風華絕代的楊玉環。38歲的楊玉環的人生戛然落幕。

一代名媛香消玉殞,讓人無比感慨。實事求是地說,楊玉環不同於歷史上野心勃勃的女漢子,她是一個乖覺的女人,除了愛享受以外,沒做什麼壞事。然而,歷史上對她的評價很不公平,讓人覺得氣悶。其實,女人的肩膀太弱,承擔不了一個帝國滅亡的責任。

雖然一個花一樣的女人隨風逝去,然而,楊玉環的故事仍在流傳,傳說在馬嵬坡真正死的是楊玉環的侍女。而楊玉環在皇帝親信的護送下,從海上乘船逃走,漂流到日本向津縣半島的唐渡口,不久之後因病身亡。當地人爲了哀悼她,將她葬於二尊院。

當然,這是一個傳說,拿來娛樂而已,千萬不要當真。

伴隨着一代美女楊玉環的香消玉殞,馬嵬兵變宣告結束。這場以楊國忠爲目標的兵變,僅僅歷時數小時,兩圈麻將的功夫,但兵變的意義是非凡的,幾乎覆滅了禍亂天下的楊氏家族。

爲什麼說是幾乎,而不是全部,因爲楊家有漏網之魚,而且個頭還不小。聽到了喊殺聲,虢國夫人和楊國忠的老婆裴柔等幾人跑了,一竿子跑到了陳倉。

這個陳倉很有名,就是漢代大將軍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那個地方。

歷史是不是可以重演呢?不過,虢國夫人的暗度陳倉走光了,陳倉縣令薛景仙聽說楊家人在自己的地盤躲藏,立刻組織人員搜捕。

虢國夫人走投無路,倉惶中逃入竹林,親自動手殺了兒子裴徽和嫂子裴柔,然後自刎。

虢國夫人還沒有死,就被薛景仙抓獲,這時,虢國夫人並無懼色,從容詢問抓她的爲何人。不久,刎傷出血凝結喉中窒息而死,被葬在陳倉郊外。

在這裡,不由得爲虢國夫人點贊,一個女人能如此壯烈,真讓男人無地自容,可惜的是,她沒有走正道,因此下場不好。

除了秦國夫人死得早,算是善終以外,楊家其餘人等無一落網。

屈指算來,在進入長安的12年來,楊國忠成功的顛覆了大唐王朝,將繁華盛世送進了墳墓。僅憑一己之力,就能完成如此“偉業”,可謂驚天地泣鬼神,有了這個人,應該是歷史的悲哀吧!

不過,因爲安祿山叛亂而死去了無數的生命,這些人招誰惹誰了,哎,小人物的命,什麼時候都不值錢啊!

中國歷史上,忠君愛國一直是主線,陳玄禮等人採取的就是真正意義的“清君側”,就是除掉皇帝身邊的壞人。楊國忠死於非命,他們達到了目的,於是,脫掉了頭盔和鎧甲,跪拜在唐玄宗李隆基得面前,請求皇帝治罪。

事到如今,唐玄宗李隆基還有什麼辦法,只能“慰勞之,令曉諭軍士”。

再說一次,在那一刻,唐玄宗李隆基是否爲斬殺了高仙芝和封常清而後悔,這一點,相信他會,因爲他現在是真疼了。如果有後悔藥可買,唐玄宗李隆基一定會不惜代價,可惜的是,老天爺就是不賣。

這次兵變,史稱馬嵬之變。

這一天被歷史永遠的記憶,因爲這一天是大唐朝廷的分水嶺,往日的繁華不再,剩下的都是無盡的苦難。

還好,這一天,唐玄宗李隆基得到了一個安慰獎,陳玄禮表示對他盡忠,率領軍隊保護他入蜀,絕無二心。

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57節 路遇屍體第115節 不速之客第80章 受命出征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73節 不速之客第115節 不速之客第4節 追尋寶刀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54節 舉案齊眉第45節 賞金殺手第138章 討伐小勃律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126章 做死的胡人第97節 莫賀達幹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149章 野人的家園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4節 追尋寶刀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282章 密詔第64節 劉三哥第63節 李代桃僵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37節 突厥走私販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13節 波斯美女第243章 鋒矢陣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51節 入幕之賓第106節 去奴襪帶刀見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213章 阿萊拉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39節 捕俘(1)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303節 英雄之死第80章 受命出征第256章 唐軍敗了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2章 雪夜奇遇第161章 進攻前的暗戰第43節 錦官城的流氓帥哥第307節 可恥的西原大敗第275章 詔令即將下達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121章 交鋒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136章 程千里敗了第168章 達扎路恭元帥的猶豫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113節 慘烈的睢陽第13節 波斯美女第126章 做死的胡人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163章 石堡城第87節 蘇祿可汗敗了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143章 凱旋有罪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12節 到草原撒野第239章 穆斯林總督的和平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78節 突騎施鐵騎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210章 漢家奴第114節 裝傻的武夫第18節 伏擊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191章 柘枝城第319節 睢陽陷落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152章 主僕相見第47節 死到臨頭第163章 石堡城第260章 上元節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174章 越過青海湖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181章 一罵服衆第27節 詭異的宮廷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299章 無疾而終的御駕親征第5節 賣刀第277章 榮義郡主第148章 卡赫塔巴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326節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242章 戰火再一次燃燒
第332節 回紇登裡可汗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57節 路遇屍體第115節 不速之客第80章 受命出征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73節 不速之客第115節 不速之客第4節 追尋寶刀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54節 舉案齊眉第45節 賞金殺手第138章 討伐小勃律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126章 做死的胡人第97節 莫賀達幹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149章 野人的家園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4節 追尋寶刀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282章 密詔第64節 劉三哥第63節 李代桃僵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37節 突厥走私販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13節 波斯美女第243章 鋒矢陣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51節 入幕之賓第106節 去奴襪帶刀見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213章 阿萊拉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39節 捕俘(1)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303節 英雄之死第80章 受命出征第256章 唐軍敗了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2章 雪夜奇遇第161章 進攻前的暗戰第43節 錦官城的流氓帥哥第307節 可恥的西原大敗第275章 詔令即將下達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121章 交鋒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136章 程千里敗了第168章 達扎路恭元帥的猶豫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113節 慘烈的睢陽第13節 波斯美女第126章 做死的胡人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163章 石堡城第87節 蘇祿可汗敗了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143章 凱旋有罪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12節 到草原撒野第239章 穆斯林總督的和平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78節 突騎施鐵騎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210章 漢家奴第114節 裝傻的武夫第18節 伏擊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191章 柘枝城第319節 睢陽陷落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152章 主僕相見第47節 死到臨頭第163章 石堡城第260章 上元節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174章 越過青海湖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181章 一罵服衆第27節 詭異的宮廷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299章 無疾而終的御駕親征第5節 賣刀第277章 榮義郡主第148章 卡赫塔巴第65章 段秀實發威第326節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242章 戰火再一次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