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二 第一國王與第一丞相

當特使車隊駛進咸陽宮時,已經是初更時分了。

張儀雖然對咸陽城有了大體瞭解,但對咸陽宮卻是一無所知。在他高傲的心目中,天下宮殿當首推洛陽的天子王宮。洛陽雖然破舊了,但那種承天命而鳥瞰天下的恢弘器局卻是萬世不朽的。其次是大梁王宮,華貴博大,層層疊疊六百畝,融山水風光於奇巧構思之中,那種實實在在的富麗舒適是天下絕無僅有的。老秦人樸實無華,起造咸陽城時還正在元氣剛剛養成之時,能與臨淄王宮媲美已經不錯了,還能如何?但是,當軺車駛進咸陽宮正門時,他立即被一種強烈的氣勢震撼了。

剛從少有燈火的國人區駛出,面前這片汪洋燈海簡直與尚商坊可一爭高下。這片燈海瀰漫出的不是尚商坊那種令人沉醉的酒色財氣,而是一種令人凜然振作的新銳正氣。那簡潔得只有兩道黑色石柱夾一座青石坊的宮門,那擠滿車馬的白玉廣場,那聳立在夜空中的小屋頂宮殿,那瀰漫出隱隱濤聲的松柏林海,那燈火通明的東西兩片官署,那斧鉞生光甲冑整肅的儀仗,那偏門不斷進出的急驟馬蹄聲,那腳步匆匆而又毫無喧譁的來往官員……這裡與張儀熟悉的六國宮殿截然不同,然而又絕不僅僅是宮殿的感覺。張儀也曾經聽人說起過秦宮高聳的小屋頂的奇特,但也只是一笑了之。今日親臨,張儀實實在在地感到了一種新鮮強烈的衝擊。與其說是宮殿的衝擊,毋寧說是精氣神的衝擊。走進這卓爾不羣的宮殿區,立即能感到這裡絕不是奢華享樂的靡靡之地,而是如同農夫耕耘工匠勞作一樣的晝夜忙碌之地,一股新銳的氣息在這裡流動瀰漫,連冬夜的寒風也無法使這裡變得冷清。

一路看來,張儀不禁暗暗感慨:“上蒼有眼,這正是我心中的秦國氣象也!”

“先生請看,國君親自在階下迎候。”嬴虔的聲音從車下飄了上來。張儀恍然醒悟,卻見軺車已經在正殿階下停穩,幾名高冠大袖的黑衣人正快步走來。及至張儀被嬴虔扶住下車,爲首黑衣人已到面前深深一躬:“先生安好,嬴駟等候多時了。”

嬴駟?那不是當今秦公的名號麼?張儀驚訝地睜大眼睛:“你?不是胡人王子麼?”

後邊的黑矮胖子哈哈大笑:“我等冒昧,尚請先生見諒。”

張儀心思機敏,恍然大笑一躬道:“我竟當真了,張儀多有不敬,秦公恕罪。”

嬴駟雙手扶住張儀笑道:“不入風塵,焉知英雄本色?先生使嬴駟大開眼界。原是我等君臣敬賢不周了。來,先生請。”說着親自來扶張儀。

張儀拱手笑道:“秦公若再多禮,張儀不自在了。秦公請。”

“敬賢本是君道之首則,也是嬴駟本心敬佩先生。老秦人不講虛禮,先生儘管自在便是。來,你我同步了。”嬴駟自來穩健厚重不苟言笑,今日卻是豁達爽朗,拉起張儀的手便上了紅氈鋪地的臺階。張儀也不再謙讓,與秦公執手而上。到得燈火通明的大殿,嬴駟請張儀坐了上位,自己與幾位大臣拱着張儀坐成了個小方框。張儀見秦公連國君面南的禮制座次都變成了師生賓主的座次,知道嬴駟爲的是讓自己灑脫說話,不禁心下一熱,覺得自己今日教秦國君臣等候了半日有些過分,拱手笑道:“張儀狂放不羈,爲等朋友辭行,竟讓秦公並諸位大人空等半日,多有唐突。太傅年高,太子年少,均未進食,張儀委實不安。”

嬴虔大笑:“這算甚來?打起仗來三天不咥都是有的,他們一樣,也沒咥。”

“聽完先生高論一起咥!如何?”樗裡疾嘿嘿笑着。

嬴駟笑道:“我等先說,廚下便做,做好了就上,要甚講究?”轉身一擺手,一個老內侍匆匆去了。嬴駟回頭道:“先生認識一番了:這位是上大夫樗裡疾,祖籍西戎大駝。這位是國尉司馬錯,兵家之後。”兩人一齊拱手道:“見過先生。”張儀笑道:“上大夫智計過人,張儀佩服。”樗裡疾嘿嘿笑道:“雕蟲小技,何足道哉。”張儀看着頂盔貫甲的司馬錯,卻站了起來深深一躬道:“張儀生平第一次談兵,便被將軍斷了一條腿,張儀敬佩將軍。”司馬錯連忙站起還禮道:“原是先生疏忽而已,司馬錯何敢當先生敬佩。”張儀慨然笑道:“張儀原本狂傲,自司馬錯出,而知天外有天,豈能不敬佩將軍。”

“好!”嬴虔拍案,“老夫就喜歡此等磊落漢子!莫怪……”突然打住了。

“手有十指,各有短長。先生大智大勇,見事透徹,昨夜可是大顯威風也。”樗裡疾知道嬴虔心事,嘿嘿笑着適時插上,爲嬴虔遮過了尷尬。

嬴駟笑道:“先生昨夜所言,大開我等胸襟。今日請爲秦國謀劃,望先生不吝賜教。”

張儀成算在胸,微微笑道:“昨日略言大勢,今日當謀對策。目下之秦國,直接壓力自是合縱。然則長遠看去,合縱之勢乃是山東六國與秦國真正抗衡的開始。以秦國論,既要破除合縱擠壓,更要立足長遠抗衡,絕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跟在六國之後疲於奔命。從此開始,秦國之每一對策,都要立足主動,變後發爲先發。”寥寥數語,嬴駟君臣眼睛大亮無不點頭。

嬴虔不禁拍案讚歎:“先生刀劈斧剁,料理得清楚!願聞應對之策。”

“秦國應對之策有四:其一曰連橫,其二曰擴軍,其三曰吏治,其四曰稱王。”

“願聞其詳。”嬴駟悚然動容,禁不住向張儀座案移動,生怕聽不清楚。

щшш ⊕ттκan ⊕℃ O

“先說其一。六國爲南北,是爲合縱。秦與六國爲東西,是爲連橫。連橫之意,便是秦國東出函谷關,與中原六國展開邦交斡旋,分化合縱,而後各個擊破。連橫之要:在於秦將六國看成一個可變同盟,不斷選擇其中之薄弱環節滲透,瓦解其盟約鏈條,與一國或兩三國結成哪怕暫時之盟友,孤立攻擊最仇視秦國之死敵。以整體言之,秦乃新興之國,山東六國乃舊式邦國。新舊之間,水火不容,勢不兩立,任何一國都是秦國之敵人。唯其有此根本之別,六國才能聞所未聞地迅速結成盟約。其間根本並不在於六國卑秦,而在新制舊制之抗爭!正因如此,秦國不能對六國抱任何幻想,實施連橫必須無所不用其極,以求最大限度之分化敵國。力行連橫,合縱必破!此其一也。”

座中君臣聽得大是興奮。黑矮胖子樗裡疾搓着雙手嘿嘿嘿直笑:“妙哉連橫!先生與蘇秦真乃棋逢對手,天下做棋盤,列國做棋子,曠古奇聞也!”

嬴駟擺擺手:“且聽先生下文。”

張儀侃侃道:“其二,合縱既立,秦國必有大戰惡戰。說到根本,戰場乃連橫之後盾,非戰場勝利不足以大破合縱,不足以使連橫立威。聞得秦國只有不到十萬新軍,遠不足以與六國聯軍做長期抗衡。當此之時,秦國擴軍時機已到。連橫之力,大約可保秦國一年之內無戰事。這一年之內,秦國若能成新軍二十萬,打得一場大勝仗,連橫威力自當大顯。”

“大是!”嬴虔對軍事的直感極爲敏銳,拍案高聲道,“老夫招募兵員,國尉只管練兵便是。”一向沉穩的司馬錯也慨然拱手道:“君上,先生之策深諳兵國之道。有太傅鼎力扶持,臣若一年不成軍二十萬,甘當軍法!”

嬴駟冷靜道:“聽先生下文,完後一體部署便是。”

張儀道:“其三是吏治。國政清明,方能使民以國爲家,願效死力保家衛國。此乃千古常理,斷無二致。目下秦國變法已經近三十年,秦公即位忙於外憂,未及整肅內政,朝野已有積弊之患。官員執法有所懈怠,庶民守法已不甚嚴謹,官場中已隱隱然有怠惰荒疏阿諛逢迎之風。奮發惕厲、法制嚴明之氣象已經有所侵蝕。張儀在六國官場多次遭遇不測之禍,深知吏治積弊乃國家大危禍根。一國爲治,絕無一勞永逸之先例,須得代有清明,勤修法政,方可累積強大國力,完成一統大業。六國合縱,秦國暫取守勢,若能借此良機大力掃除積弊,刷新吏治,振奮民心,猶如秦孝公借守勢退讓而變法,使秦國實力更上層樓,則秦國大有可爲也!”

一席話畢,座中盡皆肅然。準確地說,是由驚訝而沉默。

戰國時代,吏治本是天下爲政革新的主題之一。所謂變法,一大半國家實際上就是在整肅吏治。韓國的申不害變法,齊國的齊威王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都是在吏治上下工夫。就連魏文侯的李悝變法,除了部分廢除耕地貴族化、推行土地平民私有、土地可自由買賣的“盡地力之教”外,也是將整肅吏治作爲變法最主要的大事。其所以如此,一則是徹底變法太難,阻力太大,所需要的內外條件未必每個國家都能遇到;二則是整肅吏治是亙古不朽的爲政大道,只要君主振作,輔助得力,推行起來阻力小、見效快、最容易直接爭取民心。正因爲這種“吏治變法”成爲一種時尚,法家名士申不害還創立了“申術”,將“法”與“術”並列,使這種以督察臣下、防止奸佞的權術學說成爲法家的一部分。到了後來,韓非將權術論更加系統,將法家學說變成了“法、術、勢”的三位一體,與商鞅堅持力行的以法爲本、唯法是從、法制至上的正宗法家產生了極大的變異。這是後話。在這種“術變”潮流中,商君在秦國的變法最徹底,開創了真正的變法時代,被戰國之世稱爲“千古大變”。商鞅變法與同時代其他變法的根本不同,在於他將根本放在“立法立制”與“執法守法”兩個立足點上,從權力體制到土地分配乃至庶民生活,都頒發了系統的法令。

這種變法之下,秦國真正翻新成爲一個全新型的國家,吏治在大變法中只是一個環節,只是大法推行的一種必然結果。所以,在秦國君臣心目中,只要堅持商君法統,國家便會自然清明,從來沒有想過將吏治作爲一個專門大項來對待。

今日,張儀鮮明地將吏治作爲治內大策提了出來,座中君臣確實一時愕然。秦國的吏治有那麼令人憂慮麼?若像山東六國那樣轟轟烈烈地當做變法來推行,秦國還能全力對付合縱麼?另一層更深的疑慮是:整頓吏治會不會改變秦國法制?秦法威力昭彰,已經成爲秦人立足天下的基石,秦國朝野對任何涉及商君法制的言行,都是極爲敏感的。

事關政事,主持國政的上大夫樗裡疾特別上心,嘿嘿笑道:“果如先生所言,整頓吏治當如何着手?”言外之意,你得先說清辦法,從你的辦法便可以看出是否可行。

張儀何等機敏,見舉座愣怔,哈哈大笑道:“張儀志在維護商君法制,豈有他哉!辦法麼,十六個字:懲治法蠱,震懾荒疏,查究違法,清正流俗!”

“好!”樗裡疾拍案讚歎,“先生十六字可謂治內大綱也。改日當登門求教。”

座中頓時輕鬆起來。嬴虔高聲道:“先生第四策如何?”

嬴駟沉吟道:“此時稱王,是否操之過急?”

“不遲不早,正當其時。”張儀輕輕叩着書案道,“秦國早當是名副其實的王國了。孝公未稱王,有韜光養晦之意。犀首、蘇秦主張稱王,而秦公未稱王者,是不想因一名號而招致東方敵意。時也勢也,皆非本意也。今日時勢大變,稱王有三重必要:其一,六國合縱以秦爲死敵,秦國已無示弱之必要;其二,秦國既立抗衡六國之雄心,稱王正可彰顯秦國決然不向舊制六國退讓的心志與勇氣;其三,大敵當前,稱王可大大激勵秦國朝野士氣,使秦人之耕戰精神得以弘揚。國君名號,原本便不是國君一己之事,諸位以爲然否?”

“大是!”除了嬴駟,其餘人拍案同聲,連少年太子也分外興奮。嬴

虔激昂罵道:“直娘賊!山東列國欺壓老秦多少年了?老是讓讓讓,鳥!該出這口惡氣了,稱王!先生說到老秦人心坎裡了!”

“臣亦贊同君上稱王!”樗裡疾與司馬錯異口同聲,而這兩人在犀首、蘇秦提出稱王時是一致反對的。

嬴駟很興奮,拍案道:“好,先咥飯痛飲,爲先生慶功!邊咥邊說。”

“咥——”異口同聲的呼喝中,一長串侍女層層疊疊擺上了大鼎大盆大爵,觥籌交錯,高談闊論,一通酒直飲到雄雞長鳴。

回到渭風古寓,張儀已經醉了,跌倒榻上呼呼大睡。

午後時分,緋雲突然發現這座幽靜庭院的幾個出口有了遊動的黑色身影,頓時起了疑心。這個地方除了衣飾華貴的客商,連遊學士子都很少有,如何有如此三三兩兩的布衣走動?看這些人的走路架勢,顯然都是習武之人,他們卡住這些出口門戶用意何在?張儀沒醒來,緋雲心中着急,匆匆到另一座院子找應華商議,一問才知,應華已經辭房走了。緋雲大急,這裡房金貴得嚇人,應華一走如何了得?看應華的做派也不像個等閒人物,如何突然不辭而別?緋雲多年來跟着張儀歷經磨難,也算長了許多見識,怔怔思忖一陣,覺得一定是張儀又得罪了秦國國君或哪個權臣,這個人物又要陷害張儀。對,除了權力這個只講勢力不講道理的東西,又有甚樣危險,能教應華這樣的富貴公子逃之夭夭?看來,得趕快設法逃出咸陽。

可是,當緋雲匆匆回到庭院時,卻驚呆了。一隊頂盔貫甲手執長矛的武士已經封住了庭院的正門口,三個小門也是警戒森嚴。進得院中,只見一隊車馬儀仗已經在庭院擺開成一片,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內侍正站在昨日特使站的那個地方,一動不動。緋雲又大起疑竇,害人抓人有如此恭敬的麼?莫非張兄有好事了?心念一閃,緋雲狠狠罵了自己一句:“吔,村傻!有好事人家不嚷嚷報喜?有此等安寧?一定又是個忒陰毒的人物要消遣張兄!”緋雲想到這裡,倒是坦然了起來,既然逃不了,只有與他們周旋,怕甚來?緋雲但隨張儀出遊,都是男裝,咳嗽一聲,大搖大擺地向屋前走來。

“敢問小哥,可是張儀童僕?”白髮蒼蒼的老內侍恭謹地作禮詢問。

“正是吔。前輩何事啊?”緋雲拉長了聲調。

“秦公有命,敢請張儀接君書。”

怪道如此排場,原來是國君害人。緋雲冷笑道:“我家主人酒醉未醒,國君敬賢,總不能教我家主人飯也不吃吧?”

“小哥說得是,我等在此恭候便是。”

緋雲冷冷一笑,昂首挺胸走進了門廳。進得屋中,緋雲快步來到張儀寢室,搖晃着沉睡的張儀壓低聲音急急道:“張兄快起來!出大事了吔!”張儀懵懵懂懂坐起來打了個長長的哈欠:“呀,好睡!哎,你說出事了?”緋雲急急道:“張兄,你有沒得罪秦國權勢?”張儀揉揉眼睛道:“此等事誰能說得準?”緋雲立即漲紅了臉道:“吔,外邊又是一大隊人馬!應華也走了!快起來,走!”張儀看着緋雲的急迫樣兒,不禁哈哈大笑道:“你呀,就不作興我來一次好事?是秦公請我去議事,別擔心,啊。”緋雲見張儀坦然自若,笑道:“吔,人家倒也恭敬,是我不放心,你回來又沒說。那就快梳洗,教人家老是等不好吔。”張儀笑着站了起來:“好好好,梳洗。”

緋雲利落之極,片刻間便幫張儀收拾妥當。張儀走出門廳遙遙拱手道:“昨夜酒醉,多勞特使等候,我這便隨你進宮。”

“張儀接書——”老內侍蒼老尖銳的聲音,像在宮中宣呼一般響徹了庭院。

張儀愣怔片刻,國君對一個布衣之士下書,實在突兀。略一思忖,張儀躬身一禮道:“布衣張儀,願聞君命。”言外之意,我還不是秦國臣工,無須大禮接書,先聽聽再說。

老內侍展開一卷竹簡高聲宣讀:“張儀我卿,謀劃深遠,才兼軍政,今特命張儀爲秦國丞相,封爵大良造。君書到日,着即入主丞相府領政。秦公嬴駟冬月書。”

張儀真正地驚訝了。他如何能想到秦國君臣有如此宏闊的氣魄,一旦認準人才,毫不吝惜高官重爵,一舉將他推到人臣最高位?更重要的是,秦國從來也沒有設置過丞相職位,就是商鞅,也是以大良造攝政的。如今對他張儀,竟能破天荒地設置了丞相,爵位竟是大良造!剎那之間,張儀感動了,深深一躬道:“臣,張儀接君書。”雙手恭敬地接過了那捲毫無華貴裝飾的竹簡。

“車馬儀仗已經齊備,恭請丞相登車入府。”老內侍恭敬地施了一禮。

張儀慨然笑道:“特使啊,許我半個時辰準備了。”

“但憑丞相吩咐。”

突然,庭院入口處傳來一陣嘿嘿笑聲:“丞相大人,黑胖子接你來了。”隨着笑聲,樗裡疾搖晃着鴨步悠然擺了過來。

張儀笑道:“上大夫,張儀還沒醒來也。”

樗裡疾嘿嘿笑着:“君上可是一直還沒睡覺也。你走了,君上與我等一直商議到天亮,又下君書,又選府邸,方纔剛剛回宮。剩下的大雅之曲啊,就要你丞相來唱了。”

張儀聽得感慨萬端,喟然一嘆道:“秦公如此重託,張儀何以爲報也!”

樗裡疾笑道:“老秦人做事實在,丞相無須多慮,更無須以官場權術費力周旋,但以謀國做事爲上便了。事做不好,老秦人也翻臉不認人也。嘿嘿嘿,樗裡疾愛說醜話,丞相毋怪。”

張儀哈哈大笑道:“上大夫此話,張儀卻聽着對勁兒踏實。一國君臣但能以做事爲上,天下何事不成?”又突然壓低聲音笑道,“樗裡兄,日後私下場合你我互稱兄長如何?丞相上大夫的,不上口。”樗裡疾笑不可遏道:“嘿嘿嘿,好好好,對我老黑子脾胃!走,張兄,老黑子幫你收拾,看看你的家底了。”

兩人進入屋中,緋雲高興得抹着眼淚作禮道:“吔,胡大哥也來了?快快請坐。”樗裡疾聳聳肩笑道:“不不不,從今日起不是胡大哥了。”緋雲驚訝道:“吔!你要在咸陽做商人了?”樗裡疾又是連連聳肩:“不不不,胡大哥要跟張大哥討個官做。”緋雲急道:“吔!那可不行,人家秦國任人唯賢,胡大哥就會‘不不不’,能做甚?”樗裡疾樂得大笑不止。張儀道:“緋雲啊,胡大哥不是胡大哥,是秦國上大夫樗裡疾大人。”緋雲頓時臉紅道:“上大夫?哪?那一位小單于呢?”張儀笑道:“那便是秦國國君了。”緋雲當真是驚訝了,愣怔着笑道:“吔!我也見到國君了麼?這秦國就是不一樣,連國君都跟平頭百姓一樣吔。”樗裡疾嘿嘿笑着聳聳肩:“不不不,你日後還會見到的,平常得緊,有甚稀奇?”

一番笑談,緋雲只讓兩人在廳中飲茶,一個人不消片刻便將所有行裝物事收拾齊整。張儀道:“樗裡兄,我與一個朋友一起來咸陽,昨夜他卻不辭而別,這卻該如何處置?”樗裡疾道:“張兄啊,我已經到前堂問過,那位小哥倒是利落,已經將賬目結清了。山不轉水轉,也許還能見到也,總不成在這裡老等他?”張儀笑道:“也只好如此了,我倒真是想再見到他。”緋雲笑道:“吔,好辦,我留心他便了。”

張儀被高車駿馬接出渭風古寓的時候,整個尚商坊都被驚動了。

遊學士子與富商大賈們爭相擁上街頭,都要親眼一睹這位秦國第一丞相的風采氣度。眼見張儀布衣散發站在六尺車蓋下只是平靜地微笑,毫無神奇,人們歡呼着感慨着嘆息着,尚商坊萬人空巷了。人們爲天下又出了一個布衣英雄喝彩,爲秦國在商鞅之後再次大膽重用山東名士叫好。感慨者說:此人命好,犀首、蘇秦都在秦國碰壁,唯獨此人入秦即起,竟做了這天下第一強國的第一位丞相,時也命也。嘆息者說:可惜這個英雄名士坐上了燎爐,非得烤焦烤糊了不可!商君曠古奇才都栽在了秦國,這個張儀能有好結果麼?

說也奇怪,一出尚商坊進入國人街區,卻是平靜如常,店鋪照常經營,行人照常匆匆,似乎從身邊轔轔駛過的車馬儀仗與他們毫無瓜葛。車行順利,片刻之間便到了宮城外一條幽靜的大街。車馬停穩,樗裡疾晃着鴨步走過來道:“請張兄下車,這便是丞相府了。”

進入街口,張儀開始留意打量。這條街頗爲奇特,很寬很短,蒼松夾道,只有一座顯赫孤立的府邸;隔街的高牆之內,是綠色小屋頂高聳的咸陽宮,隱隱可見斜對府門的宮牆還開有一道拱門。一座府邸能建在如此位置,竟然還有直通宮中的門徑,定然是一座極不尋常的府邸,也絕非倉促間專門修建的。

“樗裡兄,鳩佔鵲巢,可是不能做。”張儀下車笑道。

“張兄不知,君上爲這丞相府邸費神了,進宗廟禱告占卜,才定在這裡。”

張儀不禁又驚訝了——國君赴宗廟禱告占卜那可是非同小可的大事,不是事關國家興亡,是絕不會禱告祖先祈求上天的。如此說來,這座府邸的啓動在秦國是極不尋常的事了?猛然,張儀心中劇烈地一跳:“樗裡兄,這是何人府邸?”

“商君府。一直封存未啓。”慣常詼諧的樗裡疾一臉肅穆。

驟然之間,張儀感慨萬端,對着府門深深一躬道:“商君之靈在上:張儀入主秦國丞相,定然效法商君,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若有欺心,甘受商君法治!”

樗裡疾也是深深一躬,兀自嘟噥着:“商君啊商君,商於郡守樗裡疾來了……”

暮色之中一陣清風掠過,儀仗幡旗“啪啪啪”大響,原本關閉着的厚重的銅釘大木門竟隆隆大開。全體護衛甲士無不驚訝肅然,拜倒高呼:“商君法聖,佑護大秦——”

樗裡疾高興道:“張兄,商君請你了!進府。”

張儀又是深深一躬:“多謝商君。”拉着樗裡疾大步進入府中。

庭院中已經是燈火通明,先行派來的侍女僕人正在院中列隊等候,見張儀到來作禮齊聲:“恭迎丞相入府!丞相萬歲!”樗裡疾嘿嘿笑道:“這是我從官署僕役中挑選的,都是商君府原來的老人。若不中意,張兄可隨時替換。”張儀笑道:“好說好說,粗疏布衣,何有忒多講究。但按商君舊例便了,各司其職。”“是。”侍女僕役們井然有序地散開了。

樗裡疾帶着張儀與緋雲巡視了一週,熟悉了國事堂、出令室、大書房、官署廳等要害處所。最後來到跨院,樗裡疾道:“張兄啊,唯獨這寢室是原先的琴房棋室刷新改的,若不中意,日後便新建了。”緋雲指着燈光下熠熠生輝的華貴傢什與低垂的紗帳笑道:“吔!和大梁貴公子一般了,教人發暈。”張儀皺皺眉笑道:“另建自是不必了。這,太得奢靡,緋雲另行收拾一番。”樗裡疾嘿嘿笑道:“這也是君上主張,說先生是魏國人,要教先生過自己習慣的日子。”張儀不禁大笑道:“君上好心。魏國人如何都能如此過日子?張儀倒要看看商君與公主的寢室,是否也這般華貴?”樗裡疾笑道:“張兄要看,這便去看了。”

一個已經生出白髮的老侍女,領着他們來到了與大書房相連的寢室。一路走來,張儀笑道:“樗裡兄不覺怪異麼?這裡毫無塵封多年的跡象,倒像是天天都有人居住一般。”樗裡疾笑道:“嘿嘿,我也覺得忒煞作怪。”掌燈領路的老侍女低聲道:“丞相恕罪,這是我等老僕天天夜裡進來打掃,多年沒有斷過。”樗裡疾倒是驚訝了:“我如何不知道?你等如何進來?”老侍女笑道:“駐守軍士與管轄我等的吏員,都知道我等是商君府老僕,沒有不給方便的,上大夫且勿怪罪他

等纔是。”張儀聽得大爲感慨:“民心悠悠,可比蒼天。人死如商君者,死亦無憾也!”樗裡疾久久默然,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進得商君寢室,幾個人都愣怔了。裡外兩進:寬大的外間只有六張長案而已,裡間是真正的寢室,也是青磚鋪地、四面白牆、一張臥榻兩牀布被、一面銅鏡、一座燎爐、一張長案而已。沒有厚厚的紅氈鋪地,沒有豔麗的輕紗帳幔,甚至寢室連帶必有的坐榻、繡墩都沒有,簡單粗樸得令人驚訝。這是任何一個尋常布衣士子都可以擁有的寢室,然而,它卻恰恰是爵封商君權傾朝野一妻富甲天下一妻貴爲公主的商鞅的寢室。

緋雲鼻頭髮酸,抽抽搭搭地哭了。

張儀眼中閃爍着晶晶淚光,喟然長嘆道:“蘇秦啊蘇秦,你我吃得數年之苦,比起商君終生清苦,卻是兩重天地了。極心無二慮,唯商君之謂也!”

這天夜裡,張儀久久不能入睡,索性披衣而起在園中漫步。聽得咸陽城樓上刁斗打響了五更,張儀駕車進宮了。

嬴駟也沒有入睡。

張儀的長策謀劃,撥開了久久籠罩在心頭的陰霾,彷徨心緒一掃而去,看清了秦國的位置,明白了該做的事情,也強烈地意識到:秦國將在自己手裡開始大大地轉折,對山東六國即將展開長期的正面抗衡。當初,公父秦孝公與商鞅肝膽相照,才創下了秦國無與倫比的根基。今日,秦國戰車要碾碎山東六國的合縱大夢,就要與張儀同心攜手。是的,秦國不能沒有張儀。

長夜應對之後,一個大膽的決斷在嬴駟心中形成了。張儀走後,他留下嬴虔、樗裡疾與司馬錯共議,徵詢他們對張儀的官職任命。嬴虔說了客卿,要先看一段再說實職。司馬錯說了上卿,以爲客卿太虛。樗裡疾則說了左庶長,說張儀大才,當按商君入秦同等對待。當嬴駟斷然說出“丞相”兩個字時,三位大臣都驚訝得良久沉默。

嬴駟拍案慷慨道:“蘇秦合縱於六國艱危,一身佩六國相印!張儀受命於秦國危難之際,我老秦人如何能惜官惜爵,竟不如山東六國?”一語落點,三人恍然大悟,異口同聲地贊同拜張儀爲秦國丞相。嬴駟在用人上極有器量,立即想到要將封閉多年的商君府賜予張儀,但又擔心宗族大臣生出紛紛議論,天亮後便到宗廟禱告占卜,得出的竟是“龍戰於野”的振興卦象。嬴駟立即將卦象書告朝野,並同時下書將商君府賜予張儀做丞相府,由樗裡疾立即操持開府事宜。上應天命,元老大臣們也無話可說,朝局竟是出奇地穩定。

嬴駟舒了一口氣,午間小憩片刻,令內侍急召嬴華進宮。與嬴華密談了整整一個時辰,已是暮色時分,嬴駟草草用過晚餐,恰恰樗裡疾來稟報日間進展。嬴駟靜靜聽完,大是舒心,便與樗裡疾繼續商議給張儀配備輔佐官吏,又是整整一個時辰。樗裡疾走後,嬴駟倒頭大睡。直到五更刁斗,他才習慣性地警覺起身,梳洗一罷,來到庭院在寒風中練劍。

“稟報君上,丞相晉見。”

“噢?快請進來。”嬴駟說着連忙收劍整衣。張儀黎明進宮,嬴駟還真有些沒有想到。對待張儀,嬴駟是做好了準備的,決然不會拿張儀做尋常朝臣對待,一心要充分接納這個東方名士的灑脫不羈。一個人真有本事,不拘小節又有何妨?更何況老秦部族本來就是粗獷豪放的,除了行軍打仗,誰也不習慣在細節上摳掐別人。昨日張儀醉倒在君臣小宴,衆人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覺得這位名士本色可人,一迭連聲地爭着送張儀回去。依嬴駟想法,張儀今日就是大睡一天一夜,他也絲毫不以爲怪。想不到張儀如此敬事,竟然五更進宮,嬴駟當真是怦然心動了,隱隱約約地,嬴駟覺得張儀已經與秦國融成了一體,真是天意。

“君上勤政奮發,臣敬佩在心。”張儀深深一躬,全無尋常掛在臉上的調侃笑意。

“一旦大任在肩,立見英雄本色。丞相棄獨居之風,毅然樹執政典範,才當真令嬴駟敬佩也。請入座。本想明日才能見到丞相。”爽朗的笑容罕見地溢滿嬴駟黝黑的臉膛。

“君上,臣想立即籌劃君上稱王大事。王號一立,臣當立即以秦王特使東出。”

“對朝局,丞相有何想法?”國君稱王,官員權力結構必然地要有所變化。嬴駟之意,是要聽張儀的整體謀劃。

張儀思忖道:“朝局官制,秦國與楚國一樣,歷來有不同於中原的舊制法統。其弱點在於職爵混淆、事權不明。孝公商君未能破之,不是不破,而是慮及世族難以接受。臣以爲,目下秦國已成天下第一大國,不能以僻處西陲之習俗,自外於天下文明潮流,不能以當年軍民一體之舊制爲設官根基。當破除舊制法統,仿效中原官制。”

“大是!嬴駟也有此想法,丞相一併籌劃之。”

“既如此,臣不日當上書詳陳。”

“丞相啊,商君當年執政變法,有文武兩大輔佐。我想將樗裡疾派爲丞相政事輔佐,你意如何?”

“上大夫輔佐?未免太得屈才了。”張儀有些意外,然仔細一想,自己要着力連橫斡旋,內政的確不能盡全力;樗裡疾本來就是上大夫主持內政,說是輔佐,實際上是給自己派一個分管內政的大臣,以免內政與邦交脫節;可是樗裡疾乃秦國資深老臣,名義確實不順當,思忖至此,張儀道:“臣以爲,當以樗裡疾爲右丞相,與臣共執國政爲好。”

“有胸襟!”嬴駟讚歎一聲,“不過事先言明:不是共執國政,而是右丞相輔佐丞相,以便丞相出使,政事不致紊亂可也。”

張儀笑道:“如此安排,臣心中大是實在。”

一經說定,張儀告辭出宮。一路之上,越想越是佩服這位秦公的權力調度之能。樗裡疾與自己攜手共事,可謂相得益彰,既大大增強了丞相權力的一統,又使樗裡疾原先的“上大夫主持國政”在設置丞相後有了一個最好的歸宿,非但不顯尷尬,而且還有所晉升。更重要的是,一舉消弭了老秦權臣與山東名士之間無形的鴻溝。剩下的便是將司馬錯安置妥當,秦國便是文武協力的大好局面。張儀已經想好了司馬錯的位置,他相信秦公也一定是這樣想的,只是要由自己這個丞相提出來而已。

用過早膳,張儀走進了書房。

這個書房,正是當年商鞅處置政務的主要場所。說是書房,實際上由四個隔開的政令典籍室與一間寬大敞亮的批閱公文廳組成。與寢室相比,商君這書房可是罕見的大氣派,既實用又講究。在樗裡疾督促下,又增加了秦國近年來所有的公文副本,足不出戶便可瞭解秦國政令。書房老僕前來請示:“丞相若覺何處不當,我等重行擺置便了。”張儀爽朗笑道:“甚好甚好!若需更改,我自會隨時吩咐。”說完,便走進典籍室開始瀏覽起來。

張儀天賦極強,讀書奇快,又幾乎是過目不忘,瀏覽這公文典籍更是一目十行。老僕人在門外只聽得竹簡一卷一卷嘩嘩響,以爲張儀在搬動竹簡,幾次三番匆匆進來道:“丞相,但有搬簡粗活,小老兒來做便了。”張儀頭也不擡地接連打開三卷竹簡:“我在讀簡,沒有搬,你去吧。”老僕人怔怔地看了一會兒,終於忍不住驚歎:“丞相如此讀書,當真是曠古未聞!還是小老兒來給你展卷,我熟悉,丞相只說要哪卷便是。”張儀笑道:“也好,順着次序拿,一次展開十卷,我走過你便收起上架。”老僕人驚訝咋舌,便從書架上一次抱下十卷,在廳中頭尾相接全部展開。張儀從邊上慢步走過,便是一輪讀完。不到一個時辰,老僕人搬上搬下展開合起,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張儀關切笑道:“老伯啊,歇息片刻吧,日後找個年輕幫手了。”老僕人擦着汗連連感慨:“小老兒一輩子照料書房,當真是頭一遭兒,搬書的竟沒有讀書的快!”張儀不禁哈哈大笑道:“都是公文,好看好懂,不用揣摩的。”老人連連搖頭:“那也得一個字一個字過不是?丞相天神!若能記得住,就更神了。”張儀又是一番大笑。

“何等美事,張兄如此開懷?”隨着聲音,樗裡疾從書房外擺了進來。

“樗裡兄啊,來得正好。”張儀走出典籍室來到書房正廳,“我正在瀏覽典籍,樗裡兄請坐。”待樗裡疾坐定,張儀便將與國君商定的事說了一遍,末了道:“就實而論,我這丞相與商君不同。商君治內爲主,大良造便是總攝國政。今日卻是外事爲主,張儀擔連橫之任,大體無暇內政。你我合力,便是內外不誤。只是樗裡兄屈居張儀名下,卻要擔待一二了。”

“張兄見外。樗裡疾吉星高照,做了右丞相還敢不滿麼?”樗裡疾嘿嘿嘿笑着,“君上原本與黑肥子說好的,依當年景監、車英例:我左遷一級,做丞相府丞輔佐張兄。偏是張兄擡舉,君上臨時一昏,竟教黑肥子撿了個肥羊腿,你說我還能抱怨誰去?”

“樗裡兄當真可人也!”張儀不禁大笑,“秦國內事,張儀拜託了。”

樗裡疾肅然拱手道:“丞相勿憂,樗裡疾定按丞相方略行事,一力承擔!”

兩人又商討了秦公稱王的諸般細節與秦國新官制的構想,便到了正午時分。一頓粗簡便飯過後,樗裡疾匆匆走了。張儀依舊走進了書房,他給自己的期限是:三日之內,通讀所有的典籍政令;秦公稱王之日,熟悉秦國所有的政事官署。這天晚上,他整整在書房待到五更,前半夜閱讀,後半夜草擬了《王國新官制書》,直到天色放亮纔回到寢室。

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籌劃,秦國終於在這年初冬舉行了稱王大典。

大典簡樸而又隆重。嬴駟在咸陽北阪舉行了祭天大禮,向上天稟報了“稱王靖亂,解民倒懸”的宏願,又隆重拜祭了太廟,祈求列祖列宗佑護秦國。正午時分,嬴駟在咸陽宮正殿即位稱王,史稱秦惠文王。稱王大朝會的第一件事,是由張儀宣佈推行新官制。這種新官制不涉及爵位,而只框定了政務大格局:

丞相 開府總攝軍國政務,設行人、屬邦等專門官署

右丞相 輔佐丞相處置政務,主內政民治

上將軍 秦國軍旅最高統帥,戰時開府

國尉 掌軍事行政,於丞相府設置官署

長史 掌王室機要並日常事務

大田 掌秦國農耕土地,設太倉、大內、少內等糧食物資屬官

司空 掌秦國工程、商市並作坊製造,設工師、關市、工曹等屬官

司寇 掌國中治安、行刑、牢獄並各種形式的罪犯

廷尉 掌國中司法審訊

國正 監掌官員監察(後來的御史臺)

太史 掌文事並編撰國史等,設太廟、太祝、卜、史等屬官

內史 掌都城軍政,設中尉(都城衛戍)等屬官

新官制事權明確,歸屬順當,比較於老秦國的重疊掣肘確是面目一新。但更令朝臣們興奮的是,秦以大國規模設官,官署機構與吏員數目都有相應擴大,幾乎是人人升官。張儀宣讀完畢,大殿中一片“秦王萬歲”的歡呼聲。新國王嬴駟親自宣讀了任張儀爲丞相、樗裡疾爲右丞相、司馬錯爲上將軍的王書,大殿中又是一陣歡呼。

當天夜裡,咸陽城徹夜歡騰,連尚商坊這個六國商賈區域也是徹夜聚酒,一片慷慨。老秦人有了王國子民的驕傲,頓時揚眉吐氣。六國商賈與遊學士子們,慷慨中大有迷惘:十多年以來,列國稱王者多了,可沒有一次像秦國稱王這樣的衝擊。秦爲王國,將給天下帶來如何變化?人們說不清道不明,但卻實實在在地相信,這是戰國以來最值得記住的日子之一。

(本章完)

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大事年表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一章 初政颶風_四 曠古大旱 老話題突然重現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一 燕雖弱而善附大國 當先爲山東剪除羽翼第十章 偏安亡齊_六 戰國之世而能偏安忘戰 異數也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二 長城魂魄去矣 何堪君道之國殤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楔子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五 戰地風雪 大將之心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諸子百家_兵家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六 相逢無由泯恩仇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三 亙古奇書陰符經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四 天齊淵波瀾詭譎名將_白起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戰國七雄_燕國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一 新人新謀棄霸統戰國七雄_齊國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六 商君府來了名士說客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八 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兩個最重大原因第七章 流火迷離_四 執一不二 正心跬步諸子百家_儒家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二 雙傑聚酒評天下諸子百家_道家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五 相持三年 雪球越滾越大 勝負卻越來越渺茫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
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大事年表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一章 初政颶風_四 曠古大旱 老話題突然重現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一 燕雖弱而善附大國 當先爲山東剪除羽翼第十章 偏安亡齊_六 戰國之世而能偏安忘戰 異數也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二 長城魂魄去矣 何堪君道之國殤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楔子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五 戰地風雪 大將之心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諸子百家_兵家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六 相逢無由泯恩仇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三 亙古奇書陰符經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四 天齊淵波瀾詭譎名將_白起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戰國七雄_燕國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一 新人新謀棄霸統戰國七雄_齊國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六 商君府來了名士說客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八 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兩個最重大原因第七章 流火迷離_四 執一不二 正心跬步諸子百家_儒家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二 雙傑聚酒評天下諸子百家_道家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五 相持三年 雪球越滾越大 勝負卻越來越渺茫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