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

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

旬日之間,李斯直覺一場噩夢。

原本人聲鼎沸的三十里峽谷,沉寂荒涼得教人心跳。李斯揹着一個青布包袱,立馬於東岸山頭,一腔酸楚淚眼朦朧。行將打通的涇水瓠口變成了一道死谷,谷中巨石雪白焦黑參差嵯峨地矗滿峽谷,奇形怪狀直如鬼魅猙獰。兩岸山林的幹黃樹梢上,處處可見隨風飄曳的破舊帳篷與襤褸衣衫。一處處拔營之後的空地累累狼藉,猶如茂密山林的片片禿斑,觸目可見胡亂丟棄的各式殘破農具與臭烘烘的馬糞牛屎。天空盤旋着尋覓腐肉的鷹鷲,山谷飄蕩着酸腥濃烈的熱風。未經戰事,三十里莽莽峽谷卻活似倉皇退兵的大戰場。

極目四望,李斯悵然一嘆:“亙古荒謬,莫如秦王也!”

半月之前,李斯接到長史王綰的快馬密書,召他急回咸陽。王綰叮囑,經濟七署一口聲主張涇水工程下馬,秦王要他陳說涇水工程之利害而做最後定奪,望他上心準備,不能大意。李斯立刻掂量了其中分量,知道此行很可能決定着這個天下最大水利工程的命運,一定要與鄭國妥善謀劃周密準備。不意,密書到達之日,正逢開鑿瓠口的緊要之時。鄭國連日奔波中暑,昏迷不能下榻。李斯晝夜督導施工,須臾不能離開。五日之後,鄭國勉力下榻照應工地,李斯才一騎快馬直奔咸陽。萬萬想不到的是,他尚未下得涇塬官道,正有大隊甲士迎面開來,塵土飛揚中,旗面一個“騰”字清晰可見。戰國傳統,王族將軍的旗幟書名不書姓。一個“騰”字,來將顯然是他所熟悉的咸陽都尉嬴騰。李斯立馬道邊遙遙拱手,正要詢問軍兵來意,不防迎面一馬衝來,一將高聲斷喝,兩名甲士飛步過來將他扯下馬押到了將旗之下。

“我是河渠丞李斯!騰都尉無理!”

“拿的便是你這河渠丞!押赴瓠口,一體宣書!”

不由分說,李斯被塞進了一輛牛拉囚車。剎那之間,李斯看見還有一輛囚車空着,心下不禁一沉,搖晃着囚籠猛然高喊:“河渠事大,不能拘押鄭國,我要面見秦王!”嬴騰勃然大怒,啪的一馬鞭抽打在李斯抓着囚籠的兩隻手上,咬牙切齒罵道:“六國沒得個好貨色!盡害老秦!再喊,老夫活剮了你!”那一刻,嬴騰扭曲變形的猙獰面孔牢牢釘在了李斯心頭。李斯百思不得其解,平素厚重敬士的嬴騰,如何驟然之間變成了一頭怒火中燒不可理喻的野獸,竟然捲起山東六國一齊惡狠狠咒罵?

到了涇水瓠口,牛角號一陣嗚嗚迴盪,大峽谷數萬民伕聚攏到了河渠署幕府所在的東塬。李斯清楚地記得,鄭國是被四個青壯民伕用軍榻擡回來的。剛到幕府前的那一小塊平地,鄭國便跳下杆榻,揮舞着探水鐵杖大喊起來:“瓠口正在當緊,何事要急召工役?李斯你給老夫說個明白!”正在嚷嚷之間,鄭國猛然看見了幕府前的囚車,也看見了囚車中的李斯,頓時愣怔得張着口說不出話來。嬴騰大步過來冷冷一笑:“嘿嘿,你這個韓國老奸,裝蒜倒是真!”李斯同樣記得清楚,這句話如冬雷擊頂,囚車中的他一個激靈,渾身頓時冷冰冰僵硬。鄭國特異,雖面色灰白,卻毫不慌亂,不待甲士過來,點着鐵杖走到了那輛空囚車前,正要自家鑽進去,又大步過來,對着旁邊囚車中的李斯深深一躬:“河渠丞,陰差陽錯,老夫帶累你也。”說罷淡淡一笑,氣昂昂鑽進了囚車。

嬴騰惡狠狠瞪了一眼:“老奸休得做戲,刑場萬刀剮你!”轉身提着馬鞭大步登上幕府前的夯土令臺,對着整面山坡黑壓壓的人羣高聲大喊,“老秦人聽真了!國府查實:水工鄭國,是韓國間人,得呂不韋庇護,行疲秦奸計,要以浩大工程拖垮秦國!秦王下書,盡逐六國之客出秦,停止勞民工程!引涇河渠立即散工,工役民伕各回鄉里趕修毛渠,克旱度荒!”

山坡上層層疊疊的人羣毫無聲息,既沒有怒罵間人的吼聲,也沒有秦王萬歲的歡呼,整個峽谷山塬沉寂得死水一般。此時,嬴騰又揮着馬鞭高喊起來:“本都尉坐鎮瓠口,全部人等三日內必須散盡!各縣立即拔營,逾期滯留,依法論罪!”

李斯記得很清楚,直至人山人海在赤紅的暮色中散盡,三十里瓠口峽谷都沒有聲息。人羣流過幕府,萬千老秦人都是直瞪瞪地瞅着囚車,沒有一聲唾罵,沒有任何一種老秦人慣有的激烈表示,只有一臉茫然,只有時不時隨着山風飄來的一片粗重嘆息。在人流散盡峽谷空空的那一刻,死死扒着囚車僵直愣怔的鄭國突然號啕大哭,連呼上天不止。李斯心頭大熱,不禁也是淚眼朦朧。

次日過午,兩輛囚車吃着漫天黃塵到了咸陽。

一進北門,鄭國的囚車單獨走了。李斯的囚車,卻單獨進了廷尉府。又是意料不到,沒有任何勘問,僅僅是廷尉府丞出來知會李斯:秦王頒了逐客令,李斯乃楚國士子,當在被逐之列;念多年河渠辛勞,國府賜一馬十金,限兩日內離秦。

李斯說:“我有公務未了,要面見秦王。”府丞冷冷一笑:“秦國公務,不勞外邦人士,足下莫作非分之想。”李斯無奈,又問一句:“離秦之前,可否向友人辭行?”府丞搖頭皺眉說:“本府便是許你,足下寧忍牽累無辜?”李斯長嘆一聲,不再做任何辯駁,在廷尉府領了馬匹路金,徑自回到了自己府邸。

小小三進庭院,此刻一片蕭疏冷落。李斯原本是無爵試用官員,府邸只有三名官府分派的僕役,此刻早已走了。只有一個咸陽令官署的小吏守在府中,說是要依法清點官宅,待李斯處置完自己的私財,他便要清戶封門。看着空蕩蕩一片冷清的庭院,李斯不禁慶幸自己的妻室家人尚未入秦,否則豈非大大難堪?進得書房,收拾好幾卷要緊書簡背在身上,李斯出來對小吏淡淡笑道:“在下身無長物,些許私物沒一樣打緊貨色,足下任意處置便了。”舉步要走之間,小吏卻低低說了聲且慢,順手塞過來一方摺疊得手掌般大小的羊皮紙。李斯就着風燈打開,羊皮紙上一行小字:“斯兄但去,容我相機行事。”李斯心頭一熱,說聲告辭,徑自出門去了。

爲免撞見熟識者兩相難堪,飢腸轆轆的李斯沒有在長陽街的老秦夜市吃飯,專揀燈火稀疏的小巷趕到了尚商坊。尚商坊,是名動天下的咸陽六國大市,李斯卻從來沒有光顧過,只聽說這裡夜市比晝市更熱鬧,又尋思着在這裡撞不見秦國熟識官吏,便趕來要一醉方休,泄泄鬱悶之氣。不想轉出兩道街巷,到了尚商坊,眼前卻是燈火零落,寬闊的長街冷清清黃塵飛揚,牛馬糞尿遍地橫流,髒污腥臭得無法下腳。僅有幾家店鋪亮着風燈,門前還是牛馬混雜,人影紛亂進出,幾如逃戰景象。要

在別國城池,李斯自然不以爲意,可這是連棄灰於道都要施以刑罰的秦國,如此髒污混亂,豈能不令人震驚?

凝望片刻,李斯驀然醒悟。顯然,這逐客令也包括了驅逐六國商賈。否則,支撐秦國商市百年的富麗豪闊的尚商坊,何以能在一夜之間狼狽若此?一聲長嘆,李斯頓時沒有了飲酒吃飯的心思,只想儘快離開秦國。牽馬進市,再穿過尚商坊,李斯便能直出咸陽東門奔函谷關去了。

“客官歇店麼?”一個脆亮的聲音陡然飄來。

李斯擡頭一看,一個紅衣童僕笑盈盈矗在面前,與街中情形萬分地不和諧,不禁噗地一笑:“你小子會做生意?也不怕小命丟在這裡?”紅衣童僕樂呵呵笑道:“我東家是齊國田氏商社。主東說了,走主不走僕,人走店不歇,逐客令挨不得幾日。這不,纔派小子幾個守店。先生要是賞光,小子不收分文,還保先生酒足飯飽睡涼快,小子只圖個守業有客,領一份賞金。”噹啷啷一串說來,流暢悅耳,分明一個精明厚道的少年人物。

李斯家境貧寒,少時曾經在楚國上蔡縣的官庫做過倉工,後來又做了官庫小吏,深知少年生計的辛苦處。聽少年一說,不禁喟然一嘆:“難爲你小子有膽色也!我便住得一夜。”紅衣童僕高興得雙腳一跳,接過了李斯手中馬繮,說聲客官跟我來,一溜碎步進了前方四盞風燈的大銅門。李斯跟着走進,只見大店中空蕩蕩黑沉沉一片,藉着朦朧月光與只有迴廊拐彎處纔有的一盞風燈,隱約可見一座座小庭院與幾排大屋都封了門上了鎖,幽靜蕭疏得山谷一般。少年指點說:“那一座座小庭院,都是齊國商社的上乘客寓,平日要不預先約定,有錢也沒有地方。那一排排大屋,是過往商旅與遊學士子最喜歡的,平日天天客滿。最後那一片高大房屋,是倉儲庫房,所有搬不走或能搬走而得不償失的物事,都封在了庫房。守店期間,能待客的寓所,只留了一坊。”

“保本看店,留下的定是最差的一坊。”李斯突然有些厭煩。

“不。最好一坊!”少年好像受了侮辱,滿臉漲紅。

“好好好,看看再說。”李斯不屑爭辯。

少年再不說話,領着李斯穿過一片胡楊林,到了一片大水池邊。池邊有四座小庭院沿湖排開,每座庭院門前都是兩盞斗大的風燈與一個肅立的老僕,與沿途黑沉沉空蕩蕩的沉悶與蕭疏,全然另一番天地。少年笑吟吟指點說:“客官,這是商社的貴客坊。平日裡,只有齊國的使節大臣入秦才能住的。這裡距離庖廚、馬棚、車場,都最近最方便,是以才留做守店客寓。”

“逆境有常心,難得。”

“先生不說我店勢利,小可高興。”

“小哥,方纔得罪,見諒。”

少年咯咯一笑:“哪裡話來,先生是逐客令後的第一個客人,小可高興都來不及呢。走!先生住最好的院子。”說罷,少年領着李斯走到了第二座庭院門前。這座庭院與相鄰三座不同,門口矗立着一座茅亭,池邊泊着一隻精巧的小船,顯然是最尊貴的寓所了。門口老僕見客人近前,過來深深一躬,接過了少年手中的馬繮去了。少年領着李斯進院,轉悠介紹一番,將李斯領進了正房大廳。大廳西面套間立即飄出一名輕紗侍女,又是迎客又是煮茶,廳中頓時溫馨起來。李斯沒有絲毫消遣心情,對少年道:“大店待客名堂多,你小哥給我都免了。我只要一案酒飯,一醉方休。”少年說聲曉得了,站起身輕步出廳去了。

片刻之間,少年領着兩個侍女進來,利落地擺置好了食案,一案大菜一罈趙酒,四隻大鼎熱氣蒸騰香氣瀰漫,分明樣樣精華。生計之心李斯素來精細,一打量皺起眉頭道:“你小子別過頭,我只有十金,還得一路開銷。”少年咯咯一笑:“先生說笑了,原本說好不收分文的,先生只管吃喝舒適便是。”李斯恍然一笑:“既然如此,一起痛飲。”少年連忙搖手:“小可陪先生說話可以,吃喝不敢奉陪,商社規矩。”李斯不再說話,立即開吃,吧嗒呼嚕咀嚼聲大作,只消片刻,四隻大鼎的魚羊雞鹿與一盤白麪餅一掃而光。

“先生真猛士!好食量。”少年看得目瞪口呆。

“你當半年河渠工,一樣。”李斯一笑。

“河渠工?啊,先生是河渠吏!”

李斯連連搖頭,一邊擦拭額頭汗水,一邊開始大飲趙酒。少年不再問話,只一爵一爵地給李斯斟酒。連飲九大爵,李斯黝黑乾瘦的臉膛一片通紅。少年笑說:“先生不能多飲了。”李斯拍案:“你個小子曉得甚,飯後酒,不怕!”少年笑說:“只怕先生明日暈路,不好走。”李斯哈哈一笑:“不走了!你小哥不要錢,我何不多住他幾日?”少年咯咯直笑:“先生若是不走,不說不收錢,我商社倒貼你錢!每日一金如何?”李斯大奇:“這是爲何?”少年又笑:“我東主說了,秦國逐客,其實是逐賢逐錢,蠢之又蠢!被逐之客,凡來齊國商社者,一律奉爲上賓!”

少年一言,李斯心頭不禁一震。良久默然,李斯問店中可有秦國《逐客令》?少年連說有有有,轉身出去拿來一張羊皮紙,先生請看,這是咸陽令官署發下的,尚商坊每家一份。李斯接過攤在案頭,《逐客令》只有短短不到兩百字:

逐客令

秦人興國,唯秦人之力也。六國之客,竊秦而肥山東,壞秦而利六國。若嫪毐、蔡澤、呂不韋者,食秦之祿,亂秦之政,使秦蒙羞,誠可惡也!更有水工鄭國,行韓國疲秦奸計,入秦與呂不韋合流,大興浩浩河渠工程,耗秦民力,使秦疲弱,無力進兵,無力克旱,以致天怒人怨釀成大災。是可忍,孰不可忍!唯六國之客心有不軌,行做間人,國法難容。是故,秦國決意驅逐山東之客。自逐客令發之日,外邦士商並在秦任官之山東人士,限旬日內離開秦國。否則,一律以間人論罪。

“睡覺!”李斯突然煩躁,甩開羊皮紙躺倒在了地氈上。

少年笑了:“客官大哥,悶酒悶睡準傷身。教小可說,不如趁着月色在池中漂盪一時半時,回來再睡,管保你明日上路精神。”

“小子有理。”李斯翻身坐起,“走!”

少年咯咯笑着,扶着搖搖晃晃的李斯出門。門口肅立的老僕一見客人出來,立即大步走到池邊吩咐:“輕舟預備,客官酒意遊池。”但聞池中一聲答應,船頭兩盞風燈當即亮起。老僕回身,少年扶着李斯已經到了岸邊。李斯雖有酒意,藉着月光卻是看得清楚,這池堤用石條砌成,一道三尺寬的石梯直通水面,恰恰接住小船船頭,比尋常的船橋方便多了。李斯心下感嘆,若不是可惡的

逐客令,齊國商社還真是個古風猶存值得常來玩味的好地方。李斯要推開少年獨自下梯上船。少年一笑:“酒人不經高低,客官只跟我走。”說話間,少年架着胳膊托住腰身,將李斯穩穩扶到了船頭。兩人堪堪站定,小船悠悠盪開,平穩得教人沒有絲毫覺察。

李斯隨着少年手勢在船頭坐定,矇矓醉眼打量,只見這小船船頭分外寬敞,幾乎佔了一半船身,船板明光鋥亮,中間鋪一方厚氈擺三張大案,三面圍起一尺多高的板牆,分明一間舒適不過的露天小宴間,比秦王那烏篷快船還妙曼了幾分。正在打量,一個侍女已經捧來了一隻紅木桶與三隻大陶碗。李斯大笑一陣:“小哥好主意,老酒對明月,度咸陽最後一夜!”少年笑得可人:“只要客官大哥哥高興,咸陽夜夜如此。”說話間,侍女已經將三隻陶碗斟滿。李斯再不說話,舉起一碗汩汩大飲,一連串三碗下肚,直覺甘美沁涼清爽無比,彷彿一股秋風吹拂在五臟六腑之間,全身裡外每個毛孔都舒坦得通透。

“好!這是甚酒?”

“這不是酒,是酒妹。”少年吃吃笑了。

“酒妹不是酒?甚話!”

“哎呀客官,酒妹是醒酒之酒。”

李斯大笑:“好啊!你小子怕老哥哥掉到水裡淹死,只趕緊教我醒來是麼?”

笑着笑着,李斯沒了心勁聲氣,盯着粼粼水面一聲長吁。此時小船正到湖心,夜半涼風掠過,在這連續赤日炎炎的悶熱夜晚爽得人渾身一抖。李斯再也沒有了酒意,船頭臨風佇立,一腔鬱悶又在心頭燃燒起來。連日事變迭生,莫名其妙被奪職驅逐,自己卻始終沒有機會看到那個《逐客令》。方纔一看《逐客令》,發端雖是鄭國,卻上連嫪毐呂不韋,下涉所有山東人士,連蔡澤這個已經辭官歸隱者都牽連了進來;舉凡外邦人士,《逐客令》一體斥爲奸佞,舉凡六國之客,《逐客令》一體看做間人;更爲荒誕者,凡在秦國做官的外邦人士,竟全部成了“食秦之祿,亂秦之政”!如此算去,被驅逐的外邦人士少說也有十幾萬。秦國瘋了麼?秦王瘋了麼?想起被“劫上”渭水快船的那一夜暢談,李斯無論如何不能相信,英氣勃發的年輕秦王會做出如此荒誕的決斷。然則,白紙黑字書令鑿鑿,這場風暴已經颳了起來,還能作何解釋,只能看做天意了。

遠看此事,李斯至少有一個最直接的評判——《逐客令》一發,秦國人才必然凋零,秦國強盛勢頭必然衰減,年輕秦王的遠大抱負則必然化爲泡影。僅僅如此,還則罷了,畢竟是老秦人自家毀自家,你能奈何?最令李斯揪心的是,這個荒誕得無以復加的《逐客令》,將徹底剷除他剛剛生出的功業根苗,徹底埋葬他輝煌的夢想。放眼天下,當今能成大業者唯有秦國,任何一個名士,只有將自己的命運與秦國融爲一體,纔會有自己的璀璨,否則,只能是茫茫天宇飄泊無定的一顆流星。倏忽二三十年過去,自己的一生也就完結了。即便秦國再出一個英明君主,天下再出一個強大戰國,自己也無可挽回地在灰濛濛的生涯中倒下了。人生苦短,上天給你的機遇只有這一次,絕不會有第二次……這一次,真的完結了?

李斯一個激靈,猛然轉過身來。

“小哥,船上有無筆墨?”

“有!還有上好的羊皮紙。”

“好!擺案。”

“先生大哥,船頭有風無燈,要寫字得進船艙。”

“那得看誰寫。我寫!月光儘夠!”

“哎!我去拿。”

片刻之間,少年將一應文案傢什擺置停當,對着底艙一聲吩咐:“槳手聽令:先生寫字,湖心拋錨,穩定船身!”李斯連連搖手:“這點兒顛簸算甚?船照行不誤,有風更好,走!”少年大是驚訝:“先生大哥,這般晃悠着,你能寫字?”看着少年的眼神,李斯哈哈大笑:“老哥哥別無所能,只這寫字難不倒我。馬上都能寫!船上算甚?儘管快船涼風!”少年哎地答應一聲,立即興奮地喊起來:“先生號令,快船涼風!起——”

話音落點,便聞槳聲整齊開劃,小船箭一般飛了出去。湖風撲面,白浪觸手,分外的涼爽舒適。李斯肅然長跪案前,提起大筆略一思忖,筆鋒便沉了下去。風搖搖,水滔滔,浪花時不時飛濺撲面。少年一手扶着船幫,一手壓着羊皮紙邊角,嘴裡叨叨不斷:“我說大哥,這船晃水濺的,沒個人能寫字,我看還是回書房,要不靠岸在茅亭下寫也行……”李斯一聲斷喝:“給我閉嘴!只看着換紙!”少年驚訝噤聲,連連點頭。

李斯石雕一般巋然跪坐船頭,任風鼓浪花撲面,一管大筆如鐵犁插進泥土,結結實實行走着,黑棗般的大字一個個一行行撒落,不消片刻,一張兩尺見方的羊皮紙眼看便要鋪滿。此時一片浪花嘩地掠過船頭,驚訝入神的少年恍然大悟,連忙站起就要換紙,不意腳下一個踉蹌,恰恰跌在了李斯右胳膊上。少年大驚,跪地哭聲連連叩頭,臉色白得連話也說不出來。李斯回頭不耐地呵斥一聲:“我都沒事,你哭兮兮個甚!快換紙!”少年長身湊過來一看,羊皮紙上的字跡果然個個清晰,竟沒有一個墨疙瘩,不禁高興得跳起來脆聲喝了一彩,利落地換好一張羊皮紙,跪在李斯身旁殷殷打量,直如侍奉守候着一尊天神。

月亮掛在了西邊樹梢,快船堪堪繞湖一週,李斯終於擱筆。

“先生大哥,你不是人,你是神!”少年撲到李斯面前咚咚叩頭。

李斯沒了笑聲,喟然一嘆,一手扶住少年:“小兄弟,先拿信管泥封來。”

少年忙不迭答應一聲,在船艙拿來一支銅管一匣封泥。李斯將幾張羊皮紙卷好,裝進銅管,又做了泥封,這才鄭重其事地問少年:“小哥,能否幫我送出這件物事?在下畢生不忘小哥大德。”少年惶恐得紅着臉一個響叩:“先生大哥只說,送到哪裡?小可萬死不辭!”李斯一字一頓:“送到咸陽令官署,親交蒙恬將軍,敢麼?”少年頓時頑皮地一笑:“咸陽送信,小可的本事不比先生大哥寫字差,怕甚!大哥只等着,日內我給你拿到回字!”

“只送出就好,不要回字。”

“不要回字?”

“收者回了字也沒用。這,只是一樁心事罷了。”

“先生大哥,你要走麼?”

“對。天亮便走。”

“好!我立即送信。”

“四更天能送信?不急不急,我走了你送不遲。”

“先生大哥放心!我在咸陽熟得透透,你等我回來再走。”

小船正到岸邊,少年飛身縱躍上岸,倏忽不見了身影。

(本章完)

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楔子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七 項梁戰死定陶 復辟惡潮驟然頹勢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六 本色極身唯憂國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三 秦惠王千古奇症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五 媚上荒政殺無赦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一章 六國謀秦_二 五國君主同一天到達逢澤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五 碧藍的湖畔 搶工決水的烈焰轟然激發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五 渭城白露秋蕭蕭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名將_趙奢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七 冬雷暴雪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大事年表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第九章 孤城血卜_六 兵不血刃 戰在人心楔子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二 傲岸兩布衣 論戰說邦交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大秦帝國》·史源_第三部 《金戈鐵馬》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經典大戰_秦滅六國之戰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戰國七雄_趙國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二 塞上春寒 心變情異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三章 東方龍蛇_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四 兩番大考校 少年王子名動朝野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秦風_秦軍服飾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五 箭方離弦 橫摧長弓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諸子百家_名家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二 天地不昭昭 謀國有大道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七章 興亡縱橫_四 樂毅臨機入咸陽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三 九鼎夢魘 幽幽血光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
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楔子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七 項梁戰死定陶 復辟惡潮驟然頹勢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六 本色極身唯憂國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三 秦惠王千古奇症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五 媚上荒政殺無赦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一章 六國謀秦_二 五國君主同一天到達逢澤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五 碧藍的湖畔 搶工決水的烈焰轟然激發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五 渭城白露秋蕭蕭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名將_趙奢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七 冬雷暴雪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大事年表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第九章 孤城血卜_六 兵不血刃 戰在人心楔子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二 傲岸兩布衣 論戰說邦交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大秦帝國》·史源_第三部 《金戈鐵馬》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經典大戰_秦滅六國之戰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戰國七雄_趙國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二 塞上春寒 心變情異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三章 東方龍蛇_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四 兩番大考校 少年王子名動朝野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秦風_秦軍服飾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五 箭方離弦 橫摧長弓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諸子百家_名家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二 天地不昭昭 謀國有大道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七章 興亡縱橫_四 樂毅臨機入咸陽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三 九鼎夢魘 幽幽血光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