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

一 關西大力神

張儀回到咸陽,立即嗅到了一股異常的氣息。

長街之上,國人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議論着,眉飛色舞之間似乎又透着一種神秘。尚商坊的幾條街市更是熱鬧,酒肆、店鋪與街邊,尤其是那鬧哄哄的六畜大市,人們交頭接耳,說得一陣笑得一陣,有了難以言傳的喜事一般。六國商人們碰頭,更是驚詫搖頭,嘖嘖稱奇,連呼“了不得!了不得!秦國大神氣了”!張儀很是疑惑,秦國律法有“流言惑衆罪”,禁止國人議論國政是非、傳播流言蜚語,目下這般街頭景象,平日是根本不可能遇到的,一定是咸陽發生了異乎尋常的事情。正在困惑之間,猛聽見街邊一嗓子呼喝:“那是!上將軍第一大功!”張儀恍然醒悟,立即吩咐掉轉車頭向司馬錯府邸而來。到得府門,家老匆匆迎出,回說上將軍去了校軍場。張儀沒有再問,又掉轉車頭駛向校軍場。

校軍場在咸陽城的西坊國人區,緊靠西門,佔地一百餘畝,是僅次於王宮廣場的又一個城內廣場。說是校軍場,實際上也只是王宮禁軍與城防守軍經常在這裡訓練操演罷了,拱衛咸陽的五萬大軍則駐紮在東門外的渭水河谷,有自己專門的訓練營地,是用不着進入咸陽城校軍的。所以,都城內的校軍場,實際上是一萬王宮禁軍與一萬城防守軍的專用訓練場地。此外,這個校軍場還有一個特殊用途,便是舉行盛大的歡慶儀典,國君、官吏、世族、國人同場歡慶。這種時刻,往往是秦國朝野少見的喜樂狂歡。

一進入西坊長街,行人絡繹不絕地向西流去,吶喊歡呼聲不斷從校軍場方向隱隱傳來。張儀無須再問,便知這一定是秦王爲司馬錯大軍勝利班師在舉行慶典。當張儀車馬來到校軍場石坊時,守門將領立即迎了上來,要將丞相領到王臺上去。張儀笑着拒絕了。下得軺車,他換了一身布衣,又卸了頭上玉冠,只帶着嬴華與緋雲擠進了校軍場。

咸陽校軍場堪稱天下奇觀。廣場四周是山坡梯田式的木樓看臺,層層向高處延伸,最頂層達到三丈餘高。正北面南的中央區域是王臺,最頂層高出周圍看臺六尺,足足三丈六尺高。每逢盛大慶典,四面看臺人山人海,鳥瞰中央場地的盛大操演,歡呼吶喊聲山呼海嘯般響徹咸陽。這校軍場看臺區域的分佈,也是頗有講究:正北面南的中央區域,是王室貴胄與國中大臣的專用區域,咸陽人稱爲王臺;東西兩側各有一千人的軍士看臺,拱衛着王臺區域;與正北王臺遙遙相對的南面看臺,則是外國使臣與商賈的區域,咸陽人稱爲“六國臺”;東西兩面則是國人區,其間又有細緻劃分:東面三區分別爲爵民、士子、百工,西面三區分別爲農人、老軍、商賈。總的說,但凡慶典,校軍場彙集的萬千人衆囊括了秦國朝野的精華人口,也包容了山東諸國在秦國的各色人士。所以,每一次慶典在實際上則是向天下展示秦國實力的一次絕佳機會,每一個秦人都忒是興奮,吶喊聲也分外的響亮。

秦人在夏商之後,已在長期動盪中錘鍊成馬背部族,保留着西部草原久遠而又古老的集會傳統。商鞅督造咸陽,建造了這座奇特而又雄偉的校軍場,實在是想使秦人的這種集會傳統,在都城有個宣泄的去處,不想卻成了天下最宏大的都城奇觀。後來的阿房宮,自然更是這種集會場地的大手筆了。

嬴華最熟悉校軍場,在前面拉着張儀,緋雲在後面護着。三人曲曲折折一陣擠挨,好容易在高低錯落的人山中擠到了南面看臺的商賈區。這裡全是六國商人,無人識得張儀,嬴華緋雲護衛起來也方便一些。誰知剛剛走到看臺尚未坐定,便聞全場一陣戰鼓隆隆,隨着是山呼海嘯般吶喊:“大力士出場——”“萬歲!萬歲——”張儀目力極佳,一看場中大是驚訝。

在隆隆鼓聲中,但聞“哞”的一聲齊吼,五頭秦川黃牛沓沓出場,身披大紅布罩,頭戴青銅面具,猙獰威武如神獸一般。更奇特的是,牛身大紅布罩兩邊分別繡着兩個金色大

字,一邊是“大力”,一邊是“牛神”。張儀知道,渭水平原的黃牛被山東六國稱爲秦川牛,生得肥厚壯碩,力大無比。那最爲酷烈的車裂刑罰,便是由五頭秦川牛做行刑手的。秦人但說誰力氣大,口頭諺便是“後生一把牛力氣”。如今,這五頭秦川牛盛裝出場,莫非要車裂巴蜀兩王?張儀正在思忖,卻聞又一陣山呼海嘯般吶喊,一輛兩馬戰車從校軍場東口飛馳而入,戰車上矗立着一個大漢,黑色披風,黑色鐵甲,黑色鐵矛頭盔,身高足有一丈,真正一座黑鐵塔一般。

戰車嘩啦啦繞場一週,在五頭“大力牛神”旁停了下來。黑鐵塔向正北王臺遙遙一拱,又向各方位看臺分別拱手作禮。突然,校軍場響徹一個聲音:“步卒力士烏獲!與五牛較力,慶賀巴蜀歸秦——”聲音不知從何處發出,如雷聲碾過天空,隆隆餘音轟鳴不絕,直如天神在空中一般。“雷聲”碾過,全場突然爆發出又一陣山呼海嘯:“烏獲萬歲——”“大秦萬歲——”

歡呼聲平息,一個甲士百人隊開進場中,在戰車與大力牛神周圍散開站成了一個大圓圈。帶劍百夫長一揮令旗,戰車轅中的兩匹白馬被卸下轡頭牽走,那輛鐵輪戰車被粗大的鎖鏈牢牢固定在四根預先栽好的鐵樁上,唯獨留下那座黑鐵塔巋然矗立在戰車之上。百夫長令旗再劈,五頭秦川牛立即被牽到戰車周圍的五個方位,套上了特製的粗大皮繩亙頭,每個牛亙頭後的粗大皮繩都被拴在了黑鐵塔身上——兩手挽着兩根,兩腿拴着兩根,脖頸上還套了一根,這五個位置,正是五牛分屍的要害位置。縱是銅筋鐵骨,在五頭壯牛數萬斤巨力的瘋狂撕扯下,也只能是粉身碎骨。驀然之間,張儀想到了被車裂的商鞅,一陣寒意中生出了一種荒誕離奇,恍惚間不知身在何處了。

一陣尖銳的號角,一陣“哞”的牛吼。張儀驀然驚醒。場中五條牛尾已經變成了五支狂舞的火把,黃牛吃疼發力,吐沫刨蹄,分向五方牛吼狂奔。再看那戰車上的黑鐵塔,卻是巋然不動,兀自發出咬牙切齒的呵呵聲。人山人海的校軍場,靜得如同深山峽谷一般。突然,黑鐵塔一聲大吼,那領黑色斗篷驟然鼓起,黑鐵塔宛如一隻釘在藍天的蒼鷹。幾乎就在倏忽之間,五頭壯碩的黃牛齊齊地慘吼了一聲,又齊齊地倒退幾步,如五座小山頹然倒地,激起了五團巨大的煙塵。

“五牛較力——烏獲勝——”雷鳴般的隆隆聲音又一次碾過全場。

“烏獲萬歲——”“大秦萬歲——”校軍場沸騰了。

這時,隆隆戰鼓又響,兩頭五彩斑斕的長鼻怪獸踩着鼓點,晃晃悠悠地走到了校軍場中央。“吔!河象!”緋雲低低地驚叫了一聲。張儀仔細打量,五彩斑斕的怪物恰恰正是兩頭河象。河象是河內河外平原叢林中的大象,在魏韓兩國的大河平原上生息,比楚國嶺南的大象還要兇猛。尋常時刻,縱是十頭秦川牛也敵不得一頭河象。更要緊的是,河象極難馴化,除了魏國在吳起做上將軍時馴化過三十幾頭河象,組成過一支象軍外,戰國沒有一個邦國馴化出一頭河象。張儀一時想不出,如此兩頭被裝扮得五彩斑斕的河象,卻是如何來的?

此時,那隆隆雷聲又碾過全場:“虎騎力士孟賁,出場——”全場頓時山呼海嘯,萬歲之聲震耳欲聾。嬴華對着張儀耳朵喊了一句話,張儀沒有聽清,只好笑着搖搖頭往場中一指,示意嬴華只管看完再說。

正在此時,一輛戰車轔轔飛進了校軍場,一出場便引得一片歡呼。張儀一眼看去,這是一輛特意打造的精鐵戰車,疾馳之中鐵青色一團寒光。精鐵戰車由四馬駕拉,馬蹄如雷,車輪隆隆碾起一道粗大的煙塵,聲勢確實驚人。車上一員猛士,丈餘高身材,黑色斗篷,本色鐵甲,連鬢絡腮大鬍鬚,比方纔那個烏獲更是粗壯威猛。精鐵戰車駛過王臺,車上猛士發出雷鳴般吶喊:“大秦國萬歲——”“秦王萬歲——”張儀這才猛然醒悟,原來那碾過全場的隆隆雷聲,便是這個猛士的聲音。人有聲

若雷,當真是匪夷所思。

驚訝之際,又一輛光華閃爍的戰車隆隆駛進。這卻是一輛青銅戰車,車上一人黑色繡金斗篷,一身青銅甲冑,頭盔上的銅矛足足有一尺長,一臉黃色捲曲的連鬢絡腮大鬍鬚,活生生北地胡人。飛動之中,青銅戰車、青銅甲冑、繡金斗篷的光芒交織在一起,彷彿一座金光燦燦的天神,全場頓時沸騰了起來。

張儀心下生疑。此人異相,又是高貴異常的青銅戰車與繡金斗篷,決然不是尋常武士。秦國的名將猛士,張儀沒有不熟悉的,可無論如何想不起此人是誰。莫非是司馬錯收服的巴蜀王子?不可能,巴蜀人哪有如此胡人長相?正在疑惑,嬴華趴在張儀肩頭銳聲喊道:“太子!太子蕩——”這次張儀聽得清楚,心中不禁咯噔一沉。

再看校軍場,孟賁已經跳下精鐵戰車,如雷之聲又隆隆碾過:“孟賁舉象——爲大力神開路——”雷聲方落,全場又狂熱地吶喊起來。張儀周圍的山東商賈們卻是紛紛搖頭。尋常人縱是力士,有得千斤之力,也就極爲罕見了。民諺有云:“人無舉手之力。”這碩大的河象少說也有五六千斤,如何能舉得起來?張儀博雜,素常也算得通曉武道掌故,也對如此力道聞所未聞,不禁皺起了眉頭。

此時,場中那個百夫長一劈令旗,一頭河象被馴象武士趕到了一方鐵板上。鐵板架在四根半人高的粗大木樁上,河象晃悠上去,鐵板發出咯噹咯噹的脆響。百夫長再劈令旗,孟賁迅速脫去了斗篷甲冑,只留下一身牛皮短裝,大步走到鐵板之前,又蹲身鑽到了鐵板之下。全場萬千人衆不禁屏息靜氣,悄無人聲。

突然間,“嗨”的一聲雷吼碾過,那頭碩大的河象驚恐地嘯叫了一聲,鐵板下的孟賁已經兩臂伸直,鐵柱般地矗立了起來。

“萬歲——”全場爆發出山崩一般的吶喊。

孟賁穩穩放下河象,走出了鐵板,向北方王臺一躬,又是一聲雷吼:“大力神!揚我國威!”雷吼餘音隆隆間,令旗起落,那輛青銅戰車的四匹馭馬被卸下牽走,另一頭更加肥大的河象又晃悠着踏上了戰車。張儀明白:青銅的硬度韌性不如精鐵,所以打造戰車的銅板比鐵板厚出了許多。也就是說,這輛青銅戰車要比那輛精鐵戰車重量大出許多,再站上一頭更加肥大的河象,總重量無論如何也在萬斤之際。更難的是,戰車之下無環無扣,難抓難摳,輪輻間僅可容常人窩身蜷伏,極難着力。如此情狀,要舉起這萬斤巨物,當真是匪夷所思。

萬衆矚目之下,但見金裝大力神脫掉了繡金斗篷與青銅甲冑,也與孟賁一般,只留下一身牛皮短裝。他卻沒有孟賁那般如雷虎吼,只是甩了甩胳膊腿,便蹲身鑽進了青銅戰車的輪下。校軍場的萬千人衆大約也知道此人不是尋常力士,緊張得屏住了呼吸,偌大校軍場如幽靜的山谷。六國商人與使臣們更是瞪大了雙眼,迷茫地盯着場中發怔。

靜寂之中,只見百夫長令旗一劈,威猛雄壯的孟賁烏獲鐵塔一般守在了青銅戰車的兩側,四名馴象武士手提長鞭,四面守住了在戰車上山一般晃悠的河象。突然之間,一聲沉悶的嘶吼,青銅戰車連同那頭小山一般的河象倏忽升高,又倏忽降落。那頭碩大的河象驚恐地嘯叫了一聲,山一般地臥倒在戰車上,拉出了一堆黑黝黝的糞便,戰車卻依然矗立在空中紋絲不動。

“啊!快看,雙腿都插進地裡了!”一個山東商人尖叫起來。

校軍場地皮原本是夯實的硬土,更兼經年馬踏兵踩,幾乎堅硬得與大青磚一般無二。如此地面,雙腿竟能猛然插下兩尺有餘,誰能不驚心動魄?一片寂靜喘息之中,校軍場突然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吶喊。人們將頭上的玉冠竹冠紛紛摘了下來,提在手裡彈着叫着跳着,“大秦國萬歲”的吶喊一浪高過一浪。

中央王臺一陣騷動,隆隆雷聲又一次碾過:“秦王王命:賜孟賁、烏獲關西虎賁大力士名號!”沸騰的歡呼頓時淹沒了校軍場。

(本章完)

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五 陳勝死而張楚亡 農民反秦浪潮迅速潰散了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大秦帝國進階手冊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五 清一色的少壯將士使秦國大軍煥然一新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三 秦惠王千古奇症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一 天人亂象 三策應對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戰國七雄_趙國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七 項梁戰死定陶 復辟惡潮驟然頹勢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一 宏圖憂患兩嘆嗟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秦風_秦之禮儀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七 終以身死問蒼天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二 雙傑聚酒評天下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五 冬戰河內 狂飆拔城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五 秦孝公奇策試真才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諸子百家_法家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出版說明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二 咸陽大市爆發了驚心動魄的商戰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十章 張儀風雲_四 大才機變修魏齊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戰國亂象大演繹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秦風_秦國兵器第七章 流火迷離_六 冠禮之夜的兩代儲君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
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五 陳勝死而張楚亡 農民反秦浪潮迅速潰散了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大秦帝國進階手冊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五 清一色的少壯將士使秦國大軍煥然一新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三 秦惠王千古奇症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一 天人亂象 三策應對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經典大戰_閼與之戰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戰國七雄_趙國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七 項梁戰死定陶 復辟惡潮驟然頹勢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一 宏圖憂患兩嘆嗟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秦風_秦之禮儀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七 終以身死問蒼天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二 雙傑聚酒評天下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五 冬戰河內 狂飆拔城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五 秦孝公奇策試真才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諸子百家_法家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出版說明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二 咸陽大市爆發了驚心動魄的商戰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十章 張儀風雲_四 大才機變修魏齊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戰國亂象大演繹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秦風_秦國兵器第七章 流火迷離_六 冠禮之夜的兩代儲君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第六章 風雲再起_四 明大義兮真豪傑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