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

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

向南翻過藍田塬,玄奇將篷車存放在一家道邊客棧裡,跨上陰山雪向西南方向的連綿大山飛去。一夜之間,到了神農山下的墨家據點。安頓好陰山雪,玄奇沒有片刻休息,立即動身進山。

玄奇太焦急了。秦孝公在最後的那些日子,曾交給她一宗密件,鄭重叮囑她,若咸陽有變,立即持此件進神農山,請墨子大師出山斡旋。直到孝公在函谷關吐血長逝時,孝公還拉着她的手叮囑這件事,足見秦孝公對墨家寄託的巨大希望。玄奇知道孝公的苦心,想將方方面面能想到的漏洞都補上。最擔心與最需要防止的,則是嬴駟與商鞅不和而生變生亂。這種變亂,國中大臣無人可以制止,因爲他們必然的要站在一邊介入變亂,個別保持中立者卻又毫無力量。只有老墨子出面,纔有可能化解危機。

墨家有實力,有正氣,非但在國與國間調停斡旋反對弱肉強食,而且輔助好幾個國家化解過危機內亂。墨家的斡旋調停其所以功效顯著,根本原因是不做和事老,而是堅定地以自己的實力支持他們所判定的正義一方。

玄奇還記得墨家最壯烈的那個故事:

楚悼王臨終時,舊貴族密謀殺死吳起,楚國形勢動盪大亂在即。陽成君將自己的封地交給了墨家名士孟勝以及他率領的一百八十三名墨家子弟,陽成君自己則要火急趕赴郢都,力圖消弭內亂,挽救楚國變法。臨行前,陽成君將一塊半圓形的玉器(璜)碎成兩段,當作“璜符”,與孟勝相約“若有傳令,須持璜符,符合則聽”。

待陽成君趕到郢都,楚悼王剛剛死去。舊貴族在靈堂發動叛亂,將吳起亂箭射死在楚悼王的屍體上。陽成君被叛亂勢力追捕,乘亂在夜間逃到越國去了。楚國新君懲治舊貴族,偏又錯將陽成君也當成了“箭傷王屍”的亂黨,派特使要收回陽成君封地。因無“璜符”,孟勝堅持不肯交出封地,決意死戰守地。孟勝的學生徐弱勸說:“死而有益陽成君,死之可矣。今死之無益,徒絕墨家子弟,不可爲也。”

孟勝慷慨嘆息:“若不死難,自今以後,世求嚴師不必於墨家,求賢友不必於墨家,求義士不必於墨家,求良臣不必於墨家矣!死之所以必行,墨家大義所在也。”徐弱大悟,率先死戰,又率先戰死。孟勝與一百八十三名墨家子弟,最後也全部戰死了。

將近百年中,墨子大師與墨家子弟,就是憑着這種大義凜然的“義死”精神,樹起了公理正義的豐碑。秦孝公對墨家素來欽佩,與墨子大師更是英雄相惜深有共鳴,幾成忘年

神交,將如此重大的靖國大事託於墨子,可謂思慮深遠。再說,玄奇又是秦孝公的摯友愛妻、墨子大師的愛徒、秦國聖賢百里奚的後裔,於情於理,都更加有助於墨家協助秦國。

孝公逝世後,玄奇對咸陽的變化已經看得很清楚,她覺得不能再等了。墨家唯有此時介入,才能及早穩定秦國,免得商鞅與嬴駟兩敗俱傷。雖然老師年高不出,二三十年來已經不再親自處置這種行動性事務,但玄奇還是充滿了信心,相信老師一定會爲秦國做最大的努力,甚至是最後的努力。就墨家力量而論,現下正是實力最爲集中的時日,分散在各個國家的骨幹弟子,在老師去年開始“善後”時幾乎都撤回了總院。

目下的最大擔心,就是老師還能不能行動?

神農山的棧道關隘,對於玄奇來說是輕車熟路。日過正午,她就進了最後一道關隘,來到了總院前那塊熟悉的平坦山地,聳立在半山腰的總院箭樓已經遙遙可見。

突然,她覺得有些不對,揉揉眼睛細看,總院城堡的城牆上、箭樓上竟然結滿了隱隱約約的白花,城堡出口的山道兩旁,也插滿了白花。

玄奇一陣目眩頭暈,驚得心頭狂跳,莫非老師……她不及細想,踉踉蹌蹌騰雲駕霧般飛向總院,突然又愣怔地釘在了當地,眼睛直直地瞪着——

那座熟悉的古堡門口,擁出了一隊身裹麻衣的墨家弟子,悠揚哀傷的樂聲在山谷飄蕩着。當先一幅白布大幛橫展開三丈有餘——我師不朽。漆黑的大字讓人心驚肉跳。兩隊身穿白衣頭戴白花的少年女弟子,臂挎花籃,不斷將籃中的白色花瓣撒向空中。中間一隊精壯弟子,擡着一張白布苫蓋的巨大的木榻,禽滑釐等四名大弟子兩前兩後護衛着木榻。數十名墨家樂手排成一個方隊,跟隨着木榻,吹奏着低沉肅穆的哀樂。最後是數百人的大隊,每人頭上頂着一捆砍削光潔的木柴,隨着哀樂的節拍,踏着整齊沉重的步伐……

“老師!”玄奇終於哭喊一聲,昏倒在地。

兩名少年女弟子跑過來扶起了玄奇,跟着送葬隊伍緩緩地走上了城堡東面最高的山峰。

這是一片高高的山坳,綠樹蔥蘢,山花盛開。頂着薪柴的弟子們繞着中間的草地轉了三圈,整齊有序地架起了一座方方的木山。禽滑釐等四大弟子在木榻四角站定,奮力托起了木榻。十多名骨幹弟子迅速將十多條粗大的麻繩結在木榻四邊的圓孔上。大繩伸展,墨家弟子們井然有序地分成十幾隊,每隊一繩,木榻穩穩地懸在了空中。

少年弟子們繞木榻一週,將花束圍滿了

白布遮蓋的老師。

“我師登山!”相里勤一聲號子,所有大繩倏忽間同時伸展——山花包裹的巨大木榻穩穩地高高地升起,又穩穩地輕輕地落在了木山正中。

“列隊——爲我師送行!”禽滑釐哭聲嘶喊,墨家弟子八百多人繞木山緩行一週,將木山圍在了中央。

禽滑釐走到始終跪在地上泣不成聲的玄奇面前:“玄奇師妹,你是我師生前親授書劍的最後一個弟子,也是我師最鍾愛的學生。師妹,爲我師點燃歸天的聖火吧……”

玄奇默默站起,走到火壇前,雙手顫抖着執起粗大的油松木伸向火壇,轟然一聲,火把騰起了一團火焰。玄奇雙手將火把高高地舉過頭頂,肅穆地向高高的木山走去,短短几步,她竟覺萬里迢迢,雙腿痠軟得只要癱倒。一把聖火,慈父般的老師就要永遠地離開她去了。一腔痛楚,她真想放聲痛哭……

禽滑釐肅穆莊嚴地高誦:“恭送我師!”

烈火熊熊燃起,墨家弟子挽手相連,繞着火山踏步高歌:

我師我師 亙古高風

兼愛四海 大音希聲

任艱任險 非戰非攻

育我本色 書劍勤耕

大智之巔 布衣之聖

我師我師 萬古永生

烈火在歌聲中燃燒着。

墨家弟子們沒有哭嚎,沒有跪拜,肅穆挽手,踏歌聲聲,羣山迴盪着久遠的聲音:布衣之聖,萬古永生……

那日晚上,墨家四大弟子特邀玄奇召開了最重要的尚同會議。一番微妙的磋商,議決由禽滑釐暫時執掌墨家總院,“鉅子”人選待後再定。幾番思忖,玄奇終於沒有說出秦國的事情。會商結束後,她找到了當初一起整理老師文稿的幾個實誠弟子,片刻商議之後,收拾了老師竹樓中零散的竹簡帛書,一起匆匆出山了。

玄奇又回到了陳倉河谷。這片已經塵封日久的小小莊園,是唯一能夠給她以平靜的地方。

老師去了,唯一能夠消弭秦國內亂的長劍哲人溘然長逝了。沒有了老師的輝煌光焰,墨家還能成爲天下正義與愛心的大旗麼?墨家還能擔當消弭秦國內亂的重任麼?不行了,不行了。玄奇一想到“四大弟子”,心中就冰涼得哆嗦。她爲老師傷心,爲墨家團體傷心,爲秦國去路傷心,一時間,玄奇當真不知自己該如何處置了。

誰能想到,河谷莊園剛剛收拾就緒,就傳來一個驚人消息:商鞅謀反,被秦公緝拿!

玄奇沒有片刻猶豫,連夜飛馬趕到咸陽,卻一時目瞪口呆了。

(本章完)

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一 天險上黨地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戰國七雄_秦國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四 君臣兩茫然 秦風又低徊第四章 鏖兵中原_四 河外大開打 初帥刁猛狠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二 第一國王與第一丞相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名將_白起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五 三日三夜不頓舍 項燕大勝秦軍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第八章 失才亡魏_六 緩賢忘士者 天亡之國也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三 初行出山禮 老荀子慷慨一歌第九章 孤城血卜_六 兵不血刃 戰在人心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戰國七雄_秦國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二 疲民與貴族竟有了憤怒的共鳴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二 疲民與貴族竟有了憤怒的共鳴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四 呂不韋終於立定了長遠方略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大秦帝國進階手冊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三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七 冬雷暴雪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五 太子嬴駟乍現鋒芒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五 相持三年 雪球越滾越大 勝負卻越來越渺茫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
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一 天險上黨地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戰國七雄_秦國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四 君臣兩茫然 秦風又低徊第四章 鏖兵中原_四 河外大開打 初帥刁猛狠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二 第一國王與第一丞相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名將_白起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五 三日三夜不頓舍 項燕大勝秦軍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第八章 失才亡魏_六 緩賢忘士者 天亡之國也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三 初行出山禮 老荀子慷慨一歌第九章 孤城血卜_六 兵不血刃 戰在人心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戰國七雄_秦國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二 疲民與貴族竟有了憤怒的共鳴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二 疲民與貴族竟有了憤怒的共鳴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四 呂不韋終於立定了長遠方略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大秦帝國進階手冊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三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七 冬雷暴雪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五 太子嬴駟乍現鋒芒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五 相持三年 雪球越滾越大 勝負卻越來越渺茫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