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六 商君府來了名士說客

六 商君府來了名士說客

回到府中,已是午後。商鞅感到很疲倦,又很輕鬆,想臥榻休憩片刻,卻又不能安枕。

太子嬴駟今日第一次在重大國事場合露面,也是商鞅第一次見到嬴駟處置國務的才幹。雖然他對太子的性格能力有一個基本估價,但的確沒想到他能做得如此出色,沉穩的氣度、恰到好處的措辭、敏銳的反詰辯駁、敦厚之中的爍爍鋒芒,無一不充溢着縱橫捭闔的王者氣象。所有這些,都是拿捏不出來的,也是苦思不出來的。只有久經磨礪的膽識和與生俱來的天賦、本色堅剛的性格,才能融合成這種出類拔萃的應變能力。商鞅的寬慰正在這裡。他和秦公肝膽與共的最初歲月,一個二十三歲,一個二十二歲。可如今的嬴駟,已經是三十歲的人了,身後之事,夫復何愁?看來,只要陪秦公走完這最後一程,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辭官歸隱了……

荊南匆匆走了進來,遞給商鞅一幅布畫:一個灰色影子躥上了門額寫着“太師府”的屋脊,屋脊暗處趴着另外一個黑影。

“誰?”商鞅指着那個黑影。

荊南搖搖頭。

“跑了?”商鞅指指灰色影子。

荊南點點頭,又指着黑色影子比劃了幾下。

商鞅踱步沉思。荊南已經弄清楚,那個灰色影子正是逃刑易容並對他行刺的公孫賈。爲了釣出公孫賈背後的勢力,商鞅命令荊南對公孫賈“只跟不殺”。可是,還有何等人也在跟蹤公孫賈,並且顯然要殺之後快呢?若非荊南阻攔,公孫賈這條線豈不有可能隨時斷掉?誰?誰要殺公孫賈?嬴虔麼?可嬴虔已經死了。甘龍麼?甘龍也已經死了。可是,既然甘龍死了,公孫賈闖進去有何意圖?……一時間商鞅想不清楚,回身指着布畫道:“繼續跟蹤灰人,查清黑人來路。”

荊南“咳”地答應一聲,出門去了。

家老輕步走進:“稟報商君,門外有一士人求見,自稱雲陽趙良。”

“趙良?”商鞅思忖有頃,恍然笑道,“啊,想起來了。”說着走出書房迎到了門廳。遙見門廊外站着一箇中年士子,散發大袖,黑衣長鬚,面帶微笑,頗顯儒雅灑脫。商鞅在門廳下拱手笑道:“來者可是稷下名士,趙良兄臺?”

“然也。在下正是趙良。”來人矜持的微笑中頗有幾分揶揄,“只是想不到商君竟能垂駕出迎,趙良受寵若驚了。”

商鞅爽朗大笑:“名士無冠,王者尊之,況乎鞅也?請。”

進得書房,商鞅請趙良面東上座,自己主位相陪。僕人上得茶來,掩門退出。商鞅慨然一嘆:“趙兄此來,令弟趙亢已不能相見,何其不幸也?望兄節哀。”

趙良微微一笑:“趙亢觸犯法令,趙良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商君不必掛懷,國事私情,孰輕孰重,趙良尚能分得清白。”

“先生胸襟若此,鞅不勝感念。先生從天下第一學宮歸來,堪爲良師益友,敢問何以教我?”商鞅覺得趙良話頭有異,想教趙良一抒塊壘。

趙良道:“僕不敢受命。孔丘有言,推賢則賢者進,聚不肖則能者退。僕不肖之輩,焉能與商君做良師益友?”

商鞅淡淡一笑:“儒家之士,以守爲攻。先生必有後話,請。”

“人言商君以刑殺爲法,小罪重刑。可否允我言之無罪?”

看着趙良貌似輕鬆揶揄卻又透着一絲期期艾艾的緊張,商鞅終於忍不住大笑起來:“名士立言,何懼生死?稷下論戰之風天下聞名,可只有儒家的孟子大師請殺過論戰之士。先生莫非以爲,天下士人皆如孟子?”

趙良略顯難堪,咳嗽一聲,進入正題道:“敢問商君,爲政自比何人?”

商鞅微微一笑,已知趙良欲去何處,悠然道:“鞅求實求治,不以任何先賢自比。然在秦國,總可超越百里奚之業績也。”

趙良肅然搖頭:“僕則以爲,商君可比管仲、李悝、子產、吳起,甚至超越彼等。然則商君最不能比的,正是這百里奚。”

“願聞其詳。”

“百里奚之與商君,乃治國兩途,猶南轅北轍,冰炭不能同器也。一言以蔽之,百里奚乃王道治國,恃德爲政。商君乃霸道治國,恃力爲政。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此千古典訓也。豈能相提並論?”

“敢問先生,百里奚何以恃德?鞅何以恃力?”

趙良侃侃而論:“百里奚相秦,不頒法令,唯行仁德。靜則布衣粗食,動則安步當車。居家不使僕役,出行不帶甲兵。夏不張傘蓋,冬不着輕裘。國無重刑,民無訴訟。鄰國有災,秦國救糧。是故功名藏於府庫,德行流於天下。巴蜀致貢,八戎賓服。由余聞之,叩關請見。天下英才,莫不望秦。百里奚死,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此等王道大德,方成就穆公一代大業。然則,商君治秦,不思德化,唯恃刑法,小罪重刑,濫施殺戮。庶民國人,連坐傷殘,公室貴族,刑罰加身。民有災禍,不救反殺。恃兵奪地,威逼四鄰。更有甚者,商君出行,鐵騎森嚴,矛戈耀日,行人遠避,旁車下道。《詩》雲‘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君之所爲,盡失人心,豈能久長?”一篇說辭,慷慨流利。

商鞅依舊淡淡笑着:“敢問先生,恃力之徒,如之奈何?”

趙良說得氣盛,順勢直下道:“方今秦公垂危,君已危若朝露。朝中貴族包羞忍恥,閉門待機。庶民國人怨恨重重,隱隱欲動。爲君謀劃,不若作速歸隱封地,灌園讀書,請新君大赦罪犯,恢復王道,了卻臣民怨恨,或可自安。若恃寵蓄怨,則君之危難,翹首可待也。”

商鞅離席而起,銳利的目光盯着趙良,恍然長嘆一聲,突然仰天大笑道

:“趙良啊趙良,原來你是替人遊說而來也,用心良苦。難怪先以言之無罪立身,而後大放厥詞。大僞若此,卻居然以王道正義自居,實乃天下奇聞也。可否容我回答幾句,先生帶給背後之人?”

“商君請講。”趙良顯得有些窘迫。

商鞅緩緩踱步,平靜淡漠道:“恃德恃力之說,鞅本不屑批駁。然若先生等一葉障目之士,豈能不彰顯泰山?治國不恃力,安得有國?恃力者,治國之大德也。若無軍隊、牢獄、法令、官吏等根本之力,天下安得有序?強力乃國家之本,德行乃爲政之末。若皮之與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禹不恃力,何以立夏?湯不恃力,何以滅夏?文王武王不恃力,何以滅商?周公不恃力,何以剪滅管蔡?何以推行周禮?凡此種種,不在是否恃力,而在恃力所求之目標若何。恃力求治,國強民富,此爲天下大德,何錯之有?《詩》雲:‘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誠先生之謂也。先生人等,不思法治之大德,唯計世族之恩怨,推百里奚爲聖賢大道,斥商鞅新法爲酷刑惡政。此等陳詞濫調,早已被天下唾棄,先生卻奉若聖明,以此教訓於人,豈不令人噴飯?”商鞅說着,哈哈大笑起來。

“百里奚之德政,流傳千古!”趙良梗着脖子紅着臉。

商鞅道:“百里奚雖賢,然其治國之農夫做派,根本不足效法。小國寡民,猶可爲之。千里萬里之大國,百萬千萬之人衆,若安步當車,早亡國崩潰矣!民衆本非弱嬰,若百里奚者,偏以慈母自居,視民衆如嬰幼兒般撫弄,致使民風懦弱,強悍之氣盡消。行事不遵法令,唯賴人治斡旋。此乃治國之惡習痼疾也,行於國則國亡,行於家則家破。百里奚之後,秦國羸弱五代,百年間無力崛起。此種德政,天下有識之士盡皆視作迂腐笑談,先生卻視若珍寶,當真是儒家癡夢也。”

“縱然如此,百里奚名傳後世。商君如何?卻有殺身之禍!”顯然,這是最大法寶,趙良拭着額頭細汗,臉上卻生生溢出緊張的笑容。

“至於個人之生命禍福,鞅早已置之度外了。”商鞅笑道,“春秋以來,多有名士學人以全身自保作爲功業最高境地者。否則,先生豈能充當說客而躊躇滿志?然則先生有所不知,世間亦有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者,從來不依個人生死做進退依據。你們儒家不是也講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麼?國家要強大,就要付出血的代價。民衆的血,大臣的血,王公貴族的血,戰場的血,刑場的血,壯烈的血,冤屈的血。國家若大樹,國人敢於以鮮血澆灌,方能茁壯參天。一個懼怕流血的國家,一個懼怕做犧牲上祭壇的執政家,永遠都不會放開手腳治理國家。此中,何嘗不包括鞅之鮮血?大德恢恢,此心昭昭。商之個人生命,將與新法同在,豈有他哉!”

趙良癡癡地望着商鞅,鬍子翹了起來,卻又久久地沉默着。

(本章完)

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五 戰地風雪 大將之心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四章 談兵致禍_四 雲夢澤訪出了逃隱名將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名將_李牧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五 碧藍的湖畔 搶工決水的烈焰轟然激發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一 幽暗廟堂的最後一絲光亮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三 門客大盜開齊國僵局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十章 張儀風雲_六 四陣三比 秦燕結盟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三 新王朝會波瀾迭起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五 將計就計邯鄲策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戰國七雄_秦國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秦風_秦軍兵種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大秦帝國》·史源_第三部 《金戈鐵馬》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七 秋風沙場兮何堪國殤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戰國七雄_魏國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七 神醫扁鵲對秦孝公的奇特診斷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十章 偏安亡齊_六 戰國之世而能偏安忘戰 異數也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六 壯心酷烈走偏鋒名將_吳起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大秦帝國第六部《帝國烽煙》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戰國亂象大演繹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戰國七雄_秦國名將_蒙恬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八 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兩個最重大原因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六章 櫟陽潮生_四 世族元老們惶惑不安了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一 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棄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
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五 戰地風雪 大將之心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四章 談兵致禍_四 雲夢澤訪出了逃隱名將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四 大星垂滄海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名將_李牧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五 碧藍的湖畔 搶工決水的烈焰轟然激發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一 幽暗廟堂的最後一絲光亮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三 門客大盜開齊國僵局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一 春申君星夜入臨淄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十章 張儀風雲_六 四陣三比 秦燕結盟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三 新王朝會波瀾迭起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五 將計就計邯鄲策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六章 子楚還國_六 長歌當哭兮 大義何殤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戰國七雄_秦國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秦風_秦軍兵種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大秦帝國》·史源_第三部 《金戈鐵馬》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七 秋風沙場兮何堪國殤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戰國七雄_魏國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七 神醫扁鵲對秦孝公的奇特診斷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十章 偏安亡齊_六 戰國之世而能偏安忘戰 異數也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六 壯心酷烈走偏鋒名將_吳起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大秦帝國第六部《帝國烽煙》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戰國亂象大演繹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戰國七雄_秦國名將_蒙恬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八 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兩個最重大原因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六章 櫟陽潮生_四 世族元老們惶惑不安了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一 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棄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