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

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

嬴政破例沒有回東偏殿書房,徑直到了皇子學館。

皇子學館設在王城西苑,原本隸屬太子傅管轄,總司皇族子弟文武啓蒙之學。太子傅是一個似無實權卻又極爲要害的職司,其官署與職司所在分爲四處,堪稱最爲特異。其一,身爲大臣的太子傅的個人住宅,在皇城之外的官邸區;其二,太子傅的公事官署,設在皇城內的官署區,與皇帝處置日常政務的東偏殿相鄰;其三,對太子的教習督導職能,由專設在太子府的官署行使;其四,對太子之外的皇族子弟的教習,由專設在皇城西苑的皇家學館行使。嬴政自親政之後一直沒有立太子,沒有設置太子傅,也沒有裁汰一名太子傅官署的屬員。是故,太子傅官署職司只剩下了教習全體皇族子弟這一項,由原先的太子傅丞領事,官署吏員全部移到了這座皇家學館。嬴政從沒來過西苑,若非趙高領道,還當真在這林木蔥蘢山環水繞之中猜不出學館究竟藏在何處。

“參見父皇——”

嬴政一進庭院,眼見二十餘名冠帶整齊的皇子齊刷刷長跪拱手響亮呼喊,不禁驚訝地笑了:“小子們有備也,知道我來?”旁邊趙高惶恐道:“小高子教小內侍知會了一聲,怕皇子們不在。陛下來一次難也。”嬴政一揮手大笑:“好好好,都在這大樹下坐了,說說話。”皇子們歡聲雀躍而散,紛紛在最大的一片蔭涼下的青磚地面上坐了下來。獨有一個童稚皇子氣喘吁吁抱來了一個木墩放在樹蔭下,銳聲一喊:“父皇入座!”嬴政怦然心動,哈哈大笑間透出滿心歡暢,一俯身抹着小皇子通紅臉龐上的汗水高聲笑問:“你小子是胡亥?”小皇子一挺胸脯赳赳銳聲:“然也!我是大秦皇子胡亥!”嬴政道:“木墩是你的常座麼?”小皇子赳赳銳聲:“非也!此乃胡亥戰馬!”嬴政道:“你要戰馬做甚啊?”小皇子赳赳銳聲:“殺敵報國!安我大秦!”嬴政不禁再度歡暢地大笑起來,雙手一卡將胡亥提起放到了木墩上:“好!你的戰馬你騎!父皇做步卒,長矛護着你!”一時間,寬闊幽靜的庭院響徹了皇子們歡快的笑聲。趙高過來低聲道:“扶蘇皇長子到九原侯府邸去了,其餘皇子都在。”

“小子們靜了,父皇要說話。”

嬴政從來沒有過此刻這般欣然輕鬆,見熙熙攘攘的皇子們安靜下來,站在大樹下笑着高聲道:“小子們今日都去了朝會,都好!給嬴氏長臉!扶蘇好,胡亥更好!小小孩童,如此識得大體,難得!胡亥,小子說說,誰是你的老師啊?”

“稟報父皇:內師同教,外師乃太史令胡毋敬!”

“都派定外師了?”

“派定了!”

“各人說,外師都是何人?”

於是,皇子們依着年歲從大到小一個個報來。嬴政聽出了眉目,除了嬴政已經知道的蒙恬爲扶蘇外師,總歸個個皇子的外師都是文職高爵重臣,只有少子胡亥的外師是個爵位最低實權最小的太史令。而文臣外師之中,唯獨沒有李斯。

“好。都有了外師便好。”嬴政笑道,“沒有太子傅,父皇當初接納了太子傅丞的建言,給你等人人派了一個大臣做外師。於今看來,頗見效用也。嬴氏王族,自來有一條法度:唯纔是繼!父皇沒有明立太子,便是要你等各自奮發,由朝野公議評判考校。當年,父皇便是這樣做了太子的。如何,父皇可算公平?”

“父皇大公——”一片響亮的呼喊。

“然則,”嬴政臉色倏忽一沉,“爭要明爭,要爭才具,爭見識,爭節操。誰要權謀折騰,私相暗鬥,自相殘殺,父皇決執國法嚴懲不貸!記住沒有?”

“記住了!”

“好!”嬴政又恢復了笑容道

,“少皇子胡亥,朝會見識爲皇子表率,才具尚有潛力。爲示獎掖,父皇爲其定一外師。”

“謝過父皇!胡亥這便去拜師!”

“你小子等着,定好了大庶長知會你。”

嬴政第一次稱呼了趙高的爵位,趙高亢奮得心頭突突直跳,一片暖意洋溢不去,回來的路上紅着臉一句話不說,小心恭順如同兒子侍奉父親一般。趙高沒有料到,更大的一個意外也即將來臨。在軺車行將駛出西苑時,皇帝吩咐停車。趙高停下單馬輕車,扶皇帝下車,照例肅立在車旁——他是否跟從皇帝,得看皇帝如何行止。不料皇帝一下車便道:“走,隨我一起走走。”趙高心頭一熱,立即跟着皇帝的步子小心走了起來。皇帝又氣又笑道:“你小子走到旁邊來,老跟在身後做狗麼?”趙高連忙走到皇帝身旁稍稍側後處,漲紅着臉道:“小高子,本,本來就是陛下一,一隻狗,小高子願意一輩子……”“住口!”皇帝低聲一喝,順勢坐在道邊一處茅亭下,見趙高嚇得大汗淋漓,又淡淡笑道,“趙高,你跟隨我近三十年了,功勞多多,卻無甚自家樂趣,且正道才具也都埋沒了……起來!聽我說話。”看着熱淚縱橫地從地上爬起來的趙高,嬴政正色低聲道,“這次,我想派給你一件正經差事,卻沒有任何官身名頭。少子胡亥,頗有我少年之相……然畢竟童稚未消,尚待查勘。我意,五年之內,你做胡亥老師。只教胡亥兩樣根本:一則精熟秦法,一則精熟書法。這兩件事,都需要工夫,只有你騰挪得開。五年之後,若胡亥有成,我便可另派大臣爲外師,使其通曉政事。你意如何?”“君上啊……”趙高淚流滿面撲拜在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嬴政扶起了趙高,又拂去了趙高身上的塵土:“這是秘事。胡亥的名義外師,是李斯。記下了?”

“記,記下了……”趙高心頭大爲酸熱,身下突然熱乎乎一片。

“走,回去還得擬詔。”

“君上……”趙高軟在了地上,腿邊一大攤熱烘烘水漬。

“你小子尿了?好出息也!”嬴政大笑一陣,大步走到軺車前拿來一件長衫放到了亭柱下,“換了,我在車旁等着。”

哇的一聲,趙高哭了……

是夜,皇帝書房的燈火一直亮到東方發白。

當李斯與一班圖籍吏員登車駛出皇城時,誰都沒有力氣說話了。一連串飛去的軺車上,飄蕩着連綿不絕的鼾聲,引得清晨值事的城門郎中笑出了聲。及至抵達廷尉府庭院,扯着鼾聲流着涎水的李斯卻在刮木撂下的咯噔一聲中驀然醒了過來,懷中緊緊抱着一隻大銅匣下車,目光直愣愣瞪着前方走向了書房。馭車吏似覺不對,連忙飛步搶前打開了一道又一道大門小門,眼睜睜看着夢遊的李斯大步匆匆進了書房。剛剛坐進書案提筆在手,李斯呼嚕一聲癱倒了。馭車吏這才喊來官僕,一起將李斯擡到了寢室。三日後李斯醒來,皇帝的詔書已經頒行了。當府丞將詔書恭敬地送進書房,爲主官鏗鏘誦讀時,李斯的淚水打溼了衣襟……

始皇帝力行郡縣制詔書

始皇帝詔曰:朕曾下議國之治式,封建說與郡縣說對峙難下。朕會同相關大臣複議,亦再度查勘天下大勢,議決推行郡縣制。自今之後,天下力行郡縣,封建諸侯不復存焉!所以行郡縣者,朕執三勢:

其一,治勢也。戰國之世,七國皆數千裡也,若行分封,皆可做數十成百邦國。然則七國無一封建諸侯,無一不行郡縣。何也?分治則弱,一治則強。分治則亡,一治則興。晉爲春秋大國,封建世族而瓜分爲三。姜齊春秋大國,封建世族而有田氏代齊。楚爲五千裡大國,封地分治而國力難聚,終爲我所滅。凡此等等,皆爲圖治之勢也。人云,不行封建,無以防田常六卿之亂

。朕雲,不行封建,何來田常六卿?故郡縣制者,天下圖治時勢也。

其二,民勢也。封建之衆,其國必小。國小而欲爭強,必重黔首賦稅。其時國府法令難行,必致生靈塗炭。黔首起而羣盜生,其國必起動盪,終將釀成天下亂源。郡縣一治,則國必大。國大則緩急可濟,賦稅徭役可因時因地而行,民得安也。故,行封建以治則民亂,行郡縣以治則民安。何去何從,至明焉!

其三,國勢也。三代中國皆行封建,天下分治久矣!諸侯多不以天下爲念,唯以私治爲念,圖謀與國府疏離。如此者三代,中國諸侯法令異制,以致田疇異畝、文字異形、言語異聲、錢幣異質、車行異軌、度量衡異法,華夏業已裂土裂民矣!唯其諸事皆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今天下初定,再行封建,又復立國,何異於再樹兵也!若逆勢行之,則華夏必裂土萬千,國力彌散,終將爲夷狄匈奴所吞滅也!楚領南海而行封建,致今日南海百粵幾不知華夏爲何物也。故,上將軍王翦有言:“若行封建諸侯,則中國無南海也。”誠哉斯言!若不能凝聚華夏諸族,使我中國文明立足萬世,秦一天下何由哉!

爲此三勢,朕今決斷議政之爭:自今廢除封建,分天下爲三十六郡;律法一體,官制一體;治權集於國府,決於皇帝,上下統一政令,舉國如臂使指。如此治權不出多門,私慾不至成災,天下至大之德也!始皇帝元年夏。

府丞稟報說,皇帝詔書已經頒行天下,咸陽四門也都依着傳統張掛了。咸陽城萬人空巷,都擠到城門看皇帝詔書去了。李斯油然生出感奮之心,當即下令備車趕赴咸陽南門。郡縣制傾注着李斯心血,而今一朝成形,李斯實在是感慨萬端了。

及至將到南門,人海汪洋攢動,軺車根本無法行走。李斯只好下車,走進了一家老秦人的酒肆,想聽聽人們如何說法。不想酒肆空空蕩蕩,只有兩個侍者在忙着向前櫃搬運酒罈。李斯笑道:“如此冷清,還是酒肆麼?”一個侍者頭也沒擡高聲道:“先生知道甚,你且等着,不消半個時辰,我家的酒便不夠賣了。”正在此時,一個老人風風火火大步走進,連連嚷道:“快快快,快拿布筆,寫下來!”一個侍者問:“店東寫甚?”老人興沖沖道:“寫下三十六郡,掛在牆上!一會兒人多了,都要爭着說,難免有人記不住!快去拿!”一個侍者快步拿來了筆墨與一方白布,老人提起大筆正要寫,又道:“不行不行,我記得不全,快去請個先生來!”旁邊李斯笑道:“我給你寫,掙碗酒喝如何?”老人大喜過望道:“啊呀呀,莫說一碗酒,一罈酒送先生!老夫說,先生寫!請!”李斯一笑,大步走到案前,提起筆便一個個寫了下去。老人高聲念得兩個,自家便忘記了。李斯完全不待他說,筆下流淌出一排排大字。老人不禁跟着高聲唸誦起來。寫在白布上的三十六郡是——

內史郡 隴西郡 北地郡 漢中郡 巴郡 蜀郡

上郡 雲中郡 九原郡 河東郡 三川郡 南陽郡

潁川郡 南郡 太原郡 上黨郡 鉅鹿郡 邯鄲郡

雁門郡 代郡 上谷郡 漁陽郡 遼西郡 遼東郡

右北平郡 碭郡 泗水郡 薛郡 琅邪郡 齊郡

九江郡 會稽郡 長沙郡 南海郡 桂林郡 象郡

“彩——”

李斯寫字期間,人羣已經漸漸聚攏在店堂圍觀。見李斯落筆,人羣爆發出一陣鬨然喝彩聲。李斯擱下大筆,向衆人一拱手高聲道:“目下三十六郡爲初分,天下大安之際,或將增設新郡,父老們拭目以待!”話音落點,一陣萬歲聲大作,李斯便被種種詢問淹沒了。

正在李斯欲在酒肆痛飲之時,府丞匆匆趕來說,皇帝緊急召見。

(本章完)

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經典大戰_鉅鹿之戰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出版說明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經典大戰_邯鄲之戰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戰國七雄_秦國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大秦帝國》·史源_第二部 《國命縱橫》《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八 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兩個最重大原因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五 將計就計邯鄲策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六章 風雲再起_一 紅衣巫師的鼎卦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戰國七雄_趙國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名將_趙奢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一 宏圖憂患兩嘆嗟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楔子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第六章 秦軍悲歌_四 秦趙楚大勢各異 項羽軍殺將暴起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六章 櫟陽潮生_四 世族元老們惶惑不安了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五 箭方離弦 橫摧長弓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七 終以身死問蒼天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第一章 初政颶風_四 曠古大旱 老話題突然重現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
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經典大戰_鉅鹿之戰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出版說明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經典大戰_邯鄲之戰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四章 暴亂潮水_四 背叛迭起 六國老世族鼓起了復辟惡潮戰國七雄_秦國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大秦帝國》·史源_第二部 《國命縱橫》《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八 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兩個最重大原因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五 將計就計邯鄲策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六章 風雲再起_一 紅衣巫師的鼎卦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戰國七雄_趙國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名將_趙奢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一 宏圖憂患兩嘆嗟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五 國恥刻石血淚斑斑楔子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第六章 秦軍悲歌_四 秦趙楚大勢各異 項羽軍殺將暴起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六章 櫟陽潮生_四 世族元老們惶惑不安了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五 箭方離弦 橫摧長弓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七 終以身死問蒼天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第一章 初政颶風_四 曠古大旱 老話題突然重現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