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_燕國

燕國

燕國是七大戰國中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據《史記》記載,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其弟召公於燕,燕國的都城在薊。燕國建國以後,因地域偏遠,道路不通而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以至於《史記》中對燕史的記載十分模糊。春秋初年,燕國受到山戎的入侵,險些亡國,憑藉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

戰國中前期,燕國一直無所作爲,直至蘇秦在燕國發動合縱。然合縱不久,新即位的燕王噲便將君位“禪讓”給了相邦子之,由此引發燕國內亂,造成人心渙散和國力嚴重削弱,並招致齊國伐燕,使燕國幾乎就此滅亡。

燕昭王艱難復國之後,勵精圖治,“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決心復興燕國,於是採納郭隗的建議,並以築黃金臺的方式招賢納士,使各國士人“爭趨燕”,其間最爲重要的人才是名將樂毅。經過二十八年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爲一時之強。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爲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趙、秦、韓、魏五國(一說包括楚國爲六國)伐齊,連下齊國七十餘城,殺死齊湣王,齊地只剩莒城和即墨二城。若非當時燕惠王即位,對樂毅存有隔閡而以騎劫代替樂毅,齊國幾乎滅亡。距離短暫強盛的燕昭王時期到燕王喜即位,是燕國從高峰滑落低谷的衰變之期。

五十七年,燕國曆經了四代燕王: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燕王喜。公元前227年,秦滅六國之際,燕太子丹謀劃刺殺秦王。咸陽殿上荊軻刺秦失敗,反而給了秦國進攻燕國的藉口。前226年,大將王翦率秦軍佔領

了燕國的大半。燕王退守遼東,殺太子丹以求和,卻還是在數年之後亡於秦。

君主世系表

燕召公 不明 曾輔助周武王滅商,被封於燕

燕侯克 前1046年—前?年 燕召公之子

燕侯旨 不明 燕侯克之子

燕侯舞 不明 燕侯旨之子

燕侯憲 不明 燕侯舞之子

燕侯和 不明 燕侯憲之子

此間數代失考 此間數代失考 此間數代失考

燕伯聖 不明 銘文作匽伯聖,見《匽伯聖匜》

此間數代失考 此間數代失考 此間數代失考

燕惠侯 前864年—前827年

燕釐侯 前826年—前791年 燕惠侯之子

燕頃侯 前790年—前767年 燕釐侯之子

燕哀侯 前766年—前765年 燕頃侯之子

燕鄭侯 前764年—前729年 燕哀侯之子

燕穆侯 前728年—前711年 燕鄭侯之子

燕宣侯 前710年—前698年 燕穆侯之子

燕桓公 前697年—前691年 燕宣侯之子

燕莊公 前690年—前658年 燕桓公之子

燕襄公 前657年—前618年 燕莊公之子,遷燕都於薊

燕前桓公 前617年—前602年 燕襄公之子

燕宣公 前601年—前587年 燕前桓公之子

燕昭公 前586年—前574年

燕宣公之子

燕武公 前573年—前555年 燕昭公之子

燕前文公 前554年—前549年 燕武公之子,遷都於易

燕懿公 前548年—前545年 燕前文公之子

燕惠公 前544年—前536年 燕懿公之子

燕悼公 前535年—前529年

燕共公 前528年—前524年

燕平公 前523年—前505年

燕簡公 前504年—前493年

燕孝公 前492年—前455年

燕成公 前454年—前439年

燕閔公 前438年—前415年

燕後簡公 前414年—前373年

燕後桓公 前372年—前362年

燕後文公 前361年—前333年 燕後桓公之子

燕易王 前332年—前321年 燕後文公之子

燕王噲 前320年—前312年 燕易王之子,禪讓君位於子之,進行改革,國內大亂

燕昭王 前311年—前279年 燕王噲之子,在位期間大勝東胡、聯合五國伐齊攻破齊國

燕惠王 前278年—前272年 燕昭王之子

燕武成王 前271年—前258年 成安君公孫操弒惠王,得立

燕孝王 前257年—前255年 燕武成王之子

燕王喜 前254年—前222年 燕孝王之子。秦將王賁攻取遼東,虜燕王喜。燕亡

(本章完)

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七章 流火迷離_六 冠禮之夜的兩代儲君第十章 張儀風雲_四 大才機變修魏齊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三 布衣有大義 凜說信陵君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名將_王翦戰國七雄_趙國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名將_廉頗諸子百家_墨家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六 殺將亂政 巍然大國自戕自毀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楔子《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諸子百家_墨家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一 新人新謀棄霸統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三章 東方龍蛇_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一 天人亂象 三策應對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戰國七雄_齊國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二 司馬錯講述的軍旅故事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一 燕雖弱而善附大國 當先爲山東剪除羽翼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六 商君府來了名士說客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秦風_秦國兵器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三 大謀橫空出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三章 邯鄲異謀_四 博徒賣漿 風塵兩奇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三 門客大盜開齊國僵局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二 疲民與貴族竟有了憤怒的共鳴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一 新人新謀棄霸統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戰國七雄_燕國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三 齊威王吏治的奇特手段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出版說明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一章 鐵腕平亂_四 咸陽老世族的最後時刻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
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七章 流火迷離_六 冠禮之夜的兩代儲君第十章 張儀風雲_四 大才機變修魏齊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三 布衣有大義 凜說信陵君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名將_王翦戰國七雄_趙國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名將_廉頗諸子百家_墨家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六 殺將亂政 巍然大國自戕自毀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楔子《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諸子百家_墨家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一 新人新謀棄霸統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三章 東方龍蛇_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一 天人亂象 三策應對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戰國七雄_齊國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二 司馬錯講述的軍旅故事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一 燕雖弱而善附大國 當先爲山東剪除羽翼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六 商君府來了名士說客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秦風_秦國兵器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三 大謀橫空出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三章 邯鄲異謀_四 博徒賣漿 風塵兩奇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三 門客大盜開齊國僵局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二 疲民與貴族竟有了憤怒的共鳴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一 新人新謀棄霸統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戰國七雄_燕國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三 齊威王吏治的奇特手段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出版說明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一章 鐵腕平亂_四 咸陽老世族的最後時刻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