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

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

次日清晨,商鞅到達商南城

。這座小城堡是商於的治所,城堡南面不遠,就是扼守秦楚咽喉的武關,並不是商於十三縣的中心地帶。由於秦獻公以來秦國確立了“國都臨敵”的傳統,秦國和大國交界地區的治所,大多都設在前沿地帶。商南城作爲郡守治所,就直接成爲秦國南大門——武關的後盾。

商鞅在自己封地的這座首府小城堡,只住了三天。除用一天時間仔細巡查了武關的守備外,主要辦了三件事:第一件,命令郡守向黑林溝派出一百名士兵,接受那位督導縣吏的指揮,協助黑林溝村民自救。第二件,召見了商於十三縣的所有官員和大族族長以及大村落的里正。商鞅痛陳了黑林溝驟變的執法弊端,嚴厲重申了唯法是從的爲政準則,當衆宣示了對商於郡守降爵兩級,以示懲戒。第三件,反覆申明秦法保留封地的真實含義,宣示了自己對商於封地依法享用的“四不”定策:不收賦稅,不建府邸,不行治權,不許商於官民以任何形式爲他歌功頌德。總而言之,商於十三縣不享有任何超越秦國法律的特權,完全與秦國其他郡縣一樣。

商於十三縣的官員、族長、里正,大多是第一次見到這位“功蓋管吳”的商君,本想竭盡心力地爲商君辦幾件好事,將商於建成商君的永遠退路。這在戰國時代,乃是司空見慣的功臣現象,誰也不會感到奇怪。其時,官吏庶民很願意做賢明功臣的根基,因爲這種功臣比國府更能給他們以保護和特權。齊國的孫臏勸田忌大力整飭封地,遇到危險時立即退守封地的策略,正是基於戰國現實提出來的自保主張。後來的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孟嘗君,正是在受到陷害時逃回封地才得以保全的。其所以如此,根基正在於封地與封主的相互依存並融爲一體。誰想商於人的這片赤誠之心,卻被商鞅大大冷淡,還受到了嚴厲的斥責。商於山民雖然樸實憨厚拙於言辭,但心中卻是雪亮,決然能夠掂量真假虛實。在他們看來,商君雖然不近人情,但卻是千古罕見的無私權臣。一個對天下最根本的財富——土地與民衆都斷然拒絕的人,山野民衆自然是肅然起敬的。但不知爲何,商於官員與庶民,卻也感到在這個人面前總有幾分畏懼——你不能頌揚他,不能追隨他,不能向他奉獻激情,只能默默地看着他爲國爲民施展權力,將自己燒成灰燼。就像是上天派下人間救民於水火的神聖一般,人間的慾望煙火絲毫不能薰染他,絲毫不能改變他。對這樣的神聖,宵小之民除了敬畏,連愛慕他的激情和爲他獻身的權利都不能有!

商於的官員民衆終於沉默了,他們默默地接受了這個令人尷尬的聖人。

三日後,商鞅走了。沒有民衆夾道送行,也沒有官員餞行長亭。人們遠遠地看着他走馬而去,就像看着一尊神離開了喧囂的塵寰。

商鞅卻很是坦然。他喜歡“各司其事不相擾”這樣的官民關係,很厭惡官擾民,也厭惡民擾官。在他看來,官員法外滋事就是官擾民,包括商於縣令的濫施仁政。民衆歌功頌德額外進獻法外求助,就是民擾官。官擾民爲害一方,民擾官卻是爲害天下。官民不相擾,纔是一個法治成熟的良好狀態。商鞅不可能知道,他的這種爲政主張在秦國產生了深遠影響。後來的秦惠王、秦昭王,都曾經嚴厲處斬過爲國王殺牛祝壽和歌功頌德的官員庶民。如此法治政風,使秦國朝野在與戰國爭雄的一百六十多年中,始終保持了清明、勤奮與悍勇,官員羞於沽名釣譽,民衆羞於歌功頌德,舉國唯法是從,人人惕厲自尊。否則,如何能以一敵六,並戰而勝之統一華夏?

走馬出得商南城,商鞅吩咐十名鐵甲衛士從官道直回咸陽,給秦孝公呈上他對商於諸多事宜的處置上書,他自己只留下荊南同行護衛。衛士將官很不放心,商鞅笑道:“回去吧,都是秦國土地,不會有事。”便帶着荊南走了。

出得山口,荊南連打手勢詢問去哪裡。商鞅笑道:“去崤山,認識路麼?”

荊南高興地“噢”了一聲,一抖馬繮便向東南山地奔去。荊南高興的是,整整十三年,商鞅終於要回崤山了。同時心中卻又很是緊張,因爲崤山畢竟是魏國本土,雖說眼下割讓給了秦國,但山民肯定不會像老秦人那樣教人放心。國君給商君派定的衛士,是一個精銳的千人騎隊,千夫長由一員勇猛善戰的騎兵偏將擔任。秦孝公嚴令衛隊將領“行必於衛鞅左右。衛鞅出事,全隊皆斬!”可在收復河西以前,商君出巡所帶的鐵甲衛士,最多也只在兩三百之間。河西班師後,商君將衛士千騎隊全數交給了國尉車英,自己只留下十名。今日連這十名衛士也被遣回了咸陽,只有他一個擔綱,荊南豈能不緊張?不管自己對崤山地面有多熟,都得分外小心。荊南知道,商君之所以不北上由藍田塬進入崤山,而走武關外向東南入崤山,除了這條路近一些外,商君還想再走一遍當年第一次踏勘秦國的老路,看看這片處於秦魏楚交界處的大山如何能建成秦國的形勝要塞。對於商君這個人來說,國事無處不在。荊南跟隨商君二十年了,想不起商君辦過何等私事,連白雪姑娘都被擱置了十三年沒有見面,遑論其他私事?看着商君一領白衣一匹紅馬,逍遙自在地走馬山道,荊南就像自己有了喜事一般快慰。

山道崎嶇,不能縱馬。看看已經是日落西山,商鞅荊南纔到達洛水上游的河谷。順着洛水河谷走出二百

餘里再北上,便是崤山區域,即便夜間不停地趕路,也得明日清晨到達崤山。

商鞅打個手勢笑道:“荊南啊,休憩片刻,吃點兒再走。”

荊南“噢”地答應一聲,指着一塊光滑的巨石跑了過去,下馬一看,又避風又幹淨,便向商鞅手勢示意——這裡正好。趕商鞅來到大石下,荊南已經在大圓石上鋪好了墊布,擺好了乾肉、幹餅、酒囊和短劍,並給商鞅搬好了一個坐墩。他向商鞅比劃一下,從馬背上摘下另一個皮囊,跑到河邊去打水了。商鞅放開兩匹馬的繮繩,讓坐騎自由自在地去河邊飲水,以便荊南取水回來正好餵馬。他坐在大石前,用短劍將乾肉幹餅切成小塊,等候荊南迴來一起吃。

穀風習習,已略有寒涼之意。商鞅望着河谷中最後一抹漸漸褪去的晚霞,油然想到了闊別十三年的白雪。現下,她也在山邊看這秋陽晚霞麼?當年白雪不辭而別,教侯嬴帶的話,孩子稍大就來找他。可是十三年了,白雪既沒有找他,連書信也是極少。商鞅只知道她早早就離開了安邑,將白氏宗族的龐大產業完全交給了侯嬴掌管,她自己到崤山深處的山莊裡隱居了。每每想到白雪,商鞅的心頭就是一陣震顫,覺得這個遙遠的女士子就像鍾子期對俞伯牙,是自己永恆的知音,不管分開多久,心都永遠融合在一起。商鞅慶幸上天對自己的眷顧,使自己遇到了兩個性格迥異卻又同樣善良聰慧的好女子。熒玉身爲秦國公主,絲毫沒有公室貴族那些令人厭惡的秉性,否則,以商鞅的冷峻凌厲,這樁婚姻早就名存實亡了。商鞅沒有想到的是,這樁以自己鬱鬱寡歡開始的婚姻,後來竟意外地變得融洽甚至美滿起來。熒玉的落落大方,使商鞅在與同僚相處中多了一種無形的潤滑力量。熒玉的內秀聰慧,又使她在與商鞅同行露面中每次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熒玉對他的關愛、忍讓和無微不至的體貼,就像那屋檐下的滴水與穿堂而過的清風,漸漸融化了他冰冷堅硬的心。僅僅是這些也還罷了,最使商鞅刮目相看的,是多年前的一個冬夜,熒玉對他的一席肺腑之言。

那天晚上,商鞅還是在書房裡忙碌。更深人靜時分,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熒玉進來給火盆加上了木炭,又拿來濃濃的米酒掛在火架上煨着。婚後一個月,熒玉就和僕人們私下立了規矩,三更之後由她親自照料書房,不需僕人們插手。多年來,只要商鞅在書房忙碌,熒玉就絕不會自顧臥榻而眠,所有的瑣細事務她都做得精細有序,絕不會弄得叮噹作響干擾商鞅。商鞅提起大筆,手邊硯池就正好有磨就的一汪黑亮的墨汁;機密命令要親自刻簡,恰好就有一束攤開削好的綠竹簡放在長案邊上,旁邊墊布上的刻刀,也必定磨得鋒利雪亮;渴了恰恰就有米酒,熱了正好就打開了門窗,穿堂風掠過頓時涼爽;蚊蟲肆虐的夏秋,必有艾繩點在四周屋角,寒冷的冬天,火盆裡的木炭總是恰到好處地明亮溫暖……不知道哪一天,商鞅忽然感到,晚上在書房處置公文特別快捷,忽然大悟,將府中家老喚來,要將夜間執事的僕人晉爵一級獎勵。家老驚愕地睜大了眼睛:“左庶長,不知夜間何人執事麼?”商鞅對這種不正面答話的拖泥帶水素來厭煩:“廢話,我何須知道。”家老誠惶誠恐打躬:“左庶長,三更之後,從來是公主照料書房。”商鞅愣怔了,半日無話。他本來是最反對女子進書房的,本能地以爲那是一種無端的干擾,與僕人大不相同,如今……反覆思忖,商鞅默默地接受了這種照料,連他自己也弄不明白,這種變化如何竟一直教他接受了?今日,熒玉卻是“公然”進來的,而他恰恰又需要休息一下。

熒玉跪坐在長案頂端,淺淺一笑:“夫君,這支劍鞘可好?”說着從寬大的紅袖中拿出一個不到兩寸見方的絲綢包兒,又輕柔地打開。

“劍鞘麼?”商鞅不禁揶揄,“做頭巾差不多。”

“且慢。”熒玉伸出右手,微笑着用兩指夾起攤在絲綢上的紅黃色物事,輕輕一抖,一條几乎透明的帶子,帶着一種特異的輕微聲響筆直地垂下。

商鞅感到驚訝,他從熒玉手中接過“帶子”端詳,方知這是一支用皮子製作成的劍鞘。那特異的聲音,來自劍鞘和劍刃接觸的兩邊。翻開一看,兩邊竟是細如頭髮的銀絲縫製,其精工細作,令人匪夷所思。就是那薄得幾乎透明的皮子,也柔韌得令人難以想象。商鞅反覆端詳,看不出這是何種珍禽異獸的皮子。劍鞘頂上吊着兩方銅片包裹的搭扣,也是非常的精緻講究。

“看不出?”熒玉頑皮地笑笑,“這是犀牛皮第一層,等閒工匠,剝不得如此薄整也。銀絲邊是我縫製的,其他都是尚坊做的。哎,別急,我是出了五千半兩錢的也,不違法。”

“劍鞘固然精美,然世間哪有如此細劍,賞玩罷了。”商鞅對花五千錢做一件玩物顯然不以爲然。

“誰要賞玩了?將你腰間那劍拿出來。”熒玉嬌嗔地嚷起來。

商鞅驚訝了,難道這劍鞘是熒玉給這支素女劍做的?自大婚之日,他從來沒有講過這素女劍的來歷。而且,這支劍纏於腰間,外形酷似一根絲帶,他又從來都是一身白衣,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腰間繫有一支稀世寶劍,熒玉卻如何知曉?而且看來早已經知道了。商鞅看看熒玉,默默解下了腰間的素女劍。熒玉接過劍來,順手往劍鞘裡一插,劍柄一擺,包銅皮扣“嗒”的一聲帶住了劍扣,劍鞘合一,天衣無縫

“自己看看,合適不?”熒玉笑着遞過劍柄。

一搭手,商鞅便知道這鞘與劍匹配得嚴絲合縫,不鬆不滑不緊不澀不軟不硬不長不短。這素女劍本是裸劍,百十年下來,光澤自然有所磨損,佩劍者自然也要處處小心,以防裸劍自傷。如今這劍鞘一套,非但保護了這支名劍的鋒刃光澤,而且省去了主人行動的諸多不便。然更妙的是,帶鞘後絲毫不影響素女劍作爲腰帶佩劍的特異方式。熒玉偎依過來,親手將素女劍繫上了商鞅腰間,一支隱隱發亮的淡黃色精美“皮帶”竟然使主人倍添風采。

熒玉高興地連連拍手:“好也!白姐姐看了一定高興。”

商鞅不禁怔住了:“你?你知道……白雪?”

熒玉面色緋紅,羞澀笑道:“嫁你三個月後,才知道的。白姐姐是個好人,罕見的奇女子……”熒玉說着,眼中溢出了淚水,“夫君,該接白姐姐來咸陽。一起住。她獨居十多年,還有夫君一個兒子……這樣對她,不公也。”

商鞅雙眼潮溼,忍不住抱住了熒玉。

可是,那時要遷都,要訓練新軍,還要準備收復河西,商鞅緊張忙碌得一天只能休憩一兩個時辰,如何有時間去辦這件必須由他親自辦理的大事?他的兩鬢白髮,就是那幾年悄悄生出來的。這件刻骨銘心的大事,竟然就這樣被一拖再拖,直到今日……

突然,“噢嗬”一聲怒吼從河邊傳來。荊南!

商鞅霍然起身,只見暮色隱隱中河邊有人影綽綽,不時傳來低沉猛烈的砍殺之聲。商鞅一個縱躍,跳上了旁邊一塊大石,仔細瞭望,四周沒有發現埋伏跡象,便跳下大石要去救援荊南。

“商君,你走得了麼?”一個黑布蒙面人赫然當道。

“你是何人?意欲何爲?”見對方知道自己身份,商鞅已經明白此等人絕非盜賊搶劫,自然很想聽聽他自報家門。

“我是何人?哼哼,拿到你首級後,我自會昭告天下。”

商鞅大笑:“既可昭告天下,也算是英雄名士了。何不拿掉面布,讓本君死個明白?”

蒙面人冷冷一笑:“在下不是英雄名士,可要你這個英雄名士血濺崤山。商鞅啊商鞅,上天賜你天賦大才,卻不賜你劍術武功。那個啞巴荊南又過不來,你就自己割下頭顱,免得我動粗,失了商君身份。”

商鞅也冷笑着:“如此說來,閣下是劍術超凡了?然則,本君素來喜歡懲辦刺客,想將閣下帶回咸陽明正典刑,如何是好?”

“商鞅!你酷愛刑殺,今日我就殺了你這個刑癡,爲天下王道張目!”蒙面人怒喝一聲,凌空飛躍,一支閃亮的長劍當胸刺到。誰知就在這堪堪之間,隨着一聲沙啞的怒吼,一團炫目的劍光流星般飛來,“噌”的一聲輕響,蒙面人手中的長劍斷爲數截,亂紛紛碰到大石上迸出一片火星。

蒙面人大驚,一聲長嘯,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疾步趕來的荊南連聲怒吼,顯然在大罵這些刺客。

原來,荊南這次帶的是那柄蚩尤天月劍。河西戰場上,公子卬爲了活命,主動將蚩尤劍獻給了商鞅。商鞅本想將這柄亙古名劍親手交還公子虔,冰釋公子虔對自己的仇恨。但三次登門,均遭閉門謝客的拒絕。無奈之下,商鞅請秦孝公轉交,秦孝公卻不以爲然地笑笑:“蚩尤劍本是嬴族祖傳,公子虔要它也無用。今日特賜商君,以爲防身之用。神劍名器,唯大英雄可以服之也。”可這蚩尤劍乃戰場神兵,長大礙眼,商鞅如何能隨身佩帶它行走於朝野之間?反覆思慮,商鞅將蚩尤劍交給了荊南。一則荊南的威猛絕倫與蚩尤劍的氣魄相匹配,二則荊南是自己的貼身護衛,國君朝臣也覺得順理成章。荊南天生是個“兵癡”,拿到蚩尤劍激動得奉若神明,天天練這彎月劍的獨特用法。先是用楚國名震天下的彎劍“吳鉤”練習,稱手後才換了蚩尤劍。雖說還沒有達到公子虔那樣的火候,可也能熟練使用了。荊南是職業劍士,劍不離身乃行動鐵則,到河邊取水自然也是隨身帶劍。

就在荊南彎腰汲水的剎那之間,山石草叢中躥出了六支利劍,一齊向他猛刺。荊南並非先天聾啞,耳音極好,彎腰時已經聽見天月劍在劍鞘中隱隱振鳴。山石中劍風一起,他本能地左手出劍,一個圓弧向身後劃出。待他右手提起汲水皮囊轉過身子,六支長劍已經被齊齊削斷。荊南怒吼連聲,一邊教商鞅聽見提防,一邊追殺六名驚慌失措的刺客。從山石間靈敏異常的縱躍身手看,刺客絕非尋常劍士。但他們忌憚於荊南的天月劍,只有招架躲避之力。荊南將天月劍舞得一團光芒,劍風直達五六丈之外,刺客們不敢近前,荊南也無心追殺,舞着劍衝向商鞅身邊。

堪堪三丈之外,眼見蒙面人躍起擊刺,荊南一個飛擲,天月劍嘯音大起,滴溜溜一團白光電射飛擊,竟迎面截住了蒙面人的長劍。這本是彎劍的獨特手法,力道得當,彎劍可像圓形“劍餅”一樣疾飛勁射,劍光僨張,直如一輪明月。

商鞅也是第一次目睹天月劍的威力,不禁連連驚歎。

荊南哇啦哇啦地比劃一番,商鞅不禁陷入沉思。他知道荊南的意思,蒙面人的遁形術很是怪異。據他所知,只有楚國一個古老的鑄劍派纔有,這撥刺客肯定和楚國有關。可是,楚國要殺他,會用如此手段麼?商鞅不能相信荊南的判斷,他的思緒飄得很遠很遠……

(本章完)

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名將_樂毅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戰國七雄_魏國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二 三晉合謀易上黨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大秦帝國第六部《帝國烽煙》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楔子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三 新王朝會波瀾迭起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大秦帝國進階手冊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第十章 胡服風暴_四 茫茫邊草 雲胡不憂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一 幽暗廟堂的最後一絲光亮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名將_吳起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七 終以身死問蒼天戰國七雄_魏國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四 呂不韋終於立定了長遠方略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名將_田單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楔子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三 齊威王吏治的奇特手段《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第六章 櫟陽潮生_四 世族元老們惶惑不安了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九章 孤城血卜_六 兵不血刃 戰在人心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戰國七雄_楚國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秦風_秦之禮儀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大秦帝國第三部《金戈鐵馬》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五 合縱陣腳在楚國鬆動
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名將_樂毅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戰國七雄_魏國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一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二 三晉合謀易上黨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大秦帝國第六部《帝國烽煙》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楔子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三 新王朝會波瀾迭起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大秦帝國進階手冊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第十章 胡服風暴_四 茫茫邊草 雲胡不憂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一 幽暗廟堂的最後一絲光亮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名將_吳起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七 終以身死問蒼天戰國七雄_魏國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四 呂不韋終於立定了長遠方略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名將_田單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楔子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三 齊威王吏治的奇特手段《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第六章 櫟陽潮生_四 世族元老們惶惑不安了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經典大戰_河西之戰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九章 孤城血卜_六 兵不血刃 戰在人心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戰國七雄_楚國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秦風_秦之禮儀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大秦帝國第三部《金戈鐵馬》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五 合縱陣腳在楚國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