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

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

旬日過去,在秋月最亮最圓的時候,長平戰場的大勢完全明朗了。

趙國五十餘萬主力大軍,被五十餘萬秦軍困在了長平河谷山塬裡。消息傳開,天下各國始則驚駭莫名,繼則嘖嘖稱奇——華夏自有戰事以來,何曾有過五十萬大軍圍住五十萬大軍這等戰例?等而圍之,分明千古奇蹟。想都不敢想的事,竟生生教秦軍做成了,如何不令人咋舌變色。一時間天下議論蜂起,紛紛揣測秦軍究竟能否吃掉趙軍。等而圍之難,等而吞之更難。無論如何,秦軍畢竟完成了等而圍之,難則難矣,已是無須揣測了。然則究竟能否消滅趙軍,大大的未可知也!五十餘萬大軍啊,那可是小諸侯一聽都要閉氣的數字也。縱是赫赫七大戰國,除了秦趙兩家,誰又開得出五十餘萬大軍了?若是別個還則罷了,偏偏是與秦軍同樣剽悍善戰的趙軍,縱然一時陷於困境,充其量趙軍也只是落得戰敗,多折損些許人馬而已,秦軍斷然不能一口吞下這支赫赫雄師。

唯其如此,戰國邦交風潮又一次旋風般捲起。

趙國使節奔走求援,秦國使節處處狙擊,山東五國則費盡思量地拿捏情勢,盤算着在這最微妙的關頭將這份最要命的邦國大注押在何方?押在趙國,若秦國滅軍戰勝,則立時便是滅頂之災。押在秦國,若趙國奮力脫險,縱不立即復仇,也必是牢牢記住了這筆最危急時刻的落井下石之仇。於是,有了種種奔波周旋,有了連綿不斷的虛與委蛇,有了種種穿梭般的刺探,有了誰也看不清楚的雲遮霧障,有了邦交歷史上聞所未聞的哼哼哈哈王顧左右而言他。

暫且拋開邦交波瀾,還是先來看看這亙古未見的大戰場。

中軍行轅的燈燭徹夜煌煌,趙括第一次不說話了。整整一夜,趙括都佇立在那張兩人高的板圖前,不吃不喝不挪腳,越看心越涼,越看越沒有了狂躁之氣。漸漸地,趙括終於明白了目下趙軍的處境,嘴角一抽搐,長長地一聲嘆息,趙括啊趙括,你熟讀兵書,自認天下莫之能當,卻竟不知“因地而戰”之理,實在是愚蠢之極也!

趙軍被困的這片山川,在長平關以南,在老馬嶺以東,在丹水以西,在蒙驁營壘以北,方圓數十里的有山有水有平地的上黨腹地。論軍力,秦軍自是無法圍困與自己相等數量的一支善戰大軍。然則,趙括對長平之地形一番揣摩,竟恍然發現:長平戰場雖則廣闊,四周出口卻是極少,若有幾支大軍封死隘口出路,除了吃掉敵軍戰而勝之,縱是大軍數十萬也插翅難逃。

此中根本,便是上黨腹地之特殊地形所致——

首先,有王齕的老馬嶺營壘,趙軍西出河東的通道被堵死。

其次,有蒙驁的南線營壘,趙軍沿丹水河谷突圍南下的通道也被堵死。

再次,有王陵的北插營壘,趙軍與北部後援基地石長城的連通又被掐斷。

再次,有嬴豹插入石長城東北的營壘,東出太行山的通道整個被堵死。

最後,東面是連綿高聳的太行山,直通邯鄲的滏口陘一旦不通,眼看便是萬山屏障無可逾越。

從謀劃之道說,也還有一則方略:趙國立發援軍入上黨,突破滏口陘,與石長城固守趙軍會合而攻陷秦軍北壘,長平趙軍同時向北夾擊,縱是不能戰勝秦軍,至少可撤出主力大軍。然則,這第一步便是要趙國有兵可發。就實而論,趙國大軍已是全軍西進上黨,唯餘雲中兩萬邊軍苦撐匈奴林胡,李牧能保得不敗已是萬分不易,如何能空關南下?若徵發新軍,倉促無訓,如何能有戰力與虎狼秦軍搏殺?如何能突破秦軍防守的滏口陘?這一方略,顯然是與自己一般的書卷談兵,不可行也!

就趙軍目下處境而言,最可怕的不是被圍,而是糧道被遮絕。五十萬大軍被圍,浴血大戰何懼之有?若僅憑血戰,秦軍根本不可能奈何得趙軍猛士。然則,趙國腹地無法向上黨運糧,石長城倉廩無法向長平大軍運糧,這便立見危機。趙軍隨身軍食至多撐得旬日,石長城營壘縱是通暢,最多也是兩個月糧草。如此便很明顯,攻不下王陵營壘,旬日之後大軍饑荒斷糧。攻下王陵營壘,只能得到兩月糧草周旋。

“死戰血戰!也要攻陷王陵營壘!”趙括狠狠一跺腳,望着秋霧濛濛的曙光,嘶聲喊道:“來人!聚將升帳!”

將軍們很快聚齊到行轅聚將廳,疲憊沉重寫滿了每個人的臉膛。當趙括提着一口長劍從大屏後赳赳大步出來時,看到大將們的沮喪,一時愣怔了。默然片刻,趙括對着將軍們慷慨一拱道:“諸位將軍想必已經明白,我軍兩壘已經被秦軍分割,長平大軍陷入困境。事實如此,無須隱諱。趙括要說的是:我軍失利被困,將之罪也。戰不算地,拒納良策,趙括兩大錯也。”一聲沉重嘆息,趙括對着衆將深深一躬,“八都尉含冤自戕,六萬餘將士死傷,全軍陷入困境,趙括愧對三軍將士。大軍脫困之日,趙括自當向趙王請罪伏法,絕不推諉。”擡起頭時,趙括已經是兩眼淚光了,“今日趙括一請:我軍主力尚在,但請諸位公推一謀勇之將統率全軍破圍。趙括自請一軍死戰開路,以贖罪責!”

偌大的聚將廳一片寂然。大將們眼見傲視天下的赫赫大將軍低下了高傲的頭顱,坦誠地承擔了全部罪責,本來就已經寬宥趙括了。軍旅之風,從來崇尚敢作敢當。殺人不過頭點地,一個三軍統帥如此認罪,還要如何?畢竟,趙括也不是平庸之輩,更不是一無是處,那膽識之過人,見事之機敏,戰法之果敢,決斷之快捷,連同今日自省之明,確實都是三軍諸將無法望其項背的。這些久經戰陣的將領們,對一個將軍是否大將之纔有着天生的直感,幾次行令他們就看出了,若假以時日再經幾次大戰,此人一定是趙軍最爲傑出的統帥。及至趙括請諸將公推大將而自己領軍死戰,將軍們深深被震撼了。大軍主將能有如此大公胸襟,能有捨身赴死而救

全軍之氣概,夫復何言?

Www✿ тт kán✿ ¢ ○

副將趙莊掃了一眼大廳,轉身拱手高聲:“擁戴大將軍!統率三軍,殺出血路!”

“擁戴大將軍!統率三軍,殺出血路!”聚將廳齊齊的一聲吼喝。

驟然之間,趙括淚水盈眶,心頭第一次生出了深深融入大軍血脈的堅實感覺,老父當年的話語閃電般掠過心頭,“戰場唯艱險,輕言者必敗也”,而今三軍大將這一聲真誠擁戴,便是將五十萬大軍的性命壓在自己肩頭了!也是第一次,趙括的心頭一陣猛烈地顫抖,“將者,三軍司命也”這句兵諺轟轟然砸進了心田。也是奇了,如何自己原來絲毫沒有如此沉重心緒?假若往昔有今日之三分戒懼,八都尉何得喪命?大軍何得如此困境?是了,往昔自己所慮者,唯在施展才智以證實自己天下無敵,而今自己思慮者,卻在國家存亡,在五十萬將士之生命。霄壤互見,趙括啊,往昔的你何等淺薄,何等無知!思緒紛紜飛動,一種肅穆的深沉的使命感瀰漫了趙括全身,他終於冷靜了下來。

“諸將以三軍生死託於我身,趙括責無旁貸。”對着衆將一拱手,趙括堅定而清醒,“我軍主力尚在,戰力尚在,脫困之路,唯在血戰。前次未能攻陷王陵壁壘,在於未能同時阻截南部西部之秦軍主力側擊,致使我軍中道而退。今次之謀劃:我軍主力兵分兩路出擊,第一路,我親率十五萬大軍北出,輪番猛攻王陵營壘;第二路,趙莊將軍率領三十萬大軍,同時對秦軍西部南部發動猛攻,鎖敵主力於營壘之中,使其不能出擊,諸將以爲如何?”

“謹遵將令!”面對趙括第一次詢問,將軍們異口同聲地贊同領命。

“諸將回營,厲兵秣馬,午後立即出戰。”

“嗨!”轟然一聲,將軍們大步流星地去了。

正是秋高氣爽的八月中旬,廣袤的上黨山地晴空萬里,蒼黃的山巒在碧空下連綿起伏,片片河谷正瀰漫着最後的陽春氣象。一到正午時分,竟有些熱烘烘的氣息。這時,長平谷地驟然響起了陣陣淒厲的號角,大片紅雲般的旌旗向北向南分做兩路疾飛,隆隆的馬蹄騰騰的腳步如同沒有盡頭的沉雷,轟轟震撼着連綿羣山。趙國主力大軍四十餘萬傾營出動了。

北線王陵營壘立即陷入了空前惡戰。

趙括將十五萬大軍分做三路:主力步軍十萬分做兩陣,半個時辰一換,輪番進攻,不給王陵營壘以任何喘息之機;五萬精騎兩翼守候,專一截殺王陵隱蔽在山谷的突襲騎兵。此時,趙軍上下都已經明白了此戰關乎全軍生滅,自是人人鼓勇拼死。趙括大旗在山丘一揮,五萬步軍隨着戰鼓號角展開陣形呼嘯着撲向了秦軍營壘:兩側弓箭大隊箭雨掩護,先頭大隊立即擁上將木板與壕溝車壓上壕溝,但遇火溝段,立即有無數密集土包砸入;衝過壕溝,雲梯與各種木梯蜂擁搭上壁壘,彎刀盾牌長矛勇士便洶涌而上。堪堪半個時辰,前陣稍感力怯,立即有第二陣替換猛攻。如此山呼海嘯殺聲震天連番血戰,四個輪次下來,王陵營壘已經是大大吃緊了。要命處在於,王陵隱蔽在山谷的兩萬五千鐵騎,在趙括五萬優勢騎兵攔截下,全然失去了突襲趙軍側背的作用。更兼趙軍間不容髮地輪番猛攻,秦軍的機發連弩、猛火油櫃、巨石等大型器械但有故障已無暇修復。饒是王陵機變,當即放棄了北面防守,又將一萬騎兵改做步軍投入營壘,全部六萬步軍都轉向了南面壁壘之防守,仍然是險象環生。此時若有北面石長城趙軍殺來,王陵壁壘幾乎必然陷落。

堪堪暮色將至,遍野火把點燃,趙軍攻勢仍是一浪高過一浪,其狠勇之勢壓得剩餘三萬多秦軍眼看是支撐不住了。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石長城出動三萬餘步軍喊殺攻來,秦軍營壘頓時被兩邊的紅色巨浪淹沒。王陵披散着長髮揮舞着長劍血獅子般跳出壕溝嘶聲吶喊:“老秦兄弟們!死戰了!殺——”瞬息之間,所有秦軍將士都放棄了器械跳出了壕溝,揮舞着刀劍長矛開始了最慘烈的直面搏殺。

恰在這萬分危急之時,戰場形勢又一次發生了驟然變化!

還得從南線主戰場說起。大軍據守要隘而困住趙軍主力,秦軍將士都是一片歡騰。白起卻沒有絲毫懈怠,立即向全軍頒佈了一道訓令:“困獸之鬥,歷來兵家所畏,故有圍師必闕之古訓。今我將士圍此五十餘萬大軍,實是圈猛虎於咫尺之內,與虎謀皮,何能輕乎!今曉諭我三軍將士:真正血戰,自此始也!但有懈怠輕慢忘乎所以,軍法從事。”訓令一出,大軍無不肅然生出戒懼之心,秦軍上下又是整肅如故。對斥候連番密報做一番思慮之後,白起昨夜在狼城山洞穴幕府第二次聚將,對即將到來的大戰整整部署了一個時辰。部署完畢,白起又一如既往地與幾員大將做了單獨商討,四更時分方纔散帳。

正午時分,趙莊大軍兩路出營殺向秦軍營壘。誰料前軍開出不到兩裡地,便遇秦軍主力大軍迎面隆隆開來。西面老馬嶺前是“王”字大纛旗,南面丹東河谷是“蒙”字大纛旗。秦軍開出營壘迎戰,分明是不想被趙軍堵在營壘之內。趙莊也是百戰大將,一見秦軍陣勢,便知今日必是死戰,立即下令:“兩路大軍分頭迎擊秦軍!絕不使秦軍主力越過長平關!”一時戰鼓大起,兩軍四路在長平河谷展開了暴風雨般的惡戰。

大戰一開,白起登上了狼城山望樓。白起的部署是:南路蒙驁大軍猛攻趙軍,西北王齕大軍只需頂住即可;王齕大軍須分兵六萬突破趙軍,北上增援王陵營壘。白起對王齕說得很是清楚:此戰之要在王陵營壘,趙軍南線主力出動,真實圖謀在於封堵秦軍主力不能北援;秦軍不守營壘而出陣,是擺脫被鎖營壘之困境,保持快速增援之可能;唯其如此,秦軍之要害不在長平谷地擊敗趙軍主力,而是全力突破趙軍阻截,保得王陵營壘不失,從而久困趙軍。之所以要王齕分兵,是因了王齕一軍以猛勇見長,衝鋒陷陣勢不可擋。然則眼見一個時辰過

去,王齕鐵騎竟硬是不能突破趙軍的騎兵大陣,白起漸漸便皺起了眉頭。王陵營壘所處河谷狹窄,雖利於防守,卻無處囤積重兵,鞏固這道要害營壘的唯一辦法,是隨時保持重兵增援。目下看來,顯是到了最要緊的時刻,趙括親率十五萬大軍輪番猛攻,王陵縱是死撐,只怕也到時候了。

“稟報武安君:王陵營壘告急!”中軍老司馬一指望樓下急速擺動的一面紅旗,銳聲急喊,滿臉青筋都暴了起來。

看看紅日西沉,白起臉色倏地一沉:“下令桓齕部立即出動!”

“嗨!”老司馬立即急速轉動望樓上的一面大紅旗,這是秦軍對總策應大軍的緊急號令。與此同時,白起已經快步下了望樓飛身上馬大喝一聲:“鐵鷹劍士出動!”一馬下山,幕府山嶺的三百鐵騎已颶風般捲了下來。到得山下大營,桓齕的五萬鐵騎已經隆隆去了。白起一馬當先,帶着鐵鷹飛騎銜尾急追上去。

趙莊大軍正與秦軍主力死死糾纏,卻見側後煙塵大起,心知不妙,卻根本無力分兵,竟眼睜睜看着黑色鐵騎怒潮般掠陣北去了。在趙軍一分神間,王齕一聲怒吼帶領所部鐵騎奮力衝殺,瞬間突破趙軍防線,秦軍漫山遍野衝了出去。趙莊大急,一聲斷喝,立率一彪騎士硬插過來,又死死堵住了秦軍後隊。如此這般沖沖堵堵,王齕部鐵騎陸續衝過趙軍的大約也有三四萬之多。趙莊本想分軍尾隨追擊,又被蒙驁部的幾萬步兵繞道側後結陣攔截,密集箭雨呼嘯而來,正面又是步騎混戰,雙方誰也不教對方脫身,幾十萬大軍死死混戰糾纏在了一起。

桓齕大軍風馳電掣般殺到北戰場時,恰逢趙軍南北會合攻入壁壘之際。桓齕遙望秦軍旗號湮沒,便知大事不好,一聲大吼:“死戰號角!”身邊三十多支牛角號短促激烈地淒厲響起,這支一直沒有參戰的生力軍排山倒海撲向了營壘。趙括五萬鐵騎本已在攻壘步軍之後布好陣勢,卻硬是抵擋不住這黑色洪流般的衝擊,堪堪從背後捲上掩殺,卻恰逢白起的鐵鷹飛騎隊狂飆般殺到。這三百騎士是秦軍中真正的重甲騎士,人各重鎧面具,馬各鐵甲護身,人手一口特鑄的十五斤重劍,但在平川衝鋒,便是當者披靡。更有奇特處,這支鐵騎既無旗幟,又無號角,也不喊殺,只是展開隊形山嶽般向趙括中軍大旗壓來,實在令人驚駭莫名。

趙括本在號令騎兵全數從秦軍之後向營壘掩殺,以與步軍夾擊桓齕鐵騎,陡然聽得山坡千騎將軍一聲高喊:“百人隊護持山丘!千騎隊隨我截殺!”趙括轉身一看,一片兇猛的黑色浪潮正無聲地向這座小山包壓來,一看氣勢便知這是秦軍赫赫大名的鐵鷹銳士。驟然之間趙括熱血沸騰,舉刀大喊:“全體上馬!截殺鐵鷹騎士!送他們去見白起!”飛身上馬揮舞戰刀率領最後一個百騎隊衝下山來。

爲將以來,白起但上戰場,從來都是鐵甲面具無旗號不顯露主帥身份。也是每當此時,戰場全局已經不需要他來號令,最需要的便是他這支鐵鷹銳士隊的衝鋒陷陣。行伍之時,白起便是軍中猛士,十五斤重劍是他爲鐵鷹劍士特鑄的兵器。這支鐵騎上陣,從來不需要整體號令,尋常都是單人獨騎肆無忌憚地橫衝直撞,直到完全殺光身邊對手。今日對手卻是趙軍,白起在路上只大喊了一聲:“今日戰場三騎陣!”便算部署了面臨最強對手的戰法。

趙括的千人飛騎也全部是趙軍一流騎士,其坐下戰馬更是天下絕無僅有,況且兵力又超過白起兩倍有餘,便在山下四面包抄與鐵鷹騎隊硬碰硬搏殺起來。趙軍飛騎隊以輕猛見長,秦軍鐵鷹騎隊以重甲見長,更兼雙方主帥都在陣中,雙方將士也都是第一次遇到勢均力敵之對手,便是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生死大搏殺。趙軍飛騎雖多,怎奈鐵鷹劍士的三騎陣配合得流暢有如神妙機關,威力有如絞殺機器,饒是趙軍飛騎十對三也佔不得先機。而在秦軍鐵鷹騎士看來,趙軍飛騎直是天上流雲,眼看在你身邊,四尺特長劍一伸卻沒了蹤影,收劍回身之際,他卻又如影隨形般殺到,若無演練精熟的實戰配合,還當真難以抵擋這支眼花繚亂威猛凌厲的騎射勁旅。

在這半個時辰的搏殺中,猛將王齕率領的四五萬鐵騎陸續趕到。一看鐵鷹騎隊纏住了趙括飛騎,毫不猶豫地全數撲向攻壘趙軍。先到的桓齕鐵騎雖則是生力軍,兵力畢竟只有趙軍四成;趙軍兵力雖優,卻是激戰半日且傷亡慘重,如此兩軍在營壘上下展開了反覆糾纏廝殺,一時誰也無法得手。及至王齕大軍陸續殺到,情勢立時大變,秦軍立即反守爲攻,兩個衝鋒便將戰場推到了營壘以南。

此時天色已經大黑,雖有中秋明月,戰場之上也是朦朧無邊。趙括雖在戰陣之中,心卻在營壘攻防,見王齕大軍殺到,飛騎出陣馳向步軍邊緣大喊:“退兵!騎兵衝殺!步軍先退!”聽得趙括公然號令,鐵鷹騎隊便有三騎衝殺出戰陣飛馳到王齕大旗下。片刻之間,秦軍號角大響,步騎大軍列陣於營壘之南,不衝殺,不追擊,竟眼看着趙軍撤回了長平關以南。

秦軍點起火把清點戰場,營壘守軍戰死五萬餘,其餘兩萬步騎人人浴血重傷。當兵士將一具血人擡到王齕大旗下時,白起驟然掀掉面具,大喊一聲:“王陵!”將血人抱了起來。血人卻齜着白牙嘶啞地笑了:“武安君,狗日的趙軍,果然有種,殺,殺得來勁……”一語未了,昏厥了過去。

見軍醫緊張救治王陵,白起對王齕低聲下令:“立即調遣蒙驁八萬步軍來替換王陵,桓齕鐵騎補充蒙驁兵力,桓齕代替王陵守壘,接防妥當後,你部回老馬嶺。”王齕領命之後,白起立即召來桓齕一陣秘密叮囑,桓齕所部鐵騎立即從營壘河谷偃旗息鼓地北上了。

白起回到狼城山洞穴幕府時,天色堪堪放亮。剛剛咥完一頓軍飯,老司馬匆匆進來稟報:嬴豹桓齕兩部夾擊,石長城營壘已經攻陷。

“好!”白起猛力拍案一聲長吁,“此戰已是六成也。”

(本章完)

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二 傲岸兩布衣 論戰說邦交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五 陳勝死而張楚亡 農民反秦浪潮迅速潰散了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三 衛鞅出奇兵 老龍賈酣戰身死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一 弭兵論戰 嬴子楚聲名鵲起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戰國七雄_燕國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三 天計寓三傑聚酒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三 化齊方略陡起波瀾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名將_廉頗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一 燕雖弱而善附大國 當先爲山東剪除羽翼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二 疲民與貴族竟有了憤怒的共鳴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三 初行出山禮 老荀子慷慨一歌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一 天險上黨地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二 長城魂魄去矣 何堪君道之國殤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名將_白起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第六章 滔滔江漢_四 江峽大戰 水陸破楚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三 連番驚雷震撼 洶洶天下之口失語了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秦風_秦軍服飾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三 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陽君臣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五 李斯的積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銳君臣預料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戰國七雄_魏國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名將_田單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
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二 傲岸兩布衣 論戰說邦交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五 陳勝死而張楚亡 農民反秦浪潮迅速潰散了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三 衛鞅出奇兵 老龍賈酣戰身死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一 弭兵論戰 嬴子楚聲名鵲起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戰國七雄_燕國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八 迂闊之政 固守王道傳統的悲劇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三 天計寓三傑聚酒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三 化齊方略陡起波瀾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名將_廉頗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一 燕雖弱而善附大國 當先爲山東剪除羽翼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二 疲民與貴族竟有了憤怒的共鳴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一 乾綱獨斷 策不亂法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三 初行出山禮 老荀子慷慨一歌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一 天險上黨地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二 長城魂魄去矣 何堪君道之國殤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名將_白起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第六章 滔滔江漢_四 江峽大戰 水陸破楚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三 法不可棄 民不可傷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六 幽幽梁山 乃見狂且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三 連番驚雷震撼 洶洶天下之口失語了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秦風_秦軍服飾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三 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陽君臣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五 李斯的積微政略大大出乎新銳君臣預料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一 咸陽宮君臣合璧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戰國七雄_魏國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名將_田單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