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

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

回到咸陽,張儀吩咐嬴華將楚國特使送到驛館,自己輕車進宮了。

張儀將出使楚國的經過一說完,秦惠王拍案讚歎:“用間化仇,一舉使楚國混亂,非張卿之瀟灑,不能成此大功也!”又恍然笑道,“只是這歸還房陵之約,可有些棘手。”

秦惠王自然清楚,張儀不可能將房陵真正地歸還楚國,只是總覺得如此做法有些說不出口來。秦人勇武厚重不務虛華,素來崇尚實力較量,蔑視山東六國的詭詐傾軋,一貫地在邦交中坦誠明爭;尤其是秦穆公與百里奚時代,秦國的王道邦交更是有口皆碑;秦獻公、秦孝公兩代被山東長期封鎖,但只要有邦交來往,秦國從來都是信守承諾的。也就是說,秦國朝野對“欺騙”兩個字是深惡痛絕的。在秦國曆史上,商鞅第一次衝擊了老秦人的這種“王道邦交”。在收復河西的大戰中,商鞅以“設宴議和”爲名俘獲了魏國統帥公子卬。那時候,山東六國罵商鞅是“小人負義”,老秦人心中也覺得有些不硬正。可商君卻說:“大仁不仁。拘泥些小仁義,置國家利害於不顧,真小人也!”自那以後,秦國朝野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迂腐的王道傳統幾乎已經被人們遺忘了。雖則如此,像張儀這種做法,還是出乎秦惠王預料的。他佩服張儀的超凡才華,竟能在旬日之間將合縱撕開一個裂口,大大超出了他的期望。但是,以“歸還房陵”爲名,誘使楚懷王退出合縱,卻明顯是欺騙。秦惠王總覺得道義上有些難堪,卻又不好責備張儀。

“我王儘管隱在幕後,此事張儀一人處置。”張儀淡淡笑道,“我王若對‘無所不用其極’六個字沒有體察,連橫便是一句空言。”

“嬴駟不是宋襄公,沒有恁般愚蠢的仁義道德,只是……”

“秦國崛起,六國合縱,秦國與山東皆在生死存亡關頭。”張儀一句話廓清大勢,臉色鄭重起來,“當此你死我活之際,成者王侯,敗者賊寇,赤裸裸冷冰冰豈有他哉!若有一絲一毫之迂腐,連橫之策便會大減鋒芒。昔日宋襄公不擊半渡之兵,大敗身亡;文種以煮熟的種子進貢吳國,而使敵國顆粒無收。古往今來,賢能豪傑之士欺騙敵國者數不勝數,何能以行騙二字掩蓋其萬丈光焰?昏聵顢頇之主,恪守王道仁義者亦不可勝數,何能以誠信二字減少其醜陋滑稽之分毫?況秦爲法治大國,肩負統一天下之大任,若對強敵稍存憐憫之心,再求自己沽名釣譽,則強勢崩潰,大業東流,徒爲青史笑柄也。我王出於苦難,成於板蕩,若不能理直氣壯地無所不用其極,則王道濫觴,秦國銳氣鋒芒必將大減!此中後患,望我王深思。”

秦惠王聽得心頭直跳,肅然起身一躬:“嬴駟謹受教。”

“我王心堅,臣便意定了。”張儀拱手作禮,“楚國特使,我王只是不見便可。”

“好!便是如此。”

此後幾日,楚國使者三次求見張儀,丞相府領書不是說丞相進宮去了,便是說丞相出咸陽視察去了。楚使無奈,只有求見秦王。可內侍卻說秦王狩獵去了,要十日纔回。楚使無計,也顧不得大臣體面,只有日夜守候在丞相府門口等候。

這日三更時分,恰逢張儀車馬轔轔歸來。楚使攔住軺車大喊:“丞相何其健忘啦!房陵盟約已定,何日交割啦?”尖銳悠長的楚調使護衛甲士鬨然大笑起來。

張儀下車笑道:“特使何其性急也!一則,我王狩獵未歸,王印未用。二則,楚國尚未履約,房陵如何交割?”

楚使急道:“楚國如何沒有履約啦?”

張儀淡淡道:“楚王承諾退出

合縱,並與齊國斷交,退出了麼?斷交了麼?”

楚使紅着臉道:“楚王說,那是交割房陵之後的事啦。”

張儀冷冷道:“盟約是雙方訂立,如何只憑楚王一面之詞?回去問明,楚國若已經退出了合縱,且與齊國斷了邦交,我自然會交割房陵之地。”

楚使一時愣怔,無話可說。張儀大袖一拂,徑自去了。

萬般無奈,楚使又等了十多日,總想見到秦王澄清此事,可無論如何也見不上。楚使無法,只好又守候在丞相府門前,好容易等着了張儀,張儀卻反倒笑着問他:“如此快便回來了?想來楚國已經退出合縱,也與齊國斷交了?”楚使結結巴巴道:“丞相大、大錯啦。我沒、沒有回郢都啦!”張儀哈哈大笑:“那就是說,楚國不打算要房陵了。也好,我也沒有那麼多土地送人。”楚使愣怔間黑着臉喊起來:“你,你是丞相,說話不作數啦!”張儀揶揄笑道:“羋槐還是國王啦,他都不作數,我如何作數啦?”楚使還要攪鬧,張儀大袖一拂,又徑自去了。

絕望的楚使只好星夜離開咸陽,南下回郢都了。

楚使剛走,嬴華便來稟報:郢都商社飛鴿快訊,蘇秦已經趕到楚國,說得楚懷王幾乎就要反覆了回去,立誓拿不回房陵便與秦國血戰。末了嬴華嘟噥道:“我就不明白,你一說羋槐就轉過來,蘇秦一說羋槐就轉過去,是羋槐顢頇糊塗,還是你倆說辭厲害?”張儀哈哈大笑:“如此看去,缺一不可也。”嬴華擔心道:“假若楚國真轉了,丞相大哥豈非勞而無功?”張儀笑道:“你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連橫對合縱,絕非一兩個回合能見分曉的。此乃長期較量,從宮廷到戰場,從邦交到內政,須得拼盡全力、持之以恆地周旋,方能最終戰勝對方。合縱初立,若能一擊即潰,那你也忒小瞧我那師兄了。”嬴華笑道:“喲,那我這行人可就做老了。”張儀呵呵笑道:“青衣小吏做白頭,苦差使也,後悔麼?”“你才後悔。”嬴華滿面通紅,粲然一笑,回身便走。

“哎,你這個行人,回來。”

“有事麼?”嬴華轉了回來,臉頰上紅暈猶在。

“請教了:王族中可有待嫁公主?”張儀悠然地踱着步子。

“你要做甚?”嬴華猛然警覺起來,眼睛一轉卻又揶揄笑道,“若是丞相大哥想做王室快婿,我倒是可以幫忙。”

“那好啊,說來我聽聽,幾個?年齒?相貌?藝能?”

“哼哼,你買牲畜麼?不知道!”嬴華黑着臉一跺腳走了。

張儀愣怔片刻,徑自哈哈大笑:“張儀張儀,你好蠢也。”走進書房去了。

暮色時分,緋雲前來送飯,卻見幽暗的書房裡晃悠着張儀長大的身影,一個人在默默踱步沉思。緋雲點亮了紗燈,在一張空案上擺好了飯菜道:“吔,老爺大哥,用飯了。”恍惚坐到案前,張儀突然笑道:“你方纔叫甚來着?”緋雲撇着嘴道:“吔,是老爺大哥嘛,飯來了,連看也不看人家一眼。”張儀拍着緋雲的頭哈哈大笑道:“緋雲啊緋雲,我看這可人的小女人最厲害,否則,勾踐怎麼拿西施鄭旦做滅敵利劍?”緋雲嬌嗔道:“呸呸呸,你老爺是夫差,我可不敢做西施。別瞎說了,吃飯吔。”張儀拿起玉箸,向書案一努嘴:“請領書來,將書簡謄清存底,立即呈送秦王。”

緋雲走過去一看,書案上攤着一長卷竹簡,簡上墨跡方幹,顯然是剛剛寫成。緋雲連忙去請來執掌機密的領書。領書問過張儀,捲起竹簡到繕寫房去了。

晚飯後,張儀正在書房端詳楚國地圖,宮中內侍匆匆來到,宣召

張儀立即進宮。張儀沒有片刻耽擱,上得軺車從府門斜對面的宮牆偏門進了王宮。內侍沒有領他去經常議事的偏殿,徑直將他領到了大書房。張儀自然清楚,到了這裡,便是秦惠王要與他單獨密談了。

秦惠王正在用飯,眼睛卻盯着面前的長卷竹簡:

積羽沉舟 長破合縱

臣張儀頓首:臣自楚國歸來,嘗思楚羋槐之反覆,以爲連橫破合縱乃長期之功,不能畢其功於一役。極而言之:六國不滅,秦國不統,縱橫之爭將永爲糾纏。有鑑於此,臣出八字對策:積羽沉舟,長破合縱。即不求一次摧毀六國盟約,而以各式手法不間斷示好分治,以求各個擊破;即或屢次反覆,亦絕不休止。長此以往,六國間積怨日深,合縱則不攻自破也。鴻毛雖輕,積多可沉舟,此所謂積羽沉舟也。以臣之見,燕國與秦無舊仇,可嫁公主而結好;齊國偏遠,可尊其虛號而結好;楚國貪婪,可以利誘之,使其不斷反覆,從而自外於合縱;三晉與我接壤,可軟硬兼施,脅迫之,分化之。若如此,則合縱必可流於無形矣!

看到張儀的上書,秦惠王第一個感覺是驚訝。連橫本來就已經是驚世奇策,且一次出使就動搖了楚國,張儀的斡旋才華與連橫的威力,已經使秦國朝野刮目相看了。誰能想到張儀在一次出使之後,竟能舉一反三,提出更爲明晰可行的連橫策略?一眼看完,顧不上用飯,秦惠王立即派內侍宣召張儀。

“我王如此勤政,秦國大有可爲。”張儀笑着走進來深深一躬。

秦惠王一推鼎盤站了起來:“勤政算甚來?沒有長策大謀,還不是越忙越亂?來,丞相這廂坐了。”說罷回頭吩咐,“上茶。”待張儀坐定,秦惠王拿過案上長卷,不斷輕彈着慨然讚歎,“讀丞相上書,直如醍醐灌頂,快哉快哉!”

“我王認同,張儀倍感欣慰。”

“積羽沉舟,長破合縱。有此八個字,當真是點石成金也!”秦惠王不禁輕叩書案,擊節吟哦:“六國不滅,秦國不統,縱橫之爭永爲糾纏……不求一次摧毀,而以各式手法不間斷示好分治,以求各個擊破;即或屢次反覆,亦絕不休止——丞相可謂一舉廓清迷霧,字字力敵萬鈞也!”

“我王慧眼,臣倒是多了一番憂慮。”

秦惠王少見地大笑起來:“丞相啊,對六國的各種手法,今夜可是要仔細揣摩一番了。定策難,做起來又談何容易。”

張儀不禁喟然一嘆:“六國若有一王如此,蘇秦幸何如之!”

秦惠王不意被觸動心思,饒有興致地問:“若蘇秦當年爲我所用,卿當如何?”

“一如蘇秦,六國合縱。”張儀沒有絲毫猶豫。

“連橫並積羽沉舟之策,蘇秦可能提出?”

“蘇秦大才,張儀不疑。”

“結局若何?”

“我固當敗。”

“何以見得?”

“時也勢也。蘇秦在秦,蘇秦勝。張儀在秦,張儀勝。”

“莫非蘇秦不明此理?”

“非蘇秦不明也,乃知其不可而爲之也。”

“丞相之言,令人費解。”

“仁政井田不可復,孔孟畢生求之。六國舊制不可救,蘇秦全力救之。事雖相異,其理同一。孔孟爲天下求一‘仁’,蘇秦爲天下求一‘公’也。”

“強力大爭,焉得有公?”

“給六國一個如同秦國一般重新崛起的時機,還天下大爭以同一起點,此謂‘公’也。奈何六國不爭,蘇秦又能如何?”

秦惠王默然良久,終是喟然一嘆。

(本章完)

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三 亙古奇書陰符經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三 連番驚雷震撼 洶洶天下之口失語了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戰國七雄_秦國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五 秦孝公奇策試真才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二 雙傑聚酒評天下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諸子百家_兵家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六章 秦軍悲歌_四 秦趙楚大勢各異 項羽軍殺將暴起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一 奇兵破宜陽 千夫長嶄露頭角第七章 流火迷離_六 冠禮之夜的兩代儲君戰國七雄_燕國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八 淮北大追殺 王翦一戰滅楚國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三 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陽君臣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一 失望的景監大爲驚喜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四章 暴亂潮水_六 彌散的反秦勢力聚合生成了新的復辟軸心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大秦帝國第三部下卷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六章 子楚還國_四 峽谷叢林的蒙面馬隊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五 冬戰河內 狂飆拔城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一 新人新謀棄霸統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五 血火冠劍日 亂局竟未息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
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五 呂不韋豪爽地接受了落魄者的託付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三 亙古奇書陰符經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三 連番驚雷震撼 洶洶天下之口失語了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戰國七雄_秦國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五 秦孝公奇策試真才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二 雙傑聚酒評天下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諸子百家_兵家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六章 秦軍悲歌_四 秦趙楚大勢各異 項羽軍殺將暴起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一 奇兵破宜陽 千夫長嶄露頭角第七章 流火迷離_六 冠禮之夜的兩代儲君戰國七雄_燕國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八 淮北大追殺 王翦一戰滅楚國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一章 初政颶風_六 振聾發聵的《諫逐客書》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三 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陽君臣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三 黑篷車主與神秘的工匠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一 失望的景監大爲驚喜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四章 暴亂潮水_六 彌散的反秦勢力聚合生成了新的復辟軸心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大秦帝國第三部下卷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六章 子楚還國_四 峽谷叢林的蒙面馬隊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五 冬戰河內 狂飆拔城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一 新人新謀棄霸統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五 血火冠劍日 亂局竟未息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